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建築特點及功能

2020-12-15 觀點地產網

  古羅馬建築的類型很多。有羅馬萬神廟、維納斯和羅馬廟以及巴爾貝克太陽神廟寺宗教建築,也有皇宮、劇場角鬥場、浴場以及廣場和巴西利卡(長方形會堂)等公共建築。居住建築有內庭式住宅、內庭式與圍柱式院相結合的住宅,還有四、五層公寓式住宅。

  古羅馬世俗建築的形制相當成熟,與功能結合得很好。例如,羅馬帝國各地的大型劇場,觀眾席平面呈半圓形,逐排升起,以縱過道為主、橫過道為輔。觀眾按票號從不同的入口、樓梯,到達各區座位。人流不交叉,聚散方便。舞臺高起,前有樂池,後面是化妝樓,化妝樓的立面便是舞臺的背景,兩端向前凸出,形成臺口的雛形,已與現代大型演出性建築物的基本形制相似。

  古羅馬多層公寓常用標準單元。一些公寓底層設商店,樓上住戶有陽臺。這種形制同現代公寓也大體相似。從劇場、角鬥場、浴場和公寓等形制來看,當時建築設計這門技術科學已經相當發達。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寫的《建築十書》就是這門科學的總結。

  古羅馬建築能滿足各種複雜的功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結構,獲得寬闊的內部空間。巴拉丁山上的弗萊維王朝宮殿主廳的筒形拱,跨度達29.3米。萬神廟穹頂的直徑是43.3米。公元一世紀中葉,出觀了十字拱,它覆蓋方形的建築空間,把拱頂的重量集中到四角的墩子上,無需連續的承重牆,空間因此更為開敞。

  把幾個十字拱同筒形拱、穹窿組合起來,能夠覆蓋複雜的內部空間。羅馬帝國的皇家浴場就是這種組合的代表作。古羅馬城中心廣場東邊的君士坦丁巴西利卡中央用三間十字拱,跨度25.3米,高40米,左右各有三個跨度為23.5米的筒形拱抵抗水平推力,結構水平很高。劇場和角鬥場的龐大的觀眾席,也架在複雜的拱券體系上。

  拱券結構得到推廣,是因為使用了強度高、施工方便、價格便宜的火山灰混凝土。約在公元前2世紀,這種混凝土成為獨立的建築材料,到公元前1世紀,幾乎完全代替石材,用於建築拱券,也用於築牆。混凝土表面常用一層方錐形石塊或三角形磚保護,再抹一層灰或者貼一層大理石板;也有在混凝土牆體前再砌一道石牆做面層的作法。

  古羅馬建築的木結構技術已有相當水平,能夠區別桁架的拉杆和壓杆。羅馬城圖拉真巴西利卡,木桁架的跨度達到25米。公元一世紀建造的羅馬大角鬥場,可容5萬觀眾,只用了5~6年時間就建成。它建在一個填沒的湖上,地基竟沒有明顯的沉陷。

  公元2世紀中葉建造的巴爾貝克太陽神廟,周圍45根柱子,每根高19.6米,底徑2米,都是用獨塊花崗石加工而成的。神廟後牆上8米高處,砌有三塊各重約500噸的大石塊,可見當時起重能力之大。

  公共浴場一般都有集中供暖設施。從火房出來的熱煙和熱氣流經各個大廳地板下、牆皮內和拱頂裡的陶管,散發熱量。據維特魯威《建築十書》記載,劇場的座位下埋有銅質的共鳴甕,以改善音質。此外,至遲在公元1世紀中葉,已經在窗上安裝幾十釐米見方透明度很高的平板玻璃。除了在首都羅馬城集中了古羅馬建築的最高成就以外,帝國各地都有水平很高、規模很大的各類建築物。

  古羅馬建築藝術成就很高。大型建築物風格雄渾凝重,構圖和諧統一,形式多樣。羅馬人開拓了新的建築藝術領域,豐富了建築藝術手法。

  其中比較重要的是:新創了拱券覆蓋下的內部空間,有莊嚴的萬神廟的單一空間,有層次多、變化大的皇家浴場的序列式組合空間,還有巴西利卡的單向縱深空間。有些建築物內部空間藝術處理的重要性超過了外部體形。

  發展了古希臘柱式的構圖,使之更有適應性。最有意義的是創造出柱式同拱券的組合,如券柱式和連續券,既作結構,又作裝飾。帝國各地的凱旋門大多是券柱式構圖。出現了由各種弧線組成的平面、採用拱券結構的集中式建築物。公元2世紀上半葉建於羅馬郊外的哈德良離宮,是成熟的實例。

  公元4世紀下半葉起,古羅馬建築潮趨衰落。15世紀後,經過文藝復興、古典主義。古典復興以及19世紀初期法國的「帝國風格」的提倡,古羅馬建築在歐洲重新成為學習的範例。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20世紀20~30年代。

