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氣始生,顧護好腎精,助來年陽氣生發

2020-12-20 騰訊網

今日冬至,也是個團圓的日子。廣東有一說法叫「冬至大過年」,每到冬至也是舉家團圓的日子,一家人齊齊整整地吃個羊肉火鍋。在北方,也十分隆重,大部分地區在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

圖源:攝圖網

為什麼二十四節氣裡只有冬至那麼特殊呢?

冬至,陽氣始生

冬至,陰陽變化的轉折點。

古人認為,天地萬物,都稟賦陰陽二氣而生。陰陽相反相成,陰盛而陽衰,陽盛而陰衰,交替變化。 而夏至和冬至,是陰陽變化的轉折點。

夏至,晝最長夜最短,陽氣盛極而衰;冬至,晝最短夜最長,陰氣至極,陽氣始生。

《易經》中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一年之中,陰氣在冬至這一天達到頂峰,重陰必陽,陰極陽生,此時蘊藏已久的陽氣蓬勃,等待生發。

圖源:攝圖網

冬至「數九」,一年中最冷的開始。

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看楊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數九」又稱為「冬九九」,從每年冬至當天開始計算,每九天為一個單位。古代漢族人民認為過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就會到來。

在古代,對於北方地區的勞動人民來說,禦寒保暖條件極其簡陋缺乏,寒冬也會被視為威脅,所以對天寒地凍產生了恐懼感,遂產生了上面的「數九」的方法來消遣。

圖源:攝圖網

冬至是陽長的開始,身體陽氣漸復。

冬至有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

《漢書》云:「冬至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矣。」

這說明冬至之時是自然界中陰陽轉換的時刻,冬至過後,日間會逐漸變長,自冬至日起陽氣漸漸回升,天地間陽氣開始興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

在臨床上,陽氣逐漸恢復,有一些慢性病,甚至是疑難雜病,從冬至開始,身體自行恢復,不需要服藥。這個用從陰陽消長的角度來理解也不難,素體陽虛的患者因得到天地復生之陽氣的資助,病情有所恢復、好轉。

來年的陽氣從冬至開始增長,所以懂得冬至養生尤為重要。

圖源:攝圖網

從多方面養護陽氣生機

1、養心養藏、起居有常、順時奉養

冬令主藏,純陰中又孕育一點真陽,養生要順應「陰盛於外,生於內」的特點,此時陽氣欲生而又未生,所以應該從多方面來養護其生機。

首先,重點在養心養藏。要養寬厚仁愛之心,靜神少慮,避免急躁發怒,勿妄耗神,保持心神調和。還要注意節慾保精,不妄作勞,忌過度勞心勞力。

其次,起居動靜有常。合理安排起居作息,早睡晚起,合理運動,但運動量不宜過大,宜練八卦內功、八段錦、太極拳等運動。

第三,順時奉養。冬至天氣寒冷,陽氣伏藏,此時養生重點仍在於「藏」。除避免寒邪侵襲及飲食辛辣等之外,還要注意避免背部按摩、汗蒸等,防止陽氣外洩。

2、冬至養生三法

吃冬筍

冬至是陰極陽生,所以應該陰中養陽,與此相對應的是塊根類的食物,如紅薯、土豆、山藥等。冬筍也屬於這一類,小小塊的冬筍在白露時節萌發,到冬至之時在逐漸露土,其藏中寓升,最適合冬至時節食用。

圖源:攝圖網

其味甘性微寒,具有補腎益精、解渴除煩、消食豁痰、健脾通便、調脂解酒毒等功效。對肥胖症、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有食療作用,還能預防便秘、結腸癌等病。

