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15元收大盤,30元轉手無人要,最後鑑定永樂龍泉官窯,值30萬

2020-12-16 白塔居士

15元收的青釉大盤,30元無人要,最後鑑定永樂龍泉官窯,價值30萬

永樂龍泉窯折枝花卉大盤

龍泉窯燒造歷史悠久,它開開創與五代時期,結束於清代。龍泉古代隸屬處州府,洪武二十六年規定,凡燒造供用器皿等物,須定奪制樣,計算人工物料。如果數多,起取人匠赴京,置窯興工。或數少,行移饒、處等府燒造。看來明朝早期龍泉窯還有一段燒造官窯瓷器的歷史。

鄉下15元收的龍泉窯大盤,30元賣無人收,最後鑑定為永樂龍泉官窯

山東的車先生,早年曾在鄉下收過破爛,因此與一件瓷器結下了緣分。這件瓷器是他從農村15元收來的,之後又在舊貨市場擺攤,打算把收的東西出手,當時標價60,但一天過去,基本可以說無人問津。於是車先生認為這應該不是重要的寶物,於是就打消了售賣的念頭。

明初龍泉官窯大盤

多年過去,這件瓷器已經被車先生遺忘。看到網上播出鑑寶節目,車先生終於想起了這件大盤,於是把這件大盤帶到錄製現場,想請專家幫忙掌掌眼。

專家看後稱,這件瓷器器型非常的碩大,直徑達到了40㎝以上,盤敞口,淺弧壁,圈足,底坦平。這種器型流行於明朝早期永宣時期,傳世的永宣青花器型和這件龍泉窯瓷器相同,可以確定是永樂時期龍泉窯的一件真品。

明初龍泉官窯大盤

再看大盤底部,刮掉一圈釉,刮的非常規整,而且中間有一條很細的墊圈的墊痕,這種很細很窄的墊痕是當時官窯製作所特用的墊圈,比較容易打掉,留下的痕跡也規整纖細。而民窯的瓷器墊燒留下的痕跡粗糙、不規整。因此,這是一件明初龍泉官窯瓷器。

明初龍泉官窯器除了宮廷使用,大多用來「賞賜」

明朝早期龍泉官窯瓷器除了宮廷使用,還要滿足朝廷對內對外賞賜和交換的需要。明代早期對外賞賜瓷器的數量非常龐大。

明初龍泉官窯大盤 底

據《明史》記載,從洪武初期開始就有不少國家派使臣向明政府進貢地方特產等,明政府則給予其相應賞賜,其中瓷器就是一項重要賞賜物。洪武十六年明廷就曾遣官賜予佔城、真臘、暹羅「瓷器萬九千」,十九年又遣行人劉敏、中官唐敬偕齎瓷器往賜真臘。

永樂時期鄭和下西洋推動了東西方海上貿易的開展,使瓷器的外銷空前繁榮起來。鄭和遠洋艦隊遍訪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和東非,而瓷器因此大量輸出海外。

明龍泉窯青釉刻花石榴式尊

據《星槎勝覽》、《瀛涯勝覽》及《西洋番國志》等書記載,當時我國的青瓷和青花瓷在國外很受歡迎。阿拉伯國家是多人共享一道菜和主食,所以進菜及進主食時須用大盤、大碗盛裝食物上桌。永樂龍泉官窯中特別突出的大盤子,大部分是為鄭和航海特製的,用於賞賜所到之處的各地統治者。

明龍泉窯青釉凸花纏枝蓮紋尊

海外發現大量明代的龍泉青瓷,尤其以託普卡帕博物館收藏數量多、質量精美。託普卡帕皇宮藏有超過 1350件的青瓷,大多是元代和明朝初期龍泉窯的產品。

明初龍泉官窯特點

明初龍泉官器的紋飾除了與景德鎮官窯瓷器相似外,還有其自身的一些特性。許多明早期龍泉官窯器表面刻花或劃花紋飾滿身,十分美觀。為了符合宮廷下發官樣的要求。在景德鎮以釉下繪畫表現的圖樣,在龍泉窯以刻 劃來呈現。

萬曆龍泉窯爐

明初龍泉官器追求的是細膩繁密,這顯然是以紙本為畫樣的結果,規整有餘靈動不足。如碗的內外滿飾圖樣,花葉緊密銜接,可以說達到了龍泉窯刻 劃紋樣的極致,讓使用者能欣賞到內外輝映之趣。這種紋樣繁密工整的雙面刻 劃花作品,應當也是在「官樣」需求下製作。

明初龍泉官窯瓷器釉面大多玻璃化程度提高,器表的光感變強,失去了龍泉窯青瓷一直以來的玉質感,而被一種蒼翠欲滴的透亮感所代替。然而,明中期之後的多數龍泉窯青瓷,又重新改回到以往的乳濁狀釉面。

