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自行車的2020:紅利、分化與趨勢

2021-01-06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螳螂財經(ID:TanglangFin),作者丨易牟

在中國,電動自行車還有很多個稱呼。

在官方一點的語境裡,它叫兩輪電動車;在周某人等生意人的嘴裡,它叫做電瓶車;在十八線小縣城的市井,它直接叫做電動車;而在小資環保主義人群中,它又叫做小電驢。

為何口徑難以統一?

歸根結底,這種交通工具太複雜了。就拿2020年的各種現象舉例——它常見,卻被大城市的交通管理所不喜;它比自行車高檔,卻是消費升級革命的對象;它看似落後,卻銷售火爆資本爭相入局。

2020年,電動自行車你怎麼了?

行業迅速變「性感」,紅利與分化同時進行

2020年,電動自行車對公眾認知的顛覆,大概是從股市開始的。

今年以來,股市最牛的賽道非新能源車莫屬,特斯拉一年7倍,蔚來一年25倍,理想、小鵬上市3個月翻3倍……新能源車瘋狂之餘,它的「親戚」電動自行車也不賴。

電動自行車有關上市的公司一共有3家,今年以來小牛電動漲了3倍多,雅迪控股漲超8倍,新日股份也漲超1倍。11月26日,愛瑪電動車也趕上東風,成功通過證監會批准,即將上市。

除了資本市場的盛筵,其餘如新日、立馬、綠源、臺鈴、小刀、金箭、綠佳等電動車,日子過得也十分滋潤,迎來了最大的一個政策紅包——新國標。

新國標,影響的是國內。

一直以來,電動自行車馳騁於大街小巷,尤其是近年來安全事故逐漸增多,各大廠商也一直深陷價格戰,整個行業混亂且無序。

2019年4月5日,電動自行車「新國標」正式落地,規定了車子必須具有腳踏騎行能力,並要求設計時速最高不得超過25km/h,毛重不能大於55kg,電池不能超過48V等。

「新國標」看似給電動自行車套上一重枷鎖,但實際上是在提高安全之餘淘汰低落後產能,針對的對象是近幾年打價格戰的動力鉛酸電動自行車,這種車型毛重就大於55KG,在2019年國內銷售電動車3464萬輛當中,佔比達到97%。

也就是說,唯一滿足新規的鋰電電動自行車銷量僅僅在3%左右,大約只有100萬輛。

在這一大背景下,市面上所有生產電動自行車的廠商,要麼努力達標,要麼申請生存狀況更難的電動摩託車目錄,否則只能被淘汰出行業。

這是一個大紅包,但由於各地的政策執行不一樣,過渡期普遍在3~5年不等,所以紅利也是通過3~5年發放的。不過,只要是有能力的廠商都已經開始布局,並通過研發、銷量等數據在2020年反映出來。

這樣一來,2020年該行業出現了極大的分化:

一方面,據統計,國內電動自行車廠商較之前些年的1000家左右規模銳減至目前僅存的170家(同時擁有電動自行車、電動輕便摩託車和電動摩託車生產資質),而過去盤踞鄉鎮市場、專攻低端產品的小作坊被迫關門,中小廠商逐漸出清。

另一方面,小牛、雅迪、愛瑪、新日、綠源、臺鈴、綠能等紛紛實現電動車鋰電化,對應的龍頭市佔率在73%,雅迪、臺鈴、綠源、新日等品牌市佔率在2018年接近60%。

據京東平臺數據顯示,今年5月電動自行車線上成交額增幅超過50%,618大促期間,小牛電動車、小刀電動車、愛瑪電動車等銷量均實現翻幾倍增長。

尤其是今年二季度過後,不少電動車品牌都迎來了銷售業績的爆發式增長。數據顯示,截至11月底,雅迪電動車銷量達到1000萬輛,超過2019年全年的609萬輛。前三季度,新日電動車銷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78.54%,小牛電動車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43.2%。不少電動車品牌負責人表示,在疫情之後的第三季度,甚至出現一車難求的情況。

另外,根據工信部公布的數據,今年僅前10月中國電動自行車已經完成產量2548萬輛,同比增長了33.4%。中信研究院測算,「新國標」將帶來預計2022年電動自行車的總更替需求達到近3000萬輛的高峰。

