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謠樂隊野孩子見證三裡屯酒吧文化 音樂興衰夢想不去

2020-12-16 北晚新視覺網

2014年11月13日訊,來自西北的民謠樂隊野孩子,繼2004年樂隊靈魂人物小索因病去世後就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曾經,野孩子那純粹而優美的音樂以及他們在三裡屯的陣地「河」酒吧,帶給了許多民謠歌迷美好的記憶,也見證了三裡屯酒吧文化的興盛與衰落。十年間,當年的「野孩子」們或駐留北京,或遠去大理,揮之不去的仍然是當年的音樂與夢想。

2011年,野孩子原成員張佺、張瑋瑋、郭龍在雲南重組了這支具有傳奇色彩的民謠樂隊,並於今年年初籤約獨立廠牌「樹音樂」。今年,也正是小索去世十周年的紀念,新的野孩子重新上路,將從本月起陸續在西安、武漢、杭州、上海、深圳、廈門等城市舉辦「樹生長的聲音」巡迴演出。野孩子從哪裡來?野孩子為什麼離開?又為什麼在這時候回來?在後山藝術空間新修的錄音室內,野孩子向北京晚報記者講述著他們的故事。

野孩子樂隊由小索和張佺兩個蘭州漢子共同創建。小索,原名索文俊,野孩子樂隊吉他手、主唱。他生於蘭州西固廠區,父母都是廠裡的工人。後來,他看到張佺和樂隊的演出,為之震動,隨後他們組建小小鳥樂隊,1995年又有了野孩子樂隊。次年來到北京發展,成為當時「北漂」樂手中的一員

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北京演出市場並不繁榮,即便商業演出都很少,更別提相對處於小眾的民謠樂隊。小索和張佺在三裡屯開了一家名為「河」的酒吧。這個酒吧成為他們的大本營,也幾乎成為蘭州人乃至西北人在京的會館。這裡很快聚集了野孩子、小河、萬曉利、吳寧越、王娟、冬子等一批中國最優秀的民謠、搖滾、實驗音樂人。

野孩子樂隊成員張瑋瑋回憶:「河酒吧就像某一類人的小沙龍,不符合這個氣場的人坐不住,融不進氣場裡。酒吧裡常有各行各業搞文藝的、寫詩的、拍電影的、搞評論的。」

野孩子樂隊的音樂受益於黃河上遊民間音樂和地域文化的滋養。他們的音樂取材於西北民間,信天遊、花兒、秦腔、維吾爾族民歌等形式都流淌在他們的音樂裡。1995年,張佺和小索進行了為期一年的沿著黃河的徒步旅行,終點是內蒙古。此後,野孩子的音樂可以用不插電的風格,獨特的和聲、配器來表現富有民間色彩的節奏和獨具風格的演唱,在現代音樂和民間傳統音樂中實現了有機結合。他們創作了《黃河謠》、《野孩子》、《敕勒川》等眾多膾炙人口的民謠作品,是公認足以確立中國新民謠高度和標準的一支樂隊。

作為樂隊的靈魂人物,加上性格熱情好交友,小索在圈內很受歡迎。郭龍形容他是樂隊的「外交部長」。他回憶道,當時經常有外地來的青年來到河酒吧,晚了沒地方住,小索就熱情地帶他們回自己家住。「無數人在他家沙發上過過夜,而且經常一住就是三四天。」

不幸的是,小索因長期喝酒被查出患了胃癌。2004年10月30日,小索沒能抗爭過病魔,離開人世,留給朋友們的是巨大的驚詫和悲痛。小索一走,野孩子也散了。

「野孩子解散以後,大家各有各的路子,住也不在一起,音樂的方向也不太一樣。所以野孩子的重組其實是克服了很大的困難。但可能因為我們都是西北人吧,西北人有著家鄉情結,喜歡抱團。」張瑋瑋說。

重新在雲南組建的野孩子又吸納了兩名新成員馬雪松和吳銳,他們也是從野孩子的粉絲變為樂隊一員。野孩子的排練一直堅持一周六天,一天四個小時,雷打不動。樂隊則恢復了最原始的五人陣容,並採用經典的雙吉他雙打擊樂編制,人聲多聲部合唱也更為豐富和寬廣。

