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遊塔山上的金駒嶺 探訪五雲山與黃帝炎帝的傳說故事

2020-12-14 鄭西小米哥

冬遊米河(五雲山)塔山上的金駒嶺 探訪炎帝和黃帝傳說故事

五雲山,又稱霧雲山、塔山,位於上街區峽窩鎮東南部,東臨滎陽城關鎮,南臨滎陽劉河鎮,西臨鞏義米河鎮.當地方言俗稱:塔兒山.是滎陽上街米河汜水人們所共同仰止的聖山.五雲山脈是中嶽嵩山餘脈,從風水術上講是上街的靠山和米河地區的天然屏障.米河東趨黃河中下遊平原,西連黃土高原邊際的西佛山,南望浮戲山嵩山,北依五雲山脈,自古以來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有中原天府之美譽.五雲山脈由東向西五峰分別是:塔兒山風口嶺雞冠嶺金駒嶺.

相傳,炎帝和黃帝打敗蚩尤大帝後,駕著五彩祥雲巡遊中原,途經塔山,發現塔山山形奇特,瑞相天生,於是趨雲查看,發現塔山為紫龍修行之地。後紫龍在炎帝、黃帝的點化下,飛升成仙,紫龍遂成為當地居民的保護之神。當地居民為感謝炎黃二帝對紫龍真神的點化,就以炎黃二帝的坐騎五彩祥云為名,重新命名了塔山,改塔山為為五雲山,五雲山的山名由此而來。

五雲山海拔589.4米,現有東林子、西林子、營坡頂村村民在山中居住。山地植被以刺槐、刺柏為主,較為乾旱。《汜水縣誌》記載:山上有古清涼觀,汜人士或讀書其上,每見五雲燦爛,穿窗入戶,因此得名「五雲山」。《滎陽志》記載:山上有古清涼觀,常有烏雲罩頂,故稱霧雲山。五雲山海拔589.4米,現有東林子、西林子、營坡頂村村民在山中居住。山地植被以刺槐、刺柏為主,較為乾旱。

塔山頂上屋一間,老僧半間雲半間。半夜雲去作霖雨,回頭方羨老僧閒。這是南宋詩人楊萬裡看塔山雲遇雨中的詩句。詩中的塔山就是五雲山,又稱霧雲山,位於鄭州市上街區峽窩鎮東南部,東臨滎陽城關鎮,南臨滎陽劉河鎮,西臨鞏義米河鎮。當地方言俗稱:塔兒山.是滎陽、上街、米河、汜水人們所共同仰止的聖山。五雲山脈是中嶽嵩山餘脈,從中國古代風水術上講是上街的靠山和米河地區的天然屏障。

  傳說:

  1、太平天國義軍曾在此紮營立寨,有碑記。

  2、金鑾殿石床,西漢末年,王莽篡位,追殺劉秀,劉秀途徑此處躲藏。

  3、引狐泉,山頂有一泉水坑,常有狐狸在此出沒。

  4、部裸蓋(膝蓋)。山半山腰凸起一石丘似膝蓋,喻上到此處才登到一半路稱,曾建有一亭子,供遊人休息。

  5、望河塔,站在山腰就能到汜水黃河渡口。

  6、一柏擔八廟,先前山上有一棵大柏樹和八座廟宇。

  7、山南巖有白猿洞,相傳有金將曾藏身於內,這些古蹟亦破壞怠盡。    8、山寨東口下,有一山泉水池,老虎以小野獸為食,渴了就到池子中渴水,以後得名飲虎泉。

  9、山寨北門有一寶盒形土堆,原山上樹林中老虎成群,時間長了,老虎打群架,互相殘殺,死的老虎較多,經過化屍,虎骨成堆,後來就把山寨北門下取地名虎骨堆。

  10、東林子村東南山角下有一狼窩,據說樹林中狼多,狼就在這裡飲食、歸宿、繁育後代,取名狼窩。

  11、在霧雲山腳下,西林子村二組有一個泉眼,無論乾旱還是雨水充足,都有泉水不斷冒出,這個泉叫馬跑泉,據說當年漢朝先祖劉秀騎著馬路過此地,人困馬乏,又十分饑渴,馬就在這個地方跑了幾個坑,就流出了泉水,解了人馬之渴,所以就叫「馬跑泉」。現山上有善男信女捐資修建的娘娘廟、老君閣、財神殿,靈霄寶殿等建築,規模不大,檔次不高。每年陰曆三月十六、七月十五是廟會,會有大批周邊群眾到此燒香祭祀。平時也有,但不是很多。

