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體育用品市場復甦 361°去年卻關店800多家

2020-12-19 網易財經

(原標題:國內體育用品市場逐漸復甦 361°去年卻關店800多家)

眼下正是運動的好時節。在港上市的四大國內運動品牌也陸續披露去年業績。國內體育用品市場出現復甦背景下,各品牌是否抓住機遇迎來春天呢?

西安部分361°店面已消失

「國內體育用品行業自2013年走出低谷期後,2016年復甦進程進一步加速。」這是361°在2016年業績報告中對行業現狀的描述。不過在這一「復甦進程加速」的年份中,該品牌在國內的門店數量卻出現大幅減少。

華商報記者在其年報中看到,361°核心品牌在去年共新開門店970間,關閉1821間。門店總數從7208間減少到6357間,全年減少851間門店。包括陝西在內的西部十省門店數,全年共減少150間。

據361°官網的「店鋪查詢」顯示,該品牌在西安市共有33間店面,分布在各區縣街邊和商場、超市內。但華商報記者4月25日實地走訪發現,其中有部分店面已經更名或消失,無法找到。

在陝西省體育場B區32號,361°官網顯示的門店已經更換門庭,目前是一家銷售羽毛球等運動及各類健身器材的店面。另外,官網上顯示的吉祥店在含光路與吉祥路十字附近,記者在這個路口四個方向查找後,並未看到有361°專賣店。

在西工大人人樂超市三樓運動休閒服飾區,華商報記者找到一處361°專櫃,不過正在整體進行裝修,圍擋上印著「361°裝修期間敬請諒解」。

361°官網顯示在電子正街上有一家專賣店,在電子城民生百貨還有一家專櫃。記者沿電子正街從電子二路一直走到丈八東路,均未看到361°店。在電子城民生百貨的運動休閒服飾區,也未發現361°專櫃。華商報記者詢問商場客服中心工作人員得知,361°至少在1年前已經從該商場撤櫃了。

對於關店原因,361°在去年四季報中提到「由於城市建設規劃改造等外部原因需要關閉低效店面。」而在年報中,361°則表示「未來將繼續專注提升門店效益及利潤率。」

前幾年361°就曾對渠道進行調整。「當時正是國內體育市場的低谷期。」陝西某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劉姓負責人告訴記者,由於渠道擴張過剩,終端庫存增加,各大品牌不得不為了「甩」包袱而關店止損。不過近兩年市場開始復甦,加上國家政策大力支持體育事業發展,「近兩年像361°這樣大量關店的現象比較少見了。」

上市四強門店和利潤此消彼長

繼去年11月匹克從港交所退市後,在港上市的國產運動五大「金剛」就剩下安踏、李寧、特步和361°四強。目前,這四強的去年業績均已出爐。

從門店建設看,除了361°門店減少851家,特步零售店總數也從2015年末的7000家減少到6800家,特步兒童銷售點從2015年的約600個減少到約250個。

而另一邊,李寧和安踏仍然保持門店數增長。截至2016年12月31日,李寧特許經銷商4829家,增長4.6%;直營店1611家,增長6.3%;安踏店則從8489家增長到了8860家,增幅4.37%。

「消費飽和的影響有限。」易觀國際體育分析師孫政認為,要看到電商渠道對實體門店的擠壓在繼續。他說,對於運動品這樣倚重渠道的行業來說,門店經營成本更高,減少非重點地段、業績不佳的門店是必要的。

西安一位從事體育服飾行業十餘年的資深從業者鄧先生告訴華商報記者,更多的閉店產生在中間商環節,店面租金、人員成本和貨品流轉成本使得實體店幾乎沒有價格競爭優勢。品牌如果能夠合理利用網際網路經濟和直營實體店,對於品牌自身的影響就不會很大。

門店數量在一定程度上還反映著線下零售的發展狀況。

去年在淨利潤增長方面,四大品牌也是「此消彼長」。其中李寧增幅最大,從2015年的0.14億元增至2016年的6.43億元;安踏實現淨利潤23.8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6.9%;特步淨利潤為5.28億元,同比下降15.2%;361°淨利潤4.03億元,同比下降22.2%。

國貨仍難逃國際品牌的夾擊

經過2012-2013年的關店潮後,國內體育用品市場正出現復甦。據國家體育總局2016年底發布的數據,作為「體育產業元年」的2015年,國家體育產業總產出達1.7萬億元,佔同期GDP的比重為0.8%。

