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顯:香港基建還有很長路要走

2020-12-15 人民資訊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本周三發表了《2020年施政報告》,提出香港特區政府將會繼續投資基建,預計未來數年平均每年將超過1000億(港元,下同)。今年以來,因為開展疫情紓困措施,特區政府的財政儲備已由三月底時的1.1萬億驟降至8000多億元, 在這樣的背景下特區政府依然堅持基建的高投入足見其重要性。近年來,香港特區政府的基建支出一直在1000億元左右。2018年政務司司長張建宗也曾表示過,特區政府未來十年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總投資將超過1萬億元。可見,這是特區政府近年來一以貫之的政策重點。

香港基建一直享譽國際,也是其核心競爭力之一。根據世界經濟論壇《2019年全球競爭力報告》,香港在基礎建設方面的競爭力排名全球第三。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公布的2020全球競爭力報告,香港基建的排名也由22位升至14位。但是,盛名之下的香港基建近年來也面臨著很多問題。基建多波折幾乎成為一種常態,一些大型項目面對重重阻撓嚴重延期造成資源浪費和社會不滿,一些基建項目「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停滯不前。對這些基建項目來說,不是沒有規劃策略,也不是沒有資源,而是由於社會分化,在眾說紛紜中未能權衡輕重。

此次《施政報告》的基建部分以民生為主,建議立法會批准把由整體撥款資助的每項小型工程開支上限,由3000萬元提升至5000萬元,相信可加快與市民生活相關的工程,例如學校和文化健康設施翻新,改善環境衛生以及道路、渠務、供水等等。這些新的舉措毫無疑問可以切實改善民生,不過從總體上來看這對香港基建來說仍屬小補。

在交通方面,《施政報告》承諾要加快落實《鐵路發展策略2014》,包括港鐵將於年底向政府提交南港島線(西段)項目建議書,以及邀請港鐵就東湧線延線、屯門南延線及北環線展開規劃和設計。這個計劃開始於2014年,到現在進展寥寥,相比起內地其他地方興建地鐵路線的速度實在過於拖拉。

香港最重要的民生基建莫過於房屋問題,而最首要的莫過於土地問題。對真正的大格局基建「明日大嶼願景」,林鄭在《施政報告》中也表示將努力爭取開展有關研究。「明日大嶼」計劃在交椅洲和喜靈洲一帶,打造4個中部水域人工島,填海面積由1000公頃增至1700公頃,預計將建設26萬至40萬個住宅單位,容納70萬至110萬人居住,最快2032年入住。計劃總興建年期30年,工程開支5000億元,政府分階段付款,每年支出約166億元,從財政上來講完全足以支付。這項計劃早在本屆政府初期,就由團結香港基金提出可行性報告,但是近年來被一些反對派以文宣武嚇手段阻止,誇大成本,創作出「萬億儲備,倒錢落海」的不實標語。現在隨著香港國安法落地,未來研究的氛圍可能會更務實、更有成效。

總體上來講,香港特區政府接下來在基建上的重點應該是加強管治和管理能力,搞好微觀管理,也許比宏觀政策更重要得多。(作者是《香港新報》前主筆、財經作家)

