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狂歡節面具大盤點,最怪異的竟然曾是醫生的「口罩」

2020-12-13 沙漠玫瑰

威尼斯狂歡節(Venetian Carnival)與巴西裡約狂歡節,法國尼斯狂歡節並稱為「世界三大狂歡節」,其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162年,文藝復興時期正式成了官方節日,又隨著共和國的滅亡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直到1979年,在義大利政府的推動下,威尼斯狂歡節重回大眾視野。

威尼斯狂歡節的時間大約在每年2-3月初,持續兩周多,每年開始的時間都不大相同。2020年狂歡節為2月8日-2月25日(對,就是現在)。

精緻華美的面具和色彩斑斕的服飾是威尼斯狂歡節最具標誌性的符號,也是這場盛會的靈魂所在。在大運河畔,在聖馬可廣場上,甚至在那些密如蛛網的小巷中,隨處可見仿佛從中世紀穿越而來的人們:優雅的紳士、高貴的公主、調皮的小丑、嚴肅的伯爵……大多數人都身著巴洛克或洛可可風格的服裝,頭戴面具,如果你舉起相機,他們馬上就會轉過頭來擺出一個優雅的pose。

狂歡節似乎是一場永不散場的夜宴,對著他們拍照的時候我不禁想:不知那金碧輝煌的面具後,隱藏的是怎樣的一張面龐?

許多國家都有自己的面具文化,威尼斯也不例外。但只有在這裡,面具是融入生活的。 威尼斯從何時開始的面具傳統並沒有定論,傳說中世紀很多貴族熱衷賭博,他們又覺得賭博丟人,為了隱藏身份就在賭場裡戴上面具。可以查證的有關威尼斯面具最古老的文件始自於公元1268年5月2日,因為面具成了壞人逃避的工具,已經嚴重影響了正常的生活。此後的數百年間,禁令逐步擴大。1608年8月13日,政府不得不再次頒布法令:每一個公民、貴族和外國人,除非特定節日,不得穿戴假面。

儘管如此,面具文化已經深深融入到了每一個威尼斯人的血液中,也融入了威尼斯的每一條水巷裡,豈是一道禁令就能取消的?威尼斯共和國沒落後,當地人一時間不能接受從巔峰墜入谷底的事實,就依靠面具麻木自己的生活。因為戴上它可以不顧忌社會地位,不顧忌金錢財富,甚至不顧忌男人女人……於是,面具文化在18世紀的威尼斯達到了巔峰。直到1797年,拿破崙的部隊南下攻破威尼斯共和國。在喪鐘聲中,威尼斯的面具生活戛然而止。直到1978年,一群美術學院畢業的學生在威尼斯開設了一家現代面具商店,如星星之火,消失了近兩百年的面具一夜間回到了威尼斯的大街小巷,終又綻放她的色彩。

如同世界上沒有兩片不同的樹葉一樣,在威尼斯也找不到兩個一模一樣的面具。縱使曾經不可一世的威尼斯帝國早已沒落,在今天威尼斯的大街小巷,到處都是賣面具的商鋪,面具是遊客最喜歡購買的旅遊紀念品之一。

就連藝術品商店,櫥窗裡也擺放著現代化的面具

無論多麼華麗的面具都是用紙、粘土、石膏、膠水為基本材料,純手工製作,製作過程主要有「構圖、鑄模、模製、著色」這四個步驟,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鑄模」。由設計師畫好圖之後製作模具,分為「陰模」和「陽膜」,用粘土按照圖紙雕刻成型風乾製成「陽膜」,再用石膏在已經乾燥的陽膜上第一次澆灌成「陰模」,微幹後用石膏第二次灌注,混入麻布增加硬度。石膏硬化後取出陽膜,對陰模噴水後再次風乾,完全乾燥後,才能用這個模子製作面具。把特製的紙張漿狀處理後加入添加劑模製,烘烤,紙漿凝固之後面具逐漸成型。再使用脫模劑等將其與陰模分離、冷卻,一個最原始的白色半成品面具就完成了。工匠們再用一切可以想到的華麗飾品為面具做裝飾,用可以調配出的任何色彩一筆筆地勾畫出五官,才是一個精美的面具。