南宋詩人楊萬裡曾到此遊覽,並寫有<看塔山雲遇雨>一詩,詩云:

  塔山頂上屋一間,

  老僧半間雲半間。

  半夜雲去作霖雨,

  回頭方羨老僧閒。

  登山眺望,神清氣爽;回首來處,雲海蒼茫。連日來的疲憊,煙消雲散。故為之記。

相關焦點

  • 國史十六講:關於炎帝、黃帝的傳說
    近代以降,疑古思潮泛濫,對歷史上的傳說時代採取虛無主義的懷疑態度。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逐漸走出疑古時代。因為它產生於歷史,是先民中口耳相傳的故事,在沒有文字記載的史前時代,它具有無可取代的歷史價值,反映了遠古歷史的某個側面。「三皇」「五帝」構成了傳說時代的歷史系統,關於他們的傳說異彩紛呈,蔚為大觀。因而「三皇」、「五帝」究竟對應哪些傳說人物、有各種說法。
  • 春節遊覽滎陽鞏義交界處的五雲山(俗稱塔山)看瑤池拜財神廟
    去五雲山的路很多,滎陽的瀏河,鞏義的米河,上街的夏窩,上街的夏窩是正門正路,但是好像一般人不讓進,因為五雲山現在畢竟是私人別墅區並不是旅遊區,所以不是五雲山裡的業主是不讓進山的,但是五雲山畢竟比較大小路比較多,所以小路上山一般是沒人管的
  • 我們都是炎黃子孫,你聽說過炎帝黃帝的傳說嗎?史前歷史了解一下
    我們一直自詡炎黃子孫,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追溯一下自己的身世之謎,一起來了解一下黃帝炎帝的故事吧 最早我國部落氏族都起源於黃河、長江流域一帶,而黃帝就是這一帶非常有名的一個部落首領。炎帝帶領的部落居住在距離黃帝部落不遠處,相傳與黃帝部落是近親。因此兩個部落雖然偶爾有些小摩擦,但總體上是互幫互助友善的鄰裡關係。
  • 看看你的「姓氏」是黃帝軒轅氏~還是炎帝神農氏
    沒錯,大名鼎鼎的神農就是炎帝。傳說炎帝神農氏是上古時代三皇五帝中的一位賢聖的帝,是中華民族的化身。千百年來,關於神農的傳說至今流傳,在其故鄉——湖北省隨州市及周邊地區流傳甚廣。2008年,《炎帝神農傳說》正式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說中的南方天帝,黃帝同父異母的兄弟。夸父、蚩尤、共工、赤松子、伯陵、瑤睢、女娃均是他的後代。
  • 聽故事學周易——從炎帝黃帝阪泉之戰看離宮八卦
    相傳炎帝黃帝打敗蚩尤後,各有天下之半。黃帝行道而炎帝不聽,故戰於涿鹿之野,血流漂杵。《列子·黃帝》曰:「黃帝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帥熊、羆、狼、豹、貙、虎為前驅,雕、鶡、鷹、鳶為旗幟。」首先,炎帝在黃帝沒有防範的情況下,先發制人,以火圍攻,使得軒轅城外經常濃煙滾滾,遮天蔽日,應龍用水熄滅火焰,黃帝帥兵將炎帝趕回阪泉之谷,囑手下士兵只和炎帝鬥智鬥勇,不傷其性命。在阪泉河谷中,豎起七面大旗,擺開了星鬥七旗戰法,千變萬化的陣法層出不窮,炎帝的士兵看得眼花繚亂,在長達三年多的操練中,使各部的戰鬥力逐漸增強,而炎帝利用崖頭作屏障,只能觀望陣勢。
  • 人文始祖黃帝:黃帝的諸多傳說及黃帝滅蚩尤的「涿鹿之戰」
    人文始祖黃帝:黃帝的諸多傳說及黃帝滅蚩尤的「涿鹿之戰」 黃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始祖。根據記載,黃帝號軒轅氏、有熊氏,姬姓,一說姓公孫,是有熊國君少典之子。黃帝的母親叫附寶。黃帝是姬姓部落首領,傳說中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的第一個。黃帝也被道教尊為道家之祖,在道教中有特殊的地位。
  • 盤古、伏羲、女媧、黃帝、炎帝、蚩尤、后羿,他們之間是什麼關係?