最後專家認為這件永樂時期龍泉官窯價值應該在30萬左右,是車先生當初購買時的2萬倍。車先生稱自己感覺像做夢一樣,從來沒有這樣的感覺。

相關焦點

  • 祖傳瓷器失而復得,經鑑定為永樂官窯青花瓷器,專家:3000萬以上
    祖傳瓷器失而復得,經過鑑定為永樂官窯重器,專家:緣分天註定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有人出高價購買,父親就沒有經過奶奶的同意,就私自把這件瓷器以2000元的價格賣了。在80年代,2000元不是個小數目,都能在農村蓋樓了。
  • 祖傳瓷器失而復得,經鑑定為永樂官窯青花瓷器,專家:3000萬以上
    永樂青花一束蓮大盤永樂一朝大興窯事,融中外之風,集古今精華,為明代官窯瓷器之典範。其中青花尤為精絕,故藏家以擁有永樂瓷器為榮。今天來講講蘇州張女士和她家祖傳永樂青花的故事。祖傳瓷器失而復得張女士家裡有件祖傳的青花瓷器,一直由奶奶保管的。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有人出高價購買,父親就沒有經過奶奶的同意,就私自把這件瓷器以2000元的價格賣了。在80年代,2000元不是個小數目,都能在農村蓋樓了。
  • 古玩市場造富傳奇 幾千元收塊玉轉手賣30萬
    鄭州古玩市場「造富」傳奇 幾千收塊玉轉手賣30萬古玩市場,對大多數人來講是一個充滿神奇的地方。這裡不斷上演著傳奇的「撿漏」故事,這裡遍地是「高人」、到處是寶貝,有些人僅憑一件玉器就可以發家致富。今天,一塊來看看發生在古玩「老炮兒」們身上的傳奇故事。
  • 龍泉無官窯被顛覆 元明龍泉窯價值攀升
    北宋龍泉窯刻花五管帶蓋瓶《鑑寶》供圖在香港佳士得2013年春拍中,一件明14、15世紀龍泉青釉帶蓋梅瓶以1383萬港元的價格成交,是繼香港佳士得2010年秋拍清雍正仿龍泉青釉暗靈芝紋五嶽真形圖三孔扁瓶之後,誕生的第二件價過千萬的龍泉窯拍品
  • 永樂青花瓷不可仿製的四大鑑定特點
    ,體現出中國傳統繪畫入木三分的雄勁美感,代表其藝術水平的作品,仍是官窯產品,永樂、宣德兩朝共計30餘年,青花作品藝術風格大體一致,但在造型及紋飾、工藝等方面略有差異,對二者詳細分辨,也只是近30年的事情
  • 200元的晚清香爐估價800萬元,打碎了還值70萬元?
    如果要見證國石的前生今世,如果要領略精湛的雕刻藝術,如果要品味深厚的石藝文化,請加微信.gszz9898——小芳長按指紋加微信為了一探究竟,記者花了200元購入的一個被稱為是晚清時期的民間香爐,拍賣行估價先從30萬漲到
  • 永樂青花瓷不可仿製的四大鑑定特點
    ,體現出中國傳統繪畫入木三分的雄勁美感,代表其藝術水平的作品,仍是官窯產品,永樂、宣德兩朝共計30餘年,青花作品藝術風格大體一致,但在造型及紋飾、工藝等方面略有差異,對二者詳細分辨,也只是近30年的事情
  • 明代永樂官窯青花瓷器賞析
    永樂官窯青花瓷器,胎釉精細,青色濃豔明快,造型新穎多樣,紋飾優美生動,在陶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成為明、清兩代青花的典型。永樂三年至宣德六年 (1405~1431),鄭和七次下西洋,帶回制瓷所需的青料「蘇麻漓青」,為景德鎮燒制獨具時代特色的青花瓷提供了物質基礎。
  • 元明清瓷器鑑定之造型和紋飾特徵
    例如傳世的元青花與釉裡紅大碗有口徑達42釐米,青花和釉裡紅大盤的口徑也在45~58釐米左右。由於胎體厚重,燒制不易,難免有翹稜、夾扁、凹心、凸底等變形的缺陷,因而過去文獻多有元瓷粗率之論,其實這是不夠全面的。元瓷紋飾之豐富多彩,固不侍言,即以大盤造型而言,十二瓣板沿花口的多是花口花底(口、底均為十二瓣花形),足見當時製作認真,雖底足之微也不輕易放過。
  • 濟南少年宮收費遭質疑 規定最多15元卻收30元
    濟南少年宮收費遭質疑 規定最多15元卻收30元   「器樂培訓450元/15學次、硬筆書法培訓450元/15學次……」這一報價不是來自私人培訓機構,而是公辦的濟南市天橋區少年宮秋季班收費標準。
  • 湖南首屆明清官窯瓷器展在長開展 明代永樂年間青花瓷亮相