雖然已經過去十年了,野孩子當年的那些歌迷並沒有離開。郭龍說,野孩子的歌迷沒有那種「半聽不聽的」,一旦喜歡上了就是「鐵粉」。在野孩子解散之後,他們經常在網上發表懷念的帖子,甚至還對樂隊成員直截了當地表達批評的聲音。張瑋瑋說他最怕的就是看豆瓣上野孩子的「鐵粉」罵他:「你變了」「你們對不起『野孩子』這三個字」。今年野孩子復出在蘭州、成都、南京等地舉辦的「大河之上」巡演,就有不少老歌迷前來,其中許多已經為人父母,帶著孩子來到現場。

「野孩子不是那種花樣繁出、跟著時代奔跑、踩著時代浪尖做音樂。在這麼變化多端的時代裡,我們還在踏踏實實、特別嚴謹認真地做音樂。」張瑋瑋說。但他也感嘆,如今的年輕人比他們當年更加迷茫。「我們當時雖然迷茫,但還知道,自己不屬於高樓大廈,就應該在平房裡一幫人待在一起。但他們分不清,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希望他們能從我們的音樂裡面找到一些讓內心安定的東西。」

 

本文來源:北京晚報-北晚新視覺網  記者:成長/文

相關焦點

  • 新民謠老牌領軍樂隊「野孩子」加盟樹音樂
    網易雲音樂官方下載地址網易娛樂3月4日報導 「黃河的水不停地流,流過了家,流過了蘭州......」野孩子是西北黃土地,是黃河的忠誠孩子,將近二十年來,他們創作和演繹了眾多膾炙人口的民謠作品,是公認的足以確立中國新民謠的高度和標準的一支樂隊。野孩子樂隊創建於1995年2月的杭州,當時有張佺,小索兩名成員。
  • 野孩子是「中國當代最好民謠」?因為音樂不只是一門好生意
    前幾日,晚上去看了野孩子樂隊在糖果三層的演出,熟悉的音樂響起,骨頭都在跟著一起唱和聲。2004年9月 北京,北京,我不能忘記,北京,北京,我要去哪裡。 ——野孩子《北京》在北京的市中心,三環以裡,來自郊區小縣城的我依然人生地不熟。顏峻老師出於面子和人情,把我帶到了他太太喬穎的報社做實習生,後來我在《北京青年周刊》做了八年,創辦了文化副刊,成為第一任文化主筆。
  • 河酒吧十年祭:民謠流淌成河 民謠匯聚成河
    野孩子樂隊在河酒吧演出的老照片  有關「靜水深流——紀念河酒吧10周年民謠劇場音樂會」  可記得陽光燦爛的三裡屯南街  小河「拉著一個外國人的手在春天的街上走」,  萬曉利在吧檯前「姑娘一紮我一紮」,  野孩子與你一起「仰望著北方,彈琴把老歌唱」。  10年過去,民謠開花,不要忘記,滋潤過他們的,是那條「河」。  河酒吧於2001年由來自蘭州的民謠樂隊野孩子創立,地址在三裡屯南街。河酒吧定期舉辦演出,是中國早期「LIVEHOUSE」的雛形。
  • 「黃河謠」野孩子樂隊20周年音樂會10月唱響
    10月24日,樹音樂主辦的一場名為「黃河謠——野孩子樂隊20周年音樂會」的演出將登陸北京工人體育館。屆時屬於民謠黃金一代的豪華嘉賓陣容:萬曉利、小河、周雲蓬、吳吞、老狼(或胡德夫)以及「中國搖滾現場之王」謝天笑將輪番登臺,共同見證和參與這場意義非凡的音樂會。除了北京,野孩子樂隊20周年音樂會還將登陸上海大舞臺。
  • 黃河謠--野孩子樂隊20周年音樂會10月登陸工體
    屆時屬於民謠黃金一代的豪華嘉賓陣容:萬曉利、小河、周雲蓬、吳吞、老狼(或胡德夫)以及「中國搖滾現場之王」謝天笑將輪番登臺,共同見證和參與這場意義非凡的音樂會。1999年,野孩子發表首張同名專輯,並於同年參加了在英國倫敦舉辦的一個藝術節,得到了英國媒體的大量關注與報導。見證了早年野孩子成長的人,現在大多已經不再活躍於民謠圈了。
