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傳瓷器失而復得,經鑑定為永樂官窯青花瓷器,專家:3000萬以上

2020-12-16 白塔居士

祖傳瓷器失而復得,經過鑑定為永樂官窯重器,專家:緣分天註定

永樂青花一束蓮大盤

永樂一朝大興窯事,融中外之風,集古今精華,為明代官窯瓷器之典範。其中青花尤為精絕,故藏家以擁有永樂瓷器為榮。今天來講講蘇州張女士和她家祖傳永樂青花的故事。

祖傳瓷器失而復得

張女士家裡有件祖傳的青花瓷器,一直由奶奶保管的。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有人出高價購買,父親就沒有經過奶奶的同意,就私自把這件瓷器以2000元的價格賣了。在80年代,2000元不是個小數目,都能在農村蓋樓了。

永樂青花「一束蓮」紋飾

奶奶知道這件事後,非常的惱怒,就拿著賣瓷器的錢,去追買家,最後把錢還給買家,終於又把這件瓷器迎回,可謂失而復得。父親非常的不理解,這件瓷器也沒什麼用,賣了能得到很大一筆錢,何樂而不為。

多年過去後,文物收藏市場火熱,很多電視臺舉報了鑑寶的節目,張女士就帶著全家的疑問和這件瓷器,來到了鑑寶的現場,讓專家幫忙鑑定鑑定

永樂一束蓮瓷器

經鑑定,這件瓷器為永樂官窯青花瓷器

專家看過瓷器說,這是一件「一束蓮」的大盤,一束蓮也稱把束蓮紋、束蓮紋,是指在青花瓷器上繪製一束用緞帶紮起來的蓮花、蓮蓬和蓮葉的畫面。因寓意清廉,在明朝常被賞賜給大臣,警示大臣要為官清廉。

盤的內部繪畫三層紋樣,離口沿最近的為一圈海浪紋,以兩道弦紋與下層紋樣分隔。下層紋樣是由十三朵纏枝花卉組成。緊接三道弦紋,兩緊一松。兩緊用以分隔下層紋飾,一松用以推出主題紋飾。盤外也繪畫了十三朵纏枝花卉,與盤內相呼應。

永樂青花竹石芭蕉紋梅瓶

紋飾以雙勾填色,多用小筆觸,且層次分明,花葉紋路清晰可見,筆法細膩柔和,構圖疏朗。胎質輕盈、潔白,底足是非常細膩的細沙底。釉面非常的細潤,說明非常注重胎料的擇選、淘煉。

永、宣青花比較,永樂朝的青花瓷相對輕薄,宣德朝的青花瓷相對厚重。同類器物永樂青花是宣德青花重量的三分之二到五分之四。永樂青花較宣德青花紋飾繪畫筆道纖細、柔和。製作的非常精緻。製作也比較精細。所以這是一件永樂官窯青花「一束蓮」大盤。

永樂青花纏枝花紋折沿盆

皇朝遺珍,價格不菲

明朝初期的官窯瓷,僅供御用,絕不可以做商品出賣,只有皇帝有特權將其賜予外國或非皇室人員,違者治以重罪。如宣德初年,宣宗派遣宦官張善前往饒州燒造「奉先殿龍鳳紋白瓷祭器」,第二年張善就獲罪而被處死,就是因為「善往饒州監造瓷器,貪默酷虐下人不堪。所造御用器,多以分饋其同列」。

永樂青花纏枝蓮紋碗

而且皇家用瓷,必是件件精品,瓷器的品質有著極為嚴格的要求,為確保瓷器的絕對品質,當時官窯必須超額燒造。但古時燒造瓷器,全是人工為之,火候是最難控制。不可能燒造的每一件瓷器都是完好無缺的,這就需要進行挑選,一件精品瓷的產生必然伴隨著數件次品瓷的廢棄。明代御用瓷器中經過嚴格挑選後剩下的次品,即使落選也不可以流入民間,必須打碎用官窯特有的方式進行掩埋。

這也造就了明初永宣時間的瓷器民間流傳較少,顯得異常珍貴。而像張女士拿來的大盤,直徑達到了38㎝,燒造起來也比較難燒,就算在永樂官窯裡,也是比價稀少。

永樂青花壓手杯(獅球心)

