綠豆是我國比較常見的一種小雜糧之一,它的蛋白質比較豐富,有較高的營養,而且還有一定的醫療保健價值,現在種綠豆的農民,大多數都能獲得不錯收入。種綠豆需要什麼條件?要做哪些步驟?看完種植技術就懂了。
一、種植條件
先說一說它對土壤的要求,其實並不嚴格,即使土壤肥力比較貧瘠也是可以種植的,只不過大家一般都會選擇地勢平坦排灌良好的地方,如果想提高產量,就要選擇肥力達到中等的土地,最好是和本科作物的茬口。鹽鹼地以及低洼地帶是不適合種植綠豆的。只要全年無霜期達到100天以上並且有效積溫維持在1500~2200度以上,年降水量達到400毫米以上就可以了。
二、選擇種植方式
它的種植方式還是比較多的,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去進行選擇。第1種就是複種,主要是在多數地區,這樣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可以和小麥、穀子、高粱、玉米、甘薯這樣的作物進行輪作。如果採用混種的方式,可以用綠豆養地達到增收的目的。因為它本身比較耐陰,所以為了提高產量,通常會選擇將它和玉米進行接種。還有一種方式就是純種,一年只種一季綠豆,而且通常所選擇的土地土壤品質不佳,肥力比較第一,或者是氣候乾旱,但是也可以獲得一定產量。
三、選種整地
要選擇無病蟲害的應力作為種子,這樣才能保證純度和發芽率,通常採用常用的篩選方式去清除雜誌草粒兒,之後對它進行曬種和藥劑浸泡處理,就可以準備播種了。在播種之前也要對土地進行整理,施足底肥可以讓它的生長期更短。綠豆是一種紫葉比較大的作物,幼苗出土能力比較弱,所以在播種之前一定要將土整戲整瓶達到上虛下實的標準,通常在4月中上旬進行整地。
四、合理播種
通常地表溫度達到16~20度時適合播種,春天播種選在5月份進行,如果是夏播綠豆,則播種的時間越早產量就越高。可以採用學播撒播和條播的方式,通常用最後一種方式播種的人比較多,但是要注意不要蓋太深的土,通常深度為3~5釐米。至於種植的密度,行距為35~40釐米,株距為8~10釐米,這樣算下來每畝可以種1.6到2.0萬株。
五、田間管理
在播種後首先要進行的就是茶苗補苗,這樣便於後期管理,同時也要做好健苗,按照合理的密度把弱苗病苗雜苗全部去除掉,有利於植株生長。中耕除草也很有必要,這樣不僅能夠清除雜草,還可以防止土壤板結,有利於疏鬆土壤,減少蒸發,提高地表溫度,通常要進行三次中耕。澆水施肥也是很有必要的步驟,它在苗期是比較耐旱的,要控制膠水的量,不過到了結莢期,則需要多澆一些水。
六、適時採收
它的成熟程度是參差不齊的,可以根據情況去進行隨熟隨採。如果種植面積較大,通常需要一次收穫,如果綠豆的甲果的2/3變成了褐色,就可以進行採收了。如果採收的時候溫度比較高,會造成成熟的甲果開裂的情況,所以應該選擇早晨露水沒幹或者是傍晚的時候收穫,採收之後要經過曬乾脫粒之後才入倉貯藏或者出售。
小編認為以上這些會幫大家明白綠豆需要在什麼條件下種植,同時也明白了,種植過程當中需要進行哪幾步。綠豆是一種很容易成活的作物,只不過想提升產量還是需要精心照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