冬筍既可以生炒,又可以燉湯,其味鮮爽脆。烹飪時最好先用開水焯一下,再放到冷水浸泡半天,可去除苦澀味。

顧護腎精,助來年陽氣生發

這是一年中陰氣最盛,陽氣雖從今日起逐漸,但尚屬微弱的狀態,腎精作為人一身陰陽的源頭,腎與冬令之氣相對應,此時養腎至關重要。

「夏養三伏,冬補三九」,我們一定要利用三九天將腎補起來。藥物貼穴保健最適合不過了。

冬至前後位一年中最冷的時段,此時陽氣斂藏,氣血不暢,皮膚乾燥,毛孔閉塞,在這時候行天灸療法穴位貼服,能溫陽益氣,健脾補腎益肺,祛風散寒。

相關焦點

  • 小雪養生,顧護陽氣是重點
    小雪是入冬後的第二個節氣,古代將小雪分為三候:一候虹藏不見,陰氣旺盛陽氣隱伏;二候天氣上升,萬物失去生機;三候閉塞而成冬,萬物氣息飄移幾乎停止,由此可見,「小雪」預示著冬天真的到了。天人相應,小雪節氣也是人體陽氣隱伏、陰氣旺盛的時候,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中醫師王省說,此時最重要的是顧護陽氣,做到以下幾個方面,方能使陽生陰長,陰陽互生,平安入冬。適當補充溫陽散寒,固腎益精的食物《本草綱目》記載,羊肉能補中益氣、開胃健力。
  • 節氣微科普丨小雪養生:顧護陽氣,散寒進補
    古代將小雪分為三候:一候虹藏不見,陰氣旺盛陽氣隱伏;二候天氣上升,萬物失去生機;三候閉塞而成冬,萬物氣息飄移幾乎停止。由此可見,「小雪」預示著冬天真的到了。天人相應,小雪節氣也是人體陽氣隱伏、陰氣旺盛的時候,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中醫師王省表示,此時最重要的是顧護陽氣。市民做到以下幾個方面,方能使陽生陰長,陰陽互生,平安入冬。
  • 春季固護陽氣,疏肝解鬱,調理氣機是關鍵!
    中醫則認為春困與冬天的固護不足、損傷陽氣;肝氣鬱滯、氣機不暢;脾氣運化失常、清陽不升有關。 預防春困有妙招: 保護陽氣 《黃帝內經》曰:「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
  • 早上不起封殺陽氣,晚上不睡耗傷陽氣,熬的不是夜,是「陽氣」
    有句古話說得好「早上不起封殺陽氣,晚上不睡耗傷陽氣」,意思大概就是說熬夜對於陽氣的傷害是非常大的,但是工作以及生活壓力的增大,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熬夜。不到12點不睡的現象,越來越多。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熬夜究竟會不會對人體的陽氣有害?
  • 今日大雪丨陽氣潛藏,陰氣頗盛!牢記這三點,讓這個冬天不生病!
    飲食宜清淡,不宜生冷滋膩,耗散陽氣。尤當注意保暖,不可暴露皮膚,令陽氣外散。人與天地之氣相通,與四時之節相應。自然界中流動的水由液態經露、霜、冰、雪各種形態逐漸凝固,人體的血液也會呈現相應的趨勢。當此之時,「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溫,無洩皮膚」的冬氣養藏之道也就順理成章了。
  • 廣積德中醫丨提昇陽氣迎嚴冬
    大多跟脾胃受損有關係,比如: 過食生冷(冰激凌、水果隨便吃); 飲食不當造成脾胃的損傷(吃太多導致積食、腹瀉或過早添加高營養食物,脾胃運化不了); 休息得不夠(貪玩電子產品耗神太多); 戶外活動過少; 除了脾陽的因素之外,還有腎精的損耗
  • 此中藥益處繁多,益腎精、精血、陽氣,養命門、五臟、減糖、潤腸
    在中醫中就有很多方法,如有一味中藥李時珍說「命門之火不足以此補之」,命門之火可以說是陽氣的根本,因此這味中藥的益處繁多,益腎精、精血,添陽氣,養命門、五臟、減糖、潤腸等等。一、肉蓯蓉滋養腎中的陽氣。《本草匯言》中提到,肉蓯蓉養命門、滋腎氣,特點是溫而養陽氣,適合於腎陽不足、腎氣不固、筋骨不壯,髓海空虛等諸多亞健康。重要的是肉蓯蓉是平補的中藥,雖然補益但不峻烈,雖然溫但不燥熱,因此適合於長期使用,而且反面作用比較小。
  • 冬至到,如何守護陽氣,來年無病痛?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輝 通訊員 楊建英 陳壯忠 圖/視覺中國俗話說「學會過一冬,來年無病痛」。冬季人體吸收功能強盛、合成代謝旺盛,此時注意溫補飲食、養精蓄銳、休養生息等,可以很好地涵養陽氣、培補精氣,更好地迎接來年的「春生、夏長、秋收」,從而提高抗癌防癌能力。冬至「陽生」需遵循「冬藏之道」,那麼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 驚蟄日,你喚醒陽氣祛除邪氣的好時機!