相關焦點

  • 媒體評論:香港基建還有很長路要走 最首要的莫過於土地問題
    來源:環球網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本周三發表了《2020年施政報告》,提出香港特區政府將會繼續投資基建,預計未來數年平均每年將超過1000億(港元,下同)。今年以來,因為開展疫情紓困措施,特區政府的財政儲備已由三月底時的1.1萬億驟降至8000多億元, 在這樣的背景下特區政府依然堅持基建的高投入足見其重要性。近年來,香港特區政府的基建支出一直在1000億元左右。2018年政務司司長張建宗也曾表示過,特區政府未來十年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總投資將超過1萬億元。可見,這是特區政府近年來一以貫之的政策重點。
  • 港交所巴曙松:香港有條件成為新基建融資中心
    中新社北京6月22日電 (王慶凱)香港交易所董事總經理巴曙松22日在「2020財新夏季峰會」上表示,很多中概股回歸選擇香港,必然性中有偶然性。「我們有條件把香港打造成一個支持新基建的融資中心。」「中國目前新基建規模不是很大,但是空間非常大。」巴曙松表示,預計未來投資大概3.75萬億元人民幣,這是不小的規模。「下一步,我們要深入把握新基建的特徵來建立適應新基建的融資體系。」根據中國官方定義,新基建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三個方面。
  • 數字礦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要把握局部,首先要總攬全局。只有站在中國礦產資源與材料全產業鏈的高度,才能深刻理解這個產業鏈近年來所遭遇的挑戰。儘管行業日子艱難,但辦法總比困難多。敞開懷抱擁抱高科技,就是這個行業開展的自救。2019中國礦產資源與材料全產業鏈大會的一個分論壇就是「人工智慧與大數據板塊」。
  • 與愛滋病的博弈還有長路要走
    這項研究的項目帶頭人周保羅坦言,要研製出真正可用的疫苗,還需要解決大量問題。 同在本月,中國疾控中心與國藥中心北京生物製品研究聯合研製的HIV-Ⅱ期臨床試驗啟動,首批已有31名受試者接受第一針注射,以實驗其在人體上是否有效。但是,其中針對雲南省HIV陽性靜脈吸毒者血液「量身定做」的DNA疫苗是否適用於預防所有類型的愛滋病毒,還有待商榷。
  • 演《大明風華》得到差評 湯唯坦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演《大明風華》得到差評 湯唯坦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發布時間:2020年01月15日 15:22 來源:楚天都市報   演《大明風華》得到差評 正面回應網友質疑  湯唯 坦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本周接受楚天都市報的採訪時,湯唯也提到,對於網上那些「客觀指出問題的評價」,自己會「主動一遍遍去看」,「我也一直認為,要成為一個真正的好演員,我還有路要走。」
  • 香港搭建橋梁助力「一帶一路」基建投融資
    不過,面對「一帶一路」基建領域巨大且多層次的融資需求,單靠政府及多邊機構的資源投入難以滿足,需要吸引全球資金和私人資本等共同參與。與此同時,基建投資還具有風險較高的特質,例如,投資規模大、初期經濟效益較差和回收期限長。在一些地區,還會涉及建造成本、營運、法規、政治、匯率等風險。
  • 丹麥電動自行車市場日趨成熟,但與荷蘭相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但是,與荷蘭或德國相比,電動自行車在丹麥的銷售發展速度要慢得多。在荷蘭,電動自行車的銷量已經增長30%以上,在銷售額上甚至增長了接近60%。從這樣的數字來看,丹麥市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電動自行車銷售繼續加速 然而,在首批電動自行車在丹麥亮相、首批車型在丹麥生產、數千輛車在丹麥進口大約5年後,電動自行車的銷量繼續加速增長。
  • 「8•17和平普選大遊行」獲香港各界支持,政改仍有長路要走
    他們從香港維多利亞公園出發,途徑高士威道、禮頓道、伊榮街、邊寧頓街、怡和街、軒尼詩道、金鐘道及德輔道中,最終到達遮打道。 從維園到遮打道,全程4公裡,但這一程,也翻開了香港民意表達的新一頁。 本次遊行由香港「保普選反佔中」大聯盟發起。
  • 媒體:香港十大基建工程七件因政治紛爭遇阻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常駐香港,對近 年來香港泛政治化的氛圍感觸頗深,並體會到其對香港經濟以及民生工程侵蝕力之巨大。1997年回歸後,香港特區政府推出多項大型基建,以促進經濟發展。然 而,最近這些年,香港的許多重要基建如廣深港高鐵、沙中線、港珠澳大橋等,不約而同地陷入「擱置」「延誤」「嚴重超支」的尷尬境地,有的工程甚至被稱為香 港的「恥辱」。箇中原因,值得深思。
