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歐唯特(中國)副總裁:數位化營銷如何抓取消費者?

2021-01-20 梅花網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如果你想成像可口可樂一樣的超級品牌,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就是拍攝一直震撼人心且帶有創意的的電視廣告,然後把它鋪得鋪天蓋地,效果就會很好。如今,網際網路迅猛發展,所謂的電視的黃金時代大有漸去之勢。伴隨而來的則是成千上萬的公眾號、不斷湧現的社交平臺,以及不斷刷新的app數據……這便是消費者面臨的——高度分散化的數位化環境。現今的年輕人是數位化的一代,他們仿佛在出生時就與移動化手機終端捆綁在了一起。

新情況,營銷界隨之不斷變化,數位化、大數據、程序化購買……正成為行業熱詞。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注重CRM(客戶管理),甚至一些傳統的行業品牌也開始搭建起CRM數據平臺,引入類似首席數字官」、「首席信息官」這樣的職位,而其中普遍的行業現象之一便是,這些職位不再被傳統市場營銷人員所主導,而是越來越多的來自於技術人員,也就是大家口中的「碼農」,技術與營銷不再割裂,出現融合之勢,建立在原先基礎上的消費者洞察理論逐漸演變出數據、技術洞察之類的論調,然後與消費者進行溝通。

「消費者」為核心,營銷不斷強調數位化。同時,一些傳統甲方服務公司也將面臨轉型困境,如一些傳統廣告公司、CRM商業服務公司等等,甲方企業需求逐漸增多,挑戰往往伴隨著機遇,誰能適應市場,誰就能殺出重圍(11月16日梅花網大展「激活·數據流動」單元將對此進行探討)。上周末,梅花網也聯繫到了在CRM商業服務領域有著多年經驗的歐唯特(中國),公司副總裁倪仁傑先生從CRM出發,在數字營銷領域分享了自己的思考與探索。

梅花網:網際網路迅猛發展,數位化、大數據正成為行業熱詞,新環境下歐唯特(中國)在CRM數據運用中是否面臨挑戰?又是如何面臨這種新環境變化?

倪仁傑:大數據的概念十分廣泛,我們公司所提的大數據是實際上基於CRM基礎之上(即客戶數據),然後再融合了現在大數據的特點整合出來的「大數據」。

新形勢挑戰主要在兩個方面。首先在技術層面,原先企業的消費者數據不多,就一些購買行為、郵電投訴等等,如今數位化營銷時代,隨著消費者數據海量湧入,企業也期望從更多緯度去觀察及解讀消費者,那我們原先的CRM系統就遇到了技術瓶頸,所以我們第一步就開始尋求並引入一些大數據技術;

其次,在消費者抓取上。什麼意思?原先我們只能幫助企業來管理「有購買行為的」消費者數據,然而對於「產生購買行為前的」消費者數據,無法管理。困難主要在數據抓取方面,原先我們不知道消費者在哪。現在有了很多第三方網際網路數據平臺,比如阿里巴巴、google、騰訊等,那如果CRM可以與這些平臺實現數據打通(以一種加密安全的形式),我們就有可能抓取到消費者「產生購買行為」之前的數據,雙方數據進行安全交互之後,從而挖掘出更多緯度標識,這是接下來我們將要探索的方面。

梅花網:從原來鋪天蓋地的電視廣告,到現在的數字營銷不斷強調數位化,您覺得這背後原因有哪些?企業要如何面對這種數位化發展趨勢,您有沒有相關的一些建議呢?

倪仁傑:這也是我最近常常在思考的問題(哈哈),我想最大的原因之一就是企業與消費者信息不對稱模式的倒置。以前,企業佔據的信息的頂端,消費者只能通過廣告才能了解這個產品是什麼?這個產品是什麼特點?有了網際網路之後,你會發現信息的不對稱被大量地削弱,消費者能夠從多種渠道快速(免費)獲取產品各方評價,於是企業與消費者信息不對稱的模式倒過來了,企業變成了劣勢一方,決定權牢牢地掌握在了消費者手裡。

對企業的建議,兩個方面。首先要彌補自己在信息不對稱的上的一個劣勢,關注輿情監控,傾聽消費者在社交媒體上的聲音,只要當企業在與消費者的信息趨於平衡時,才能找到一個優質的市場營銷(傳播)手段;其次,企業應該把更多的資源從廣告市場這邊拿到產品這邊來,真正用工匠精神去做好整個產品,一個好的產品就是最有效的營銷手段,社交網絡自然會形成良好的口碑營銷,這是目前數位化營銷大背景下,我給企業的兩點建議。

梅花網:營銷方面最難的一點就是抵達消費者(準確地找到消費者,並且打動消費者),不知道歐唯特(中國)在這方面有沒有相關經驗分享呢?