  古羅馬建築的書籍和圖畫在明代末年開始傳入中國。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從義大利索來《羅馬古城輿圖》畫冊3卷,存放北京耶穌會圖書館。1672年,義大利傳教士阿萊尼帶兩冊《廣輿圖說》到中國。這些書裡有羅馬角鬥場、浴場。神廟和羅馬街市的圖畫。此外,17世紀初北京耶穌會圖書館裡有過3冊維特魯威的《建築十書》但古羅馬建築對中國建築沒有發生實際影響。

相關焦點

  • 古羅馬建築特點及功能
    古羅馬世俗建築的形制相當成熟,與功能結合得很好。例如,羅馬帝國各地的大型劇場,觀眾席平面呈半圓形,逐排升起,以縱過道為主、橫過道為輔。觀眾按票號從不同的入口、樓梯,到達各區座位。人流不交叉,聚散方便。舞臺高起,前有樂池,後面是化妝樓,化妝樓的立面便是舞臺的背景,兩端向前凸出,形成臺口的雛形,已與現代大型演出性建築物的基本形制相似。  古羅馬多層公寓常用標準單元。
  • 古羅馬建築的藝術特點
    對於大面積的建築外表和臺階,建築者開始使用一種砂粒和灰漿混合物,以後逐漸演變成為混凝土,這種混凝土在羅馬的建築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古羅馬的建築藝術是古希臘建築藝術的繼承和發展。這種「繼承」不僅是從時間先後來說的,而且是從建築藝術的根本風格來說的。這種根本風格的內容就是人的意識與人的尺度。
  • 古羅馬建築特點並舉例說明
    這個題曾在真題當中出現過,不僅僅掌握古羅馬的建築特點還要掌握希臘的,和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以及《建築十書》,需要的可以諮詢。
  • 室內設計:古羅馬的室內建築裝飾風格的特點是什麼
    古羅馬文化受古希臘文化的影響,在此基礎上又有所創新,成都商鋪裝修吸收了古埃及和東方波斯的藝術。古羅馬建築的重要特徵是其建築廣泛採用券拱技術。並運用柱式與拱券相結合的方法,使建築空間更加豐富。柱子及柱頭的造型式樣比,比希臘的柱身及柱頭更加豐富。
  • 室內設計:古羅馬的室內建築裝飾風格的特點是什麼
    古羅馬文化受古希臘文化的影響,在此基礎上又有所創新,成都商鋪裝修吸收了古埃及和東方波斯的藝術。古羅馬建築的重要特徵是其建築廣泛採用券拱技術。並運用柱式與拱券相結合的方法,使建築空間更加豐富。柱子及柱頭的造型式樣比,比希臘的柱身及柱頭更加豐富。
  • 古羅馬建築
    古羅馬建築是古羅馬人沿習亞平寧半島上伊特魯裡亞人的建築技術,繼承古希臘建築成就,在建築形制、技術和藝術方面廣泛創新的一種建築風格。古羅馬建築在公元1世紀~3世紀為極盛時期,達到西方古代建築的高峰。  古羅馬建築的類型很多。
  • 古羅馬建築的特徵是什麼
    【學員問題】古羅馬建築的特徵是什麼?  【解答】古羅馬建築的類型很多,有羅馬萬神廟、維納斯和羅馬廟,以及巴爾貝克(在今黎巴嫩)太陽神廟等宗教建築,也有皇宮、劇場、角鬥場、浴場以及廣場和巴西利卡(長方形會堂)等公共建築。居住建築有內庭式住宅、內庭式與圍柱式院相結合的住宅,還有四、五層公寓式住宅。
  • 古羅馬時期,連續券和券柱式有何建築特點,又有哪些代表建築?
    引言拱券結構給了古羅馬建築嶄新的藝術形象。首先是給了它新的造型因素:券洞。這種圓弧形的造型因素大大不同於古希臘梁柱結構的方形造型因素。但穹頂在外部體形上的藝術處理方法在古羅馬時期還沒有找到,所以萬神廟和公共浴場的外觀還都缺乏生氣。但是15世紀以後它卻成了歐洲大型紀念性建築最有獨特性格的極重要構圖因素,一直影響到伊斯蘭國家,包括印度。筒形拱頂的外部藝術表現力長期沒有被發現,一直到17世紀都還被坡屋頂遮蓋著。18世紀有所突破,但效果還不大。
  • 建築設計資料:古羅馬建築的簡介
    古代羅馬建築是建築藝術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它承載了古希臘文明中的建築風格,凸顯地中海地區特色,同時又是古希臘建築的一種發展。古羅馬在公元前2世紀成為地中海地區強國,與此同時羅馬人也開始了羅馬的建設工程。到公元1世紀羅馬帝國建立時,羅馬城已成為與東方長安城齊名的世界性城市。其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已經相對完善,城市逐步向藝術化方向發展。
  • 古羅馬建築的特徵是什麼
    【學員問題】古羅馬建築的特徵是什麼?  【解答】古羅馬建築的類型很多,有羅馬萬神廟、維納斯和羅馬廟,以及巴爾貝克(在今黎巴嫩)太陽神廟等宗教建築,也有皇宮、劇場、角鬥場、浴場以及廣場和巴西利卡(長方形會堂)等公共建築。居住建築有內庭式住宅、內庭式與圍柱式院相結合的住宅,還有四、五層公寓式住宅。
