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是偽歷史劇?到底什麼才是歷史正劇

2020-12-21 令狐怕光

文|令狐伯光

延藝、顧其銘、強龍、劉永濤導演,李夢、張健編劇,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等主演的《大秦賦》開播。

這部劇經歷了改名風波,而且也壓了好長一段時間。

由於觀眾本來就非常期待,在經歷11月國產劇集體滑坡過後,現在開播可以說適逢其時。

電視劇剛開播好評如潮,口碑一度達到8.9分。

但是播出十集過後,口碑迅速下降,從8.9分直降到了8.3分。

因為口碑下降的原因,再加上一些缺點。

有些觀眾都在討論《大秦賦》是不是歷史叫劇?

那麼到底什麼是歷史劇?

歷史劇一定要忠於「歷史」

什麼叫歷史劇?

很多人覺得歷史劇一定要尊重「歷史」。

答案只對了一半。

因為我們把「歷史劇」三個字剖析開。

它先有「歷史」兩個字,但最後不還有一個「劇」字。

「劇」是什麼?

它終究就是戲劇啊。

而戲劇肯定是會想像化與藝術化的。

所以,「歷史劇」是基於歷史的藝術創作。並不是為了表達一段歷史,完全不顧戲劇要求去死摳「歷史細節」。

這樣拍出來的「歷史劇」觀眾是不喜歡看的。

而且,這應該叫做「紀錄片」而不是電視劇。

哪怕「紀錄片」在影像化的時候都有藝術化,畢竟歷史都已經過去時,後世怎麼可能還原真正的歷史。

而關於「歷史劇」的創作一直以來,最終無非那八個字!

——大事不虛、小事不拘!

國產歷史劇的劃分

中國的歷史很長,歷史上的故事就非常精彩。

同時因為當初中國影視產業的原因,80、90年代拍攝了很多歷史劇。

同時,這三十年也是國產歷史劇的巔峰時期。

2010年過後,眾所周知國產歷史劇衰落了。

而這三年年間,中國歷史劇數量和類型都太多了。

有些觀眾可能不清楚這些歷史劇有什麼區別,同時有的觀眾堅持認為某些不還原歷史的劇不是歷史劇?

根據伯光君個人劃分,感覺國產歷史劇大概這幾種。

1、嘗試「還原歷史」的歷史劇

中國上下5000年文明史,歷史本身已經足夠精彩。

影視團隊只需要根據史書,嘗試還原出那段精彩歷史。

那麼,它就是精彩的歷史劇。

央視《三國演義》《東周列國志》《貞觀之治》《漢武大帝》《大秦帝國2、3》等。

它們就是這種歷史劇的代表。

當然,我們拿史書去嚴格要求,誰都不可能符合歷史。

但這些歷史劇歷史人物,歷史大事件,歷史轉折和走向。

除了某些細節和藝術想像部分,絕大多數都是比較「符合歷史」的。

有人問《三國演義》這種「演義」作品,怎麼可能叫做還原歷史了?

《三國演義》是本歷史上留傳下來的歷史小說,央視版盡最大努力還原歷史小說,也算是儘量還原歷史的一種表現形式吧!

2、企圖「借古喻今」的歷史劇

這種歷史劇有著更高的追求。

他們企圖借中國歷史人和和事件,加以現代的觀念解讀和表達。

他們嘗試講出中國歷史,中國文明和中華民族的某些真正的道理,有些甚至達到了「哲學思辨」的程度。

《雍正王朝》《走向共和》《大明王朝》《大秦帝國1》堪稱典範。

比如,現在我們一旦現在談到國產歷史劇的巔峰是《大明王朝》,很多人會跳出來說它一點都不還原「歷史」。

什麼服化道太差勁,整個核心矛盾「改稻為桑」是虛構等等。

這就是掉入了死摳「歷史細節」的問題上。

「歷史劇」本來就有藝術化和想像化的,如果嚴格去死摳「歷史細節」,這明顯就是削足適履了。

正所謂:

前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以古喻今」是中國很老的一個成語了。

這些歷史劇本來就借古代的歷史人物和事件,用來喻示和警示當下發生的事情。

如果《大明王朝》都不叫歷史劇?

那中國也就沒有什麼歷史正劇了。

同樣改編自小說的《大秦帝國1》,為何放在這一欄呢?

因為《大秦帝國1》比較遵循小說,和真正的「歷史」偏差是比較較大的,至少比《大秦帝國2、3》的偏差要大得多。

但為什麼《大秦帝國1》口碑就要好得多呢?