倪仁傑:談到觸達的話,最常被提及的通常是渠道,我們通常會選擇市場上「最流行」的渠道。舉個例子,20年前,(郵)寄信件是最有效的營銷渠道,後來是企業熱線,告訴消費者最近的企業優惠,再往後出現了電子商務,也出現了短消息、email這樣單向的數位化渠道。而現在是微信、各種app等。有個傳統的營銷理論叫做「消費者在哪裡,廣告的錢就會流向哪裡」,放在今天仍然適用,消費者把時間花到哪裡去了,那我們就到哪個「渠道」去?

最「流行」的渠道並不意味著成本越高,一些長尾的價值渠道越來越凸顯。舉個例子,比如下載量排名前20的app是大部分人都安裝的(這些渠道價格自然更貴),但到了21個app之後,每個人安裝下載的就不一樣了,越來越個性化,興趣、文化、以及價值觀的認同成為了新的人群聚合方式,所以這些小眾的app相對而言反而性價比更高,更優質。

梅花網:我們看到一個普遍流行趨勢,越來越多的技術人員開始轉戰的市場營銷領域,您本人也是技術出身,現在也轉入到市場營銷這塊,那麼您如何看待這樣的一個現象?

倪仁傑: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轉向移動端,與手機漸漸捆綁在了一起,不管是被動與主動,我們漸漸進入了數位化時代。面臨市場變化,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轉向數位化領域,數位化與技術息息相關的,營銷需要技術支持。目前我們的團隊構成也是一半技術,一半營銷團隊。

關於技術與內容的爭論其實一直都在。目前主要有兩個流派,第一個叫做「數據派」或者「技術派」,比如類似歐唯特(中國)這樣的公司,從數據管理、數據監測起家,然後慢慢延伸到營銷諮詢領域。另一個流派則叫做「內容派」,多數出身於傳統的廣告公司(如4A公司),他們通常以一個很厲害的創意為基礎,然後再向數位化輻射,通過技術找到新的洞察消費者的方法,提高廣告營銷效率,監測廣告反饋等等。這兩個流派目前正處於平行發展,比如為「技術派」為滿足客戶的閉環需求,不得不發展點內容能力,「內容派」公司為了打通數字營銷,也開始招聘技術人才,甚至收購第三方的數據技術公司,如果這兩個流派人形成合力,想必一定能給品牌帶來巨大效應。