怪不得有人說義大利是歐洲的中國,也怪不得當年馬可波羅會千裡迢迢來中國朝聖,這威尼斯的手工面具製作,也頗有幾分我國景泰藍工藝製作的繁雜。

威尼斯面具價格懸殊極多,從幾歐元到幾百歐元不等。眾所周知的原因,100歐元以下的威尼斯面具都不是義大利製作的,而是……你懂的。

威尼斯面具主要分為「狂歡節面具(Carnival Masks)」和「即興藝術喜劇面具(Commedia dell'Arte Masks)」,前者主要用於派對,後者用於喜劇藝術上。不知道是不是沉醉於水鄉風情,我竟如此鍾情於威尼斯的面具,狂歡節面具分為許多不同的種類,我就按照我當時拍到的照片簡單做一些介紹:

1、白色的Bauta

這是最經典也是最「難看」的面具,白色為主,下半部分翹起為了方便交談和吃喝,主要由男性佩戴,還需要戴上三角黑帽子穿上鬥篷等,這一套裝扮叫「Tabarro」。

2、半遮臉的Colombina

也是最常見的面具之一,僅擋住眼睛、鼻子和臉的上半部分。通常鑲嵌金銀、水晶和羽毛做裝飾,當然露天小攤上賣的廉價的就粘上金色粉末。它是以義大利即興喜劇「Commedia dell'Arte」中的一個女性角色命名的,實際在狂歡節上男女皆可佩戴。

3、「鳥嘴醫生」Medico della peste

這絕對是狂歡節上最「嚇人」的面具!整個面具就是一張鳥嘴,它的名字就叫「瘟疫醫生(Plague doctor)」。

它的起源本來就是中世紀醫生治療病人用的工具。歐洲黑死病橫行時期,威尼斯也未能倖免,為了儘可能地限制疾病的傳播,歐洲各國都採取了一系列相應措施,例如:任命專員監控房屋的定期清潔,禁止出售易帶有傳播病菌的食品,關閉包括教堂在內的一系列公共場所,除醫護人員和喪葬人員外禁止市民出行……

這一系列措施,直到今天還在實施啊!

在醫療條件低下的年代,瘟疫醫生是身處最前線的醫護人員,醫學史上認為第一件鳥嘴面具和蓋到腳踝的黑色鬥篷是1619年法國醫生Charles de Lorme給病人看病時第一次穿戴,很快風靡了歐洲。長長的鳥嘴可以避免惡臭味,裡面還塞滿了香料和草藥,包括薄荷葉、丁香、樟腦、龍涎香的混合物等。雖然不能完全控制疾病傳播,但可以減緩,最大限度地保護了醫生。可以說,這個面具就是最早的「醫用口罩」。

此外,為了看病時不直接接觸病人,醫生手裡還要拿一根長棍,這也是威尼斯狂歡節上「鳥嘴醫生」的標配。

4、鬼Volto

在義大利語中「Volto」就意為「臉」,這種面具在威尼斯被稱為「鬼」,也是標誌性的威尼斯面具之一,下半部分以白色為主,上半部分配以鍍金裝飾,佩戴後會遮蓋整張臉。不過,怎麼看怎麼覺得有點像中國老話兒裡說的「往臉上貼金」。反正都遮起來了,貼不貼金也不知道戴面具的是乞丐還是王子。

或者這樣

5、小丑面具Arlecchino

這種面具就像是馬戲團裡的小丑「勾臉兒」,得名於戲劇中的丑角。面具也是蓋住整張臉,鼻子短小,眉毛彎錘,嘴角上揚,加以誇張的頭部和頸部裝飾。頭上垂下來的部分有時候還會綴上鈴鐺,走起路來「稀裡譁啦」的。

一家商店裡掛著的面具,上面是「小丑」下面是「鬼」

6、鳥嘴面具Zanni

和前面的「瘟疫醫生」有點像,但是長長的鼻子並不是閉合的,面具有突起的眉骨和低矮的額頭(下圖右下角的那隻)。這個面具也得名於義大利的戲劇形象,鼻子越長,代表這個人物越愚蠢(難道不是因為撒謊變長的嗎?)。

