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國強:強化糧食安全根基

2021-01-10 大河網

  新發展階段更好地扛穩國家糧食安全重任,推動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

  首先,這是保護和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穩定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根本要求。保障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穩定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是根本。其次,這是應對風險挑戰、進一步增強糧食安全綜合保障能力的必然要求。抓好「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從原糧到成品、產區到銷區、田間到餐桌「延伸糧食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促進糧食安全保障體系向更高層次、更高水平躍升,為有效應對國內外各類風險挑戰提供更加堅實的支撐。再次,這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立足擴大內需戰略基點的本質要求。糧食供給從過去的「有沒有」,全面轉向「好不好」「優不優」,推動糧食供給端升級,促進糧食供需形成更高水平的平衡。

  「十四五」時期全面推進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加快轉變糧食產業發展方式,著力提高糧食產業的創新力、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促進糧食高質高效,為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築牢根基、提升能力。

  第一,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牢牢把握正確方向。必須深刻認識到,糧食安全是糧食高質高效的前提和底線,糧食高質高效則是糧食安全的基礎和支撐。推進糧食高質量發展,必須以更加有力地保障糧食安全為根本方向,以加快建設現代化糧食產業體系為基本定位,不斷提高糧食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實現糧食安全和糧食高質高效相統一。

  第二,堅持政策支持引領,著力打造優質糧食工程升級版。要系統總結梳理優質糧食工程實施4年來的創新實踐與經驗做法,將行之有效、務實管用的做法形成制度化機制化安排。打造新發展階段優質糧食工程升級版,進一步拓展建設領域、擴大實施範圍,突出問題導向、目標導向,聚焦補短板、強弱項,重點抓好「五優聯動」「三鏈協同」和「六大行動」,全面推進糧食高質高效,加快建設為糧食安全保障提供更加有力支撐的現代化糧食產業體系。

  第三,堅持創新驅動,夯實科技支撐。深入實施「科技興糧」和「人才興糧」戰略,不斷強化糧食高質量發展的科技支撐。適應拓展糧食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和優化供應鏈要求,在糧食種源、生產裝備、加工設備、儲運流通等關鍵環節和關鍵領域,以破解「卡脖子」技術為突破口,加快形成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科技攻關機制和創新體系;加快研發資源、人才、技術從科研單位向企業聚集,推進糧食科技資源整合和產學研深度合作。

  第四,堅持深化改革,強化制度供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快推進農村土地、金融、農業經營制度以及糧食收儲制度、價格形成機制等涉農涉糧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不斷強化和創新促進糧食高質量發展的制度性供給,全面激發主體、要素和市場的活力,為推進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糧食高質高效培育動力源泉。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同濟大學特聘教授 程國強)