    雷對應震卦,震卦與春季一樣,五行屬木,有生發之象。春雷隱隱,看似驚醒了冬眠的各種蟲蟻,其實也是天地陽氣復甦,草木、蟲蟻都恢復了活力。許多花開,嬌豔芬芳,春色滿園關不住,正是時也。在天,則表現於氣候變暖,雷火始見;在地,則表現於大部分的植物都開始抽綠,昆蟲都結束冬眠開始出來活動;在人,則表現於陽氣由冬天的蟄伏於腎水之中封藏狀態變為肝木之陽氣升發狀態。      中醫學認為,春天人體肝陽之氣上升,養生應順應陽氣升發,應特別注重養護肝臟。
  • 補對這一天,學會「躲」著藏陽氣
    廣東衛生信息「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是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對於廣東人素來有「冬大過年」的說法。還有一種解釋是:冬至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冬至那天,天還未亮,婦女們就起來生火煮湯圓,先敬天祭祖,再全家圍坐吃湯圓。所以冬至吃湯圓,除了表示太陽(陽光)逐漸回來,也代表團圓的意思,現代人更喜歡把它當成圓滿的象徵。冬至養生藏陽氣,重點在「躲」冬天陽氣藏得好,春天人體才能煥發出勃勃生機。
  • 三伏天,這件事是開啟陽氣的「鑰匙」,每天堅持做,陽氣足身體強
    陽精若足千年壽中醫認為,「陽精若壯千年壽」,「陽精若在必能生」,意思就是,人之所以有疾病、衰老,其主要原因就是陽氣虛衰。這是因為人體的陽氣,就象天空中的太陽一樣,具有維持生命機能。保衛機體和抗禦外邪的作用。沒有了太陽,也就沒有了生命。
  • 陽氣不足易生病,不想陽氣被偷走,損陽惡習不能有,最好一個不佔
    陽氣是維持人們生命的基礎,充足的陽氣,是健康的前提條件,一旦面臨陽氣不足,陽氣缺失,對身體會造成非常大影響。當身體陽氣沒有了,也就被宣判死亡了。陽氣充足的人,會看起來更加有精神,身體抵抗力更強,反之,當面臨陽氣不足,會發現容易生病。
  • 今日雨水:肝木克脾土,此時既要注意陽氣生發,又要避免傷及脾胃!
    肝屬木,木性可曲可直,條順暢達,有生發的特性,故肝喜條達而惡抑鬱,有疏洩的功能。脾(胃)屬土,土性敦厚,有生化萬物的特性,脾又有消化水谷,運送精微,營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之功效,為氣血生化之源。所以,春季養生中既要注意春季陽氣生發的特點,扶助陽氣,又要避免傷及脾胃。中醫學稱脾胃為「水谷之海」,有益氣化生營血之功。
  • 經常用生薑泡腳真的好嗎?陽氣不足的是不是可以多泡腳
    想要效果好,肯定不是這麼簡單的事情了!首先需要將一塊生薑切碎後,放入鍋中,加水熬煮十分鐘左右,將生薑水一起倒入泡腳桶中,待水溫降至四十到五十攝氏度時,即可開始泡腳,泡腳時間控制在二十分鐘到三十五分鐘即可。第二,陽氣不足的是不是可以多泡腳。
  • 陽氣不足的人,儘量做好這4件事,可能有助於陽氣慢慢提升!
    陽氣對人體有溫養各個器官的功效,維持身體生理功能。可能很多人對它還不是很了解,但是身體陽氣不足的話。人體的健康就會缺乏維持正常運轉的動力,經常出現手腳冰冷,四肢乏力,渾身沒有力氣的情況而且脾胃陽氣不足,還會導致消化不良,腹痛腹脹。
  • 冬季裡萬物閉藏,需養精蓄銳,陽氣內藏
    冬季是萬物閉藏的季節,陰氣盛極,陽氣潛伏,草木凋零,昆蟲蟄伏,人體陽氣潛藏。冬季天氣寒冷,萬物蟄伏,應早睡晚起。冬天是萬木凋零、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人體的陽氣也隨著自然的變化潛藏於內。因此,冬季養生應以斂陰護陽為根本。
  • 冬天泡溫泉會導致腎精發散?這些養生知識你知道嗎?
    「多喝水對身體好」,但其實礦泉水是最寒涼的;下班後去健身房健身,殊不知晚上其實是不適宜鍛鍊的;常愛在冬天泡溫泉,沒想到這樣會導致腎精發散......泡溫泉、蒸桑拿、刮痧、劇烈運動,甚至房事活動等都會導致腎精發散太過,建議減少。疏肝氣:春季早起運動,關注情緒變化焦慮頻次高,身體患病的概率也會變高。中醫看來,女子肝氣易鬱,對健康形成重要影響。
  • 節氣養生丨今日立春,陽氣隨春生,衣食住行不能太隨意!
    立春養生,也應該順應天地之氣的變化,注意保護陽氣,著眼於一個「生」字。春天陽氣開始生發、白日漸長,萬物開始復甦。「肝屬木,應於春季」,肝氣通達,身體才會輕鬆、精力充沛;肝氣受損,人很容易出現疲勞睏倦、眼乾目澀等不適。因此,春季首先要讓肝「休息」好,過度勞累會嚴重耗損氣血,直接影響肝藏血的功能。
  • 補陽氣有什麼好方法?早起常喝一杯「水」,慢慢把陽氣補回來
    那麼,如何補足陽氣呢?中醫告訴你一些小技巧。補陽氣有哪些好方法?早起喝杯紅棗枸杞水,紅棗和枸杞都是很好的食材,滋補的效果很不錯。尤其是在早上起來空腹喝上一杯,能夠很好的清潔體內的毒素和垃圾,為新的一天,攝入很多的食物之前,做好準備,更有助於營養的吸收,對陽氣的補充也是有不錯的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