  • 「野孩子」中秋回蘭州吟唱「黃河謠」
    一曲《黃河謠》,唱出了野孩子樂隊對家鄉、對黃河深深的愛。8月19日記者獲悉,這支從蘭州走出去、被譽為最有代表性的民謠樂隊,將於今年中秋「回家」唱響「大河之上」專場音樂會,用那首《黃河謠》表達遠方的遊子對家鄉蘭州的無限眷戀之情。
  • 野孩子樂隊:地久天長
    「2020年的開頭大家都很焦慮,我們也在考慮要不要做巡演……最終我們想了一個不那麼悲傷,也不那麼歡樂的巡演主題——地久天長。」吉他手馬雪松說,用《友誼地久天長》作為巡演的結束曲。表演之後野孩子下場,樂迷們瘋狂喊著「安可」,沒幾分鐘,他們又回到了舞臺上,馬雪松說:「每次到了這個環節我們一幫中年人都很尷尬,但是不進行又覺得少了點什麼。」
  • 野孩子樂隊20年 聽我再唱一支黃河謠
    長江商報消息 全國劇場巡演下周五到武漢本報訊(記者 謝方)上周末,被國內很多音樂人視為民謠偶像的野孩子樂隊在北京工人體育館舉辦了成立20周年音樂會,音樂會上,胡德夫、萬曉利、如今,這個機會將來到武漢,11月6日晚,野孩子樂隊將再次來到武漢,在湖北劇院開唱。從河酒吧到Live House,再到工人體育館,野孩子樂隊走了20年。這支從蘭州走出來的樂隊,汲取了黃河流域民間文化的營養,把西北民歌、信天遊、花兒、秦腔、維族民歌等形式融匯在一起。
  • 野孩子樂隊的這首《黃河謠》唱哭周迅,真正的民謠是流傳不是流行
    前幾天,某奇藝上的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2》上線了,一支來自西北的民謠樂隊野孩子樂隊走入了大眾視野。 一曲「最西北」的民謠《黃河謠》唱進了無數人心裡,唱出了對老家蘭州的鄉情——五個西北漢子站在舞臺上閉著眼、背著手,清唱整首《黃河謠》。
  • 樂隊的夏天上不守規則的「野孩子」們
    面對野孩子的選擇,製作組給予了充分的理解,也正如賽後馬東所說:「這就是藝術家一生都會面臨的那個困境,就是既要遵守規則,又要保持自由和自我。」野孩子來新世界看了幾眼,現在又準備回到自己的路上。這群不守規則的野孩子們,自始至終在守護自己對音樂的熱愛,尊重,和理解。
  • 中國民謠30年的大浪潮與小浪花
    甚至現在每年他們辦音樂會,父母和家人還會主動來問需不需要幫忙,這次音樂會父親幫他去電器街買變電器,哥哥幫他們去縣城本地的地方劇團借戲服道具,弟弟開車帶著他們跑東跑西……而仁科的回答則一如既往的科式幽默:「還好我的父母一直都不怎麼管我,沒說一定要讓我賺錢什麼的,開心就好。我也一直提醒我爸:你已經阻擋不了這個世界運轉了。」
  • 中國民謠音樂史:民謠從何時起變成了流行歌曲?
    隨著港臺音樂大量引入,市場經濟大潮中的從眾、迎合和媚俗,大陸音樂市場的不健全,大眾審美視覺化共同瓦解了大陸校園民謠,校園民謠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經歷了極度興盛到迅速衰落。校園民謠的短暫綻放記錄了一個時代、一種學校的文化氛圍、一代莘莘學子的夢想與追求和對易逝的青春歲月的懷念。隨著內地流行音樂式微,民謠也受到強大衝擊,只能在夾縫中生存。
  • 《樂隊的夏天2》野孩子退賽,音樂情懷能否逃過商業運作?