相關焦點

  • 糧食安全就是吃飽飯?聽聽專家怎麼說
    提起糧食安全,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是不是覺得這是一個離自己很遙遠的話題?或者認為糧食安全就是每天都能吃飽飯?記者近日採訪了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程國強,請他來解讀糧食安全與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之間究竟存在怎樣的關係,來聽聽他是怎麼說的。
  • 見證「十三五」|人均年糧食量超470公斤,23年後再回應:糧食安全無憂
    全球經濟與秩序不穩定因素不斷增加,糧食安全問題再次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中國人口佔世界的近1/5,糧食產量約佔世界的1/4。國際社會曾一度對中國糧食安全表示擔憂或質疑。今年我國糧食生產又經歷了疫情、洪災、颱風、降雪以及草地貪夜蛾等重重考驗,國內也出現了糧食安全的疑慮。
  • 全球糧食系統緊繃 各國蓄力囤積戰略儲備!
    全球糧食系統的脆弱性已經在這場新冠疫情大流行中顯露無遺。 雖然說全球各國糧食的平均自給率超過八成,但這些都是建立在全球化糧食分配的基礎上的。
  • 我國口糧自給率超過100% 糧食供需並無缺口
    同時玉米收穫和上市後延,農民惜售進一步強化了玉米漲價預期。再次,市場炒作對糧食漲價的助推效應非常明顯。今年以來,熱錢炒作玉米等價格上漲預期明顯,頻繁炒作天氣、疫情等話題,對糧價上漲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從糧食安全到食物安全糧食安全具有一定的層次性,一般可分為口糧安全、穀物安全和糧食安全三個層次。
  • 陳麗華就糧食安全問題與市民面對面交流
    近日,市發展改革局副局長兼市糧食和儲備局局長陳麗華做客惠州電臺《行風熱線面對面》節目,就「強化糧食儲備,倡導愛糧節糧,保障糧食安全」主題與市民進行交流。陳麗華就公眾關注的糧食庫存、市民口糧安全等問題一一作了解答。
  • 《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雙語全文)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辦法》,建立考核機制,明確由國家相關部門組成考核工作組,負責具體實施考核工作,進一步壓實地方政府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責任。地方政府糧食安全意識普遍增強,糧食安全保障水平不斷提升。
  • 12月1日山東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加強糧食質量監管保障糧食安全情況
    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省糧食和儲備局通過完善社會化專業化糧食產後服務體系、健全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開展「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強化糧食質量監管、開展糧食監督檢查行政執法、加強糧食質量宣傳等六個方面,深入開展糧食質量安全提升行動,增加綠色優質糧油供給,促進糧食產業提質增效和農民增收,加大糧食質量安全監測力度,切實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 2020年度文昌市糧食安全市長責任制考核工作會議召開
    為全面檢查文昌市各責任單位2020年度糧食安全市長責任制落實情況,扛穩糧食安全地方政府責任,12月16日,2020年度文昌市糧食安全市長責任制考核工作會議在市政府二樓會議室召開。副市長李加奎出席會議。會議總結了2019年糧食安全市長責任制考核工作並部署2020年文昌糧食安全考核工作,各相關單位負責人匯報當前糧食安全考核工作進展情況。會議指出,為落實文昌2020年糧食安全市長責任制考核工作,各相關單位要提高政治站位,進一步強化糧食安全責任意識,主動擔當作為,強化考核引導,切實發揮好考核「指揮棒」作用,確保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任務全面完成。
  • 築牢糧食安全防線 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今年以來,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區農業農村局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的任務目標為導向,堅持黨建引領,堅持疫情防控和「三農」重點工作「兩手抓、兩不誤」,全力以赴做好「菜籃子」產品穩產保供工作,不誤農時抓好農業生產,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應充足
  • 全球瀕臨50年來最嚴重糧食危機 供應鏈不穩挑戰世界糧食安全
    那麼,當前全球糧食生產和供應狀況如何?糧食安全面臨哪些風險挑戰?國際社會應如何保障全球糧食供應鏈穩定,維護糧食安全?據衣索比亞農業部統計,約有6.5萬公頃作物受災,2200多萬人口的糧食短缺問題雪上加霜;吉布地1700個農牧場中,有80%以上被蝗蟲侵害,將近30%的人口面臨饑荒。「從6月到12月,僅由於沙漠蝗蟲,東非地區就會有更多的人處於嚴重的糧食不安全狀態。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以及在糧食危機發生前已經存在的糧食不安全人群,這一地區的形勢相當嚴峻。」
  • 糧食安全=國家安全:唐代糧食為根本,重生產卻不奪農功
    唐朝時期,國泰民安、萬朝來賀其實糧食在其中扮演了舉足若輕的角色。唐朝的統治階級們認識到了糧食對於百姓的重要性,其的統治思想中意識到民生的根本是使得百姓可以吃飽,其把糧食安全上升到國家安全的高度,雖然沒有直接提出糧食安全這個概念但是其切實在履行想要社會實現穩定就要實現糧食的安全。
  • 大祥區:開展世界糧食日糧食安全宣傳活動
    10月16日,大祥區發展和改革局聯合區農業農村局、區教育局、區科工信局和區婦聯等部門在西苑公園廣場啟動了2020年世界糧食日和糧食安全宣傳周系列宣傳活動,市民劉女士對此次活動讚不絕口。志願者發放糧食安全宣傳資料。
  • 定遠縣構建六個體系保障糧食安全 - 滁州市人民政府
    為落實「六穩」、「六保」工作,定遠縣認真貫徹落實糧食安全縣長責任制和中央確保糧食安全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構建全方位的糧食監管體系
  • 11部門喊話「糧食安全」:增強生產能力 保持播種面積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順利實施。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要提高政治站位,認真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和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充分認識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的重要意義,進一步提升糧食生產能力、儲備能力、流通能力,加快構建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 神頭髮電升級管控措施夯實安全根基衝刺年度目標
    黃河新聞網朔州訊(通訊員 王豔)進入12月份以來,神頭髮電公司牢抓安全生產,強化責任落實,加大排查整治,增強風險防控,持續夯實安全生產根基,為衝刺年度目標提供堅實保障。歲末年初是各類安全事故的高發期,該公司各級管理人員認真分析當前安全形勢,汲取事故教訓,時刻保持警惕,嚴格執行重點時段24小時帶班制度和高風險作業管理人員旁站制度。針對當前電煤供應、機組負荷等多方因素,組織相關專業人員開展專項學習,提高安全培訓針對性,通過事故案例教育、模擬演練等方法,使職工及時將安全知識轉化為安全技能,做到超前預防,實現安全可控在控。
  • 經濟學家萬喆:糧食安全問題是個什麼問題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將糧食安全問題作為經濟工作的八大任務,是基於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的客觀事實,具體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中關於糧食安全的舉措,體現了糧食安全在國家經濟安全中的基礎位置。糧食安全問題是個什麼問題?是個離我們最近又離我們最遠的問題。
  • 疫情下中央工作經濟會議再提糧食安全,這次提了7大要求
    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今年以來在疫情衝擊及國內外複雜的經濟情況下,糧食安全問題被多次提及。12月16日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而保障糧食安全,關鍵在於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
  • 農業農村部負責人解讀《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
    必須堅持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作為「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以穩定國內糧食生產來應對國際形勢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將有限的耕地資源優先用於糧食生產,採取有力措施防止耕地「非糧化」,著力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牢牢守住國家糧食安全的生命線。黨中央、國務院對此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強總理提出明確要求。
  • 世界糧食日 | 關注糧食安全,拒絕「舌尖上的浪費」
    世界糧食日 | 關注糧食安全,拒絕「舌尖上的浪費」 2020-10-13 10: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內容是什麼?
    近年來,我國農業結構不斷優化,區域布局趨於合理,糧食生產連年豐收,有力保障了國家糧食安全,為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供堅實支撐。與此同時,部分地區也出現耕地「非糧化」傾向,一些地方把農業結構調整簡單理解為壓減糧食生產,一些經營主體違規在永久基本農田上種樹挖塘,一些工商資本大規模流轉耕地改種非糧作物等,這些問題如果任其發展,將影響國家糧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