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是入冬後的第二個節氣,古代將小雪分為三候:一候虹藏不見,陰氣旺盛陽氣隱伏;二候天氣上升,萬物失去生機;三候閉塞而成冬,萬物氣息飄移幾乎停止,由此可見,「小雪」預示著冬天真的到了。
天人相應,小雪節氣也是人體陽氣隱伏、陰氣旺盛的時候,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中醫師王省說,此時最重要的是顧護陽氣,做到以下幾個方面,方能使陽生陰長,陰陽互生,平安入冬。
適當補充溫陽散寒,固腎益精的食物
《本草綱目》記載,羊肉能補中益氣、開胃健力。羊肉性熱,冬天人們陽氣內斂,正好可以借羊肉補足,有效改善手腳冰涼,畏寒怕冷。牛肉是溫熱的,富含蛋白質、胺基酸,能有效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適用於病後調養,體黃不足,筋骨虛弱,慢性貧血者。此外,蘿蔔在冬天也必不可少,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蘿蔔有很強的行氣功能,營養豐富、清解積熱,蘿蔔湯是冬季養生保健首選,可與排骨、牛尾等同煮,煮湯時不妨多放點大蔥,既能去腥提香,還能通陽。
適時起居,調節心情,勿擾乎陽
冬天的起居應該是「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意思是晚上要早睡,不要耗散陽氣;早上要等太陽出來,驅散地面寒冷後再起床,防止寒邪傷陽氣。我國傳統醫學理論認為常曬太陽能助發人體的陽氣,特別是冬季,大自然處於「陰盛陽衰」的狀態,常曬太陽能起到壯人陽氣、溫通經脈的作用。同時,秋冬交替也是抑鬱症容易復發的時候,應注意調節心態,多曬太陽、多聽音樂,保持樂觀的心境,經常參加一些戶外活動以增強體質。此外,每天早晚搓腳心:用手按壓湧泉穴,使腳心發熱,建議早晚搓腳心1次,左右腳各按100次。長期堅持可達到養護腎臟的目的。
加強自我保健,防治常見病症
「太溪穴」是腎經上的原穴,原穴是指源頭,每天堅持揉按刺激「太溪穴」,能夠調動起生命的原動力,氣血才會上達於面,下行於足。揉按「太溪穴」最佳時間是晚上9點,一次按30下。按的時候可以採用正坐或平放足底的姿勢,用手指按揉,按揉時一定要有酸痛感,每天堅持按「太溪穴」能夠防治因冬季氣候所引起的常見病症。冬季是一年中進補的最好季節,有道是"三九補一冬,來年少病痛",冬令進補更以膏方最佳。膏方有很好的滋補作用,廣泛使用於內、外、婦、兒、傷骨、眼耳口鼻等科疾患及大病後體虛者。有補虛扶弱、抗衰延年、糾正亞健康狀態及防病治病的作用。
通訊員 羅鑫 殷舒月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周碧瑩
校對 王菲
【來源:揚眼】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