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吳崇遠
作為杭城的重要門戶和新地標,杭州火車東站每日承載著大量人流和車流。
根據統計,2013年杭州東站改造完成之初,車站日旅客發送量僅為5萬人左右,而2019年,杭州東站最高日客流發送量已猛增至30.7萬人,增長足足6倍。
交通樞紐地位的確定,也給杭州東站帶來新的要求。去年,杭州市排定15個東站服務提升項目,涉及進站人臉識別、周邊交通組織、標誌標牌改造等,讓大家去東站坐車接人更便捷。
近日,2019年浙江省改革創新最佳實踐案例評選結果揭曉。以「最多跑一次」理念打造的杭州東站「未來樞紐」獲最佳實踐案例。
這些改革都有哪些變化?今後火車東站還將會繼續提升嗎?
1】下高鐵轉地鐵免安檢、人臉識別閘機……去年杭州東站做了這些事
杭州東站樞紐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孫榮俊介紹,在過去一年杭州東站樞紐的大提升改造中,老百姓認可度最高的就是下高鐵轉地鐵免安檢了。「根據統計,之前到達杭州東站的旅客中,約有60-70%的人會選擇乘坐地鐵前往市區各地,以前坐地鐵,需要在地鐵進站閘機前接受安檢,在客流高峰,尤其是周末或節假日時,乘坐地鐵的旅客往往要排長隊。」
去年國慶節前,杭州東站實施下高鐵轉地鐵免安檢,旅客下了高鐵轉地鐵,一般不超過三分鐘。
在進站安檢和身份核驗上,杭州東站加強科技應用,通過設置自助身份核驗閘機,提高旅客進站效率。「原先車站一共有20個安檢通道,現在擴大到28個通道,總共設置46臺人臉識別閘機,即使發送客流量在30萬人次時,也可以做到進站口不堵。」
杭州東站還是長三角第一家實現手機免費充電的高鐵站。車站內一共設置139組手機免費充電設備,每一組可以同時充四部手機。
2】計程車通道,最快今年五一前全新亮相
錢江晚報記者了解到,目前,杭州東站樞紐服務大提升改革已經完成了45項改革任務的40項,其餘項目也在序時推進。而在今年,杭州東站樞紐還將做好多項便民服務提升重點工作。
比如,之前有市民吐槽杭州東站打車難,高峰打車等候時間長,在去年的大提升改革中,計程車通道改造便列為重點。記者獲悉,前期相關部門已經對計程車通道的上客方式進行優化調整,由原來的2個上客點增加為4個,計程車上客車輛從每次4輛提升至每次48輛。
杭州東站樞紐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孫榮俊說,今年東站樞紐將加快對計程車通道現場照明、空調、新風系統等設施設備的安裝提升,加快智能化系統建設,實現車輛自動呼叫及調度功能。「原先計程車候車通道內空氣品質不好,夏天等候區很熱,再加上打車難,旅客最長等候時間要兩個小時,今年我們將改善現場候車環境,要做到『冬暖夏涼』,預計在五一節前,計程車通道將『全新亮相』。」
3】王家井街上要造人行天橋,停車場還會引進ETC
經常自駕前往火車東站的市民往往有這樣的感受:如果從東側的東寧路新塘路口上匝道,那基本上還能叫「一帆風順」。但如果你選擇從新風路王家井街上匝道進站,十有八九,你會碰到排隊擁堵的狀況。
道路交通資源分配不均衡,是導致東站周邊部分路段排隊擁堵的一大原因。孫榮俊介紹,由於火車東站位於杭州市區東側,大量機動車會從西側沿天成路、機場路等道路進入。「根據測算,目前每天進出東站的近八萬輛車中,南平臺(從東側的新塘路東寧路匝道進入)和北平臺(從西側的新風路王家井街匝道進入)的比例達到了4:6,西側交通壓力遠遠大於東側。」
去年新風路—王家井街交叉口行人過街環境進行了改善,目前王家井匝道區域的交通狀況有所好轉。
錢江晚報記者獲悉,今年杭州東站樞紐將繼續加快對王家井匝道等東站外圍區域的交通體系優化組織,通過立體過街設施、非機動車繞行等措施,在空間上分離慢行交通,保證行人舒適安全的交通環境。「在新風路的王家井街上匝道,我們計劃要建一座人行天橋,預計下個月開工,今後旅客可以直接通過天橋進入車站,就像杭州大廈的過街天橋一下,方便大家在夏天、下雨天進入東站坐車,另外設置垂直電梯。」
針對之前旅客一直吐槽的東站標誌標識不清晰等問題,今年東站樞紐將繼續優化提升標識導引系統,加快對外圍道路的標識標牌改造,儘快對站體區域設計方案形成一致意見並落地實施。同時,按照P5停車場樣板區提升改造經驗,由錢投集團推進剩餘地下停車場區域的標識標牌提升改造,最快程度實現旅客快進快出。
目前杭州東站地下停車場總共有3700多個停車泊位,利用率很高,但不少車主也發現,停車場「進去容易出來難」,出口往往有不少車扎堆付費導致擁堵。「我們也在積極引進ETC系統,今後將結合『先離場後繳費』等多種方式讓接送旅客的司機進出更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