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端午節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被人們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
「端午節」為我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很多人都不明白,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在有的地方還要喝雄黃酒,賽龍舟。
傳說端午節跟我國古代一位名人有關——屈原,中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戰國末期楚國歸鄉樂平裡人,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
二、屈原與端午節有什麼關係?
在公元前278年的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屈原聽到了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
他雖然有心報國,但是也無法挽救這一局面了,於是屈原選擇了以死明志,毅然決然的寫下絕筆詩《懷沙》之後,便抱著石頭投入了汨羅江,以身殉國。
沿江的百姓聽聞此事,因為怕屈原的身體被江裡面的魚蝦吃掉,於是都劃著小舟去打撈,也有一位老醫師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了江裡。這樣子是為了驅趕蛟龍水怪以免傷害了屈原的身體。看到老醫師這樣子做,百姓們也紛紛將米糧投進江中,希望魚蝦吃飽了米糧,就不會傷害屈原的身體。
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
三、《懷沙》
作者:屈原 先秦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傷懷永哀兮,汩徂南土。
眴兮杳杳,孔靜幽默。鬱結紆軫兮,離愍而長鞠。
撫情效志兮,冤屈而自抑。方以為圜兮,常度未替。
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章畫志墨兮,前圖未改。
內厚質正兮,大人所晟。巧陲不斵兮,孰察其揆正?
玄文處幽兮,矇瞍謂之不章。離婁微睇兮,瞽謂之不明。
變白以為黑兮,倒上以為下。鳳皇在笯兮,雞鶩翔舞。
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夫惟黨人鄙固兮,羌不知餘之所臧。
任重載盛兮,陷滯而不濟。懷瑾握瑜兮,窮不知所示。
邑犬群吠兮,吠所怪也。非俊疑傑兮,固庸態也。
文質疏內兮,眾不知餘之異採。材樸委積兮,莫知餘之所有。
重仁襲義兮,謹厚以為豐。重華不可遻兮,孰知餘之從容!
古固有不並兮,豈知其何故!湯禹久遠兮,邈而不可慕。
懲連改忿兮,抑心而自強。離閔而不遷兮,願志之有像。
進路北次兮,日昧昧其將暮。舒憂娛哀兮,限之以大故。
亂曰:浩浩沅湘,分流汩兮。脩路幽蔽,道遠忽兮。
曾唫恆悲兮,永慨嘆兮。世既莫吾知兮,人心不可謂兮。
懷質抱青,獨無匹兮。伯樂既沒,驥焉程兮。民生稟命,各有所錯兮。
定心廣志,餘何畏懼兮!曾傷爰哀,永嘆喟兮。世溷濁莫吾知,人心不可謂兮。
知死不可讓,願勿愛兮。明告君子,吾將以為類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