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8月12日,正值日本的盂蘭盆節前夕(盂蘭盆節為農曆七月十五,俗稱中元節、鬼節,1985年的盂蘭盆節假期從8月13日開始),東京羽田機場熙熙攘攘,數以百萬計的日本民眾正要返鄉祭祖。日本航空123號航班當日從羽田機場起飛,機型為波音747-100SR,機上共載有524人,包括日籍乘客488人、外籍乘客21人,機組15人。人們沒能想到,一次平常的短途旅行,竟成為520人的不歸之途。
失事航班
航班於8月12日晚6點12分起飛,目的地是400公裡以西的大阪伊丹機場,飛行時間預計需要54分鐘。
計劃飛行路線圖
起飛後,飛機很快爬升至7300米的高度。這時安全帶警示燈尚未熄滅,一名乘客提出要去洗手間,空乘向駕駛艙電話詢問是否可以,飛航工程表示同意。
駕駛艙共有機長、副機長和飛航工程師3人。機長高濱雅己49歲,是運航部門指導教官、日航資深機長,總飛行時間超過12,000小時。副機長是佐佐木祐,39歲,機長升格訓練生,總飛行時間3,900餘小時。為進行機長升格訓練,當天副機長佐佐木祐坐在機長位操作飛機,機長高濱雅己坐在副機長位進行指導並負責無線電通訊。另外一位是飛行工程師福田博,46歲,引擎部門教官,總飛行時間約9800小時。
從左至右為機長、副機長和飛航工程師
空乘通知乘客可以去洗手間,乘客剛站起身,客艙內突然發出巨大的爆炸聲並竄出氣流,機身開始劇烈搖晃,氧氣面罩在乘客的驚叫聲中自動脫落。
駕駛艙內的機組人員也聽到了爆炸聲,並發現客艙失壓,機長判斷飛機應該出現了破洞,迅速向地面發送代碼7700。7700表示飛機遇到緊急狀況,如機械故障、機上人員突發疾病等。信號被位於所澤市的東京航空交通管制部接收。
機組開始檢查儀表,但是並未發現任何異常。此時飛機處於7300米海拔的高空,時速近540公裡/小時。機長向東京航空交通管制部的空管請求返回羽田機場,空管同意,可是很快,空管發現飛機並沒未轉彎180度返航,反而離羽田機場越來越遠。
日航123號班機並未調頭
空管急忙提醒機長航線錯誤,機長並未答覆,因為此時飛機的液壓系統已全部失效,而當時波音747客機的舵面、起落架、減速板等都需要藉助液壓系統操作。液壓系統失效,則飛機基本處於失控狀態,機長只能集中注意力控制飛機,副機長佐佐木祐建議與航空公司聯繫,機長也無暇顧及。
失控的飛機在高空中陡升、猛然下降1200米、拉平、抬升,循環往復。此時地面空管也發現飛機飛行路線飄忽不定。
客艙內,氧氣面罩脫落之後開始循環播放預先錄製的安全通知。根據錄音提示,乘客們為自己及身邊的孩子戴上氧氣面罩並系好安全帶。部分乘客開始寫遺書,有乘客用相機拍下了當時客艙內的情景。
遺書
乘客拍到的客艙內最後影像
空管建議飛機改飛名古屋,因為名古屋在飛機正前方128公裡處,不需要轉彎。但是機長還是堅持返航羽田機場,因為羽田機場是大型機場、跑道比較長,更適合波音747迫降。
無論改飛哪個機場,問題關鍵都在於飛機高度必須立刻下降。客艙內空氣越來越稀薄,乘客開始呼吸困難,飛機後部R5機門處有些氧氣面罩中的氧氣已用盡、需要用氧氣瓶,若飛機繼續「飄」在高空中,乘客恐怕很快就會失去意識。
空乘電話告知飛航工程師福田博,爆炸應該發生在飛機後部,貨艙已崩塌,客艙中氧氣告急,飛機迫切需要下降。福田博將這一情況告知機長,怪異的是機長此時狀似癱瘓,對福田博的匯報沒有任何反應。福田博建議機組佩戴氧氣面罩,副機長佐佐木祐同意,機長也回答「好」,但不知是出於緊張慌亂,還是缺氧蒙蔽了判斷力,駕駛艙內的機組人員始終沒有佩戴氧氣面罩。
日航123號班機失控的消息幾乎立刻在東京傳開,日本電視臺也暫停常規節目、改播現場訪問。有目擊者稱看到這架「跛腳」的客機飛過頭頂、搖搖晃晃消失。
目擊者拍到的機身最後影像,尾翼似有缺失
飛機此時接近東京北郊的橫田美國空軍基地,一名美國航管人員無意間聽到機長與東京航空交通管制部的對話,美軍願意提供橫田跑道幫助飛機降落,可惜窮於應付失控飛機的機組並沒有對美軍的呼叫作出回應。