·END·
本文為梅花網原創文章,非經授權請勿轉載,轉載請掃描下方二維碼,回復「轉載」了解須知。

相關焦點

  • AI助力新零售方式 專訪歐唯特CRM中國副總裁唐穎
    會議間隙,歐唯特CRM中國副總裁 唐穎先生對公司過去以及未來電商行業發展進行了分享,同時也對時下火熱的AI人工智慧技術在零售業的應用也表達了看法。歐唯特CRM中國副總裁 唐穎先生作為一家從屬於貝塔斯曼系統媒體集團的德國企業,歐唯特多年來一直致力於為零售如化妝品、快消、服飾和汽車等行業B端提供CRM服務。
  • 歐唯特SCS在中國擴展業務基地網絡
    原標題:歐唯特SCS在中國擴展業務基地網絡   歐唯特SCS進一步擴展了其在中國的業務基地網絡,在上海和廣州新增兩個業務地點
  • 歐瑞蓮表彰歐唯特供應鏈管理解決方案事業部
    德國Gutersloh和上海2018年9月3日電 /美通社/ --   在華物流解決方案事業部榮獲大獎 瑞典化妝品集團歐瑞蓮 (Oriflame) 向中國歐唯特供應鏈管理解決方案事業部頒發了較佳合作夥伴獎和服務獎:該直銷公司表彰了與這家訂單履行服務供應商的成功合作,盛讚其持續提高了歐瑞蓮的效率和服務質量
  • 歐唯特攜手IBM發布多渠道整合電子商務解決方案
    新浪科技訊 11月25日消息,貝塔斯曼集團旗下的歐唯特信息系統中國公司今日宣布,聯合IBM發布B.I.G大電子商務解決方案。該方案可為使用多渠道電子商務模式的企業提供前後端整合的支持。
  • 歐唯特SCS在上海和廣州新增兩個業務地點
    原標題:歐唯特SCS在上海和廣州新增兩個業務地點 | 美通社   歐唯特SCS進一步擴展了其在中國的業務基地網絡,在上海和廣州新增兩個業務地點。
  • 歐唯特服務將連續4年亮相中國呼叫中心與BPO大會(4月,上海)
    51Callcenter1月28日報導:日前,記者從2011中國呼叫中心與BPO大會組委會了解到,作為全球著名的呼叫中心與業務流程外包提供商歐唯特服務將以黃金贊助商身份盛裝參展4月12-15日(與2010年同期)在上海舉行的「2011中國呼叫中心與業務流程外包大會」,並做精彩演講。
  • 歐唯特加入One-Blue Blu-ray Disc(TM)授權計劃
    紐約2013年10月17日電 /美通社/ -- One-Blue, LLC 今天宣布,arvato Entertainment(歐唯特娛樂)以被授權商的身份加入了 One-Blue Blu-ray Disc™ (BD) 產品授權計劃。
  • 口碑副總裁陳盛:全鏈路數位化體系將給餐飲業帶來三大改變
    6月29日,「餐飲數位化新通路——解鎖商家成長密碼」主題沙龍上,口碑副總裁陳盛對「全鏈路數位化「進行了解析,並對全鏈路數位化對餐飲業發展所帶來的影響進行了預判。  據了解,「全鏈路數位化」是指由口碑餓了麼共同連接而成餐飲行業的完整鏈條,涵蓋了餐飲業從選址、供應鏈,到預訂、排隊、叫號、掃碼點單、即時配送、支付、評價等等環節。  「餐飲全鏈路數位化改造背後,是口碑餓了麼六大能力的體現,包括智能數據、超級入口、金融支付、物流配送、精準營銷以及硬體設施。」口碑副總裁陳盛說。
  • 獨家|Coach中國區總裁楊葆焱:與數位化的中國市場同頻共振
    「本期對話人物」Tapestry 亞太區總裁 Coach 中國區總裁兼執行長 YANN BOZEC 楊葆焱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韓爽最新數據顯示,作為最先從疫情中恢復的市場,中國已成為2020年全球奢侈品行業的中堅力量,在全球個人奢侈品消費中所佔份額從
  • 物美副總裁喬紅兵:物美全面數位化實踐的分享
    聯商網消息;10月17日,2019聯商風雲會暨第2屆中國(福建)國際智慧商業大會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盛大啟幕。本屆大會由聯商網、思爾福和亞太智慧產業聯盟聯合主辦,並得到了福州市人民政府的親切關懷和有力指導。同時,本次大會也得到了福州市「智慧福州」管理服務中心、福州新區倉山功能區管理委員會的鼎力支持。
  • 獨家專訪︱做數位化轉型先行者——雅斯特酒店重新定義新商業住宿業
    第四屆中國國際飯店業大會11月27日至30日在海南海口舉行。大會舉辦期間,雅斯特酒店集團創始人胡競選接受中國飯店協會官網、官微獨家專訪時表示,在消費升級、消費群體呈現年輕化的趨勢下,未來是一個年輕消費流量的大埠、是一個商業業態共贏的大平臺。
  • 口碑副總裁陳盛:未來餐飲商家應關注IP為王
    日前,在「餐飲數位化新通路——解鎖商家成長密碼」主題沙龍上,口碑副總裁陳盛、蜂鳥即配行業運營負責人葉瓊林和來自村上一屋、眉州東坡、北京華天集團的商家高層進行了有關餐飲的全鏈路數位化體系討論。口碑副總裁陳盛表示:餐飲全鏈路數位化改造背後,是口碑餓了麼六大能力的體現,包括智能數據、超級入口、金融支付、物流配送、精準營銷以及硬體設施。在陳盛看來,全鏈路數位化體系將給餐飲業帶來以下三個方面的改變。第一,社區化。商家開店的基本原則是圍繞社區展開,口碑餓了麼依據交易數據、流量分布等情況,在全國範圍內圈出眾多網格。