    此次展出的藏品包括明代永樂年間至清代宣統年間的官窯瓷器60餘件,其中還有難得一見的明代永樂青花"一把蓮大盤"和清代乾隆青花"纏枝蓮賞瓶"。 據展會負責人蕭鑫介紹,明代永樂青花"一把蓮大盤"系且藝莊藝術中心旗下珍品,價值300餘萬,為永樂官窯瓷器的經典之作。"
  • 史上最貴的20件龍泉瓷器,最便宜的也要兩百多萬!
    這其中不得不提到在中國陶瓷史上極富盛名的龍泉青瓷,它是中國最後一個青瓷窯系。龍泉青瓷的燒制始於1700多年前,宋代達到鼎盛。南宋中期以後,創燒出極具玉質感,色澤瑩潤,青翠純正的粉青、梅子青釉,自此形成獨特的風格特色,也因此在陶瓷史贏得一席重要之地。  時至今日,存世的古代龍泉瓷數量已經甚少,非常珍貴,具有很大的收藏價值。
  • 80元賣掉祖傳古董,專家洗乾淨後大吃一驚,轉手可賣370萬
    這件機緣巧合用80元收到的明代灑藍釉就是傳世珍寶之一。,竟是稀世珍寶上世紀七十年代,一位穿著簡樸的老太太,挎著一個布包走進了北京琉璃廠一家文物商店,拿出一個瓷碗要賣,瓷碗上滿是汙泥,還有些磨痕。經過北京不少專家的鑑定,一致認為是大明宣德年間景德鎮製造的上好瓷器,也就是灑藍釉瓷器,最後專家命名為灑藍釉缽。
  • 80元賣掉祖傳古董,專家洗乾淨後大吃一驚,轉手可賣370萬
    這件機緣巧合用80元收到的明代灑藍釉就是傳世珍寶之一。,竟是稀世珍寶上世紀七十年代,一位穿著簡樸的老太太,挎著一個布包走進了北京琉璃廠一家文物商店,拿出一個瓷碗要賣,瓷碗上滿是汙泥,還有些磨痕。工作人員就給了老人80元,老太太拿著80塊錢,也沒留下什麼聯繫方式,高高興興地走了。後來把瓷碗上的汙泥洗乾淨之後,發現碗內的「大明宣德年制」字樣,釉面是淺藍色底上有水跡般的深藍色斑點,處處顯示碗的不平凡。經過北京不少專家的鑑定,一致認為是大明宣德年間景德鎮製造的上好瓷器,也就是灑藍釉瓷器,最後專家命名為灑藍釉缽。
  • 1000元撿漏,賣了2.8億,增值30萬倍!收藏大王仇焱之
    朱二爺是個小心眼的人,做生意總怕吃虧上當,脾氣還有點怪怪的,但對古陶瓷鑑定十分擅長。仇焱之在他的調教下,勤學敏悟,練就了一雙辨別古陶瓷的「慧眼」。此後,他開始自立門戶,買貨不把價錢壓得太低,賣貨時也不用假貨蒙人,得到了同行和中外收藏家的信任。
  • 明代永樂官窯青花瓷器賞析
    永樂官窯青花瓷器,胎釉精細,青色濃豔明快,造型新穎多樣,紋飾優美生動,在陶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成為明、清兩代青花的典型。永樂三年至宣德六年 (1405~1431),鄭和七次下西洋,帶回制瓷所需的青料「蘇麻漓青」,為景德鎮燒制獨具時代特色的青花瓷提供了物質基礎。
  • 龍泉楓洞巖明代古窯址出土洪武永樂官窯瓷器欣賞
    洪武、永樂龍泉官窯瓷器,器型精整雄壯,紋飾飽滿遒勁,釉色瑩潤醇厚,一絲柔弱纖蘼的氣息都沒有。連個小杯子都碩壯豐實,精神得很,一些大盤大碗的尺寸之大更是出人意外,撼人心魄。
  • 《元明清官窯精品鑑賞》新書發布 展中國官窯珍品
    據了解,《元明清官窯精品鑑賞》一書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遴選元、明、清三朝瓷器珍品編著成冊,著錄元朝、明朝、清朝至乾隆止的官窯精品數量多、品類盛、等級高,部分源於晚清大臣後裔家族、民國政府顯宦家族以及資深藏家手中,為海內外有關文博館稀缺或未予記載,評估價值逾百億元。  王雍剛及他的團隊歷經數十年收藏中國歷代瓷器。
  • 永樂民窯收藏價值有限:仿品流通多 小心上當
    記者觀察發現,永樂青花梅瓶與青花罐一貫屬於高價拍品,例如今年該板塊成交價最高的「明永樂青花折枝瑞果紋梅瓶」為1950年名古屋茶道舊藏,經香港蘇富比以4828萬港元成交,另外三件則來自北京盈時和北京保利,成交價都是千萬元級別。不過,香港佳士得推出的單面扁壺、十稜洗與壯罐都遭遇流拍。   雅昌最新報告中提到,永樂青花是瓷器中的重要板塊。
  • 1000元撿漏,賣了2.8億,增值30萬倍!收藏大王仇焱之
    朱二爺是個小心眼的人,做生意總怕吃虧上當,脾氣還有點怪怪的,但對古陶瓷鑑定十分擅長。仇焱之在他的調教下,勤學敏悟,練就了一雙辨別古陶瓷的「慧眼」。此後,他開始自立門戶,買貨不把價錢壓得太低,賣貨時也不用假貨蒙人,得到了同行和中外收藏家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