疫情與關稅,意外喚醒海外市場

一直以來,電動自行車出海的目光大多聚集在東南亞與歐美。

而且,業務開拓也十分艱難。

「螳螂財經」認為,一方面,貿易壁壘太厚。

早在兩年前,歐盟就對中國電動自行車出口增加了臨時關稅,只要是中國出口的電動自行車,都要面臨不超過37%的關稅。而川普政府在2018年也早就批准了對中國電動自行車25%的關稅。

東南亞更是如此,關於兩輪電動的關稅普遍較高,泰國、越南及菲律賓的進口關稅分別高達50%、45%及30%,而印度的本土保護主義更加嚴重,基本隔絕了中國的廠商進入。

另一方面,各地的出行習慣差異大。

以東南亞為例,汽油摩託車的滲透率極高,2019年東南亞摩託車年銷量近4000萬輛,摩託車保有量前三的印尼、越南和泰國分別保有約6000萬輛、4500萬輛、3000萬輛,2019年三國摩託車銷量達649、326、172萬輛。

在這樣的市場中,想要推廣電動車無疑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與當地的經濟發達程度和基礎設施存在巨大關聯。

同理,歐美地區也是一樣,發達地區的汽車普及度更高,而選擇兩輪出行的又大多是出於環保、運動和短途代步等目的,對電動車的需求也不大。以歐洲為例,2019年總需求也就370萬輛。

結合兩大原因,電動自行車的出海一向都十分艱難。以2019年為例,中國電動自行車出口數量為145.3萬輛,較2018年還下降了22.6%。

2020年,這兩大問題都出現了極大的改觀。

首先,東南亞電動自行車的關稅將下降。

根據11月15日籤訂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印尼和越南將調低中國出口兩輪車關稅。向印尼出口摩託車關稅部分將於明年降至零稅率,部分將在15年內勻速降至零稅率,向越南出口摩託車的關稅大部分將在20年內勻速降至零稅率。

注意,這裡針對的是「兩輪車」,電摩和電動自行車也是包含在其中的。關稅的降低將直接促進國內廠商響應東南亞市場需求,利好相關廠商出海。

其次,疫情改變了歐美人的出行方式,也喚醒了相關需求。

以小牛為例,2019年海外銷量佔比為14.9%,而到了2020年一季度的銷售數據直接就跳到了28.9%,而且出口產品主要集中於1到3萬元人民幣的高端車型。

並且,5月之後歐洲各國逐步「解封」,政府也鼓勵自行車出行,包括法德意西,荷蘭和奧地利比利時等大概十幾個國家地區啟動了補貼計劃。

比如,義大利最高500歐元,法國是400歐元,荷蘭補貼30%以上。阿里旗下的「速賣通」顯示,5月西班牙市場自行車銷售額同比增長超過22倍,義大利增長近9倍,英國增長8倍,法國增長3.8倍,西班牙增長了2.8倍,俄羅斯更是暴漲到60倍,美國銷量翻了三倍,各個國家都供不應求。

根據工信部數據,國外市場成了2020年我國電動自行車產銷量大增的一大驅動力。1-10月份,電摩及腳踏車出口量達1382萬輛,同比增長41.7%。

伴隨著RCEP的推進以及疫情常態化,電動自行車廠商的出海之路仍然還在跑步衝刺。

三重挑戰,正在考驗著行業的天花板

整體來看,兩輪電動車在這一年裡,遭受了紅利、分化、意外三大魔幻一般經歷。2020年即將過去,而外界質疑的聲音已經開始。

「螳螂財經」認為,它主要面臨著三重挑戰。

1)第一重挑戰:與共享電單車相愛相殺,曖昧又戒備。

就連十八線小城市的人都知道,電動自行車面臨著一個野蠻人——共享電單車。就像是幾年前共享單車對自行車的革命一樣,電動自行車也開始受到在全國範圍內逐漸鋪開的共享電單車。

當前,哈囉、美團、滴滴、小遛、芒果、小喵、蜜蜂、小鹿、小品、街兔等等廠商都已經加入共享單車大戰。美團甚至直接2020年Q1在財報會議上表示,認為該業務可能是未來幾年的獲利業務,並在二季度繼續推出數十萬輛電動自行車,用於初期探索。

根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6月,哈囉電單車平均日單量約為400萬,滴滴和美團分別達到300萬和100萬日單量,2020年哈囉、滴滴都計劃投放超百萬輛電單車,美團則計劃投放200萬輛。

這也意味著,新一輪的共享大戰已經開啟,無形之中必將侵蝕電動自行車的銷售市場。但是,這裡又有一個BUG——網際網路公司搞經營還行,造車總得外包吧?

