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國慶+中秋小長假共有8天,很多人對小長假的安排就是旅行,畢竟被新冠疫情困在家裡太久了,出來放鬆放鬆是極好的。但是有孩子的家長們就很糾結:旅行要不要帶上孩子呢?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孩子還太小,根本不知道旅行的意義,沒有必要帶上。還有的家長覺得拖著孩子旅行太麻煩了,路上淘氣不說,還要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和預防生病,而且孩子也不需要旅行,乾脆留在家裡好了。可孩子旅行真的沒有意義嗎?
其實很多家長都不知道,每一次旅行或出遊對於孩子來說都意義非凡!這些神奇又美好的經歷能給孩子的童年添上絢爛的一筆,而且對孩子身心健康、智力發展都有很大的好處!
美國科學家羅森茨維格曾用小白鼠做過類似的大腦發育對比實驗,在豐富的環境中成長的小白鼠機靈好動,大腦皮層發育得更厚,神經元更大,而且身體上能促進神經元生長發育的化學成分也更多。而在「乏味、單調」的環境中成長的小白鼠就顯得呆滯,大腦發育程度較差,智商明顯較低。這項研究說明:在同等資質的前提下,不同成長環境對大腦發育的影響效果是不一樣的,所以成長的環境越豐富,越有利於孩子的大腦發育。
學習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全部,他們對每一樣未知的事物都充滿著好奇心,渴望著去探索。雖然他們不一定會記得去過哪裡,但在豐富的環境中的所見所聞都會不知不覺地積累成生活的經驗。旅行能為孩子提供更豐富的成長環境,溫柔的秋風、落霞與孤鶩齊飛的沙灘、鬱鬱蔥蔥的田野、充滿歷史意義的名勝古蹟等,都能讓孩子從中發現不一樣的世界,對促進孩子智力發育有著重要意義。和孩子旅行過程中,家長可以多給他們講講這個世界的知識,例如春夏秋冬的劃分、海拔的意思、天空為什麼會下雨等,這能讓孩子的見聞進一步提升,而且對他們日後的生活、學習等也有幫助。
我每次帶孩子參觀名勝古蹟的時候,都會提前做好功課,準備一些相關知識,一邊講解一邊引導孩子觀察古蹟的特徵、色彩等,不僅能幫助孩子開闊眼界、趁機教她認識歷史與熱愛生活,還能增加旅途的趣味性。
1、增強動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出行前可以諮詢一下孩子的意見,讓孩子參與進來,旅途中也可以多讓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培養孩子獨立的個性。對於年齡稍大的孩子,可以讓他們收拾自己的小行李,家長在旁邊指導他們大概要帶什麼東西,讓孩子自己整理好。旅途中的所見所聞也可以讓孩子記錄下來,或者收集一些有紀念意義的標本,例如樹葉、明信片、照片等,讓孩子在出遊的同時也能鍛鍊自己的動手能力和自理能力。
2、培養孩子遵守規則的意識
在家裡只要一哭就能達成願望,但外面的世界可不像家裡,必須要學會遵守規則。可以通過景區排隊、檢票、過紅綠燈、不能亂扔垃圾等行為,教給孩子遵紀守法的品格,告訴他們哪些規則是不能違反的,少一點我行我素,無畏無知,對培養孩子的品質很有幫助。而且路上還可能會發生一些預估不到的狀況,趁機帶著孩子一起解決問題,告訴他們眼淚不能解決問題,要保持一顆勇敢、堅強的心。
3、讓孩子得到充分的愛和陪伴
其實大部分的家長因為忙於工作,缺少了陪伴孩子的時間。帶著孩子旅行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讓他們見識各種高樓大廈、山川湖泊、名勝古蹟,家長還可以藉助旅行忘記掉工作和生活中的種種煩惱,全身心地陪伴家人和孩子,讓孩子在旅途中感受到完完全全的父愛母愛!
帶娃旅行其實還有很多的好處是家長們不知道的,例如鍛鍊身體、培養孩子的交際能力、培養孩子適應環境的能力等。陽光正好,微風不燥,何不借著國慶小長假,牽著老公,拖著孩子,來一次說走就走的親子遊呢?
歡迎下方評論交流,關注了解更多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