    資料圖最新一期《樂隊的夏天2》播出後,野孩子樂隊退賽在網上引發熱議。因不滿節目組給定的《芒種》《涼涼》等改編歌單,野孩子演唱規定外曲目並宣布退賽,《愛情買賣》《套馬杆》等備選歌曲的出現也讓觀眾大呼違和,綜藝節目和音樂人之間的矛盾又一次被擺在眼前。節目中,野孩子樂隊抽到改編「國風」音樂的備選歌單,要在《滄海一聲笑》《涼涼》《芒種》等歌曲中選擇並改編,樂隊成員認為這些歌曲都無法代表自己心中的國風音樂,最終退賽。
  • 專訪丨野孩子樂隊:一條河流淌一千年,但有人就能摸清它的脈
    野孩子追溯這條脈絡,用自己的方式延續它,藉此短暫地脫離時間的管轄,打通過去和現在。2001-2003年的「河酒吧」時期是他們音樂之外的另一個傳奇。野孩子、萬曉利、周雲蓬、小河、葉爾波利、王娟、左小祖咒、張淺潛、舌頭、廢墟……尚未成名仍年輕的音樂人們在那裡共建了一個烏託邦,用青春和思想的柔韌勁兒在三裡屯南街硬是擠出一個空間,大家在裡面只是唱歌。
  • 「樂隊的夏天」過去了,這個冬天,跟著「野孩子」漫遊「大河之上」
    憑藉一曲《黃河謠》,野孩子樂隊曾在今年夏天的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2》中,讓評委周迅及無數觀眾感動落淚。本月26日,這支與眾不同的民謠樂隊將登陸上海保利大劇院,帶上海觀眾現場感受來自「大河之上」質樸而又現代的民謠。
  • 「野孩子」震撼《樂隊的夏天2》舞臺 一曲《黃河謠》唱哭周迅 唱進...
    節目中,70後的周迅以「超級樂迷」的姿態加盟,和臺下的迷妹們一樣,為喜歡的樂隊歡呼打Call。而節目的職責,仍然是搭建橋梁,讓樂隊文化走向更廣大的市場。首期節目中,不論是人狠話多的「五條人」,還是軟萌但音樂能量直擊人心的「福祿壽」,都令人眼前一亮。
  • 「野孩子」
    如今大家重新聚在一起,既是為了音樂也是為了難得的友誼。  ——「野孩子」  10月24日,樹音樂主辦的「黃河謠」野孩子20周年紀念音樂會在北京工人體育館落幕,低調的舞美,野孩子樂隊及萬曉利(左)、小河、周雲蓬(右上)、吳吞、胡德夫、謝天笑(右下)相繼登臺,從《死之舞》到《黃河謠》,與全場歌迷共同用音樂追憶著河酒吧並享受著民謠的「黃金時代」。
  • 北京三裡屯酒吧街:風格迥異惹人醉
    提到北京酒吧,不能不提三裡屯,從1989年這裡出現第一家酒吧算起,經過10年多的發展,三裡屯周遍三公裡一帶已經聚集了北京百分之七十的酒吧。   三裡屯地區最早的酒吧出現在南三裡屯,而形成氣候、名聲最響的是三裡屯北街。三裡屯北街毗鄰北京最大的使館區,老外北街酒吧固定的客人。
  • 野孩子,不願守規則的藝術家-虎嗅網
    唱片工業的另一面:地下的、野生的能量在千禧年前後,樸樹的《我去2000年》作為中國唱片工業成熟後生產出來的一張代表專輯,影響了許多音樂人和樂迷。在2002年,野孩子樂隊出了一張現場專輯《ARK Live現場》,也就是他們2002年在上海ARK酒吧的音樂現場。
  • 《樂隊的夏天》裡,野孩子樂隊用《黃河謠》唱哭...
    另一邊,《樂隊的夏天2》中,野孩子的一曲《黃河謠》唱進了無數人心裡。五個人一動不動地站在那,脫離樂器伴奏純人聲合唱,就這麼唱完了整首《黃河謠》,最淳樸的歌聲唱哭了周迅。白舉綱感嘆:「他們這才是真正的民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