  • 建業地產副總裁於菲:鞏固期也是起跳的「儲備期」
    經過艱苦卓絕努力,中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了階段性重要成果,各個行業加緊復工復產。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房地產業復工復產如何?後疫情時代,中原房企如何健康平穩發展?大河財立方推出「大河財立方·地產情報站高端訪談」,誠邀中原各大房企總裁暢談企業、行業復工復產和2020年發展之道,並為剛剛上線的大河財立方·地產情報站送上寄語。
  • 江南春宗馥莉束從軒等商業大咖在第18屆中國營銷盛典妙談數位化
    決勝未來論道奪冠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世界及中國經濟格局發生較大變化,如何應對並把握新的發展方向?論壇上,企業家和專家們圍繞「卡位新生態、掌握新算法、跑對新賽道」展開一系列的深入討論,共同揭秘企業新賽道「奪冠」的奧妙。
  • 專訪瑞士再保險中國總裁:疫情下中國保險市場機遇值得把握
    中新社北京6月17日電 題:專訪瑞士再保險中國總裁:疫情下中國保險市場機遇值得把握  中新社記者 王恩博  「中國市場有很多利好因素,我認為這些利好因素值得整個保險行業把握機遇,實現增長。」瑞士再保險中國總裁陳東輝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如是說。  疫情之下,中國保險行業可謂危機並存。
  • 老牌遊艇廠商羅德曼中國副總裁:中國市場潛力無窮大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專訪老牌遊艇廠商羅德曼中國副總裁:中國的市場跟潛力無窮大11月6日,在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舉辦期間,西班牙遊艇品牌羅德曼中國副總裁王之霖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專訪時談到,「中國的經濟發展,我們已經看到它的潛力,全世界都看得很清楚
  • 1024|數智驅動,訊飛AI營銷雲構建全鏈路數字營銷生態
    峰會現場匯聚眾多營銷行業專家大咖,共同探索在複雜易變的烏卡時代,品牌如何實現營銷數位化升級,共建全鏈路數字營銷新生態。科大訊飛消費者事業群總裁胡國平在開場致辭中說到。以AI為創新基因的科大訊飛在過去幾年中不斷憑藉在人工智慧核心技術上的優勢和突破,推動營銷領域的創新發展,釋放營銷鏈路的最大價值。身處數位化轉型的浪潮中,訊飛在不斷迭代自身營銷能力的同時也聯合更多的生態合作夥伴,助力營銷行業的革新升級。
  • 專訪蘇寧荊偉:家樂福中國數位化轉型的「蝶變」之路
    近日,記者對蘇寧科技集團常務副總裁荊偉進行了專訪,探討家樂福中國數位化轉型「蝶變」過程及其背後的轉型經驗。荊偉表示,「如何通過數位化手段提高服務能力和效率、效益,實現穩健、長期發展,是家樂福中國數位化轉型的基本訴求。」
  • 專訪:「與更多中國消費者分享『亞洲之美』」——訪韓國美妝企業...
    新華社首爾10月26日電專訪:「與更多中國消費者分享『亞洲之美』」——訪韓國美妝企業愛茉莉太平洋中國總裁高祥欽新華社記者陸睿「我們將牢牢抓住這個機遇,持續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入,加速產品創新升級,將『亞洲之美
  • 華鐵傳媒受邀出席第十一屆央視財經論壇·香港,高鐵媒體數位化場景...
    同聚一堂,共話經濟新優勢、推動新發展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如何重塑經濟新優勢、推動新發展,是本場論壇所要探討的核心議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中宣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臺長慎海雄,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長姜在忠,深圳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財經節目中心召集人梁建增,蒙牛集團總裁盧敏放等政界人士、專家學者、企業代表應邀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