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劍:俄烏刻赤海峽衝突,開了一次危險的先例

2020-12-19 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武劍】

11月25日,據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和克裡米亞邊防部門消息,烏克蘭海軍5艘船隻未經俄方許可試圖穿越刻赤海峽,俄方採取多種措施予以阻止,包括動用武器並扣留其中3艘船。在這一過程中,烏方船上有人受傷。

俄羅斯軍艦向烏克蘭艦艇「開火」,雙方在刻赤海峽附近發生的這一衝突被視為兩國近年來最嚴重的事態。

刻赤海峽位於克裡米亞半島與俄羅斯西部的塔曼半島之間,同時也是連接亞速海與黑海的唯一通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

紅點處為刻赤海峽所在位置(圖/谷歌地圖)

蘇聯解體後俄烏兩國對於刻赤海峽的主權界定一直存在爭議,後經協商雙方均有權使用有關航道,但2014年克裡米亞事件爆發再次讓有關水域變得敏感複雜。俄羅斯收回克裡米亞後事實上完全把刻赤海峽收入囊中,同時也完全控制了烏克蘭港口城市從亞速海到黑海、直至地中海的通行權。

俄烏圍繞刻赤海峽之爭,既涉及克裡米亞的主權宣誓,又事關打破俄羅斯的「海上封鎖」。

對於此次在刻赤海峽的衝突,俄烏雙方相互指責。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辦公室表示,俄羅斯對烏克蘭軍艦的行動是「一種侵略行為,旨在蓄意使亞速海和刻赤海峽的局勢升級」。而俄羅斯副外長卡拉辛則稱刻赤海峽事件是烏克蘭蓄意挑釁,時間、地點和形式都是有預謀的。言外之意,俄烏都認為是對方蓄意製造了這起衝突,並且利用該事件來達到各自的政治目的。

普京繼續強勢

5月16日,橫跨刻赤海峽、連接克裡米亞半島與俄羅斯本土的大橋公路部分正式通車,俄羅斯總統普京出席儀式並駕駛卡車通過大橋。該大橋的建成將減少克裡米亞在地理和經濟上的孤立狀態,有助於俄羅斯進一步鞏固對克裡米亞的掌控。但此舉可謂觸動了烏克蘭和西方的敏感神經,破壞甚至炸毀克裡米亞大橋的聲音不時傳出。

普京出席連接克裡米亞和俄南部地區的新大橋——刻赤海峽大橋公路部分通車儀式,親自駕駛一輛卡車通過大橋(圖/東方IC)

普京因收回克裡米亞重現昔日大國榮光而贏得超高人氣,由此產生的克裡米亞效應也為他順利贏得第四任期發揮了關鍵作用。普京曾誓言「永不歸還克裡米亞」,此次強力阻止烏克蘭軍艦通過刻赤海峽,應該說向外界充分展示了捍衛克裡米亞的意志和能力。

此外,俄方展示烏克蘭被扣艦艇、公布被捕烏克蘭軍官視頻、逮捕烏克蘭越境海員等一系列舉動更是把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強勢表現得淋漓盡致,最大程度上釋放了該事件的國內政治紅利。

波羅申科藉機「謀利」

烏克蘭在刻赤海峽衝突後迅速打出一系列組合拳:先是與北約舉行緊急會議,接著呼籲盟友和夥伴加強對俄制裁、向其提供更多軍事援助,隨後宣布部分地區進入為期30天的戰時狀態。從中可以看出,烏克蘭方面顯然是有備而來,意在儘可能放大這一事件影響,以引發國內外輿論關注。

明年3月,烏克蘭將迎來總統選舉。目前烏克蘭已進入競選籌備階段,但10月的民調顯示波羅申科的民意支持率已跌至7.8%。在烏克蘭仍然經濟低迷、腐敗嚴重的背景下,不斷挑動民族主義情緒成為執政乏善可陳的波羅申科謀求連任的唯一王牌。

從推動烏克蘭東部局勢到謀求成為北約「申請國」,從掀起「去俄羅斯化」浪潮到終止《俄烏友好條約》,波羅申科希望利用俄烏之間的歷史積怨和現實傷痛來轉移國內矛盾、團結凝聚人心,從而扭轉不利選情。刻赤海峽事件無疑是受選舉利益驅動的最新產物。