  • 新基建與傳統基建融合要請科技做「翻譯」
    新基建與傳統基建融合發展,不僅能給國際工程管理帶來新機遇,更將助力中國從基建大國快速邁入基建強國之列。融合過程中,如何才能讓這一系列的「新」充分賦能「傳統」?有哪些坎兒需要邁過?在第11屆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上,我們尋找著答案。
  • 深度分析:學會逆轉的大巴黎,徵服歐冠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巴西球風普遍歐化的境地下,或許我們很難再看到像內馬爾這樣出色的森巴舞者,他懷著質疑加盟巴黎,畢竟法甲遠離歐洲主戰場,但是他又在連續兩年的歐冠1/8決賽中因傷未能出場,他背負著無數球迷的議論,金球獎似乎離他也越來越遠,因此,本賽季健康的內馬爾一定要在歐冠證明自己,並且,他做到了。
  • 中興依然是很牛的科技公司,但中國晶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今天,我們要重新認識下中興。1、5G專利 數全球第三近日,國際知名專利數據統計機構IPLytics發布了最新的5G行業專利報告,並基於國際專利文獻中心(INPADOC)的數據,統計了全球各家科技企業、科研機構的5G專利數排名。
  • 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越南建國後曾經走過一段彎路,頭腦膨脹要當世界第三軍事強國,要當東南亞老大,結果是勞民傷財,百姓苦不堪言,國家經濟發展也受到影響。現在越南不反美,不搞霸權,這就是個最好的轉變,要知道反美的國家,很少有日子過得好。
  • 中國建築國際:香港基建龍頭受益於香港逆周期政策加碼
    招商證券(香港)3月6日發布對中國建築國際的研報,摘要如下:接近全面復工,內地開工延遲兩周,澳門延遲一周,香港基本無影響香港2020-2021年度預算案大幅增加房屋、基建和衛生投入我們認為香港政府預算案有助於提升市場對公司香港業務的信心,疊加內地政策順風,我們認為公司股價將迎來拐點,維持買入評級疫情影響得到控制,預計一季度收入錄得小幅下降國內新冠疫情明顯好轉,公司各地區復工接近尾聲。
  • 新基建發展的「攔路虎」,你「白給」了嗎?
    新基建的浪潮襲來,仿佛整個圈子都開始「沸騰」,紛紛轉戰「新基建」相關領域,仿佛大家都「無視掉」了其中所要突破的難點,畢竟火及一時的「電商」最終成功登上寶座的就那麼幾個,一將功成萬骨枯,這一路上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折戟沙場」。
  • 香港升級「超級基建」 海陸空助推灣區發展
    中新社香港9月15日電 題:香港升級「超級基建」 海陸空助推灣區發展  中新社記者 陳逸舟  粵港澳大灣區面積廣闊,人口眾多,區內人流、物流的交通效率,決定著灣區的經濟發展效率。隨著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及香港國際機場第三跑道等「超級基建」將陸續完工,香港將進一步拓展外部聯繫,助推灣區發展。
  • 精選壁紙|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每晚20:00 請記得打開手機,查收我的禮物 記得設置星標/置頂 長按保存 點擊放大 圖片很大,請在W i f i
  • 奇客巴士李曉鵬:沉浸式體驗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不斷學習
    作為一家倡導生活方式的新科技集合店,李曉鵬坦言2年多的初創經歷,他們的體驗只做了兩個動作。   還有AR,可以在現實與虛擬之間獲得更好的沉浸式的體驗。但是李曉鵬認為目前AI跟VR的世界走得有點歪了,可能因為5G打開一個完全不一樣的局面,「在你沒有的真實的世界方面疊加一部分不真實的東西,可能會從五感出發。」
  • 想成為購物天堂,三亞要走的路還很長
    這都要感謝今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海南離島免稅新政。離島旅客每人每年累計免稅限額由3萬元提至10萬元,離島免稅商品從38種增加到45種,單件商品8000元的免稅限額規定也被取消。暑假已經過去,即將到來的十一黃金周又將迎來新一輪的出行高峰,因為疫情無法出國購物的人,齊刷刷的把目標瞄準了三亞。
  • 迎兩大跨境新基建 香港迪士尼樂園推優惠套票
    隨著兩項大型跨境新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