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糧食日 | 我們這樣扛穩糧食安全重任!

2021-01-17 中儲糧集團公司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

今天是第39個「世界糧食日」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糧食儲備歷史

數千年來,

是如何通過儲糧養活自己的?

新時代的今天,

又是如何管好「大國糧倉」

端牢中國人飯碗的?


早在距今一萬多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就開始出現以地下或半地下窖穴為主的原始粗放的糧食儲藏方式,從此拉開了人類社會糧食儲藏歷史的序幕。


快來聽古人給你講


↑觀看視頻


這位,



他提出「輕重之術」、「以賤洩平」,就是當糧食過剩糧價暴跌之時,國家以較高價格收購形成儲備,引導市場物價回升,當糧食短缺引起糧價飛漲時,國家則開倉發散,低價拋售糧食,促使市場糧價回落至平價水平。


這位,



他在革新變法中實施「 平糴」制度。糴,就是買進糧食;糶,就是賣出糧食。他認為「糧食賣得太貴會傷害消費者,太便宜會傷害農民」。因此,應由國家來適度吞吐糧食,從而達到平抑價格、穩定市場的目的。


他提出建立常平倉,「以谷賤時增其賈而糴,以利農,谷貴時減賈而糶」。常平倉的建立,既避免了「穀賤傷農」,又防止了「谷貴傷民」。


新中國成立後,面對百廢待興的局面,糧食儲備制度成為國民經濟恢復和發展的重要政策。


為解決糧食連續增產帶來的農民「賣糧難」問題,國家建立起專項糧食儲備制度,標誌著我國糧食儲備制度初步成型。但這個時期,儲備糧分級管理於各級地方企業手中,政企不分,責任不清,導致「儲備糧數量不實、質量不保、調動困難、巨額虧損掛帳」等問題。國家開始對中央儲備糧實行垂直管理、政企分開,成立中儲糧公司,建立市場化運作新機制,標誌著中央儲備糧管理進入嶄新階段。


作為緊密連接億萬售糧農民

和百姓餐桌的糧食儲備央企

究竟如何儲存糧食的呢?

倉儲設施是啥樣?


如果你以為現在中央儲備糧庫

還是那種破舊不堪的老式倉房

那就「OUT」了


↑50、60年代傳統老式倉房VS 現代化高大平房倉、淺圓倉、立筒倉


目前,中儲糧管理的總倉(罐)容接近1億噸,是其成立初期倉容的6.8倍,倉儲基礎設施和裝備水平發生翻天覆地變化,中央儲備糧宜存率從中儲糧公司成立前不到60%迅速提高並穩定在95%以上,2003年就徹底消滅了陳化糧。



不過癮?沒關係! 


今年9月開始,中儲糧在全國各地的數十個直屬糧庫相繼向公眾開放,包括近30個省區的50多個城市,覆蓋稻穀、小麥、玉米、大豆、食用油、棉花等中儲糧管理的所有儲備品種,涉及收購、倉儲、加工、調運、科研等儲備管理全鏈條,還舉辦了一系列豐富多樣、新鮮有趣的互動體驗活動,邀請社會各界公眾零距離感受現代化、科技化、智能化的大國糧倉!

跟著小編一起來探秘吧!






2005年以來,為保護農民利益、保障糧食市場供應,國家開始在糧食主產區實行最低收購價收購政策。中儲糧作為政策執行主體,開始執行國家政策性收購任務至今。如何防止穀賤傷農、谷貴傷民?快來戳動畫解鎖

說到收購,不得不提中儲糧「一卡通」糧食收購系統。售糧農民一卡在手,可以輕鬆完成登記入庫、驗質檢斤、糧款結算等全過程。目前,「一卡通」收購系統已在中儲糧1萬多個委託收儲庫點全面應用,農民賣糧變得高效透明,盲扦避免「人情糧」,糧款實時到帳杜絕「打白條」。

拿扦樣環節來說,以前人工取樣化驗需要1小時,現在機器自動取樣化驗,僅僅需要10分鐘時間,效率提高了整整6倍。

收糧過程中,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就是質量指標、衛生指標檢驗,做到源頭嚴格把控。收儲高峰時,中儲糧質檢員每天要細緻檢驗大約10萬粒糧食樣品,關鍵是還容不得半點馬虎。



值得一提的,在剛剛過去的第二個農民豐收節,中儲糧「惠三農」售糧預約APP已在全國推廣應用,所有中儲糧直屬庫和執行國家最低收購價收購的近萬家庫點,全面接受農民通過APP預約賣糧!農民賣糧從此可以少跑路、少排隊、快售糧,不僅效率提高,還節省了租車、人工費用。