機組經過測試,發現可以用油門對飛機進行加速或減速控制:若在飛機俯衝時將油門前推,則飛機停止俯衝、並揚起機鼻、開始加速;若在爬升時回拉油門,則飛機開始俯衝並減速。這和正常駕駛的操控完全相反,但至少能讓飛機漸漸平穩而不再亂竄。
接著,機組發現如果增加飛機左側引擎的推力,就能讓飛機朝著東京方向緩慢右轉。如果利用電力放下起落架,則可緩衝飛機的俯仰運動、有助於機身穩定。但是放下起落架之後,起落架破壞了左側引擎加速提供的方向控制,飛機再次變得不可控。
終於,在接近日本最高山峰富士山之時,飛機驟然右轉、並開始以每分鐘900米的速度俯衝,這個速度兩倍於正常的下降速度。此時距離爆炸已過去22分鐘,機身四周群山環繞,飛行高度4000餘米,機長向空管緊急報告飛機「失去控制!要撞山!」
機長請求地面引導前往羽田機場的航線,空管答覆保持090方向,但無奈飛機繼續往西北方向飛行,距離羽田機場和橫田空軍基地越來越遠。
日航123號班機實際飛行路線
"日航123號航班,聽到請回答。"
"日航123號航班,聽到請回答。"
"日航123號航班……"
"日航123號航班……"
空管再沒有等到回復,因為飛機正以每分鐘5500米的速度急速下降,最終在群馬縣御巢鷹山區附近的高天原山墜毀,並從雷達屏幕上永遠消失。
墜機地點
當晚,日本自衛隊的大森五十鈴上尉駕駛直升機找到了墜機地點,他看到300平方米範圍內約有10處起火,煙霧很大、能見度極差,現場看起來並沒有生還者跡象。由於山體坡度較陡,大森上尉不願意冒險在夜間降落,於是駕駛直升機返航。
同時,一組救援隊正從陸路趕往現場。救援隊也認為不可能有人生還,當晚便在68公裡以外的村莊過了夜。
事實上,日航123號航班是有倖存者的。
第二天早上,墜機之後14小時,日本自衛隊搜救小組終於抵達空難現場,只見飛機殘骸和遇難者遺體散落在山坡,作為全球單機死亡人數最多的空難,墜機現場異常慘烈。
墜機現場
清理現場時,自衛隊驚覺有一位生還者,是當日未當班的空乘落合尤美。接著,自衛隊又在樹上發現一位12歲女孩,另外還發現一位年輕媽媽和她8歲的女兒也倖免於難。四名生還者被緊急送至滕岡市醫院。
自衛隊對於找到生還者非常震驚。一般人體可以承受約15g的過載(加速度超過重力加速度的倍數稱為過載,「重力加速度」用「g」來表示),但飛機撞擊地面時,前部乘客承受的過載值為100g。後來調查員發現這四名生還者都坐在最後七排,在波音747的後段,撞擊力道比前部小得多,因而4位倖存者得以逃過一劫。
倖存者落合尤美的骨盆破裂、一條手臂骨折。她講到一件令人扼腕的事,當晚她躺在山上等待救援時,還有部分乘客並未當場罹難,她可以聽到許多人的哀嚎和喘息聲從四面八方傳來,其中有個男孩大聲叫「媽媽」,一位年輕女性說「快點過來」。落合尤美在黑暗中聽到直升飛機靠近,心想「得救了」,可惜直升機的聲音又越來越遠。之後,她漸漸聽不到周圍人的哀嚎和喘息聲。
顯然,有許多乘客在寒夜中因救援延誤而身亡。
遇難者遺體
日航123號航班的墜毀雖然屬於日本的「家務事」,但對全球航空發出嚴重警告信號,因為僅在幾周之前,一架印度航空的波音747客機墜入大西洋,造成329人身亡,如今再添520條人命,波音747的適航問題受到廣泛質疑。當時全球共有600架波音747在使用中,若是機型本身存在問題,將是航空業的巨大災難。
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ational Transportation Safety Board,NTSB)的首席調查員趕赴東京協助調查墜機事件。調查員將日航123號航班機身最後影像與完整波音747照片對比,發現飛機尾翼缺失。尾翼可以保持機身穩定,且液壓線路通過尾翼,尾翼缺失可能導致液壓系統失靈。
尾翼缺失
日本一艘軍艦在穿越東京南側一處灣區時,發現有飛機尾翼漂浮在海上,位置恰好是日航123號航班首次發出緊急信號的地點。調查員判斷,這場空難恐怕和尾翼脫不了干係。
但是爆炸、失壓、失去尾翼和液壓故障,這四者之間具體是什麼關係?