361°、特步等門店減少或許可以用銷售渠道和經營策略的變化來解釋,但是對於國產運動品牌來說,即便市場向好也很難說好日子就此到來。前述劉姓負責人表示,國內市場的巨大蛋糕,吸引的不僅是國貨,各大國際品牌也早就瞄準了目標,而且擁有了更多籌碼。

「國產品牌與耐克、阿迪的競爭劣勢主要在品牌影響力和局限性。」孫政告訴記者,雖然也通過贊助國外一些大型賽事、籤約體育明星來提升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但國產品牌的銷售主要還是在國內,營銷手段也不夠新;在工業設計上也有差距,因此目前高端體育產品市場被耐克、阿迪甚至安德瑪等國外品牌佔據。

鄧先生認為,國產品牌在和國際品牌的競爭中,部分國產品牌定位不明確,缺乏品牌核心價值觀,難以在消費者心中樹立一個良好的品牌形象。

不過在中低端領域,國產品牌也不斷遭遇挑戰。首先是專業運動超市的挑戰,其中典型代表是迪卡儂。財報顯示,去年迪卡儂在中國的商場數量從2015年的166家上升至214家,其中就包括西安市場。據其官網數據,目前迪卡儂在西安的商場數量已增至5家。

國產品牌成本和價格優勢在削弱。球鞋玩家張杰告訴記者,國際運動品牌的產地已基本從中國內地轉移到了生產成本更低的東南亞,這樣可以給消費者更多優惠,企業也可以拿到更高利潤。

新興運動領域或成創新方向

就像此前對零售的重視一樣,國產四大運動品牌在今年的年報中都提到了要提升門店效率、用戶體驗和加強零售市場。早在2015年國產運動品牌的戰略合作協議籤訂會上,各大運動品牌老總都把「更專」、「更快」、「更強」視為轉型探索的公式。

對於國內運動廠商來說,在今年守住現有陣地可能是首先要關注的艱巨任務,並且在強調專業化、創新化做大做強的過程中,也要避免落入同質化誤區。

孫政認為,國產品牌經過多年發展,在產品設計和質量上都有明顯提升,總體看與國際品牌的差距在縮小,而且銷售渠道的覆蓋更深,尤其是三四線市場的份額很大。他說,國產品牌應當利用好這些優勢,另外在創新上也更大膽一些。例如:提前布局冰雪運動、山地戶外、水上運動、功能健身等一些新的運動領域,在產品開發上真正做出差異化。

鄧先生認為,體育用品產業在目前的市場中正不斷細分。消費者已經不滿足於一套裝備做完所有運動,針對不同運動類型發展出不同的專業運動裝備、提供特殊的使用性能,是未來體育用品市場持續發展的動力和方向。

機構看盤

  • 標準一旦建立了之後,大多數時間並不用總管著市場。

    查看投顧

百戰經典

  • 此種戰法是短線交易者必須注意的一個因素,是散戶能夠獲利的力量之源。

    查看投顧
  • K線是分析和判斷行情走勢最基本的技術指標。學會看圖,賺錢不再難!

