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樂》首演 譚盾大劇院裡「遛鳥」(圖)

2021-01-12 搜狐網
演出前2小時,譚盾(左)最後一次排練《鳥樂》,鸚鵡與樂團首次「和聲」 攝/記者付丁

  「觀眾朋友們,當音樂高潮時請盡你所能模仿鳥叫好嗎?」昨晚,著名作曲家譚盾指揮中國廣播民族樂團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開音樂會,現場提出了一個怪要求。

  此舉契合了音樂會主題——《鳥樂與音樂大自然》。在全場觀眾和12隻鸚鵡的即興參與下,譚盾完成了在中國內地的首演作品《鳥樂》。

  按照譚盾的要求,鸚鵡們被分別裝進了12隻方形鳥籠,分別發放給了分處舞臺不同位置的12名樂手。隨著譚盾的手勢,12名樂手拎著鳥籠逐一緩緩站起,此時演奏家楊茹文在臺前吹響了來自巴西的古怪樂器「鳥嘴」,還不斷有節奏地輕擊一種中國臺灣的捕鳥器。

  神奇的一幕出現了,12隻鸚鵡開始鳴叫,而譚盾用一口精湛的鳥鳴口技引領著鳥兒們融入了楊茹文的《鳥樂》節奏。

  此時,其他音樂家逐漸加入進來,音樂進入了高潮,觀眾仿佛置身於山林之間。「鳥兒和我們說了什麼?我們又要對它講什麼故事?」譚盾接受採訪時表示,《鳥樂》是一部人與鳥的對話。也正因此,這位音樂奇才大膽設置了即興的環節,演出前提示現場觀眾和所有音樂家配合他的指揮盡情模仿鳥叫。(記者邵靖)

  

(責任編輯:炊煙)