這個放到《大秦賦》時一起講。

這些歷史劇,它們是歷史劇嗎?

我個人覺得,如果把年代設定到清末、民國再到建國後一段時間。

這些電視劇更偏「年代劇」一些,而不是歷史劇。

比如《大宅門》《喬家大院》《闖關東》等等。

下面這些劇倒也算歷史劇,但是上面兩種相比。

它們相對就不那麼的「歷史」了。

1、古裝戲說劇

這就是擺明的借著歷史整的「戲說」那一套。

以前怕觀眾不知道,在片頭打上「「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反正人家已經告訴觀眾它不是真實的了。

比如《宰相劉羅鍋》《康熙王朝》《鐵齒銅牙紀曉嵐》《康熙微服私訪記》等等。

如果我們用今天的眼光來看,當時某些所謂歷史劇的角色與後世的「網絡爽文」並無多大區別。

比如《康熙微服私訪記》。

每一次康熙等人被壞人抓住,關鍵時刻救火的「八府巡按」於世龍大人。

於大人出場太早康熙打臉打得不爽,出場太晚康熙則可能性命不保;所以,於大人每次出場的時機都非常的巧妙。

這種裝xx打臉的套路。

誰用誰爽,一直用一直爽!

2、古裝宮廷劇

如果上面是男頻向的古裝宮廷劇。

那麼,這個就就是女頻向的古裝宮廷劇了。

比如《戲說乾隆》《還珠格格》《大明宮詞》《孝莊秘史》等等。

這些劇則將男頻向的打壞人臉裝xx的套路,敘事重心放在了「言情」上面。

我們不能說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全部為愛情服務。

但它們的敘事推進,角色塑造確實廣泛的圍繞著「言情」來進行。

上述各種不同類型的劇集,基本上就已經概括了國產歷史劇的種類。

當然肯定會有遺漏,歡迎大家評論補充。

2010年後,歷史劇因為種種原因衰落了,戲說類古裝劇則得到發展。

但處於一種「群魔亂舞」的狀態,這裡便不展開講了。

《大秦賦》緣何口碑崩塌?

正在熱播的《大秦賦》是不是歷史劇?

答案是當然是歷史劇了,而且是以前那種歷史劇的模式。

但是這部劇播口碑下降得比較厲害。

具體原因是什麼呢?

這裡對照前三部《大秦帝國》分析一下。

相信前面劃分的時候,就有人奇怪為何《大秦帝國》前三部分作兩檔。

《大秦帝國1》是那種「借古喻今」的歷史劇,而《大秦帝國2、3》是嘗試還原歷史的歷史劇。

那麼問題就來了?

為什麼《大秦帝國1》的口碑會高於兩部續集?

除了《大秦帝國1》的服化道更講究,趙季平配樂等製作更為嚴肅寫實,再到選擇的演員更加合適等等。

最大原因就是這部劇是「戲劇藝術化」的勝利。

只要稍稍了解歷史的都知道,《大秦帝國1》太過美化法家和商君。

同時敘事主角是秦國,其它六國的戲份相對來講比較少。

如果按照現在觀眾非得死摳「歷史細節」的那一股勁兒,它有太多不符合歷史的地方。

但是人家「戲劇藝術化」處理得更成功啊!

觀眾看到一個一窮二白的赳赳老秦,在商君和秦孝公辛苦經營之下,從最弱小國家而變得強國。

中間有理想和政治勢力的角力,權謀和友誼的抉擇。

再輔以樸素而又寫實的製作水平,演員們高超的演技相結合。

說實話,看《大秦帝國1》很有「新中國」剛建立段時間的即視感。

這才是中國觀眾都會感同身受的高級爽劇好吧!

《大秦帝國》後兩部口碑為何遜色?

主要原因正是它們更加的符合歷史了。

為此敘事由秦國轉為其它幾國,角色也擴充不少。

角色擴充就代表敘事重心肯定會分散,而各個國家的政治理念又不一樣,最終就導致電視劇缺少那種能吸引觀眾眼球的「戲劇衝突」。

因為它是歷史劇,強烈的戲劇衝突可以用重大的歷史事件來補。

但是,這兩部劇導演團隊處理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上,顯然遠遠遜色央視版《三國演義》的水平。

最終就變成了故事劇情偶爾有亮點,但整部劇缺少《大秦帝國1》那種「樸素的生活理想和高貴的政治報復」的感覺。

那麼,《大秦帝國》後兩部為啥口碑還是不錯呢?