    查看投顧

牛人論股

  • 在這個市場裡,主力決定著大市走向。散戶能賺錢的方法就是跟莊操作。

    查看投顧
  • 要做股票,先看大盤,如果把握不好節奏,想在市場生存,真的很難。

    查看投顧

本文來源:華商網-華商報 作者:王靜 李程 責任編輯:郭瑞超_NF2003

相關焦點

  • 體育用品市場回暖 361°卻一年關店近千家
    全民體育的熱潮讓本土的體育用品企業從低谷走出,公司業績也隨之開始進入復甦期。儘管如此,因早前粗放型大規模開店,目前一些公司仍舊在調整開店速度,甚至收縮門店數量。比如361°(01361.HK)。根據361°昨日晚間發布的公告,該公司在2016年四季度期間共關閉464家店鋪,以平均每天4家的速度關店。而這並不僅僅發生在這一季。
  • 超過李寧361°,中國第二大體育用品巨頭出現,全球有7000多家門店
    近些年,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國內體育產業獲得了快速發展,並湧現出一批優秀的運動品牌,例如安踏、李寧、匹克、特步、361°等。目前在全世界擁有超過7000家門店,產品行銷歐洲、東南亞、中東、非洲等市場。企業能有今天的成績和地位,離不開創始人吳榮光多年來的努力。他曾在瀋陽設計學院讀書,專修運動鞋設計。畢業後便進入父親的鞋廠(為一些品牌企業加工各類運動鞋)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為日後的創業打下堅實基礎。
  • 第四次借力亞運,361°長期看好體育用品行業的發展
    那一年恰逢北京奧運會舉行,體育成為當時最熱門的關鍵詞,全世界都在關注著中國。彼時361°雖未上市,但在國內已有一定市場份額,擁有超過5000家店鋪,年營業額超過30億元。如果公司想要尋求更大的發展,便需要登上更高一層的舞臺,廣州亞運會作為北京奧運會之後的首個世界級賽事,自然而然地成了361°的最佳選擇。
  • 長沙體育用品市場分析 戶外漸成商場寵兒
    隨著戶外運動的興起,不少市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購買戶外用品。"閉店潮"還在進行著,運動品牌下一步棋的落子也引人注目。五大本土運動品牌生產企業--安踏體育、匹克體育、特步國際、361°和李寧公布2012年業績,並齊齊"報憂"。 其中,李寧公司全年巨虧近20億元,這是其上市9年來首次虧損。 安踏的店鋪去年減少590家,今年還將繼續關閉約500家門店。
  • 361度Q4再錄低單位數增長 近期回暖的體育用品板塊怎麼看
    昨日,體育用品生產經銷商361度(01361.HK)公布其去年第四季度營運概要。據公司披露,第四季其主品牌產品零售額(以零售價值計算)同比錄得低單位數增長;而同期其獨立運營的361度童裝品牌零售額則同比取得高單位數增長。該營運業績與公司此前第三季度類似。該季公司主品牌同樣取得低單位數增長而童裝品牌則錄得高單位數增長。
  • 雙循環新格局下,體育用品「狂飆突進」 資本市場持續看好國內行業...
    新冠肺炎疫情「黑天鵝」事件影響下,全球運動品消費市場格局正在改變。欣喜的是,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下,潛力得到充分激發的中國市場將為世界帶來更多需求。近段時間,我們看到,中國體育用品公司,有了成為主角的可能。
  • 體育用品市場冰火兩重天
    數年前,筆者曾在數個三四線城市的步行街發現,一些本土體育用品品牌開店步伐非常大膽,往往一個城市、甚至一條街上就有數家專賣店。但近兩年來,體育用品市場遭遇寒流,各大廠商都步入了戰略收縮的艱難階段。土企業關店收縮持續繼李寧、匹克、安踏、361度、中國動向等知名體育品牌相繼公告關閉部分門店之後,此前唯一一家沒有公開披露關店信息的特步也加入了這一行列。據統計,各大體育品牌去年一年關閉的門店超過......
  • 運動品牌排名 中國體育用品十大品牌榜
    北京奧運會、廣州亞運會的舉辦,帶動了全民的體育運動熱潮,也拉動了中國體育用品市場的井噴式發展。在新的奧運周期,市場擴容帶來的競爭升級、營銷升級將體育用品行業的競爭推向了極致,國內體育用品市場出現了空前的繁榮景象,體育品牌已全面登上歷史舞臺進入了相互搏殺的白熱化競爭階段。
  • 體育用品商日子不好過 典當行賣體育用品的背後
    這是年前一位客戶抵押的物品,對方是休閒用品的經銷商,借了幾萬元周轉,到期了還沒來贖當,就成了絕當物品,典當行只好拿來處理,回收部分資金。  這批鞋子有近300雙,年前已經處理了一部分。畢竟不是專業賣鞋的,典當行處理的速度有點慢。記者現場看到,這種「守株待兔」式的處理,消費者並不待見,營業廳裡還是比較冷清的。相隔不遠的耐克專賣店,促銷力度全場2折起。