於是,兩個處於對立面的行業又變得曖昧起來。比如,新日股份就在互動易透露,說截至到4月20日,該公司取得團購客戶下達的需在二季度交付的訂單約為30萬輛整車以及相關配件,訂單總金額合計約為8.8億元。

也就是說,東邊不亮西邊亮,這些傳統造電動自行車的廠商們把業務變得to B,多接一些共享電單車的團購訂單也是一樣的,無非是損失一些議價權罷了,對於大部分產能足夠的廠商來說,這未嘗不是一個好生意。

唯一需要引起警惕的是,來自共享單車企業的訂單不具備可持續性。比如11月27日,哈囉出行執行總裁李開逐在一個論壇上透露,哈囉出行將切入家用兩輪電動車業務,推出智能兩輪「新物種」,預計第一代智能化產品將於明年初面世,透露出了「自建工廠」的可能。

2)第二重挑戰,高端不起來,附加值低。

兩輪電動車無論是進入門檻,還是技術含量上,遠遠無法和四輪電動車相比,甚至於一些特殊的企業,跨界做一下電動自行車也沒太大難度。

即便是兩輪電動車裡的「造車新勢力」小牛,它所採用的新潮造型、電動車APP、智能傳感等創新功能,也極容易被模仿、抄襲,尤其是寧德時代等上遊鋰電池廠商與競爭對手聯手,護城河就會變得更窄。

而且,二輪車功能性特點較強,尤其是目標受眾和使用場景,就決定了它的商業想像空間存在巨大局限,這種局限不僅體現在車輛客單價低,還體現於軟體付費、車聯網等新興商業模式可產生的價值較低。

這也意味著,智能化這一對汽車有著革命性意義的技術,對二輪車來說價值打了折扣。

從另一個角度看,某一個行業要想誕生一個高端化產品,那麼一定要尋找它在剛性功能之外的需求,比如歐美就是環保和健身,而中國人的消費觀念短期內還達不到這一層次。

或許,某一天大家能自信的向丈母娘展示自己的小牛鑰匙時,那才算是電動自行車的高端化。

3)第三重挑戰:一二線城市高壓,與城市管理相悖

在中國,城鎮化與消費升級一直是電動自行車頭上的兩座大山。

部分城市的「禁摩令」也尚未放開,甚至一些十八線小城市也要求電動自行車上牌、駕照等等,限制極大,它的未來取決於交通部門、城市管理、廠商和用戶之間的博弈。

早在2016年3月,深圳就開展了「禁摩限電」整治行動,僅初期的10天就查扣電動車17975輛、拘留874人,其中包括多名快遞、外賣小哥,引爆了當時的社會輿論。

2017年1月初,「7號電單車」在深圳南山區投放400輛共享電單車,落地首日即被交管部門責令收回。在北京,小蜜電動車、電斑馬也遇到了相似的遭遇。

總之,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對電動自行車的態度,一向都是不提倡發展,即便是居民自購使用,也有嚴格的充電、行車等規範和管制。

以長沙為例,11月23日,長沙市交通、交警、城管三部門集中約談小遛共享、喵走、哈囉出行、青桔、美團、喜寶達6家共享電單車企業,要求上述企業清理回收無牌照電動自行車,開始了新一輪集中整治。

作為共享電單車的「親戚」,電動自行車未免也「唇亡齒寒」,會不會被溫水煮青蛙,也是一個未知數。

而伴隨著高頻安全事故、城市擁堵、私家車普及等因素,對電動自行車的限制政策可以會被進一步限制,類似於北上廣深這種例子,不排除被更多的一二線城市效仿。

結語

2020年,是電動自行車有史以來最為特殊的一年。

無論是被出清,還是吃下大紅利,這個行業中的企業都要面臨一個拐點。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每當一個迎來紅利期,新一輪激烈競爭在所難免,最后角逐出1~3家頭部廠商。

而短期政策與疫情帶來的紅利消化殆盡,它們又該如何自處呢?