相關焦點

  • 「鳥樂」升級版登陸國家大劇院
    一向以觀念音樂聞名於世的作曲家譚盾,在他的「紙樂」、「水樂」之後,又推出了「鳥樂」。此次由朱哲琴加盟的「鳥樂」將亮相國家大劇院。     在這臺音樂會上,譚盾將親自執棒中國廣播民族樂團攜手歌手朱哲琴、二胡演奏家譚蔚演繹二胡協奏曲《臥虎藏龍》和朱哲琴與百人樂團同12隻鳥對話的聲樂協奏曲《與12隻鳥的即興》。
  • 譚盾《鳥樂》在滬亮相 回歸自然創意獨特
    譚盾《鳥樂》在滬亮相 回歸自然創意獨特  在上海首度亮相的曲目《鳥樂》備受關注,譚盾不僅把12隻鳥請上了舞臺,還讓現場觀眾與鳥兒一同合唱,獨特的創意成為整場演出最大的亮點也許是怕觀眾對這首耐人尋味、寓意很深的《鳥樂》難以理解,開始演奏前,譚盾特地花了三分多鐘對樂曲進行了解讀。整首《鳥樂》滲透著天人合一的哲學,演奏形式也頗具儀式感。伴隨著朱哲琴完全即興的空靈吟唱,《鳥樂》的旋律飄然響起,樂隊中12位樂手緩緩站起,各自提起鳥籠,籠中的畫眉鳥自由、隨意的叫聲與人聲相呼應,讓觀眾仿佛置身於山林,營造了人與自然溝通、人與鳥對話的神奇意境。
  • 譚盾:大音希聲達天下
    在更早的1981年,譚盾回湖南老家探親,在湘西遇到了一個老人,老人可以用幾塊石頭就奏出複雜的音樂,奏完樂後石頭灑在地上,還能排列出《易經》裡的卦象。很多年以後,譚盾創作了一部叫《地圖》的音樂。在早期的人類部落裡,並沒有地圖的概念,人們是通過聲音辨明自己的所屬。他想到了那個老人,但他回到湘西尋找時,卻發現老人已經過世,石頭音樂終究也沒有流傳下來。
  • 譚盾《復活:武俠三部曲》深圳上演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孟迷)5月9日晚,華人音樂大師、奧斯卡及格萊美雙料得主譚盾歷時12年創作完成的史詩巨作《復活:武俠三部曲》專場音樂會在深圳保利劇院上演。充滿俠肝義膽、快意恩仇的交響樂與《英雄》、《臥虎藏龍》、《夜宴》三部電影的畫面交織,為深圳觀眾呈現了一場罕見的「樂劇(music drama)」。
  • 牛人遛鳥:不用籠子用藤條 一次遛鳥十多隻(圖)
    「已經花了三四萬塊錢了,買小鳥、買飼料花費還是大。」「特別是兩個孫子出世以後,因為小娃娃喜歡鳥,她(老伴)反對無效。」範如林介紹,兩個孫兒一個1歲多,一個3個月,每天陪著鳥兒玩,也是兩位小朋友最開心的事情,因為孫兒喜歡鳥,他現在理直氣壯就用孫兒做擋箭牌繼續養鳥。
  • 譚盾「交響搖滾&巴赫宇宙」音樂會即將重磅登場!
    交響搖滾&巴赫宇宙萬物生長·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系列活動暨《創意雲南2020雲上文化產業博覽會》啟動儀式12月3日20:00在雲南省大劇院開啟譚盾先生融合水樂、石樂、氣樂、風樂、「風與鳥的對話」等生態音樂創作通過世界級的音樂史詩巨製傳遞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對自然家園的愛與尊重
  • 譚盾《敦煌·慈悲頌》-穿越敦煌千年歷史 重現中華文明史詩
    作曲家譚盾在「慈悲頌」中借鑑了大量唐樂,為觀眾展現了一幅盛唐畫卷,讓聽眾隨著音樂暢遊「絲綢之路」,在這富有西域特色的古道上品味唐朝藝術鼎盛時期的大國風貌。2018年5月23日,《敦煌·慈悲頌》首演於久負盛名的德勒斯登音樂節。當譚盾指揮完最後一個音時,一千八百多名觀眾轟地一下起立,雷鳴般的鼓掌和歡呼長達十五分鐘之久,實現了中國文化藝術上的出口。
  • 于洋、孫莉聯袂 國家大劇院新製作話劇《基督山伯爵》首演
    國家大劇院新製作話劇《基督山伯爵》首演 國家大劇院供圖 中新網北京11月11日電 (記者高凱)11月10日晚,國家大劇院新製作話劇《基督山伯爵
  • 穿越敦煌千年歷史 重現中華文明史詩 譚盾攜手《敦煌·慈悲頌》即將在蘭州音樂廳震撼上演
    作曲家譚盾在「慈悲頌」中借鑑了大量唐樂,為觀眾展現了一幅盛唐畫卷,讓聽眾隨著音樂暢遊「絲綢之路」,在這富有西域特色的古道上品味唐朝藝術鼎盛時期的大國風貌。2018年5月23日,《敦煌·慈悲頌》首演於久負盛名的德勒斯登音樂節。當譚盾指揮完最後一個音時,一千八百多名觀眾轟地一下起立,雷鳴般的鼓掌和歡呼長達十五分鐘之久,實現了中國文化藝術上的出口。
  • 哈輝唱片《虞美人·琴歌》首演國家大劇院
    日前,經典唱片《虞美人·琴歌》首演見面會在國家大劇院舉行,瑞鳴音樂製作人葉雲川,國學形象大使、古典音樂演唱家哈輝、古琴家趙曉霞、笛簫演奏家喻曉慶、打擊樂演奏家王佳男為忠實的聽眾帶來了這張發燒古典專輯的「現場音樂意境版」,有的觀眾甚至從廣州遠道而來,
  • 譚盾「交響搖滾&巴赫宇宙」音樂會雲南震撼登場
    譚盾先生親手打造的「多樣世界美麗中國相約春城」生態交響音樂會在雲南省大劇院舉行明年5月,聚首美麗春城共商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大計空靈、磅礴的音樂杭蓋樂隊激情澎湃的表演嗨動全場譚盾的創新作品《風與鳥的秘密》將音樂會推向高潮,在樂曲進行中,譚盾突然指揮演奏家們和觀眾一起拿出手機調到微信平臺,播放鳥叫的音頻,於是,鳥叫聲響遍全場,那一瞬間,觀眾們發現,不管我們的科技有多發達,我們的靈魂仍需要詩意地棲息在大地上,譚盾想通過大家習以為常的手機,喚醒人們對大自然的關注。