  • 西方藝術史:古羅馬建築【9】
    古羅馬在公元前2世紀成為地中海地區強國,與此同時羅馬人也開始了羅馬的建設工程。到公元1世紀羅馬帝國建立時,羅馬城已成為與東方長安城齊名的世界性城市。其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已經相對完善,城市逐步向藝術化方向發展。羅馬建築與其雕塑藝術大相逕庭,以建築的對稱、宏偉而聞名世界。
  • 走進古典建築之——古羅馬建築
    古典建築上半篇——古羅馬建築引言:看慣了城市中的高樓大廈,你是不是想感受不一樣的建築風採?有句話是這樣表達的:給建築形式賦予人類的比例和活力!導讀:沒關係,在這篇文章裡,一粒之米(也就是在下)我將帶大家去感受古羅馬建築的風採,感受西方文明。分享行業內乾貨,粒粒皆為收穫!
  • 西方經典建築風格(三)古羅馬建築
    塞維魯凱旋門 Arch of Septimius Severus萬神廟(Pantheon)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圓形廣場的北部,是羅馬最古老的建築之一,也是古羅馬建築的代表作。 公元2~3世紀幾乎每個皇帝都在各地建造公共浴場,浴場成了很重要的公共建築物,質量迅速提高,終於產生了足以代表當時建築最高成就的作品。共和時期,浴場各種房間大致按功能需要安排,所以總是不對稱的。到帝國時期,逐漸趨向對稱,並且形成了軸線上嚴謹的空間序列。
  • 古羅馬的公共浴場是當時建築中功能,結構和施工技術最複雜的一種
    古羅馬人對洗澡有特殊的嗜好,在很早以前,古羅馬人就建了許多極其考究的大型浴場,將沐浴溫泉作為養生與享受的一種方式。浴場在古代羅馬不僅是保持個人衛生的洗浴場所,還是一個具備休閒社會活動、交際等多重功能的公共場所,是一個由不同功用的建築組合而成的建築群,是反映古羅馬建築最高成就的代表之一。古羅馬的公共浴場是當時建築中功能、結構和施工技術最複雜的一種建築群。
  • 走進古典建築之——古羅馬建築
    古典建築上半篇——古羅馬建築引言:看慣了城市中的高樓大廈,你是不是想感受不一樣的建築風採?有句話是這樣表達的:給建築形式賦予人類的比例和活力!導讀:沒關係,在這篇文章裡,一粒之米(也就是在下)我將帶大家去感受古羅馬建築的風採,感受西方文明。分享行業內乾貨,粒粒皆為收穫!
  • 古羅馬建築_建設工程教育網
    古羅馬建築是古羅馬人沿習亞平寧半島上伊特魯裡亞人的建築技術,繼承古希臘建築成就,在建築形制、技術和藝術方面廣泛創新的一種建築風格。古羅馬建築在公元1世紀~3世紀為極盛時期,達到西方古代建築的高峰。  古羅馬建築的類型很多。
  • 圖解西方建築(三-古羅馬建築-02)
    在古羅馬劇場建築中,舞臺前部的牆壁通常設置成斜面的形式。,牆上的大理石飾面和門柱、門頭形象都是裝飾元素,本身不起任何的結構作用,因此這部分的雕刻也比較隨意和自由,圖案非常精美和細緻,甚至暗示著建築物本身的使用功能。
  • 歐洲建築的發展史(1)--古希臘建築和古羅馬建築
    第二個特點是平面構成為1:1.618或1:2的矩形,中央是廳堂,大殿,周圍是柱子,可統稱為環柱式建築。這樣的造型結構,使得古希臘建築更具藝術感。第三特點是:建築的雙面披坡屋頂形成了建築前後的山花牆裝飾的特定的手法,整個建築也是以柱承重,不是以牆承重。第四特點是:建築與裝飾均有雕刻。希臘的建築與希臘雕刻是緊緊結合在一起的。
  • 西方經典建築風格(三)古羅馬建築
    塞維魯凱旋門 Arch of Septimius Severus萬神廟(Pantheon)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圓形廣場的北部,是羅馬最古老的建築之一,也是古羅馬建築的代表作。 公元2~3世紀幾乎每個皇帝都在各地建造公共浴場,浴場成了很重要的公共建築物,質量迅速提高,終於產生了足以代表當時建築最高成就的作品。共和時期,浴場各種房間大致按功能需要安排,所以總是不對稱的。到帝國時期,逐漸趨向對稱,並且形成了軸線上嚴謹的空間序列。
  • 古羅馬的公共浴場是當時建築中功能,結構和施工技術最複雜的一種
    古羅馬人對洗澡有特殊的嗜好,在很早以前,古羅馬人就建了許多極其考究的大型浴場,將沐浴溫泉作為養生與享受的一種方式。浴場在古代羅馬不僅是保持個人衛生的洗浴場所,還是一個具備休閒社會活動、交際等多重功能的公共場所,是一個由不同功用的建築組合而成的建築群,是反映古羅馬建築最高成就的代表之一。古羅馬的公共浴場是當時建築中功能、結構和施工技術最複雜的一種建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