售糧APP還與中儲糧「一卡通」收購系統實現全面對接,打通預約、收購、結算全鏈條,切實為農民帶來更大便利和更多實惠。家住湖南澧縣中武鄉同車村的種糧大戶胡禮平今年到中儲糧常德直屬庫送糧也通過APP進行了預約。他粗略算了一筆帳:「由於不用過早租車,又減少了不必要的勞務雜費,現在賣一次糧可以節省200元左右。」節省了時間,降低了送糧成本,就等於增加了收入。



目前,中儲糧儲備品種涵蓋稻穀、小麥、玉米、大豆、食用油、棉花等主要農產品,已逐步發展成國內最大的農產品儲備集團。


其中,中央儲備糧綠色科技儲糧覆蓋率已達到98%,中央儲備糧庫廣泛採用電子測溫、機械通風、氮氣氣調、內環流控溫等先進綠色儲糧技術,確保糧食綠色、保鮮、營養,努力滿足人們由「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放心」轉變。



稻穀抗高溫性較差,控溫儲藏是關鍵。小麥和玉米,主要產區在北方。北方氣溫變化差異大,中儲糧因地制宜,研發並推廣應用內環流控溫儲糧技術,就是冬季自然通風,在糧堆內蓄積冷空氣,夏季高溫季節藉助內部環流系統使倉內平均糧溫保持在20攝氏度以下,冬冷夏用,糧食常年置身於天然「冷藏庫」中,實現常儲常新。



如果你還以為現在糧庫滅殺蟲害

主要依賴化學藥物燻蒸等傳統方法

那也是「OUT」了


今天的中央儲備糧庫,已經廣泛採用氮氣儲糧技術替代化學燻蒸,即從空氣中提煉氮氣充入倉內,當濃度達到98%以上低氧環境時,糧食呼吸減弱,害蟲不是被餓死,就是被憋死,實現儲糧綠色無汙染。




目前,中儲糧在全國布局6大油脂儲備綜合基地,大豆倉儲、壓榨、精練、包裝配套完整,圍繞儲備輪換開展油脂加工,年加工大豆能力783萬噸,精練油脂能力206萬噸,包裝油灌裝能力77萬噸。



中儲糧不斷做強油脂油料倉儲、加工、物流、質檢、研發供應鏈,將儲備輪出大豆迅速轉化為油脂消費品,減少中間環節,迅速投放市場,增強終端調控能力,提高服務調控效率,發揮油脂市場「穩定器」作用,不斷築牢食用油安全屏障。




今天,我們不僅吃得飽,還能穿得暖,背後少不了「大國棉倉」。看,倉內棉包整齊堆碼,近9米高的「棉山」展現在眼前,棉包用墊石與地面隔離防潮,溫(溼)度計實時顯示倉內溫度和溼度。



消防監控室可對每一個倉庫實時監控,藉助熱點監測功能,一旦某處出現熱點報警,消防人員能在偌大的倉庫內準確找到報警點,及時處理保棉安。今天,近千個中央儲備糧庫已實現智能化管理全覆蓋,中儲糧全系統81158個監控探頭,432萬個糧情傳感器,構成全球糧食倉儲行業最大的一張物聯網。遠在千裡之外的集團總部,可以不用出門、不打招呼,全天候無盲點實時監控任一直屬庫倉內外實況。高清攝像頭23倍放大、360旋轉,倉內糧食顆粒清晰,糧堆中傳感器實時採集、分析、預警倉內糧溫細微變化,成為名副其實的糧食倉儲管理「千裡眼」。


怎麼樣確保國家急需時,糧食調得動、調得快、用得上?


依託中儲糧覆蓋全國的倉儲和調運網絡,發揮垂直體系協調高效運作優勢,可以高效服務國家調控需要,做到一聲令下、立即響應、全網協同。自成立以來,這個調控網絡經受住多次應急救災調控考驗,做到關鍵時刻調得動、調得快、用得上。



例如,2007年到2008年的世界糧食危機期間,中儲糧根據國家需要,迅速向市場投放中央儲備糧,在全球糧價飆升暴跌、大幅震蕩的形勢下,確保了國內糧食價格不大漲、不大落,基本供給不脫銷、不斷檔,主要糧食品種價格基本保持穩定,與國際糧價形成鮮明對比,中國也被稱之為世界糧食危機中的「安全島」。

 

再比如,2008年「5.12」汶川地震後,中儲糧緊急調運63萬噸中央儲備糧油和1.4萬噸中央儲備食用油動用計劃,「24小時供貨」、「隨到隨取」,保證災區人民口糧和油料供應。