相關焦點

  • 俄烏刻赤海峽衝突餘波難平
    美國海軍「麥克亨利堡壘」號登陸艦1月7日抵達羅馬尼亞黑海港口康斯坦察,這是去年11月俄烏刻赤海峽衝突發生後,美國首次派遣軍艦進入黑海海域。俄國防部表示,俄黑海艦隊「求知」號護衛艦正在監視美國軍艦活動情況。
  • 俄烏刻赤海峽衝突會升級嗎
    11月25日,烏克蘭海軍3艘船隻在駛向刻赤海峽途中遭到俄羅斯海軍艦機攔截,雙方發生船隻衝撞和小規模交火,烏方多名人員受傷,3艘船隻和多名船員被俄方扣留,雙方均無人員死亡。俄烏雙方就海上衝突各執己見。烏克蘭則指責俄羅斯蓄意挑起衝突,烏軍總參謀長隨即命令全國武裝力量進入「全面備戰狀態」,總統波羅申科向烏克蘭議會遞交進入為期60天「戰爭狀態」的提案。烏克蘭議會投票表決,同意在烏克蘭東部施行30天「戰爭狀態」。刻赤海峽衝突是克裡米亞問題和烏克蘭東部地區問題的自然延續和必然結果。刻赤海峽地理位置對於俄烏雙方均極為重要。
  • 僵持了一年,俄烏刻赤海峽衝突終於有了結果
    據觀察者網11月18日援引俄羅斯塔斯社消息,就去年11月下旬在刻赤海峽衝突中扣押的3艘烏克蘭船隻,俄羅斯已決定向烏克蘭轉交。去年11月25日,在時任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命令下,這3艘船強行闖入刻赤海峽,並無視俄羅斯安全部隊警告,進入俄方封閉海域。俄方視此舉為挑釁行為,於是將船隻及24名船員全部扣押,還繳獲了一批輕武器及彈藥。此次挑釁事件立即引發一場大風波,讓當時本來就水火不容的俄烏關係充滿火藥味。
  • 封鎖、施壓、突破北約重圍:解析俄烏刻赤海峽衝突背後「棋局」
    參考消息網12月21日報導急劇惡化的俄烏關係,近期又因刻赤海峽事件而再度緊張。在衝突發生後,烏克蘭緊急向東部和南部地區增派兵力、籌劃攻勢,宣布部分地區進入「30天」戰時狀態。另一方面,俄方又順勢利用原本通行能力就有限的刻赤海峽大橋對烏克蘭進行封鎖,斷絕了從烏西部地區駛向亞速海沿岸的航道。一時間,俄烏似乎處於劍拔弩張、可能隨時開戰的緊張態勢。然而,在扣船事件發生近3周後,被西方媒體熱炒的「熱戰」甚至「入侵」並未發生,俄烏之間的「冷戰」卻在悄然蔓延。
  • [北京您早]今晨快評:俄烏刻赤海峽衝突持續發酵
    [北京您早]今晨快評:俄烏刻赤海峽衝突持續發酵 今晨快評:俄烏刻赤海峽衝突持續發酵。
  • 俄烏刻赤海峽衝突愈演愈烈,是日本收回北方四島的最好機會嗎?
    這也能解釋,俄烏刻赤海峽衝突發生了半個月,日本並沒有對此發生評論,也沒有借題發揮,更沒有聲援烏克蘭,去可以得罪俄羅斯。北方四島在俄羅斯手裡,俄羅斯是日本得罪不起的國家。為了聲援遙遠的沒多少利益交集的烏克蘭得罪俄羅斯,這樣的虧本生意,精明的安倍晉三怎麼會做呢?
  • 俄烏刻赤海峽起摩擦 川普表態:不喜歡
    央視網消息:11月25日,三艘烏克蘭海軍船隻從黑海駛入刻赤海峽,俄羅斯以烏克蘭海軍入侵俄羅斯領海為由封鎖了刻赤海峽。針對俄烏在刻赤海峽發生摩擦,美國總統川普26日在華盛頓表示,當前的事態發展讓他不開心。川普表示,希望這件事能被理順、解決,朝著好的方向去發展。川普稱,美國知道歐洲國家也積極的處理這場危機,美國也將予以支持。
  • 刻赤海峽俄烏差點擦槍走火,川普推遲了「普特會」
    而這次取消的理由,是美國總統川普說自己讀了不久前俄烏在刻赤海峽摩擦事件的報告,認為俄方行為錯誤。大洋那一端的克裡姆林宮則表示遺憾,稱繼續與美國保持溝通。  俄烏摩擦已過了幾天時間,雙方劍拔弩張,局勢會否邁向更嚴峻的地步?見或不見的背後,俄美間又湧動著什麼樣的暗流?
  • 俄稱《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不適用於俄烏刻赤海峽事件
    中新社莫斯科5月27日電 (記者 王修君)針對國際海洋法法庭25日作出的要求俄羅斯釋放在刻赤海峽事件中被扣押的烏克蘭軍艦和水手的判決,俄方近日表示,《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簡稱:《公約》)不適用於俄烏刻赤海峽事件。
  • 【薩沙講史堂第七百五十四期】薩沙談俄烏刻赤海峽衝突:可能演變為...
