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璐瑤通訊員 陳一波、胥和平
在祖國大陸最南端的港口極目遠眺,藍天碧海之間,此起彼伏的汽笛聲響徹天際。
70年前的雷州半島,剛剛迎來解放的湛江仍然籠罩在敵機炮火的陰影之下,人民生活極度貧困。那時開始,湛江出入境邊防檢查站便駐守在此。
70年櫛風沐雨、砥礪前行,湛江邊檢站從初創時期的正連級建制水上分局,已成長為粵西地區業務最齊全、口岸貨物吞吐量最大的邊檢站。站內下轄6個執勤隊,擔負著湛江港、湛江機場等7個口岸,70多個碼頭泊位,20多個錨地,1個電廠專用碼頭,1個臺灣流動漁船停泊點的出入境邊防檢查任務。
回望港口雄關七十載,湛江邊檢人始終秉承「捍衛政治安全、維護社會安定、保障人民安寧」的目標,七十年如一日守護著國門平安。
起步維艱:
炮火中誕生「新國門」
在祖國大陸最南端守護
回到70多年前,1949年12月19日,粵桂邊縱隊配合解放軍南下大軍殲滅駐守湛江的國民黨第62軍,湛江宣布解放。
由於邊防對敵鬥爭尖銳複雜,大批潛留特務、土匪和小股反動武裝不斷襲擾邊防,1950年6月,湛江市公安局在西營(今霞山)設立水上分局,負責維持湛江港內的社會治安及對往來船隻、車輛的檢查任務。1951年12月,原水上分局編入公安部隊,隸屬中南軍區公安第十師建制領導,正式命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湛江邊防檢查站」。
至此,一座嶄新的巍巍國門,矗立在祖國大陸最南端的這塊紅土地上。
建站初期的邊檢站「一窮二白」,官兵們幾十人擠在一棟三層小樓裡,宿舍是三間茅草屋,各項工作千頭萬緒。在這樣艱苦卓絕的條件下,邊檢官兵們吃苦耐勞,自力更生,肩負起了維護國家主權,保衛國家安全,控制敵特潛入潛出的重任。
新中國成立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新中國實行禁運、封鎖,孤立、遏制,威脅、破壞,口岸形勢非常嚴峻,不法分子內潛外逃行為猖獗,國民黨特務伺機搗亂、搜集情報。面對複雜的國際國內環境和鬥爭形勢,邊檢官兵們設關卡、查證件,抓特務、剿土匪,堅決捍衛共和國新生政權。
1962年11月,一股國民黨武裝特務從茂名電白地區登陸,企圖進行破壞。湛江邊檢站官兵們接到命令後,立即部署開展行動,準確發現敵特分子的藏身地,俘虜敵特分子10餘人,繳獲大批武器。
這一時期,湛江邊檢站官兵堅決聽從中央指揮,頂住各種壓力堅持對出入境船舶進行檢查監護,官兵巡邏的腳步從未放緩。
在口岸,他們組織成立對外輪供應組和醫療組,開設簡易醫院,在老紅軍黃子清的帶領下,在口岸各單位的協助下,冒著兩派群眾武鬥的槍聲,保證了對外輪的正常供應和醫療服務,維護了國家聲譽。期間,他們還屢次破獲特務、走私大案。
初創時期的湛江邊檢站,邊檢官兵們不怕犧牲、敢於鬥爭,用生命和忠誠在祖國大陸最南端牢牢守護著國門,維護國家主權和新生政權。
服務人民:
「守門把關」也「開門迎客」
與駐地群眾結下魚水深情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吹響了改革開放的號角。1984年,湛江被列入全國首批14個對外開放城市。這一時期的邊防檢查,在「守門把關」的同時也「開門迎客」。湛江邊檢站擔負的工作隨之調整為三大類——對出入境交通運輸工具的邊防檢查,對出入境旅客的檢查,對湛江機場的安全檢查工作。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湛江邊檢站負責或參與組建了防城、北海、陽江、茂名、深圳、海南等邊防檢查機關,輸送了一大批優秀人才。
進入新世紀,湛江邊檢站大力實施「科技強警」戰略,先後完成公安網絡建設和梅沙系統的安裝使用升級,建成了涵蓋執勤區域、營區、辦案場所等百餘個監控點的高清視頻監控系統,推出「移動執法車」「飛行查驗」和系列服務舉措,口岸管控和出入境檢查更加安全、高效、順暢。通過打造集應急通信、綜合指揮一體的指揮系統,實現了在動態條件下對部隊扁平化、可視化指揮,全面提升了現代化條件下守護國門安全、助推湛江經濟發展能力。