中儲糧成立以來,累計完成國家政策性糧食跨省移庫及省內跨縣集並7500萬噸,接運進口糧2300萬噸。2006-2018年,中儲糧累計調撥政策性糧食6421萬噸。2013年完成1369萬噸移庫集並任務,創造了新中國糧食調運新紀錄。



每粒糧食都是一個生命體,存放一定時間就要推陳儲新。


用行話講,就叫「輪換」。具體來說,分不同的儲存區域,稻穀、玉米每2-3年要輪換一次,小麥每3-5年要輪換一次,大豆每1-2年要輪換一次。


目前,中央儲備糧已建立成熟穩定的輪換機制,做到應輪必輪、常儲常新。藉助現代綠色儲糧技術,達到儲存期的輪出糧品質依然良好。總之,就是好價收好糧、好倉儲好糧,好糧賣好價。來看看不同儲存年限的各品種糧食加工烹製的特色美食!



 



相關焦點

  • 扛穩糧食安全重任 河南著力建設「中國糧谷」科技新高地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消息:民為國基,谷為民命,糧食產業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產業。2020年11月21日至22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扛穩糧食安全重任』指示精神暨建設『中國糧谷』研討會」在鄭州舉行。
  • 滑縣縣委書記董良鴻:堅決扛穩扛牢糧食安全重任
    原標題:滑縣縣委書記董良鴻: 堅決扛穩扛牢糧食安全重任(記者 任國戰 本報通訊員 尚明達)5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經濟界委員時強調,對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農業基礎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削弱,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
  • 大祥區:開展世界糧食日糧食安全宣傳活動
    紅網時刻10月17日訊 (通訊員 徐紅梅)「今天這個活動普及了糧食安全知識,提醒我們要愛護和節約糧食,非常有意義。」10月16日,大祥區發展和改革局聯合區農業農村局、區教育局、區科工信局和區婦聯等部門在西苑公園廣場啟動了2020年世界糧食日和糧食安全宣傳周系列宣傳活動,市民劉女士對此次活動讚不絕口。志願者發放糧食安全宣傳資料。
  • 世界糧食日 | 關注糧食安全,拒絕「舌尖上的浪費」
    世界糧食日 | 關注糧食安全,拒絕「舌尖上的浪費」 2020-10-13 10: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省政府國資委主任李濤到河南糧食投資集團調研
    6月10日上午,省政府國資委主任李濤一行到新組建的河南糧食投資集團調研指導工作,二級巡視員秦嶺、規劃發展處、企業領導人員管理處負責同志陪同調研。  在聽取集團成立以來工作推進情況匯報後,李濤對集團成立較短時間內開展的一系列工作表示充分肯定。
  • 陝西商南開展2020年世界糧食日和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活動
    中國經濟周刊一經濟網訊 10月16日,商南縣糧食局聯合縣農業農村局、縣科教體局、縣婦聯在縣人民廣場開展2020年世界糧食日和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活動。2020年10月16日是第40個世界糧食日,今年世界糧食日的主題是「齊成長、同繁榮、共持續。行動造就未來。」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的主題是:「端牢中國飯碗,共築全球糧安」。
  • 總書記重要講話反響丨滑縣縣委書記董良鴻:堅決扛穩扛牢糧食安全的...
    5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經濟界委員時強調,要進一步鞏固農業基礎性地位,做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新形勢下,要著力解決農業發展中存在的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重點從農產品結構、抗風險能力、農業現代化上發力。習總書記關於糧食問題的重要講話在我省產糧大縣滑縣幹部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
  • 世界糧食日|今天,你節約糧食了嗎?
    世界糧食日|今天,你節約糧食了嗎?今天(10月16日)是第40個「世界糧食日」,所在周為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表示,今年夏糧豐收已成定局,預計畝產平均可以提高四公斤,夏糧豐收為我們糧食安全、端牢「飯碗」又增添了信心和底氣。
  • 2020年度文昌市糧食安全市長責任制考核工作會議召開
    為全面檢查文昌市各責任單位2020年度糧食安全市長責任制落實情況,扛穩糧食安全地方政府責任,12月16日,2020年度文昌市糧食安全市長責任制考核工作會議在市政府二樓會議室召開。副市長李加奎出席會議。會議總結了2019年糧食安全市長責任制考核工作並部署2020年文昌糧食安全考核工作,各相關單位負責人匯報當前糧食安全考核工作進展情況。會議指出,為落實文昌2020年糧食安全市長責任制考核工作,各相關單位要提高政治站位,進一步強化糧食安全責任意識,主動擔當作為,強化考核引導,切實發揮好考核「指揮棒」作用,確保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任務全面完成。
  • 世界糧食計劃署:辛巴威兒童營養和糧食安全迅速惡化;①世界糧食...