    原標題:【薩沙講史堂第七百五十四期】薩沙談俄烏刻赤海峽衝突:可能演變為新的戰爭(軍事系列第323講) 烏克蘭的軍艦是試圖穿越刻赤海峽時,還沒靠近海峽就被俄羅斯軍艦擊傷的。 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我們要詳細來說。 在蘇聯剛剛解體的時候,烏克蘭毫無疑問對於刻赤海峽享有部分的主權。 首先,我們看看什麼是刻赤海峽。
  • 「俄烏刻赤海峽摩擦」海峽航運是否受阻 俄烏各執一詞
    來關注俄羅斯與烏克蘭因刻赤海峽摩擦所引發的風波。在11月25日事件發生後不久,俄羅斯就恢復了刻赤海峽的航運,但是日前烏克蘭方面再次指責俄羅斯封鎖刻赤海峽,並指責俄羅斯對經由刻赤海峽、往來於亞速海烏克蘭海港的船隻進行限制。
  • 四問俄烏刻赤海峽摩擦,局勢將如何發展?亞速海有多重要?……
    俄羅斯和烏克蘭會不會在亞速海爆發大規模衝突?亞速海、刻赤海峽究竟對俄烏兩國有什麼重要意義?問題1:亞速海和刻赤海峽在哪裡?根據烏俄兩國關於亞速海航行原則的協議,凡懸掛烏俄兩國旗幟的船隻,在對亞速海環境不造成威脅的前提下,均可自由進入刻赤海峽並停靠在各自位於亞速海的港口。問題2:亞速海和刻赤海峽為什麼很重要?
  • 俄羅斯開始向烏克蘭轉交在刻赤海峽衝突中被扣船隻
    俄羅斯開始向烏克蘭轉交在刻赤海峽衝突中被扣船隻 王曉雪 劉景/央視新聞客戶端 2019-11-17 20:26
  • [早安山東]俄烏刻赤海峽摩擦 烏總統:加強戰備 提高防務能力
    [早安山東]俄烏刻赤海峽摩擦 烏總統:加強戰備 提高防務能力 俄烏刻赤海峽摩擦,烏總統:加強戰備,提高防務能力。
  • 俄烏刻赤海峽摩擦 以核抗俄?烏將軍稱要造核武器
    央視網消息:刻赤海峽摩擦事件後,烏克蘭一直聲稱面臨與俄羅斯爆發戰爭的危險,不僅向烏東部增派兵力,還在黑海空域試射飛彈,加緊戰爭準備。最近,一名烏克蘭將軍聲稱,烏克蘭要造核武器。他還聲稱在目前俄烏關係的背景下,烏克蘭不必擔心國際制裁。加拉修克說,連美國和俄羅斯都無法製造出類似撒旦級的洲際彈道飛彈,而烏克蘭可以——烏克蘭有曾經生產過撒旦飛彈的南方機械製造廠。
  • BBC視角:俄烏刻赤海峽爭端升級的背後...竟有這樣的傷亡數據!
    據英媒BBC當地時間上午報導,烏克蘭議會正在決定是否在與俄羅斯的刻赤海峽爭端問題上使用戒嚴令。周一上午,據烏克蘭國防部消息,該國武裝力量根據總參謀長的命令進入為期60天全面戰備狀態。據悉,自2018年以來,俄烏雙方在刻赤海峽圍繞船隻通行權已多次發生矛盾。
  • 俄烏刻赤海峽起摩擦各執一詞 俄烏代表聯合國交鋒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當地時間26日,聯合國安理會就俄羅斯和烏克蘭軍艦在刻赤海峽附近發生對峙一事,召開緊急會議。俄羅斯常駐聯合國副代表 波利揚斯基:我們認為(烏方的)這種行為是對俄羅斯主權的侵犯,這些非法的行為意味著,俄羅斯邊防局艦隻不得不使用武力,也得益於俄邊防局人員的能力和專業的應對。事件沒有造成人員死亡,受傷的烏克蘭人員得到了醫療救助,沒有生命危險。
  • 俄烏海峽事件發酵 烏克蘭總統宣布全國實施戒嚴30天
    中新網11月27日電 綜合報導,日前,俄羅斯與烏克蘭的軍艦在刻赤海峽發生衝突。26日,烏克蘭總統波洛申科表示,全國自28日起實施戒嚴30天,不過他籤署的戒嚴行政令並未限制公民權利,也未將預定明年舉行的大選延期。
  • 俄烏衝突細節(四):西方國家力挺烏克蘭航行自由,大國實力打臉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對於周日發生的烏克蘭海軍3艘艦船強闖刻赤海峽,最終被俄軍俘虜的事件,烏克蘭總統彼得羅·波羅申科和高級軍事助理們當晚就專門開會商議。烏克蘭外交部稱:「俄羅斯船隻侵犯了我們的海上航行自由,並對烏克蘭海軍船隻非法使用武力。」
  • 航道被堵,又被俄巡邏艦炮火襲擊,烏軍艦破損細節展現衝突現場
    11月25日,因為烏克蘭的三艘軍艦不顧俄羅斯的阻攔,強行闖入刻赤海峽,導致雙發生衝突,隨後烏軍的軍艦被俄強行扣押。27日,俄羅斯方面公布了烏克蘭軍艦被俘的照片,毒蛇-M裝甲炮艇破損細節的公布,也展現了當時局勢的緊張,以及戰況的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