因此,這件瓷器的價值不菲,2016年,拍賣的一件折枝花卉菱口盤,最終以3000萬成交,那麼這件青花一束蓮的大盤,應該在3000萬以上。

專家還稱讚張女士的奶奶是個睿智老人,能夠贖回它,失而復得,也說明這件寶貝和張女士一家有很深的緣分。

相關焦點

  • 明代永樂官窯青花瓷器賞析
    永樂官窯青花瓷器,胎釉精細,青色濃豔明快,造型新穎多樣,紋飾優美生動,在陶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成為明、清兩代青花的典型。永樂三年至宣德六年 (1405~1431),鄭和七次下西洋,帶回制瓷所需的青料「蘇麻漓青」,為景德鎮燒制獨具時代特色的青花瓷提供了物質基礎。
  • 明代永樂瓷器鑑定的五種方法
    明代永樂朝跨越了二十二年,永樂瓷是明清最重要的青花瓷產品。隨著景德鎮瓷器業的昌盛繁榮和技術的不斷進步,永樂瓷以胎、釉精細,青色濃豔,造型多樣和紋飾優美而負盛名,與宣德青花瓷一道被稱為開創了中國青花瓷器的黃金時代。接下來本文將重點講述鑑定永樂瓷器的五種方法。
  • 湖南首屆明清官窯瓷器展在長開展 明代永樂年間青花瓷亮相
    華聲在線4月9日訊(記者 蔣俊 通訊員 金帥) 8日,湖南首屆明清官窯瓷器展暨劉惠浦書法雅鑑會在長沙漁人碼頭且藝莊藝術中心舉行。此次展出的藏品包括明代永樂年間至清代宣統年間的官窯瓷器60餘件,其中還有難得一見的明代永樂青花"一把蓮大盤"和清代乾隆青花"纏枝蓮賞瓶"。 據展會負責人蕭鑫介紹,明代永樂青花"一把蓮大盤"系且藝莊藝術中心旗下珍品,價值300餘萬,為永樂官窯瓷器的經典之作。"
  • 鑑賞明代青花瓷器的頂峰階段作品——永樂、宣德青花瓷器!
    永樂、宣德青花瓷器被後人推為明代青花瓷器之冠。其所使用的青花料既有國產料,亦有進口料,但最具時代特徵的則是使用進口「蘇麻離青」料描繪的青花瓷器。其釉色白中閃青,釉面常泛橘皮紋,圖案呈色濃豔,常有洇散現象,有如中國傳統水墨畫。
  • 永樂拍賣瓷器部主任戴岱
    鑑定方面的依據與權威又是什麼?IBTimes中文網特別採訪了北京永樂拍賣公司瓷器部主任戴岱先生,從拍賣公司的角度解讀元青花。  一千兩百萬的高腳杯貴在何處?"那個高腳杯實際上貴在特殊。"戴岱首先對IBTimes中文網見習研究員解釋道,"它跟普通高腳杯不一樣,一個是有模印龍紋,再一個青花顏色也漂亮,龍紋十分清晰。
  • 漫談明代官窯瓷器生產歷史背景(永樂)
    是以,終建文一朝,基本沒有任何心思放在官窯瓷器的生產這一塊,目前發現的建文官瓷,大部分仍有爭議,且皆無落款,難以考證。且永樂即位之後,對建文朝的一切進行地毯式地毀屍滅跡,無疑也是讓本就數量稀少的建文官瓷雪上加霜。
  • 永樂瓷器真的不如宣德瓷器嗎?並非如此
    永樂的瓷器不如宣德,這是過去的一般說法。隨著這些年考古成就比較多,景德鎮關於明代的御窯廠被屢次挖掘,挖掘出很多明初的官窯瓷器,也就證明了永樂時期的瓷器,各個品種都不遜於宣德。為什麼過去會說宣德比永樂強呢?是因為宣德老寫款,宣德時期的瓷器上特別願意寫款,而永樂時期很少寫款。
  • 耿寶昌:永樂青花鑑定四大基本細節,牢記這些特徵,讀懂文物
    對於永樂宣德青花瓷器文物的喜好,應該是每一個愛收藏的朋友心中的痛!筆者著文三百,卻很難下筆對於此時期的瓷器文物進行深刻的論寫,原因無他,王冠太貴,不堪其重!永樂宣德時期是我國瓷業生產的頂峰。遑論是否為西紅寶石入釉的鮮紅祭器,就是那種以蘇麻離青為飾的青花瓷文物,就已經是國之瑰寶,為世人珍視了。
  • 讀懂文物:細談永樂青花,永樂青花的鑑定有這幾點特徵
    永樂朝的時候可是是明代國力強盛時期!在那個時候不管是軍事還是手工業都有一定的發展。我們的瓷器隨著景德鎮瓷器業的昌盛繁榮和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其胎、釉精細,青色濃豔,造型多樣和紋飾優美而負盛名,與宣德青花一道被稱為開創了中國青花瓷的黃金時代。
  • 明代永樂官窯極品現蓉城 專家估價過億(圖)