7、貓Gnaga

狂歡節面具中衍生出許多動物造型面具,最常見的就是半遮臉的貓形狀,它的名字來源於威尼斯方言中貓的聲音,最早是給想穿女人服裝的男人所佩戴,後來佩戴這一面具的人可以隨意評價路人。當然,無論評價是好是壞,被評價的人也不會生氣,因為這只是一個角色。

這些面具的種類肯定不全,因為威尼斯的面具實在是太多了!這琳琅滿目,花花綠綠的面具徹底迷了我的眼,想買一個,看上這個紫色的,卻又覺得那個金色的好;看上這個樹葉圖案的,卻又覺得那個頭戴羽毛的更加華麗。一時竟不知道該買哪個好了,最後就買了個經典款的「半遮臉Colombina」。

五彩繽紛的面具,和貢多拉、嘆息橋一樣,早已成了威尼斯著名的標誌,給城市增添了一抹亮色,更顯出她的神秘。這些面具或古典優雅、或神秘恐怖,講述著這顆亞得裡亞海明珠道不盡的故事。在狂歡節上,沒有人知道華麗的面具下掩藏的是怎樣的一張面孔。

也許,活在這世上的我們,不大多也都帶著一張面具麼?

=================

【作者:沙漠玫瑰】

環球旅遊達人,旅行體驗師、自由撰稿人、嘉賓主持。已隻身旅行過五大洲近50個國家,200餘座城市。

相關焦點

  • 威尼斯狂歡節面具大盤點,最怪異的竟然曾是醫生的「口罩」
    2020年狂歡節為2月8日-2月25日(對,就是現在)。精緻華美的面具和色彩斑斕的服飾是威尼斯狂歡節最具標誌性的符號,也是這場盛會的靈魂所在。不知道是不是沉醉於水鄉風情,我竟如此鍾情於威尼斯的面具,狂歡節面具分為許多不同的種類,我就按照我當時拍到的照片簡單做一些介紹:1、白色的Bauta這是最經典也是最「難看」的面具,白色為主,下半部分翹起為了方便交談和吃喝,主要由男性佩戴,還需要戴上三角黑帽子穿上鬥篷等,這一套裝扮叫「Tabarro」。
  • 威尼斯狂歡節上探秘威尼斯面具
    新華社發(黃萬晴 攝)  2月16日,在義大利威尼斯,卡馬卡納面具工坊創始人馬裡奧貝洛尼向客人介紹威尼斯面具的製作工藝。 一年一度的威尼斯狂歡節正在義大利北部水城威尼斯舉行,大街小巷擠滿了著華麗服飾、戴精美面具的狂歡者,人們盡情享受節日的歡樂氣氛。面具是威尼斯狂歡節的最大特色,也最令遊客感興趣。
  • 威尼斯狂歡節的面具文化
    當中國人還沉浸在春節喜慶熱鬧的氛圍中時,遠在歐洲義大利亞得利亞海中的威尼斯已開始了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威尼斯狂歡節是當今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狂歡節之一。膚色不同、語言各異的人們此時都腳步匆匆,奔向同一個目的地——威尼斯聖·馬可廣場,一年一度的「水城」狂歡節正在那裡達到高潮。   威尼斯狂歡節最大的特點是它的面具和華麗服飾。這一傳統可追溯到1700年前。權貴和窮人可以通過面具融合在一起。在面具的後面,社會差異暫時被消除。
  • 威尼斯狂歡節|誰是面具下最隱秘的靈魂
    十六世紀,身穿鬥篷、面具的造型依然未獲準,但面具客(Masquerade)仍舊穿梭於威尼斯的街道巷衢之中。有的是密會情人,有的是躲避仇家的追殺,無論如何,十六世紀的威尼斯,「面具」仍然橫行於其中。在過去的歷史上威尼斯面具主要包含兩種類型狂歡節面具 & 即興藝術喜劇面具
  • 威尼斯狂歡節上探秘威尼斯面具
    新華社發(黃萬晴 攝)  2月16日,在義大利威尼斯,卡馬卡納面具工坊創始人馬裡奧貝洛尼向客人介紹威尼斯面具的製作工藝。 一年一度的威尼斯狂歡節正在義大利北部水城威尼斯舉行,大街小巷擠滿了著華麗服飾、戴精美面具的狂歡者,人們盡情享受節日的歡樂氣氛。面具是威尼斯狂歡節的最大特色,也最令遊客感興趣。