    世界糧食計劃署:辛巴威兒童營養和糧食安全迅速惡化;①世界糧食計劃署11月30日表示,由於乾旱和新冠疫情大流行的影響,今年辛巴威兒童的營養和糧食安全迅速惡化;②世界糧食計劃署在一份聲明中說,沒有足夠的飲食多樣性和有規律的進餐頻率,嬰幼兒容易營養不良,特別是發育遲緩和微量營養素的缺乏,增加了發病和死亡的風險;③世界糧食計劃署母嬰健康和營養特別顧問薩拉
  • 中國力保糧食安全:穩面積,八方攜手齊發力
    因為,穩了面積,就是穩了民生。「中央三令五申,實行『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就是要站在決勝全面小康的高度,穩住糧食麵積。」安徽省省長李國英4月11日一大早,就風塵僕僕趕到鳳臺、潁上兩縣指導春播。目前,安徽春播糧食146萬畝,同比多13萬畝。
  • 世界糧食計劃署:辛巴威兒童營養和糧食安全惡化
    世界糧食計劃署11月30日表示,由於乾旱和新冠疫情大流行的影響,今年辛巴威兒童的營養和糧食安全迅速惡化。世界糧食計劃署在一份聲明中說:「沒有足夠的飲食多樣性和有規律的進餐頻率,嬰幼兒容易營養不良,特別是發育遲緩和微量營養素的缺乏,增加了發病和死亡的風險。」世界糧食計劃署母嬰健康和營養特別顧問薩拉·澤伊德已於上周六抵達辛巴威。預計澤伊德將於本周三對其訪問調研情況進行總結,並對辛巴威當前的營養狀況進行說明。
  • 方言:攜手維護全球糧食安全
    近期國際糧價上漲是由多種因素疊加造成的,是否會引發全球糧食危機,須冷靜客觀分析和研判。我國是全球第一產糧大國、第一糧食消費大國,確保糧食安全,是中國對世界糧食安全的最大貢獻,將對世界糧食安全發揮「定海神針」的作用。
  • 實現更高層次糧食供需動態平衡
    截至2021年1月5日,主產區入統企業累計收購秋糧1.1億噸,同比增加500萬噸。2020年,我國糧食市場化收購比重達到98%,比上年提高8個百分點。  我國糧食連年豐收,糧食庫存充足,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增添了底氣。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糧食安全經受住了考驗。
  • 程國強:強化糧食安全根基
    新發展階段更好地扛穩國家糧食安全重任,推動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  首先,這是保護和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穩定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根本要求。保障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穩定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是根本。其次,這是應對風險挑戰、進一步增強糧食安全綜合保障能力的必然要求。
  • 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糧食生產——「十七連豐」背後
    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13390億斤,比上年增加113億斤,增長0.9%。我國糧食生產喜獲「十七連豐」,糧食產量連續6年站穩1.3萬億斤臺階。今年糧食豐收是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的結果,是戰勝疫情和洪澇災害的結果。大國糧倉根基牢,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
  • 全球瀕臨50年來最嚴重糧食危機 供應鏈不穩挑戰世界糧食安全
    新冠肺炎疫情在糧食安全方面產生的連鎖反應正在顯現。非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9月5日的數據顯示,截至當日,非洲累計新冠確診病例超過128萬例。非洲聯盟委員會發出警告,新冠肺炎疫情對非洲的影響將是長期的,特別將嚴重衝擊非洲的糧食安全。在肯亞,受疫情導致的食品價格上漲、收入減少和失業造成的影響,預計有350萬人面臨糧食短缺。
  • 世界糧食之日話美食
    糧食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始終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礎地位。1979年11月,糧農組織第20屆大會決定從1981年起,把每年的10月16日(糧農組織創建紀念日)定為「世界糧食日」,以期引起人們對全球糧食短缺問題的重視,敦促各國採取行動增加糧食生產,與飢餓和營養不良作鬥爭。 選定10月16日作為世界糧食日是因為糧農組織創建於1945年的這一天。
  • 世界糧食計劃署:辛巴威兒童營養和糧食安全迅速惡化 增加發病風險
    世界糧食計劃署:辛巴威兒童營養和糧食安全迅速惡化 增加發病風險 2020-12-01 10:24:35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世界糧食計劃署11月30日表示,由於乾旱和新冠疫情大流行的影響
  • 糧食夠不夠吃?農業農村部:我國糧食產量豐、庫存足
    人民網北京4月4日電 (記者 劉然)4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做好疫情期間糧食供給和保障工作情況舉行發布會。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司長魏百剛表示,我國糧食產量豐、庫存足,即使在前一階段國內疫情比較嚴重的時候,市場上的糧食以及各類副食品都是貨足價穩,現在更沒有必要去搶購囤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