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導,事件起因於2018年9月4日晚,三人檢測小組對孫楊進行賽外興奮劑檢測,但因尿檢官和血檢官的證件或授權問題,雙方爭執不下,此後孫楊一方打破血樣瓶的安全箱,被指「暴力抗檢」。當時《星期日泰晤士報》報導稱,孫楊與興奮劑檢測人員發生衝突,可能面臨終身禁賽。
2018年底,國際泳聯就此事舉行13個小時的聽證會,不過當時現場沒有一名檢查人員出席聽證會。之後國際泳聯「認定孫楊不存在違反《世界反興奮劑條例》的行為。」但隨後,世界反興奮劑機構仍就「孫楊拒檢」一事,向國際體育仲裁法庭提起上訴,他們認為孫楊應該因為抗檢被處以少則兩年多則八年的禁賽處罰。
聽證會在2019年11月15日舉行,同時遵從孫楊的意願進行公開審理,全程持續近12個小時,並通過網絡直播。聽證會期間,孫楊、世界反興奮劑機構代表和相關方證人出席發言,對「拒檢」事件細節進行交涉。這一次三位檢測人員依舊沒有出席聽證會。
新華社報導檢測人員為建築工人
之後據新華社報導,孫楊「抗檢」案的三名IDTM測試人員之一,表示他不是受過培訓的興奮劑檢測助手(DCA),而是一名建築工人。他本人表示做好準備在公開聽證會上通過視頻發言,但是沒有人聯繫他。
新華社曾多次曝光事發當晚的監控錄像。視頻中,三名測試人員均未著正裝而是休閒裙裝,他們與孫楊籤署一份協議,配文寫道——檢測人員承認測試「不完整」,並同意不帶走遊泳者的樣本,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授權和證書。而且視頻還顯示,主檢官和血檢官多次離開檢查室,將血樣置於無人看管的環境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