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如果你想成像可口可樂一樣的超級品牌,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就是拍攝一直震撼人心且帶有創意的的電視廣告,然後把它鋪得鋪天蓋地,效果就會很好。如今,網際網路迅猛發展,所謂的電視的黃金時代大有漸去之勢。伴隨而來的則是成千上萬的公眾號、不斷湧現的社交平臺,以及不斷刷新的app數據……這便是消費者面臨的——高度分散化的數位化環境。現今的年輕人是數位化的一代,他們仿佛在出生時就與移動化手機終端捆綁在了一起。
新情況,營銷界隨之不斷變化,數位化、大數據、程序化購買……正成為行業熱詞。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注重CRM(客戶管理),甚至一些傳統的行業品牌也開始搭建起CRM數據平臺,引入類似首席數字官」、「首席信息官」這樣的職位,而其中普遍的行業現象之一便是,這些職位不再被傳統市場營銷人員所主導,而是越來越多的來自於技術人員,也就是大家口中的「碼農」,技術與營銷不再割裂,出現融合之勢,建立在原先基礎上的消費者洞察理論逐漸演變出數據、技術洞察之類的論調,然後與消費者進行溝通。
「消費者」為核心,營銷不斷強調數位化。同時,一些傳統甲方服務公司也將面臨轉型困境,如一些傳統廣告公司、CRM商業服務公司等等,甲方企業需求逐漸增多,挑戰往往伴隨著機遇,誰能適應市場,誰就能殺出重圍(11月16日梅花網大展「激活·數據流動」單元將對此進行探討)。上周末,梅花網也聯繫到了在CRM商業服務領域有著多年經驗的歐唯特(中國),公司副總裁倪仁傑先生從CRM出發,在數字營銷領域分享了自己的思考與探索。
梅花網:網際網路迅猛發展,數位化、大數據正成為行業熱詞,新環境下歐唯特(中國)在CRM數據運用中是否面臨挑戰?又是如何面臨這種新環境變化?
倪仁傑:大數據的概念十分廣泛,我們公司所提的大數據是實際上基於CRM基礎之上(即客戶數據),然後再融合了現在大數據的特點整合出來的「大數據」。
新形勢挑戰主要在兩個方面。首先在技術層面,原先企業的消費者數據不多,就一些購買行為、郵電投訴等等,如今數位化營銷時代,隨著消費者數據海量湧入,企業也期望從更多緯度去觀察及解讀消費者,那我們原先的CRM系統就遇到了技術瓶頸,所以我們第一步就開始尋求並引入一些大數據技術;
其次,在消費者抓取上。什麼意思?原先我們只能幫助企業來管理「有購買行為的」消費者數據,然而對於「產生購買行為前的」消費者數據,無法管理。困難主要在數據抓取方面,原先我們不知道消費者在哪。現在有了很多第三方網際網路數據平臺,比如阿里巴巴、google、騰訊等,那如果CRM可以與這些平臺實現數據打通(以一種加密安全的形式),我們就有可能抓取到消費者「產生購買行為」之前的數據,雙方數據進行安全交互之後,從而挖掘出更多緯度標識,這是接下來我們將要探索的方面。
梅花網:從原來鋪天蓋地的電視廣告,到現在的數字營銷不斷強調數位化,您覺得這背後原因有哪些?企業要如何面對這種數位化發展趨勢,您有沒有相關的一些建議呢?
倪仁傑:這也是我最近常常在思考的問題(哈哈),我想最大的原因之一就是企業與消費者信息不對稱模式的倒置。以前,企業佔據的信息的頂端,消費者只能通過廣告才能了解這個產品是什麼?這個產品是什麼特點?有了網際網路之後,你會發現信息的不對稱被大量地削弱,消費者能夠從多種渠道快速(免費)獲取產品各方評價,於是企業與消費者信息不對稱的模式倒過來了,企業變成了劣勢一方,決定權牢牢地掌握在了消費者手裡。
對企業的建議,兩個方面。首先要彌補自己在信息不對稱的上的一個劣勢,關注輿情監控,傾聽消費者在社交媒體上的聲音,只要當企業在與消費者的信息趨於平衡時,才能找到一個優質的市場營銷(傳播)手段;其次,企業應該把更多的資源從廣告市場這邊拿到產品這邊來,真正用工匠精神去做好整個產品,一個好的產品就是最有效的營銷手段,社交網絡自然會形成良好的口碑營銷,這是目前數位化營銷大背景下,我給企業的兩點建議。
梅花網:營銷方面最難的一點就是抵達消費者(準確地找到消費者,並且打動消費者),不知道歐唯特(中國)在這方面有沒有相關經驗分享呢?
倪仁傑:談到觸達的話,最常被提及的通常是渠道,我們通常會選擇市場上「最流行」的渠道。舉個例子,20年前,(郵)寄信件是最有效的營銷渠道,後來是企業熱線,告訴消費者最近的企業優惠,再往後出現了電子商務,也出現了短消息、email這樣單向的數位化渠道。而現在是微信、各種app等。有個傳統的營銷理論叫做「消費者在哪裡,廣告的錢就會流向哪裡」,放在今天仍然適用,消費者把時間花到哪裡去了,那我們就到哪個「渠道」去?
最「流行」的渠道並不意味著成本越高,一些長尾的價值渠道越來越凸顯。舉個例子,比如下載量排名前20的app是大部分人都安裝的(這些渠道價格自然更貴),但到了21個app之後,每個人安裝下載的就不一樣了,越來越個性化,興趣、文化、以及價值觀的認同成為了新的人群聚合方式,所以這些小眾的app相對而言反而性價比更高,更優質。
梅花網:我們看到一個普遍流行趨勢,越來越多的技術人員開始轉戰的市場營銷領域,您本人也是技術出身,現在也轉入到市場營銷這塊,那麼您如何看待這樣的一個現象?
倪仁傑: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轉向移動端,與手機漸漸捆綁在了一起,不管是被動與主動,我們漸漸進入了數位化時代。面臨市場變化,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轉向數位化領域,數位化與技術息息相關的,營銷需要技術支持。目前我們的團隊構成也是一半技術,一半營銷團隊。
關於技術與內容的爭論其實一直都在。目前主要有兩個流派,第一個叫做「數據派」或者「技術派」,比如類似歐唯特(中國)這樣的公司,從數據管理、數據監測起家,然後慢慢延伸到營銷諮詢領域。另一個流派則叫做「內容派」,多數出身於傳統的廣告公司(如4A公司),他們通常以一個很厲害的創意為基礎,然後再向數位化輻射,通過技術找到新的洞察消費者的方法,提高廣告營銷效率,監測廣告反饋等等。這兩個流派目前正處於平行發展,比如為「技術派」為滿足客戶的閉環需求,不得不發展點內容能力,「內容派」公司為了打通數字營銷,也開始招聘技術人才,甚至收購第三方的數據技術公司,如果這兩個流派人形成合力,想必一定能給品牌帶來巨大效應。
·END·
本文為梅花網原創文章,非經授權請勿轉載,轉載請掃描下方二維碼,回復「轉載」了解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