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國古典舞講好中國經典故事

2020-12-12 新華網客戶端

  舞劇《梁祝》嘗試用意境化的結構方式進行創作,展現中國魅力和東方意蘊,是中國古典舞劇創作的新探索。北京舞蹈學院以教學實踐為方向創作這部古典舞劇目,也為未來古典舞學生的藝術實踐提供了很好的平臺,更好地幫助他們成才,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藝術創作。

  《梁祝》故事取自唐人筆記張讀的《宣室志》,這部由旅美舞蹈家李恆達編導的舞劇同樣以此為本,他以自己30年前的雙人舞《梁山伯與祝英臺》為發端,累積30年的舞臺創作底蘊,終於今天完成了這部感天動地的舞劇《梁祝》。導演李恆達介紹:「中國古典舞與中國的五千年燦爛文化一脈相承,少年時的我對古典舞的傳統文化內涵、豐富的舞蹈語彙和表現手法一見鍾情,現在兩鬢飛霜,依然心如少年,和舞蹈學院的眾多前輩、師生一樣,能夠看到古典舞在中國乃至世界的舞臺上盛放異彩,是我的心願和使命。1987年我曾編創表演雙人舞《梁祝》,多年來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旋律還時時縈繞在腦海裡揮之不去。身在異鄉和同事朋友說起中國舞至今沒有像芭蕾舞《羅密歐與朱麗葉》《天鵝湖》那樣膾炙人口源遠流長的舞劇是莫大的遺憾。我希望以一部更成熟豐滿的舞蹈作品來重新詮釋梁祝的優美傳說,讓我摯愛的中國舞和北京舞蹈學院在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

  舞劇《梁祝》分為《序》、第一幕《相識》、第二幕《相送》、第三幕《相會》、第四幕《相伴》、尾聲《永生》,導演設計了一個倒敘的開始,從祝英臺身穿紅色婚服的惶恐、痛苦、無助與梁山伯的失望、焦急、心碎,直接把大結局前兩個人的狀態先交代給了觀眾。紅色的婚服成為了這部舞劇的關鍵點。作曲家郭思達把家喻戶曉的《梁祝》旋律融入電影大片似的音樂風格中,是旋律,是節奏,更是一種情境的心理渲染和心境的外化宣洩,能把觀眾實時帶進梁山伯或者祝英臺的心境、心情當中。

  兩位特邀舞蹈家竇帥方和王帥分飾祝英臺和梁山伯,北舞古典舞系學生擔綱群舞。劇中,通過群舞作為主人公內心情感的外化,群舞演員以身化月光流淌表達內心情愫,以舞作落葉紛飛述說心中不舍。在祝英臺身披鮮紅嫁衣屈從這「命運」的安排時,梁山伯和祝英臺之間那些或逗趣、或美好、或悲傷的回憶如同電影中的鏡頭交迭重現,她如展翅而舞的蝴蝶一般凝望著周身屬於他和她的「回憶」,悽然淚流,嘴角囁笑,嫁衣如火,她在灰燼中再見到了幸福。

  舞劇編導們在編創過程中大量選取了中國古典舞的基本元素,通過不斷豐富動作語彙,以探索動作表達的更多可能性的同時,堅持以中國古典舞語彙作為創作原點,用中國形式來講好中國故事。於是在舞蹈語彙風格上如何牢牢把握住創作的「初心」,是創作團隊一直高度重視的事情,要用純粹至美的古典舞語彙來再表達我國經典文學之作,以身體為筆作敘,以舞為魂抒情,讓觀眾真切的感受雙方之間「情深似海,而無以言說」。

  「虛實相生」的美學概念是中國傳統哲學和美學範疇的重要組成部分,虛實相乘、有無相生是中國哲學、中國美學、中國思維的特點,亦影響著中國人的審美,注重氛圍的烘託和意境的營造。舞劇《梁祝》在創作手法上採取了虛實結合,以梁祝二人的情感過程作為主線,引申出主人公內心情感的外化,包括月光、落葉、幻覺等等都是意境化的表達,更加符合中國人審美和古典舞的表達方式,而不是完全按照西方舞劇的結構方式來講中國的故事。

  在舞臺設計上,舞劇《梁祝》採用了「紙」這一具有中國傳統古典意蘊的方式進行呈現。一張留白的紙,是梁山伯與祝英臺用生命書寫的純情愛戀,也突出了舞動的形與變換的色;水墨留白之間,無畫處皆成妙境,寥寥幾筆,就是亭臺樓閣山水的古風意蘊。至純至簡的舞臺,光影色,人形景,若丹青於白宣之上,構得一幅清逸秀麗的雅致水墨畫。

  可以說,舞劇《梁祝》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精神養料,以中國經典民間愛情故事《梁祝》作為創作藍本,堅持以中國古典舞作為表達語彙,以舞劇形式在舞臺上再現經典,進行現代性的藝術再造與深加工,實現了「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極具中國味道和東方神韻。(王潤)