原因是演員選得好。

如果不是富大龍,寧靜等演員。

伯光君猜測後兩部的口碑未必有現在這麼好。

《大秦帝國3》很有可能還不如《大秦賦》。

尾聲

《大秦賦》是一部什麼樣的歷史劇呢?

如果按照上面的劃分,它大概屬於嘗試「還原」歷史的歷史劇。

但是它為什麼口碑會崩呢?

我個人覺得主要問題是演員選擇不當,其中讓40歲的張魯一演13歲的秦始皇堪稱劇組最大敗筆。

其它各個方面的爭議,相反都不是致命問題。

比如現在網上什麼「文化細節」不夠還原歷史,哪句臺詞不夠古風之類。

我們對比一下,就會發現觀眾前後兩種不同的態度。

前十集呂不韋、贏異人為主要角色時,難道就沒有這些爭議了嗎?

答案一直都在,但是演員們撐起了這些角色,呈現出了不少相當精彩的戲份(辛伯青的贏異人更是一改銀幕形象)。

所以,前期主流輿論都是誇「《大秦賦》像兵馬俑在攻城」。

「真正的歷史劇《大秦賦》回歸了」之類的正面言論。

當你主要優點比較明顯時,觀眾是會忽略缺點的。

第十集過後,張魯一飾演的13歲秦始皇上位。

觀眾感覺到演員和角色之間,那種強烈的無法彌補的違和感。

各種原本十多歲孩子說出的臺詞和戲份,更是強烈放大了這種違和感。

那些罵電視劇不符合歷史,罵段奕宏演技遠遠被高估,張魯一演技太爛等等方方論。

輿論立刻就反轉成為了主流。

當你的優點不再明顯時,觀眾是會放大各種缺點的。

如果本劇選擇對了的演員,或者讓張魯一更晚出場。可能仍然會掉些分,但保持前十集的口碑還是比較容易的。

最後,《大秦賦》現在才播出十多集。

而它一共有76集,最終整部劇質量如何還有待觀察。

作為比較傳統模式的國產歷史劇。

《大秦帝國》不能說獨一無二,但它確實是「一枝獨秀」。

意思是2010年後國產歷史劇有不少,但是《大秦帝國》卻是最知名的一個歷史劇系列。

《大秦賦》作為名義上《大秦帝國》的續集。

如果收官真的收得不好,還是挺可惜的。

尤其在當前歷史劇鳳毛麟角的情況下。

相關焦點

  • 歷史正劇《大秦賦》,值得爆!
    文/李愚雖然每年播出的古裝劇並不少,但歷史正劇屈指可數。如果是重大歷史題材的作品,那更是獨苗中的獨苗。Ifeng電影本文要重磅推薦的這部劇,它就是——《大秦賦》從三個角度可以看出,《大秦賦》是一部史詩級別的歷史正劇。身臨其境的歷史真實對於一部重大題材的歷史正劇,尊重歷史、正說歷史,是一條必須恪守的底線。
  • 展現鐵血精神與強國之路,《大秦賦》顯正劇品格
    歷史劇「大秦帝國系列」的完結篇《大秦賦》開劇便在豆瓣創下8.9高分,被不少人推薦為「年末最燃大劇」。從2009年起至今,「大秦帝國」劇集系列共推出《裂變》《縱橫》《崛起》及《大秦賦》四部作品,制播長達11年。
  • 《大秦賦》豆瓣開分8分,久違的歷史正劇還是市場寵兒嗎?
    從2009年第一部《大秦帝國之裂變》開播算起,電視劇「大秦系列」先後走過了《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走到2020年的《大秦賦》,已經過去了十一年。作為極為少見的國產系列劇,歷史題材劇《大秦賦》在央視八套開播後豆瓣開分即達8.0分,雖然不及該系列平均分8.5分起的高記錄,但多少是個不錯的開始。
  • 視線:《大秦賦》賦的是什麼
    劉兵近日,大型歷史劇《大秦賦》開播,引起觀眾尤其是歷史愛好者的熱議。該劇改編自孫皓輝的《大秦帝國》,也是這一系列電視劇的最後一部,前三部分別為《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大秦賦》在劇本打磨上歷經八年,拍攝一年,製作上可謂是大手筆。在嚴肅歷史劇不太受寵的今天,這篇「賦」火了,它到底賦的是什麼呢?《大秦賦》展現了波瀾壯闊的戰國末期爭霸稱雄直至統一的歷史。戰國末期,秦國逐漸具備統一天下的實力,但內部不穩,君主更迭頻繁,嬴政以衝齡登上君位面臨多方挑戰。