    身價過億的明代永樂官窯極品驚現蓉城  永樂官窯極品現蓉城 專家稱其身價過億  (本網記者 蔣亮) 專家估計市場價格超過億元的一件明代永樂年間青花纏枝蓮紋雙環耳扁大壺7月31日驚現蓉城:在據四川瓷器專家成勇透露,目前相同器件僅藏於故宮博物院,全球民間只此一件,因此估計市場價值在1.2億之上。  據悉,此件天價瓷瓶是金沙拍賣公司在徵集今年10月秋拍拍品時發現的。  公司方面以保密為由拒絕透露藏家身份,甚至不願意透露是如何發現這件稀世奇珍的。成勇告訴記者說,「經過鑑定,這件瓷瓶被確認是明永樂時期的官窯極品。
  • 大叔600買的瓷器價值30萬,難得一見的光緒官窯
    一位大叔花了600元買了一件光緒官窯百蝶紋賞瓶,家裡人都認為是贗品。在懷著忐忑的心情下,大叔把這件瓷器拿到鑑寶節目請專家鑑定,專家稱這件瓷器是真品無疑,價值30萬左右。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光緒官窯有哪些特點。
  • 永樂時期瓷器—款識特徵,帶你了解!
    永樂初年,明代皇廷在景德鎮設置御器廠。燒造的御器,書寫「永樂年制」四字款識,也稱「永樂款」。也是景德鎮最早的官窯款。永樂官窯款,大多為篆體。或用青料書寫,或在胎骨上刻飾,再用透明釉罩蓋,目前所見有暗款及青花款。
  • 永樂時期瓷器特點,拍賣1.4億不是沒有道理
    「永樂」是明成祖朱棣的年號,雖然皇位是從侄子手中奪來的,但其在位期間政局穩定,經濟發展迅速,推動了手工業的不斷發展。永樂瓷器在繼承元代瓷器工藝的基礎上又有所創新,此時期紅釉、甜白釉、青花瓷器獨樹一幟,在明清兩代瓷器中佔有重要地位。
  • 明永樂青花瓷器市場行情,風格特徵,明永樂青花瓷器值多少錢?
    從永樂朝典型器看,由於燒成溫度較高,釉內氣泡較少,所以釉面有肥亮感,但有很大一部分永樂器也有很多氣泡。永樂青花瓷器的釉,基本上為白中泛青色,少數器有開片。青花有暈散現象。明永樂 青花折枝瑞果紋梅瓶永樂和宣德青花區別對比:元末明初連年戰爭,導致明初制瓷業蕭條。但隨著經濟的恢復,永樂、宣德兩朝,形成了明代瓷器製作上的第一個高峰。
  • 清代道光朝 —— 青花瓷器
    道光皇帝素以儉樸著稱,即位之初,首先裁減宮內脂粉費數百萬兩,對於瓷器也力求簡樸,控制費用,但作為宮中生活、陳設用瓷,其製作還是非常嚴格的,其中不乏一些精美之作,儘管製作水平上無法與康雍乾三朝相比。《陶雅》記有道光瓷器 「極精之品,猶自有不可理沒處」 。「大清道光年制」款和「慎德堂制」款的瓷器為皇帝御用品,工藝製作精細,代表了道光瓷器的製作水平。
  • 農村15元收大盤,30元轉手無人要,最後鑑定永樂龍泉官窯,值30萬
    15元收的青釉大盤,30元無人要,最後鑑定永樂龍泉官窯,價值30萬看來明朝早期龍泉窯還有一段燒造官窯瓷器的歷史。鄉下15元收的龍泉窯大盤,30元賣無人收,最後鑑定為永樂龍泉官窯山東的車先生,早年曾在鄉下收過破爛,因此與一件瓷器結下了緣分。這件瓷器是他從農村15元收來的,之後又在舊貨市場擺攤,打算把收的東西出手,當時標價60,但一天過去,基本可以說無人問津。
  • 永樂瓷器三寶 樂山樂水樂瓷
    這裡就來看看最受永樂皇帝喜愛的永樂瓷器三寶。永樂瓷器三寶永樂瓷器有哪三寶?明代王世懋(1536-1588年)《窺天外乘》說:「永樂、宣德間,內府燒造迄今為貴。其時以騌眼甜白為常,以蘇麻離青為飾,以鮮紅為寶。」文中說明了永樂的瓷器三寶是內府燒造出來的:甜白釉瓷、青花釉瓷及紅釉瓷。
  • 明代永樂和宣德時期的瓷器特點有哪些?
    下面我們就從瓷器的釉色、器型和造型、紋飾、官窯和民窯等分析各有和不同這兩時期瓷器的釉色特點;在釉色上,主要有青花、白釉、青釉、紅釉、影青、冬青、藍釉、醬釉、釉裡紅、青花釉裡紅、青花礬紅彩等等,尤其被稱為「人造寶石」之稱的紅釉。
  • 永樂青花為何是「中國最美青花」呢?
    明永樂 青花一把蓮盤 馬未都:藏家以擁有永樂瓷器為榮 明早期青花是永樂定的調子。過去幾百年以來,永樂瓷器一 直是青花瓷器的魁首,收藏者、研究者,都以擁有永樂瓷器為榮。
  • 知識篇:雍正時期瓷器及瓷器款識特點
    今天與大家分享雍正時期瓷器及瓷器款識特點:一、雍正時期瓷器特點1、雍正時期的瓷器,除了以仿明代永樂、宣德及成化瓷器為最普遍外,其突出的器型有牛頭尊、貫耳瓶、四連瓶、燈籠瓶、如意耳尊、桃洗及高足琵琶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