相關焦點

  • 送給「荷花獎」古典舞的〈中國古典舞界說〉
    主流的大傳統舞蹈文化地位,保障了其從生活形態進入規訓形態進而升華為作品形態,經典也由此產生,並成為一種反覆出現的文化模式。中國古典舞亦存在其中。以世界古典舞的歷史形成與文化現實為參照,當代中國古典舞之「古」也有其先在的歷史長時段的身體文化記憶,我們將時限設定為周代至清代,後面的事都屬於現當代舞了。
  • 用芭蕾講好中國故事
    從10月24日晚開始, 《過年》經過了12天11場的連續演出,讓近3萬名「芭蕾故鄉」的觀眾陶醉在中國版《胡桃夾子》的瑰麗,更在「中國故事」、「中國情感」中感受著中國文化的親和與多彩,實現了借用西方芭蕾語彙表達中國意境、中國審美、中國情感,講述中國故事。 法國第一大報《費加羅報》在文化版刊文認為,中國版《胡桃夾子》將故事背景設置在中國的新年——春節之中。
  • 文藝名家講故事之陳愛蓮:長袖舞出中國風
    、光明日報社指導,中宣部文藝局、中國文明網和光明網主辦的「深入生活 紮根人民——文藝名家講故事」活動於9月16日啟動。】   陳愛蓮:長袖舞出中國風   她,是中國第一批科班出身的舞蹈演員;她,是將芭蕾舞與中國舞藝術結合演繹的第一人;她,從藝六十餘年,不斷挑戰自我,演繹無數經典……本期《深入生活紮根人民——文藝名家講故事》欄目對話中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陳愛蓮。
  • 從「荷花杯」看中國古典舞
    可以看出,中國古典舞在努力將源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美好故事與人物形象進行藝術呈現。從舞蹈的題目《白頭吟》《蒹葭》《雁丘詞》就可看出編導對於古典精神的逼近。從所有作品中脫穎而出的,無疑還是那些在精神氣質的轉換上更為圓潤和厚重之作。  比賽分兩個晚上進行,每晚十多個作品。第一晚的《南音舞韻》和第二晚的《故國》令人印象深刻。
  • 中國古典舞的意義
    中國古典舞的意義 李正一教授在詮釋「古典舞」時這樣講道:不是古代舞蹈的翻版,這是建立在濃厚的傳統舞蹈美學基礎上,適應現代人欣賞習慣的新古典舞。
  • 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近日,在陝西省宜川縣宜川中學,一場別開生面的《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大課堂》在高中英語課上展開,同學們將自己熟悉的中國經典故事用英語講述出來,既提高了英語學習的興趣,又加深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大課堂》的視頻課程選自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叢書,這套書從策劃、編寫到出版歷時近兩年,由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聯合國內外教育專家共同編撰。
  • 《中國故事》傳承文化經典 講好中國故事
    原標題:《中國故事》傳承文化經典 講好中國故事 發布會現場   搜狐娛樂訊 作為國內唯一的專業衛星頻道,旅遊衛視以旅遊、時尚、高爾夫、藝文為主要內容,倡導綠色、健康、人文的生活方式,始終致力於講好「中國故事」、助力中國文化傳承
  • 《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叢書出版,打造雙語講述中國故事的新經典
    4月21日下午,由人民出版社主辦,新航道協辦的《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叢書出版座談會在釣魚臺國賓館成功舉辦!來自中英美三國的4位主創首次集體亮相,與教育界、文化界等多位專家學者共同見證一部新經典的誕生!「講故事」就是一種很好的交流方式。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講中國故事是時代命題,講好中國故事是時代使命。只有當我們主動地向世界敞開心扉,大膽地向世界展示中國時,其他國家的人們才會認識到我們和他們的共通點,而當共通點甚至超過了彼此之間的不同時,國與國之間,人與人之間才能真正地消除隔閡、猜忌、懷疑,在文化的融合碰撞中獲得更多的尊重和理解。
  • 文化十分丨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近日,在陝西省宜川縣宜川中學,一場別開生面的《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大課堂》在高中英語課上展開,同學們將自己熟悉的中國經典故事用英語講述出來,既提高了英語學習的興趣,又加深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大課堂》的視頻課程選自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叢書,這套書從策劃、編寫到出版歷時近兩年,由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聯合國內外教育專家共同編撰。