  • 解密國內外體育用品品牌「天貓雙11」預售數據
    1.1 國內體育用品品牌線下渠道基本建設完畢   在這裡我們僅討論各個體育用品公司主品牌成人產品門店數量。截止16年上半年,李寧、特步、361度在國內主品牌成人產品門店數量分別是6169、6800、6853家。
  • 體育用品「大豐收」的秘訣
    晉江新聞網4月7日訊 連日來,安踏、李寧、特步、361°等四大國內體育用品企業相繼披露2019年財報,均實現了營收、淨利業績雙增。  值得注意的是,品牌各自發展路線更加清晰,安踏的「單聚焦、多品牌、全渠道」與特步的「多品牌戰略」更加聚焦多品牌協同發展,李寧的「單 品牌、多品類、多渠道」與361°的「品牌重塑計劃」則更加聚焦主品牌,不同戰略部署下的四家品牌之間的差距也逐漸拉開。
  • 中國體育用品市場分析 體育用品零售格局
    同時,世紀級的體育明星也不斷湧現,這其中最傑出的代表應當是來自NBA休斯頓火箭隊的姚明和「百米欄冠軍」。這些世界級的體育賽事加上世界級明星的不斷造勢,極大地激起了人們對於體育的熱情。這些熱情將使得人們積極投身於各類體育活動中,而這將極大刺激國內的體育用品市場,掀起一場體育消費的高潮。
  • 361度的進階之路:通過「IP聯名」持續佔領年輕人市場
    疫情之後,361°擴大了其在IP聯名方面的布局,接連推出QQ飛車、聖鬥士聯名產品。一直以「以消費者為核心」的大眾體育策略成就了361°穩居國內體育用品行業第一梯隊的地位,那麼如今的聚焦「以專業碰撞潮流」,能否讓361°進階下一個能級,成功的捕獲更多消費者的心呢?
  • 體育用品零售「大賣場模式」能走多遠?
    近日,新華都發公告稱,未來5年內擬開100家體育用品門店。而在不久前,國美嘗試體育用品大賣場零售,最後被迫悄悄關店。這不得不引發思索,大賣場模式是否真正適合國內的體育用品零售?  特約嘉賓(排名不分先後):  李光鬥 中國品牌第一人、華盛智業•李光鬥品牌營銷機構創始人  馬 崗 鞋服行業觀察者  記者:在國內體育用品市場競爭白熱化之時,新華都與英特體育合作,將開設INTERSPORT(英特體育)品牌的零售體育用品專賣店,未來5年內擬開100家體育用品門店,新華都如何突破瓶頸
  • 萬豪旗下品牌撤牌關店 中高端酒店市場復甦艱難
    酒店行業專家、華美顧問集團首席知識官趙煥焱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國內整個酒店業的基本狀況是供大於求,疫情使這個問題獲得了一個解決的時間窗口,北京人濟萬怡酒店的撤牌只是一個開始,在行業復甦過程中,高星級酒店關停並轉的情況還會繼續出現。對於酒店企業的經營管理者來說,做好現金流管理至關重要,而「自救」的根本依然是靠客房這一核心產品吸引消費者。
  • 洪樓商圈僅剩一家體育用品店
    本報記者 王皇 實習生 李粟 盧燕         行業掃描 省城體育用品專賣店悄悄縮水  「原來在洪家樓北路有一個361°店,這次回來都不見了。」畢業3年多後近日回到母校山東大學遊玩的郭先生說。郭先生所說的洪家樓北路靠近高校,屬於年輕消費群體較多的洪家樓商圈,但24日記者走訪發現,該商圈內體育用品店已少得可憐,僅在大潤發旁有一家特步專賣店。  省城體育用品專賣店正在悄悄縮水。在歷山路家樂福對面,原先的李寧工廠店已經變成了戶外用品特賣店。在體育用品店較多的泉城路,從省府前街到貴和商廈路北一段20家店鋪中體育用品店僅有3家,分別是特步、361°和安踏。
  • 體博會輻射145家體育用品專賣店進行品牌推廣
    根據展區規劃及重點招募人群的特點,2011體博會海報共分為四類:綜合、戶外、健身、網羽,計劃以成都為核心,其中通過重點展商、體育用品經銷商、將海報和贈票鋪放到145家體育用品專賣店(運動鞋服類-安踏30家、361度11家、多威23家;戶外類-三夫戶外30家、生活無限19家;網羽類-美津濃10家、偉士10
  • 法國體育用品零售巨頭:在中國僅有288家門店,一年入帳超過100億
    而除了阿迪達斯與耐克這兩大最知名的運動品牌之外,來自法國的體育用品零售商「迪卡儂」在中國市場的業績也突破了100億元,在國內的營收甚至超過了知名的國產運動品牌李寧(2018年營收105.1億元)、特步(2018年營收63.83億元)、361度(2018年營收51.87億元)。眾所周知,像耐克與阿迪達斯等品牌,高達幾百億元的營收也與其龐大的線下銷售網絡有關。
  • 日本體育用品連鎖店:擴大銷售面積實現增收
    日本體育用品連鎖店:擴大銷售面積實現增收 2014-09-29 11:29:03 來源:中國紡織報     近期,日本一些大型體育用品連鎖店正積極開設新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