相關焦點

  • 電動自行車的 2020:紅利、分化、意外、質疑
    就拿 2020 年的各種現象舉例——它常見,卻被大城市的交通管理所不喜;它比自行車高檔,卻是消費升級革命的對象;它看似落後,卻銷售火爆資本爭相入局。 2020 年,電動自行車你怎麼了?
  • 電動自行車的2020:紅利、分化、意外、質疑
    就拿2020年的各種現象舉例——它常見,卻被大城市的交通管理所不喜;它比自行車高檔,卻是消費升級革命的對象;它看似落後,卻銷售火爆資本爭相入局。2020年,電動自行車你怎麼了?行業迅速變「性感」,紅利與分化同時進行2020年,電動自行車對公眾認知的顛覆,大概是從股市開始的。
  • 《2021自行車電動自行車流行趨勢報告》發布
    11月19日至22日,由中國自行車協會主辦的2020中國自行車產業大會在廣州召開。會議期間,首次發布了《2021自行車電動自行車流行趨勢報告》,用自行車流行趨勢為產業升級賦能,助力產業邁向「新未來」。流行趨勢發布 探索行業發展方向本次大會中,《2021自行車電動自行車流行趨勢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的發布,吸引了行業關注的目光。中國自行車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郭文玉代表中國自行車協會發布了報告。報告從中國自行車電動車發展方向和2021產品流行趨勢兩個部分。
  • 中國電動自行車行業調查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2026年)
    《中國電動自行車行業調查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2026年)》依據國家權威機構及電動自行車相關協會等渠道的權威資料數據,結合電動自行車行業發展所處的環境,從理論到實踐、從宏觀到微觀等多個角度對電動自行車行業進行調研分析。
  • 新國標換車潮紅利下 易電行的電動自行車租賃生意價值幾何?
    有機構預測,假設用5年時間全部替換為符合新國標的電動自行車,2020-2024年平均每年新國標電動自行車需求量為5400萬輛。因此,在新國標「換車潮」下,電動自行車企業紛紛擴大生產,該賽道也迎來了新一輪的輝煌。而易電行正是在這輪行業紅利下發展起來的。
  • ...新國標換車潮紅利下 易電行(EZGO.US)的電動自行車租賃生意價值...
    有機構預測,假設用5年時間全部替換為符合新國標的電動自行車,2020-2024年平均每年新國標電動自行車需求量為5400萬輛。因此,在新國標「換車潮」下,電動自行車企業紛紛擴大生產,該賽道也迎來了新一輪的輝煌。而易電行正是在這輪行業紅利下發展起來的。
  • 美股新股前瞻|新國標換車潮紅利下 易電行(EZGO.US)的電動自行車...
    有機構預測,假設用5年時間全部替換為符合新國標的電動自行車,2020-2024年平均每年新國標電動自行車需求量為5400萬輛。因此,在新國標「換車潮」下,電動自行車企業紛紛擴大生產,該賽道也迎來了新一輪的輝煌。而易電行正是在這輪行業紅利下發展起來的。
  • 2020年中國電動自行車行業發展調研與市場前景分析報告
    **-**年**半年我國電動自行車製造行業銷售收入走勢圖  **-**年**半年我國電動自行車製造行業利潤走勢圖  《2020年中國電動自行車行業發展調研與市場前景分析報告》主要研究分析了電動自行車行業市場運行態勢並對電動自行車行業發展趨勢作出預測。
  • 小牛、雅迪、新日、愛瑪電動車們的2021:三座大山迎來兩極分化
    就拿2020年的各種現象舉例——它常見,卻被大城市的交通管理所不喜;它比自行車高檔,卻是消費升級革命的對象;它看似落後,卻銷售火爆資本爭相入局。 2020年,電動自行車你怎麼了? 行業迅速變「性感」,紅利與分化同時進行 2020年,電動自行車對公眾認知的顛覆,大概是從股市開始的。 今年以來,股市最牛的賽道非新能源車莫屬,特斯拉一年7倍,蔚來一年25倍,理想、小鵬上市3個月翻3倍……新能源車瘋狂之餘,它的「親戚」電動自行車也不賴。
  • iFaster亮相蘇州城:超快充電動自行車大行其道
    2020年1月6日,新年伊始,剛剛度過元旦節日的蘇州城,迎來了一位電動車黑馬iFaster。在電動自行車新國標的行業背景下,一場全新的電動車市場博弈在古老的姑蘇城掀開了序章。iFaster是誰?多元複合鋰電池+快充電樁的強勢產品組合,讓iFaster迅速佔據電動自行車快充行業的制高點。
  • 2020安陽市電動自行車上牌規定