  • 「2020 青島·譚盾音藥周」20日啟幕 合作著名音樂家呂思清、朱琳...
    屆時,最具世界影響力的作曲家、指揮家以及青島交響樂團終身榮譽指揮譚盾先生將來青全程參與活動。音藥的概念來源於遠古時代,那時人們用音樂治病,以樂為藥。在漢語文化裡,藥的繁體字「藥」和樂的繁體字「樂」也非常相似,這種聯繫中蘊藏著音樂與萬物的無限奧秘。譚盾音藥周是全球第一個將海濱度假與音樂療養融為一體的音樂周,也是將生活美學與精神美育合而為一的大自然課堂。
  • 趙曉霞古琴協奏曲《高山流水》國家大劇院首演成功
    2017年10月26日晚,【中華情懷-中國民樂名家系列:「國風溢彩」名家專場音樂會】由指揮家劉沙執棒中央音樂學院民族管弦樂團,古琴演奏家趙曉霞攜古琴協奏曲《高山流水》世界首演登陸中國頂級音樂殿堂國家大劇院。
  • 俠之樂 海之聲 譚盾之藥 譚盾大手筆串起青島「珠鏈」「音藥周...
    這是對譚盾音樂創作歷程的精彩剪輯,也體現了他寄托在國風、國樂中的時尚元素、浪漫情懷。譚盾表示,在疫情讓人與人、國與國割裂的情形下,希望藉助音藥周為全世界的人注入一劑「良藥」,帶大家重新擁抱自然,治癒心靈。譚盾和青島交響樂團演奏人員一起為演出進行排練。
  • 國家大劇院再演世界經典 古希臘喜劇《鳥》再度上演
    央廣網北京8月16日消息(記者 方婧)9月1日至8日,國家大劇院製作古希臘阿里斯託芬喜劇《鳥》即將再度上演。《鳥》是國家大劇院製作的第一部古希臘喜劇作品,於今年四月首演問世。該劇由著名戲劇導演、戲劇教育家羅錦鱗和長期從事古希臘戲劇研究的女兒羅彤聯袂指導,並由國家大劇院戲劇演員隊演員精彩演繹。目前,國家大劇院製作莎士比亞話劇《暴風雨》正在熱演,戲劇演員隊演員在其中也展現出不俗演技,在《暴風雨》後,群《鳥》即將載譽歸來,助力「2018國家大劇院國際戲劇季」。
  • 譚盾:唐代已有「交響樂」 樂隊有一百多人(圖)
    譚盾:唐代已有「交響樂」 樂隊有一百多人(圖) 2015-04-05 15:58:19  譚盾親任指揮  昨晚的演出由譚盾的《大自然的眼淚》和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組成。《大自然的眼淚》由三部打擊樂協奏曲構成,包括紀念汶川大地震的定音鼓協奏曲《夏之祭》、紀念日本海嘯的馬琳巴協奏曲《秋之祭》、紀念紐約龍捲風的打擊樂協奏曲《冬之祭》,加上《春之祭》合併成為一組「四季」。
  • 大劇院版《遊吟詩人》震撼首演 揭幕壯美史詩
    大劇院版《遊吟詩人》劇照(資料圖)  搜狐娛樂訊 5月21日晚,一顆義大利歌劇寶庫的明珠在國家大劇院舞臺閃耀亮相,由著名指揮呂嘉執棒、世界頂級歌劇導演烏戈•德•安納執導並領銜舞美設計、盧恰諾•岡奇、和慧等活躍在國際舞臺的一線歌唱家加盟的大劇院版《遊吟詩人》精彩首演。
  • 譚盾《武漢十二鑼》線下中國首演,陳銳隔離在家完成巴赫「小無」的...
    史努比和它的小夥伴們誕生於1950年,由《花生漫畫》的作者——美國漫畫家查爾斯·舒爾茨所創造,在這70年的漫長歲月裡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逐漸地成為最具影響力的卡通形象之一。譚盾花了3年的時間研究敦煌壁畫,並選定了其中6幅譜成曲,在聞名遐邇的德勒斯登音樂節進行了首演。後來,在澳大利亞、美國、中國香港等地的演出都獲得極大成功,並於2019年在西安、敦煌、長沙、青島、上海等城市進行首輪中國巡演,所到之處均一票難求,觀眾反響非常熱烈。
  • 《文藝熱搜榜》:譚盾《武漢十二鑼》線下中國首演
    史努比和它的小夥伴們誕生於1950年,由《花生漫畫》的作者——美國漫畫家查爾斯·舒爾茨所創造,在這70年的漫長歲月裡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逐漸地成為最具影響力的卡通形象之一。此次上演的是《鵝鵝鵝》小不點大視界「環球藝術實驗室」與「旋轉花火」在2017年的改編作品。劇中的這隻大白鵝,文能賣萌、武能裝瘋、進可搗亂、退可服軟,更重要的是,它與小女孩瑪莎的相遇,一段只有24小時的友誼,見證了融化冰川的力量。《紐約時報》曾評論:「讓人笑聲連連、鼻頭酸酸。」
  • 譚盾「交響搖滾巴赫宇宙」音樂會奏響春城
    12月3日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親善大使、國際知名的指揮家、作曲家、教育家譚盾親手打造的「多樣世界·美麗中國·相約春城」生態交響音樂會在雲南省大劇院舉行,空靈、磅礴的音樂在春城昆明夜晚的上空奏響。譚盾攜手國際著名青年鋼琴家萬捷旎、國際著名女中音歌唱家朱慧玲和國際著名青年打擊樂手林喆、中國首位嗩吶博士劉雯雯、雲南民族民間歌舞樂傳承人羅鳳學、中國著名的杭蓋原生態搖滾樂隊以及雲南昆明聶耳交響樂團聯合打造。本場音樂會,是譚盾通過世界級的音樂史詩巨製,傳遞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對自然家園的愛與尊重。據介紹,音樂會的多數靈感正是來自雲南多元生態、多元音樂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