隨著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湛江邊檢站的業務量與日俱增,檢查的船舶從300噸的漁船到30萬噸的巨型油輪一應俱全,甚至還有遠在千裡之外的海上石油鑽井平臺。
為順應建設服務型政府的時代要求,湛江邊檢站積極融入湛江市發展戰略部署,全力服務口岸重大項目,把邊檢服務工作延伸到湛江經濟振興發展所需要的地方,連續三年被湛江市評為推動外經貿工作先進單位。
在香港回歸、北京奧運、廣州亞運、「博鰲論壇」、省運會等歷次重大安保任務中,湛江邊檢官兵都成功維護了口岸和社會穩定。湛江邊檢還派出官兵參與海地維和,在世界舞臺上展示了中國邊檢官兵的忠誠品質和良好形象。
半個多世紀以來,湛江邊檢站歷代官兵與駐地群眾結下了魚水深情。從上世紀五十年代興建湛江碼頭,到推動鋼鐵、煉化、貨櫃碼頭和港口擴建等重大建設項目,再到1977年全民抗旱、1981年抗擊陽江百年一遇洪水、1996年抗擊「9615」號特大颱風、2008年抗擊雷州特大洪澇災害、抗擊強颱風「海鷗」「彩虹」……一代代邊檢官兵總是不畏艱險、衝鋒在前,守好國門。
改革創新:
從人民子弟兵到人民警察
將打造新時代「國門名片」
2018年,國家移民管理局成立。2019年1月1日,湛江邊檢站舉行集體換裝儀式,全體官兵脫下軍裝、換上警服,由現役制轉為職業制,湛江出入境邊防檢查站掛牌成立,隸屬於國家移民管理局珠海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
從人民子弟兵到人民警察,面對這場新的改革「大考」,湛江邊檢站全體民警在改革轉隸關鍵時期,圓滿完成了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慶安保、澳門回歸20周年慶典安保等重大安保任務。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社會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湛江經濟也掀開了發展新篇章。為全力服務發展新常態,湛江邊檢站深入實施「放管服」改革,通過整合湛江港各作業區口岸代碼和驗訖章,實現了湛江海港口岸一次檢查全港通行,為企業節省了大量的成本。這一舉措也被珠海邊檢總站列為服務粵港澳大灣區三項便民利民措施之一。
截止2018年,湛江邊檢站年平均檢查出入境人員10萬餘人次,出入境船舶近3000艘次,出入境飛機近900餘架次。
新時代新作為,近年來,湛江邊檢站率先在粵西開展海港邊檢管理改革試點工作,推行出入境船舶無紙化申報、網上辦證等舉措,得到了服務對象的高度評價。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籠罩全球。今年以來,湛江邊檢站不僅紮實幫扶廣西三江和湛江徐聞完成脫貧攻堅任務,還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積極支援湛江城鄉社區網格化疫情防控工作。「哪裡有危險,哪裡就有湛江邊檢民警的身影;哪裡有任務,哪裡就有湛江邊檢民警的擔當。」該站民警說。
七十年春華秋實,七十年歲月如歌。一代代湛江邊檢人將汗水揮灑在南國的土地上,參與、見證著祖國和國門的七十載巨變。
湛江邊檢站相關負責人表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湛江邊檢站將努力打造新時代「國門名片」,擔當新使命,展現新作為,譜寫新時代移民管理事業新華章,在祖國大陸最南端的國門,書寫湛江邊檢人的忠誠奉獻之歌。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陳倩
審籤 | 鄭宗敏
實習生 | 袁夢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