  • 情感溫度大於歷史厚度,別把《大秦賦》當成歷史正劇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睿近日,電視劇《大秦賦》開播,也意味著這部由孫皓暉小說《大秦帝國》改編的長篇古裝歷史系列連續劇來到了最終章。《大秦帝國》自2009年起開始影視化改編,前三部《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堪稱國劇良心,豆瓣評分分別為9.3分、9.2分、8.5分。
  • 歷史正劇《大秦賦》熱播 火爆的背後離不開這三「彩」
    「彩」這些帶有濃濃大秦帝國味道的句子也開始流行開來,同時也讓最近熱播的《大秦賦》再次走進人們的視野。自2020年12月1日在中央電視臺電視劇頻道首播以來,《大秦賦》就一直受到人們廣泛關注。作為「大秦系列」電視劇的完結篇,《大秦賦》豆瓣開分高達8.9分,甚至有人將其稱之為「不可不看的年度大劇「。那麼這部劇到底有什麼樣的魔力,讓人讚不絕口呢?讓我們來細品。
  • 歷史劇回暖?《大秦帝國》三部曲時隔十年才播完
    歷史劇回暖?《大秦帝國》三部曲時隔十年才播完 原標題:   曾經風頭無兩的歷史正劇,命運歷經飄零沉浮。上周四晚,古裝歷史劇《大秦帝國之崛起》在積壓兩年後突然於央視一套八點檔開播,在毫無宣傳的情況下「空降」熱搜榜。
  • 大秦賦看了第一集,真值得五星!燕雲臺也能叫歷史劇?
    的《大秦帝國》系列劇收官之作終於在央視上映了,只不過名字改成了《大秦賦》。這部劇主要是講述始皇帝嬴政橫掃六合、一統天下,最後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國家。所以,其實原來的名字《大秦帝國之天下》更貼切!
  • 《大秦賦》:好看的歷史正劇長這樣!
    《大秦賦》播出已近三分之一,豆瓣評分也經歷了一波三折,從剛剛上線時的8.9分再到8.0分(截至發布前),儘管如此,《大秦賦》依然是同時段評分、口碑都不錯的良心好劇。「大秦系列「改編自孫皓暉的小說《大秦帝國》,原作者用了15年的時間梳理秦的興亡,一個不算冷的知識:秦朝的統治期也就15年。如此傾盡心血的作品,自然是佳作。
  • 重大歷史題材電視劇《大秦賦》今晚登陸央視8套 彰顯大秦美學
    該劇講述了始皇帝嬴政順應歷史潮流統一天下、奠定中華文明根基的故事。  大秦系列史詩劇溯源華夏精神  近年來中國電視劇百花齊放,但歷史正劇極度稀缺。大秦系列長篇歷史史詩劇作為目前唯一一部展現「秦變革圖強一統天下」的歷史正劇,自2009年第一部《裂變》播出產生巨大反響以來,社會各界好評如潮。
  • 《大秦賦》口碑褒貶不一?但它還是勉強找回了歷史劇的「靈魂」
    單獨從電視劇類型來看,《大秦賦》仍然是近年少見的國產歷史劇。甚至可以說,它勉強找回古典歷史劇的「靈魂」古典歷史劇因何而興這個問題來了。中國古典歷史劇為何會興盛呢?還要什麼自行車!二是製造者當時國內「歷史劇」的拍攝者們。絕大多數的創作者都是男性,中國歷史上大多數事件也以男性推動為主,所以有一種「歷史視角」的感覺在。
  • 大秦賦什麼時候播出?大秦賦每周幾更新哪裡能看?
    網易娛樂12月1日報導 由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主演的重大歷史題材電視劇《大秦賦》今晚20:30登陸中央廣播電視總臺CCTV-8晚黃金時段,每日更新3集。大秦系列電視劇自2006年開拍以來,十五年始終如一匠心製作,如今終章大幕即將拉開。
  • 《大秦賦》火了 讓觀眾懂得了許多有趣的古代禮儀知識
    近日,大型歷史劇《大秦賦》開播,引起觀眾尤其是歷史愛好者的熱議。該劇改編自孫皓輝的《大秦帝國》,也是這一系列電視劇的最後一部,前三部分別為《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大秦賦》在劇本打磨上歷經八年,拍攝一年,製作上可謂是大手筆。在嚴肅歷史劇不太受寵的今天,這篇「賦」火了,它到底賦的是什麼呢?《大秦賦》展現了波瀾壯闊的戰國末期爭霸稱雄直至統一的歷史。戰國末期,秦國逐漸具備統一天下的實力,但內部不穩,君主更迭頻繁,嬴政以衝齡登上君位面臨多方挑戰。
  • 《大秦賦》:史詩大劇,初露崢嶸,始皇嬴政,橫掃六國