  • 假面盛典:威尼斯面具狂歡節
    威尼斯遂贏得「狂歡節之城」的稱號。19世紀之後,威尼斯共和國逐漸衰亡,狂歡節逐漸失去活力。直到近20年前,隨著旅遊事業的發展,威尼斯的狂歡活動重新恢復,威尼斯狂歡節得以重放光彩。   威尼斯狂歡節最大的特點是它的面具,其次是它的華麗服飾。這一傳統可追述到1700年前。權貴和窮人可以通過面具融合在一起。在面具的後面,社會差異暫時被消除。富人變成了窮人,而窮人成了富人。他們互相尊敬地打著招呼。
  • 通訊:威尼斯狂歡節上探秘威尼斯面具
    新華社義大利威尼斯2月18日電 通訊:威尼斯狂歡節上探秘威尼斯面具  新華社記者葉心可  一年一度的威尼斯狂歡節正在義大利北部水城威尼斯舉行,大街小巷擠滿了著華麗服飾、戴精美面具的狂歡者,人們盡情享受節日的歡樂氣氛。
  • 威尼斯狂歡節:神秘的威尼斯面具
    新華社記者葉心可  一年一度的威尼斯狂歡節正在義大利北部水城威尼斯舉行,大街小巷擠滿了著華麗服飾、戴精美面具的狂歡者,人們盡情享受節日的歡樂氣氛。  面具是威尼斯狂歡節的最大特色,也最令遊客感興趣。在市區一條安靜的巷子裡,數十名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坐在一家名為卡馬卡納的面具工坊裡,興致勃勃地聽面具製作師傅講課。講座名為《威尼斯:一個關於面具的故事》,是今年狂歡節的一項特別活動,旨在向遊客揭開威尼斯面具的神秘面紗,了解其背後的悠久歷史和製作工藝。
  • 威尼斯狂歡節|誰是面具下最隱秘的靈魂
    有人說,威尼斯的面具是華麗的詠嘆調,維持人們矜持和驕傲。在面具背後,年齡差異、社會差異甚至性別差異都被暫時消除。人們可以毫無顧忌,肆意狂歡。當時穿戴面具者多為落難貴族及避債的賭徒,且戴面具進入教會有損教會尊嚴,故加以禁止之。十六世紀,身穿鬥篷、面具的造型依然未獲準,但面具客(Masquerade)仍舊穿梭於威尼斯的街道巷衢之中。有的是密會情人,有的是躲避仇家的追殺,無論如何,十六世紀的威尼斯,「面具」仍然橫行於其中。
  • 威尼斯狂歡節的面具文化
    當中國人還沉浸在春節喜慶熱鬧的氛圍中時,遠在歐洲義大利亞得利亞海中的威尼斯已開始了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威尼斯狂歡節是當今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狂歡節之一。膚色不同、語言各異的人們此時都腳步匆匆,奔向同一個目的地——威尼斯聖·馬可廣場,一年一度的「水城」狂歡節正在那裡達到高潮。   威尼斯狂歡節最大的特點是它的面具和華麗服飾。這一傳統可追溯到1700年前。權貴和窮人可以通過面具融合在一起。在面具的後面,社會差異暫時被消除。
  • 假面盛典:威尼斯面具狂歡節
    威尼斯遂贏得「狂歡節之城」的稱號。19世紀之後,威尼斯共和國逐漸衰亡,狂歡節逐漸失去活力。直到近20年前,隨著旅遊事業的發展,威尼斯的狂歡活動重新恢復,威尼斯狂歡節得以重放光彩。   威尼斯狂歡節最大的特點是它的面具,其次是它的華麗服飾。這一傳統可追述到1700年前。權貴和窮人可以通過面具融合在一起。在面具的後面,社會差異暫時被消除。富人變成了窮人,而窮人成了富人。他們互相尊敬地打著招呼。
  • 通訊:威尼斯狂歡節上探秘威尼斯面具