    黃帝、炎帝共同教化百姓,成為人文始祖。此外,還有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后羿射掉九個太陽,拯救為酷熱所苦的百姓等神話故事。這些或是神靈,或是聖賢的著名人物,共同締造了中華文明早期的燦爛文明。 那麼,他們互相之間都有什麼關係呢? 我們先來說說盤古。盤古最早出現在三國時期吳國人徐整所著的《三五曆紀》中,書裡寫道:"天地混沌如雞子。
  • 旅遊:炎帝的傳說以及炎帝陵
    中國人稱自己為「炎黃子孫」,相傳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是炎帝和黃帝。大約五千年前,我國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城一帶有著許多氏族部落,炎帝和黃帝是其中最有名的兩位首領,他們的部落經過長時間的衝突和融合,形成了偉大的中華民族。 長期以來,炎帝的傳說鮮為人知。其實我國古代有關炎帝的傳說也很多。
  • 與炎帝黃帝齊名卻被說是魔神,遠古三國失敗者也是中華三袓
    九黎族的首領就是神話傳說中的魔神蚩尤姓姜,蚩尤有八十一位兄弟分管八十一個氏族實力強大據說個個都是銅筋鐵骨。遠古時期,經過徵戰兼併之後最大的部族就是蚩尤、黃帝、炎帝,三足鼎立。苗族的文化傳承裡面,至今他們都認為自己的祖先是蚩尤(中華三祖之一),那麼在傳說中蚩尤為什麼會被說成是魔神呢?
  • 陝西寶雞有個炎帝陵 湖南株洲還有炎帝陵 專家:炎帝部落曾經南遷
    走吧,跟著「長安逍遙遊」換個視角看世界!中華民族是炎黃後代,但是關於炎帝和黃帝的爭論卻一直不休,近日,經過相關部門推薦評定又確定22家旅遊景區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其中,湖南株洲炎帝陵景區正式入選。寶雞炎帝陵傳說遠在5000年前的上古時期,以炎帝神農為首領的姜姓部落就生活在這裡,如今寶雞炎帝陵景區也是當地家喻戶曉的,雖然歷史上炎帝和黃帝一起打敗了蚩尤,但是後來炎帝和黃帝的內鬥中落敗,之後就留下了迷津。
  • 蚩尤有多厲害,黃帝炎帝需要聯手才能打敗他
    和炎帝同屬一個部落。曾與炎帝大戰,後把炎帝打敗。於是,炎帝與黃帝一起聯合來共敵蚩尤。蚩尤率八十一個兄弟與黃帝在涿鹿展開激戰。 儘管有傳說蚩尤是炎帝的後裔,但傳到了蚩尤這一代,他們部落已經不姓姜了。因為蚩尤和他八個親兄弟都姓黎的緣故,因此他們的部落號為「九黎」,當大哥的蚩尤,自然是九黎之王。
  • 從傳說故事中還原歷史
    按理說這些傳說故事是不應該出現在我們追求嚴謹的歷史課本當中的,我們能從這些傳承了兩千多年的故事當中看出哪些東西是我們的先人們所真實經歷的歷史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從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當中我們能看出哪些端倪。
  • 聊聊上古時期蚩尤、炎帝和黃帝的「三國」之爭
    (黃帝石像)(一)炎、黃的由來伏羲東遷後,更多的小部落遷徙出母族,距今6000年前,少典部落定居於黃土高原上。因為他們是將「火」應用於生產勞動的部族,因此,烈山部落酋長又被人尊稱為「炎帝」,而整個部落大聯盟又被稱為「炎帝神農部」。炎帝神農部領導權只在烈山部落酋長間直系傳承,他們都叫「炎帝」。與此同時,有熊部落沿黃河「幾」字形彎緩慢遷徙,經過蒙古高原南下到達汾河流域,一度臣服於炎帝大聯盟。
  • 遠古時代的蚩尤是個戰鬥部落,黃帝愛好和平,炎帝喜歡種地!
    綜合上面的分析,所以小編個人認為,當時的蚩尤腦袋上的角很可能就是某種野獸的角而已,然後就是傳說中蚩尤有著三個腦袋和六個手臂的傳說,個人認為,三個腦袋很可能是一些野獸的頭骨和一些野獸的骨骼給人帶來的一種錯覺,小編個人認為,綜合這些分析,蚩尤是一個非常喜歡戰鬥的部落,平時的話喜歡獵殺野獸,攻擊性非常的強大,部落的戰鬥力在那個時代非常的強悍,這種喜歡戰鬥的部落,自然會因為過度的獵殺導致食物不充足