    安陽市電動自行車登記上牌違規整治近期由於我市電動自行車上牌量激增,出現了電動自行車上牌難、強制消費等問題。為杜絕違規行為,進一步規範上牌工作有序進行,交警支隊開展了專項整治工作。1加強對備案登記網點的巡查監督。在網點顯著位置張貼「安陽市電動自行車免費登記備案。
  • 電動自行車全球走紅 超威動力股價猶如」過山車」
    2020年7月7日,超威動力創下了4.79港元/股的年內最高價,隨後股價一路下跌,截至12月23日12時,報2.85港元/股,重新回到年初的水平。 2020年受疫情影響,電動自行車等個性化交通工具使用率上升,帶動了電動自行車及配套的動力電池市場需求快速增加。 據超威動力2020年中期報告,中國電動自行車社會保有量近3億輛。近年來,中國電動自行車每年產量保持在3000萬輛以上。隨著疫情逐步緩和,中國電動自行車的銷量出現回暖之勢,線上銷售拉動電動自行車的銷量。
  • 2020年中國電動工具行業市場現狀和發展趨勢分析
    近年來,中國正在進行產業升級;伴隨著「十三五」的結束和「十四五」的即將來臨,電動工具行業的發展環境顯得極為重要。本文將從PEST四個方面來解讀電動工具行業的發展環境以及未來趨勢。
  • 記者調查:濟南超標電動自行車仍在售 新國標電動自行車套路多
    齊魯網濟南4月19日訊上個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三部門發布《關於加強電動自行車國家標準實施監督的意見》,並要求各地公安機關在今年4月15日後,嚴格按照地方規定對符合新國標的電動自行車進行登記上牌,並且針對電動自行車標準作出了新改變,具體情況如何
  • 2020年中國電動工具行業市場現狀和發展趨勢分析 小型化、輕型化...
    原標題:2020年中國電動工具行業市場現狀和發展趨勢分析 小型化、輕型化、無繩化趨勢明顯   近年來,中國正在進行
  • 2020深圳龍華區電動自行車限制行駛道路及通行規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九條、《深圳經濟特區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條例》第三十六條之規定,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決定對龍崗、龍華區電動自行車限行政策進行延續,對坪山區和大鵬新區電動自行車通行管理措施作出調整。
  • 數據| 把傳統自行車都賣到國外去,電動的留給中國
    電動自行車在中國成剛需,國外更愛傳統自行車據界面數據統計,自2018年以來,中國自行車連續兩年出口量佔年產量的8成以上。電動車年產量雖然逐年上升,但90%以上還是「自產自銷」。整體來看,2020年自行車出口形勢有所好轉。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9月,自行車出口數量和金額連續5個月實現同比正增長。今年前9個月自行車累計出口量達到4166萬輛,界面數據以平均值估算,今年自行車總出口量約為5555萬輛,出口金額約為227億元,高於2019年。
  • 兩輪電動狂飆——中國電動自行車產業
    《經理人》通過品牌價值表現、市場價值表現,以及包括技術創新、原創設計、先進生產等在內的綜合科技創新能力、口碑等維度,綜合反映電動自行車行業內核心的兩大業務群企業的綜合價值——並分別體現在《2020電動自行車行業價值力品牌(整車)TOP50》《電動自行車行業價值力服務品牌(充換電)TOP30》。兩份價值榜,亦是國內財經管理綜合媒體針對電動自行車行業的首次評估。
  • 電動自行車號牌遺失怎麼辦?
    剛上的電動自行車號牌就被人偷走,怎麼辦?近日,家住城區黃陂路的王女士致電記者,詢問解決辦法。市車管所工作人員介紹,報警後保管好《電動自行車行駛證明》。
  • 2020深圳龍崗區、龍華區、坪山區及大鵬新區電動自行車通行管理...
    詳細信息:2020年深圳龍崗區電動自行車限行道路名單(三)龍華區限制行駛道路。詳細信息:2020深圳大鵬新區電動自行車限行道路名單匯總通行規則一、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廣東省道路交通安全條例》、《深圳經濟特區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條例》、《深圳經濟特區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處罰條例》中關於非機動車通行的相關規定;二、未安裝號牌的電動自行車不得在坪山區及大鵬新區上路行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