在調查飛機自身歷史時,美國調查員發現七年前(1978年6月2日)這架飛機在降落大阪伊丹機場時也曾發生過一次意外,當時由於駕駛員操作不當導致飛機的機尾觸地受損。隨後日航請來波音的工程師對尾翼進行維修,工程師將一塊原本符合規定的金屬板材切割成了兩半,每一半只有一排鉚釘與之固定。而根據設計要求,這塊板材應該是一塊整體,由兩排鉚釘加固。
上:正確的維修方式;下:實際維修方式
根據美國調查人員計算,這次修補後金屬抗疲勞開裂的性能只有規範維修的70%,耐受10,000次左右的飛行,而事故班次已經是維修後的第12,319次飛行。也就是說,這架飛機在維修後其實是一架巨型的定時炸彈,無人能預料會在哪一趟飛行出現毀滅性事故。波音的檢驗人員當時已注意到這個情況並做了記錄,但是並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個致命錯誤。日航的檢驗人員也沒有注意到這一情況,這顆定時炸彈就這樣由波音交付給了日航。
在維修後幾年的飛航過程中,因客艙內部的多次加壓和減壓,維修部位的金屬疲勞不斷累積。事故當天,當飛機爬升至7,300米高空時,機身外空氣稀薄,機艙內空氣經過加壓,內外形成氣壓差,累積的金屬疲勞達到了極限,無法再承受氣壓差,發生爆裂,爆裂導致高壓空氣衝進機尾,直接將垂直尾翼吹落墜海,連帶扯斷了主要的液壓管線,導致飛機失控。
尾翼墜落示意圖
日航123號航班的飛行員墜機前的操作也引起一些批評,比如機長是否反應遲緩?是否操作失誤?是否應就近迫降而不是返航羽田機場?但是調查員找來4名優秀飛行員模擬同樣情景,發現無人能堅持到30分鐘,更沒人能讓飛機迫降。123號航班飛行員的操作是專業的,可惜無力回天。
日航123號航班墜機原因真相大白,日本警方打算起訴波音公司並打算要求波音公司負刑事責任,但檢察官決定不予起訴,波音公司最終拒絕作出賠償。日航以「慰問金」的形式向遇難者家屬支付了7.8億日元,日航總裁高木養根辭職,維修經理麻布富永和工程師進田島自殺。波音公司負責維修該飛機的工程師也因巨大的心理壓力而自殺。
墜機地點所在的群馬縣多野郡,設立了「升魂之碑」,以悼念空難中不幸罹難的乘客,其中包括歌手坂本九、寶冢歌劇團演員北原遙子等。
遇難歌手坂本九
德國飛機渦輪機的發明者德國人帕布斯·海恩提出了一個在航空界關於安全飛行的法則,即海恩法則(Heinrich's Law): 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後,必然有29次輕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隱患。海恩法則強調兩點:一是事故的發生是量的積累的結果;二是再好的技術,再完美的規章,在實際操作層面,也無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質和責任心。
以下是墜機現場找到的部分遇難乘客臨終遺言,讀之令人動容:
我的愛妻,有你的生活都很美妙,我們孩子長大一定會成才,我沒料到那頓晚飯竟會是我們的最後一餐。
再也見不到爸爸了很遺憾,真的很……到現在為止的人生很感謝。
沒想到昨天與大家吃飯,竟是最後離別。
無論發生了什麼事,兒子,一切都拜託你了。
現在六點半,飛機打著轉,正在降落。我至今為止的人生真的很幸福,感謝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