  • 「詩經採薇」的啟示:中國古典題材音樂劇為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原創音樂劇《詩經·採薇》自誕生之日起即受到國內外專家和觀眾的廣泛關注,除了即將展開的各地巡演之外,本月16日到25日還將受邀前往希臘美麗的港口城市比雷埃夫斯市政劇院連演三場,將美妙的中國故事講給希臘觀眾。
  • 淺論中國古典舞中的「身韻」
    鑑於中國古典舞的精髓——「身韻」,在古典舞中的靈魂作用,文章從身韻的藝術特徵、身韻之「形、神、勁、律」、身韻中的藝術呼吸、以及身韻對中國古典舞發展的影響等四個方面對其進行初步的探討與認識中國古典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藝術結晶,在中國舞蹈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堪稱為中國舞蹈的藝術典範。中國古典舞凝聚著中華民族舞蹈藝術的精髓與民族審美風範。它既非古代舞蹈,又非戲曲舞蹈。
  • 吳為山:用雕塑講好中國故事
    「20世紀中國美術的重要特徵是中西合璧,在這一進程中極為重要的是中法之間的美術交流。法蘭西藝術院院士向中國美術館捐贈作品的這份深情,這份友誼,這份真情,將載入中法藝術交流史。」2020年11月25日,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在法蘭西藝術院院士讓·卡爾多雕塑作品《陽光下的牛》捐贈揭幕儀式上說。
  • 中國古典舞:舞蹈界的「富貴牡丹」
    如果硬要給舞蹈界的舞種硬安一個頭銜的話,那麼最有韻味的一定是中國古典舞。舞蹈界的「富貴牡丹」說起中國古典舞,有人稱它是古代舞蹈的一次復甦,是戲曲舞蹈的復甦,是幾千年中國舞蹈傳統的復興。關於中國古典舞,它並不是新興的舞種,它是我們民族文化的一種沉澱。
  • 第九屆中國舞蹈「荷花獎」古典舞評獎綜述
    關心中國古典舞藝術的各路名家、專家也匯聚此地,共同見證中國古典舞的最新創作成果,探討和思考中國古典舞的未來發展道路。  縱觀本屆古典舞評獎的情況,有以下一些亮點和關注點。縱觀本屆評獎作品,在題材構思和創作靈感上,或取自於歷史人物、戲曲經典,或源於古典文學、古典意象、山水意境等,也有編創者將眼光轉向當代,在對今人生活的觀照與抒發中將中國古典精神和人文情懷灌注於作品之中,一些富有中國氣韻和東方審美特點的作品引人注目,在成熟與守成中凸現了探索、出新的真誠和勇氣。贏得現場最高分的女子群舞《麗人行》就是這方面的代表。
  • 跳中國古典舞的瑞士舞者(圖)
    跳中國古典舞的瑞士舞者(圖) 2015-07-06 15:39:28在一組組參賽的青年、少年和兒童跳完舞之後,舞臺上出現了一位著水袖漢服、手持雙扇的舞者。隨著漢風配樂響起,這位舞者跳起中國古典的水袖舞,但雙扇移開,出現在觀眾們面前的居然是一位金髮碧眼的外國姑娘。  這位名叫蘇瑞的舞者來自於瑞士。自幼就非常喜愛舞蹈、唱歌,後來又迷上了中國傳統文化。
  • 從短片《頌》看舞蹈電影怎樣講好中國故事
    原標題:從短片《頌》看舞蹈電影怎樣講好中國故事   如果從梳理中國舞蹈影像發展脈絡的視角來看,舞蹈電影《頌》顯得有些與眾不同,它在中國實驗者們學習、模仿、借鑑西方舞蹈影像的道路上抽身轉向,用電影的敘事手法,以中國式的思維、中國式的情感講述了一個中國人的故事,並成功打動了歐美國家的專業評委。   15分鐘的短片《頌》貌似劇情片《岡仁波齊》的「濃縮抒情版」。
  • 第2期-聊聊中國古典舞
    上一期我們介紹了舞蹈的含義以及舞蹈的種類,這一期我們來聊聊【中國古典舞】 中國古典舞有著極為悠久的歷史。它的淵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宮廷舞蹈或更為遙遠時代的民間舞蹈。到元代形成戲曲藝術形式。
  • 跳好中國古典舞必須知道這兩個字
    「提沉」在一吸一呼之間,也就是我們的呼吸,舞蹈的呼吸需要舞者進行反覆練習,運用呼吸於舞蹈之間,所以,要學好中國古典舞,讓其有更有生命力,「提沉」就是基礎中的基礎,當然很重要啦!「提沉」是中國古典舞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 傳承經典電影,講好中國故事,老電影故事屋落地橫店影視城
    作為浙江木潤木影視文化傳媒公司的戰略合作單位,中國電影出版社於2020年10月出版了《中國經典老電影365:1949-1966》長期陳列老電影故事屋,據中國電影出版社第一編輯室主任縱華躍介紹,該書是從「十七年電影」中的600多部故事片、戲曲(含歌劇、舞劇等)片及美術片中,遴選出365部影片為素材製作的,按編年體形式收錄了影片的版本信息、劇情簡介及觀影二維碼、三至五幅劇照、主要演職員表、
  • 川劇高腔唱響藍色多瑙河 在匈牙利講好中國故事
    川劇高腔唱響藍色多瑙河 在匈牙利講好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