    對於歷史劇愛好者來說,《大秦賦》的播出的確值得奔走相告。雖然每年的古裝劇不少,但有時一年到頭播出的歷史正劇一部也沒有,所以這部劇真的非常可貴與難得。《大秦賦》是《大秦帝國》系列的終結篇,此前2009年的《大秦帝國之裂變》、2013年的《大秦帝國之縱橫》、2017年的《大秦帝國之崛起》,都是有口皆碑的佳作劇情簡介: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等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華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國家的故事。
  • 《大秦賦》口碑高開低走,當然不止是40歲張魯一一個人的鍋
    可惜了,《大秦賦》本可以成為新十年國產歷史劇的扛鼎之作的。說實話,整個行業和國劇觀眾對這部劇都曾經是抱有過極高期待的。我知道你們想說什麼——選角。但我要說的,是古裝歷史劇的劇本。而這一點,或許才是今日的國產歷史劇,真正的困境。觀眾都一眼看出40歲張魯一演少年嬴政有問題,劇組看不出來嗎?
  • 大秦賦終極預告展開大秦終章磅礴畫卷 史詩終章戲骨雲集
    由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主演的重大歷史題材電視劇《大秦賦》今晚20:30登陸中央廣播電視總臺CCTV-8晚黃金時段,每日更新3集。大秦系列電視劇自2006年開拍以來,十五年始終如一匠心製作,如今終章大幕即將拉開。今日,該劇官方發布的群像海報和終極預告片,已經將觀眾對劇集的期待推向了頂點。
  • 重大歷史題材電視劇《大秦賦》今晚央視8套開播
    該劇是由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等人主演的重大歷史題材電視劇《大秦賦》。作為匯聚西安影視力量的陝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項目,該劇講述了始皇帝嬴政順應歷史潮流統一天下、奠定中華文明根基的故事。  近年來中國電視劇百花齊放,大秦系列劇作為展現「秦變革圖強一統天下」的歷史正劇,自2009年第一部《裂變》播出產生巨大反響,該系列前三部不僅斬獲了飛天獎、金鷹獎等國家級大獎,更是中國影視文化「走出去」的代表作之一,享譽海外。作為這一系列的終章,《大秦賦》將以宏大敘事的藝術手法,濃墨重彩地展現始皇帝嬴政從幼年質趙到壯年掃六合、並天下近四十年的戰國風雲、雄渾史詩。
  • 觀眾到底想看什麼樣的歷史劇?15年磨出一答案
    近年來,歷史題材劇雖多,但尊重歷史的精品正劇卻極度缺乏。《大秦賦》走的是正劇路線,首先追求的便是歷史的「真實感」。在追求短平快的資本市場裡,時間意味著成本,意味著真金白銀,《大秦賦》從開機到結束,一共拍攝了235天,而整個「大秦」系列更是歷時十五載才拍完,在充斥粗製濫造、「一年一部」的影視生態裡,可謂是一個特別的存在。
  • 陝西大劇持續閃耀央視 重大歷史題材電視劇《大秦賦》明晚央視8套...
    記者今日從該片片方獲悉,作為匯聚西安影視力量的陝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項目,該劇講述了始皇帝嬴政順應歷史潮流統一天下、奠定中華文明根基的故事。豈曰無衣秦風再起近年來中國電視劇百花齊放,但歷史正劇卻極度稀缺。大秦系列長篇歷史史詩劇作為展現「秦變革圖強一統天下」的歷史正劇,自2009年第一部《裂變》播出產生巨大反響以來,社會各界好評如潮。
  • 《大秦賦》還在熱播,又一部45集古裝歷史劇將襲,高希希執導
    《大秦賦》還在熱播,又一部45集古裝歷史劇將襲,高希希執導最近,作為《大秦帝國》收官之作的《大秦賦》正在熱播,沒想到這部劇悄無聲息地就上線了,零宣傳、空降央視黃金時段,不過,很快就拿下了豆瓣9分的高分評價,收視持續衝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