  • 黃帝與炎帝戰於坂泉究竟為何,或是黃老之道與無為而治的較量
    《繹史》記載:炎帝者,黃帝同母異父兄弟也,各有天下之半。黃帝行道而炎帝不聽,故戰於逐鹿之野,血流漂杵。漢代賈誼也著書,說過同樣的話。也就是說,黃帝與炎帝是同母異父的親兄弟,並且各自掌控著一半天下。神農炎帝看似對各地都無管理,但各地也幾乎無反叛之心,只有感恩之情。在考古中,距今一萬年到五千年,各地出現不同文化類型,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淞澤文化,興隆窪文化,營盤山文化,屈家嶺文化,城頭山文化等等同時興起,他們覆蓋了大半個中國——包括西邊的四川,甘肅,南邊的廣西越南,東北各地。這些文化並不相同,但這些地方全都流傳著炎帝神農的傳說。
  • 湖南這座山唐代稱南嶽,因黃帝之子而得名,炎帝曾在這裡刀耕火種
    神農故封 我們華夏兒女都稱炎黃子孫,炎帝和黃帝是所有中國人以及華人的始祖,和他們有關的地方都被人們紀念。在湖南和江西交界處,就有一座山,與黃帝、炎帝都有關係,這在全國都很難找到第二處。這座山叫雲陽山,雲陽就是源於黃帝的兒子,這裡曾是黃帝之子少昊雲陽氏始封之地,因此得名雲陽山。雲陽山也曾是神農炎帝的封地,炎帝在這裡興農事、種五穀、嘗百草、採茶茗,稱為神農故封,這些在古籍《漢學堂絲書》和《皇甫記》中都有記載。
  • 探訪濟南網紅都市草原,藍天白雲下的牧牛山竟然還有這樣的傳說
    牧牛山傳說一說起牧牛山的來歷,要從上古說起,遠比龍圖騰的傳說要早。中國古代有「南蠻北狄,西戎東夷,中間是華夏」的說法。華夏即黃帝、炎帝,黃帝部落的發祥地在陝西北部,後來向東北遷徙,最後定居在河北涿鹿附近。炎帝部落的發祥地在陝西渭水中遊一帶,其東遷路線是沿著渭水東下,順著黃河南岸到達山東。
  • 炎帝、黃帝和上古蚩尤是什麼關係?因為炎帝的遠見,才有炎黃子孫
    導讀:炎帝、黃帝和上古蚩尤是什麼關係?因為炎帝的遠見,才有炎黃子孫在遠古時期,人類並不是大自然的統領者,生存環境十分惡劣,不僅經常受到猛獸的襲擊,還飽受各種疾病的困擾。直到山氏的首領神農出生,人民們才慢慢能夠抵抗一部分疾病。
  • 三皇五帝:被遺忘的神話時代,部落衝突創始人——黃帝
    黃帝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高產)。黃帝與炎帝是華夏民族的始祖。《國語·晉語》載:「昔少典娶於有蟜(jiǎo)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這是中國歷史最早記載炎帝、黃帝誕生地的史料。後來,兩個部落爭奪領地,展開阪泉之戰,黃帝打敗了炎帝,兩個部落漸漸融合成華夏族,華夏族在漢朝以後稱為漢人。
  • 【關注炎帝文化】從谷歌地圖看中華歷史——用現代技術 挖掘炎帝故裡
    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蓺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軀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由此可見阪泉之戰發生於神農氏時代末期,通過末代炎帝與軒轅黃帝的阪泉三戰,使炎黃部落合二為一,奠定了華夏文明的基礎,同時引出歷史上另一個炎帝之裔蚩尤部閃亮登場。《路史·蚩尤傳》說:「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蚩尤與八世炎帝榆罔都以牛半身的傳說方式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