    新華社義大利威尼斯2月18日電 通訊:威尼斯狂歡節上探秘威尼斯面具新華社記者葉心可一年一度的威尼斯狂歡節正在義大利北部水城威尼斯舉行,大街小巷擠滿了著華麗服飾、戴精美面具的狂歡者面具是威尼斯狂歡節的最大特色,也最令遊客感興趣。在市區一條安靜的巷子裡,數十名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坐在一家名為卡馬卡納的面具工坊裡,興致勃勃地聽面具製作師傅講課。講座名為《威尼斯:一個關於面具的故事》,是今年狂歡節的一項特別活動,旨在向遊客揭開威尼斯面具的神秘面紗,了解其背後的悠久歷史和製作工藝。
  • 威尼斯狂歡節|精彩活動日程單以及面具入門指南
    作為世界最知名的狂歡節之一,它與威尼斯電影節一起成為水城的國際名片。➀ 狂歡節的由來其實狂歡節不僅是威尼斯的特產,也是一個很普遍卻又很重要的宗教活動。圖:wikipedia➁ 威尼斯狂歡節的演變威尼斯狂歡節以華麗的服裝和精美的面具聞名於世,有記載稱第一屆威尼斯狂歡節可以追溯到1296年,這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威尼斯狂歡節都始於12月26日,持續六周,並且節慶活動的範圍非常大,在這期間服裝和面具逐年演變,越來越具戲劇藝術性
  • 「面具貴族」與「偉大的平衡者」 :威尼斯狂歡節見聞
    「面具貴族」與「偉大的平衡者」——威尼斯狂歡節見聞1月底我在法國南部「蔚藍海岸」
  • 義大利水城威尼斯面具狂歡節
    義大利威尼斯面具狂歡節是當今世界上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狂歡節之一,起源於古歐洲神農節,公元12世紀,古老的威尼斯城邦共和國日漸強盛,1162年的初春,它戰勝附近的阿奎萊亞封建城邦國,稱霸一方,當時為了慶祝此事
  • 威尼斯狂歡節的面具和服飾不僅僅屬於當地人
    威尼斯狂歡節的面具和服飾不僅僅屬於當地人 2月16日電記者手記:威尼斯狂歡節的面具和服飾不僅僅屬於當地人  新華社記者王昀加  2月6日至16日舉行的狂歡節讓威尼斯這座著名的水城沉浸在一片歡歌華服之中。
  • 遇見 | 威尼斯面具狂歡節
    2月22日再次來到了威尼斯,再次融入再次記錄再次感受再次狂歡威尼斯面具狂歡節它原來只是一些威尼斯的貴族們私下的狂歡舞會,從十五世紀開始變成了一種社交活動,一個全民參與的威尼斯狂歡大會,當時正是威尼斯最鼎盛的時期。
  • 威尼斯狂歡節:何人都可以當國王
    狂歡節期間大量財富都在賭場中揮霍一空,而不論人們在社會上身處什麼階層,在這一天都可把自己的真實身份隱藏在面具與服飾之下。人們尤其喜歡將自己裝扮成滑稽戲中的丑角,鳥嘴醫生等等。在西方戲劇中常常出現狂歡節的隱喻,卑微的小人物當上了國王,而王公貴族則做回了普通人。這一切的靈感都來源於威尼斯狂歡節的傳統。如今的狂歡節,給了人們更多理由訂做面具與禮服。
  • 威尼斯狂歡節開幕 人們頭戴面具身著盛裝
    2月11日,在義大利威尼斯,一名狂歡者頭戴面具,身著盛裝參加威尼斯狂歡節活動。 本屆威尼斯狂歡節將持續至2月28日。 新華社/法新2月11日,在義大利威尼斯,一名狂歡者頭戴面具,身著盛裝參加威尼斯狂歡節活動。 本屆威尼斯狂歡節將持續至2月28日。 新華社/法新
  • 「面具貴族」與「偉大的平衡者」 :威尼斯狂歡節見聞
    「面具貴族」與「偉大的平衡者」——威尼斯狂歡節見聞1月底我在法國南部「蔚藍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