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婷媽alan(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一個只有幾歲的孩子帶戶口薄離家出走。
你沒看錯,這是真的。不久前,上海地鐵站有一個工作人員發現一個小男孩,原來他是從崑山的家裡離家出走,在上海玩了一天後迷路了。小男孩離家前還知道要帶著戶口薄,說是想要回山東老家找爺爺。
崑山到山東,直線距離超過八百公裡,這孩子是與父母發生了多大的矛盾,才讓他想要帶著戶口本離家出走啊?
網友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紛紛評論:這孩子長大了不得了,夠狠!
其實,這樣的新聞,網上經常都能看到,為什麼經常會有這樣的事發生呢?是現在的孩子太叛逆?還是因為家長的原因呢?
瑞士兒童心理學家讓.皮亞傑說:「0-6歲的兒童,幾乎將他們全部的熱情和注意力全都集中在自我的建構中。」
孩子們正是在這些激情和投入中,形成自我、走出自我,從而塑造出我們所期望的創造力、獨立性、意志力。
隨著孩子們年齡的增長,他們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他們渴望冒險,渴望什麼事都能夠自己做主,他們想要擺脫來自父母的約束,想要顯示自己的力量。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會看到,孩子們表現得很倔強,他們喜歡說「不」,試圖通過語言發現自己的獨立宣言。
家長如果不了解孩子成長的規律,可能會對孩子這樣的行為感到苦惱,會覺得孩子不聽話,孩子叛逆,可能會通過家長的權威壓制孩子。
這樣一來,家長和孩子的衝突就會被激化,孩子們衝動之下,就有可能做出一些過激的行為來,比如那個小男孩,竟然拿上戶口本離家出走。
親子關係,一直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很多家長表示不懂孩子,不知道如何跟孩子溝通。尤其是有些「倔寶寶」,「倔」是他們與生俱來的性格,家長在和他們相處的時候,需要適當的注意溝通技巧:
1、「宜疏不宜堵」
家長一定要尊重孩子,接納孩子偶爾的倔強;家長冷靜下來,先弄清楚孩子內心的真實需求。
2、允許孩子試錯
給孩子試錯的機會,讓他體驗後果,讓孩子有機會嘗試,從而知道哪些可行,哪些不可行。
3、規則先行
家長哪孩子一起,提前制定規則,樹立孩子的規則意識和正確的是非觀念,家長要用充分的理由告訴孩子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
「倔強」也好,叛逆也罷,這些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然會經過的階段,家長一定要有技巧、有智慧的處理,要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去好好引導孩子們。
在教育孩子、引導孩子的過程中,家長一定要利用好繪本這個好工具。
繪本是指一類以繪畫為主,並附有少量文字的書籍。繪本不僅是講故事,學知識,而且可以全面幫助孩子建構精神世界,培養多元智能。
繪本是很多國家家庭首選的兒童讀物,國際公認「繪本是最適合幼兒閱讀的圖書」。
這套《寶寶情商培養圖畫書》就是一套很不錯的繪本,一套有8冊。孩子3歲前,家長可以當作睡前故事讀給孩子聽;孩子3-6歲階段,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讀。
這套繪本共8本,分別是《小猴子成了大哥哥》、《小老鼠過生日》、《小貓咪戴眼鏡》、《貓咪對小魚的懷念》、《神奇的「勇敢石」》、《有用的長脖子》、《一起去玩蹺蹺板》、《送給小兔子的蛋糕》,每一本書一個主題,幫助家長培養孩子好的行為習慣。
著名心理專家郝濱老師認為:「如果家長能有意識地選擇一些優秀的繪本和孩子們一起閱讀,既有助於幫助孩子建構精神世界,促進心智化發展,又有助於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善加使用,可以在人的一生中起著奠基的作用。」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3-6歲是孩子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如果家長不注意引導,一旦養成了壞習慣,再改就很麻煩了。所以,不如現在就行動起來,「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
想要買這套書,在頭條就可以買到,點擊下面的連結就可以了。
我是婷媽,親子講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我手寫我心,通過身邊的小故事,分享正向育兒理念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你的點讚、留言與轉發,是對我最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