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瓷器三寶 樂山樂水樂瓷

2020-12-16 有客祁祁

中國的瓷器在宋代時就有了高度繁華的成就,永樂帝心愛的「瓷器三寶」有什麼首創的特色嗎?「瓷器三寶」如何別開局面,將明瓷推上高峰?

明成祖年號永樂,也稱永樂帝(1403-1424年在位),是位親民又誠心納諫、具有智勇大略的皇帝。他在位二十二年間政績赫赫,建樹非常輝煌,文治武功兼備。這樣一位締造「永樂盛世」的皇帝也非常喜愛藝術品,藝術品味獨到。永樂時期藝術的創發性與工藝技術有獨到的表現,締造了東亞工藝美術史上的高峰。

對永樂帝來說,怎樣的藝術品最「適心」呢?他讚賞一種藝術品「潔素瑩然,甚適於心」,那就是瓷器。《抱樸子》說:「適心者交淺而愛深。」永樂時期燒制的瓷器有哪些特質,有哪些超凡的吸引力,讓人「交淺而愛深」?這裡就來看看最受永樂皇帝喜愛的永樂瓷器三寶。

永樂瓷器三寶

永樂瓷器有哪三寶?明代王世懋(1536-1588年)《窺天外乘》說:「永樂、宣德間,內府燒造迄今為貴。其時以騌眼甜白為常,以蘇麻離青為飾,以鮮紅為寶。」文中說明了永樂的瓷器三寶是內府燒造出來的:甜白釉瓷、青花釉瓷及紅釉瓷。瓷器的潔素光瑩吸引永樂帝走入「適心的世界」,悠哉遊哉其樂無窮!

青花波濤龍紋爵杯爵託盤。青花爵杯搭配山形託盤首見於永樂時期。瓷爵杯仿青銅爵的形狀,外壁兩側各畫一條五爪雲龍,下方畫海水江崖紋,三足裝飾如意雲紋。

甜白釉瓷 潔素為常

永樂前期御窯廠以燒制甜白瓷為大宗,佔九成以上。甜白釉瓷是永樂時期創燒的,也是當時宮中主要用瓷,開創了釉色腴潤的白瓷新貌,將制瓷工藝再上推一層樓。甜白釉的白是一種稠白,白中略帶不透明的效果。這種效果怎生呢?它來自於瓷土中的高鋁成分和釉中石灰低含量的融合,加以高溫燒制的結果。永樂時期創燒的甜白釉瓷器胎質潔白細緻,釉質均勻盈潤,散發恬靜優雅的氣質。靜心品賞中,你會看到有繁華的暗花從瓷器的白底浮起。

甜白暗花菱花式茶盅。八瓣菱花式的茶杯,杯心和外壁都有花紋。通體施甜白釉,釉色腴潤。

甜白畫花葫蘆形綬帶耳扁壺。仿葫蘆形,頸旁兩方加上綬帶耳。甜白釉下浮出暗花:口膨大處印有一圈轉枝花紋,器腹細刻幾何花卉,外有一圈卷葉紋;耳緣與中脊作細稜,線條細膩雅致。

甜白三系竹節把壺。全器光素無紋,釉色潔白瑩潤,是存世不多的珍品。

甜白四季花卉紋雙系蓋罐,罐肩上帶有二個環形系耳。系耳可以用來懸掛,是永樂時期瓷器的一個特點。

永樂瓷器葵花瓷盤,呈八瓣菱花形。內壁有折枝四瓣花及卷葉紋兩兩相隔,外壁是八折枝花卉紋。

青花瓷 明朗富麗

青花瓷在元代就富有盛名,永樂時期的青花瓷如何再創高峰?永樂到宣德時期,是青花瓷燒制的黃金時代,那時期的官窯製品名聲卓著,也成了今天鑑賞古陶瓷的領域,最重視、最受歡迎的作品。

永樂青花瓷胎質精細、釉層肥厚、青花色澤濃豔、紋飾多樣、造型豐富多變、線條優美,這些特徵締造青花瓷的高峰。永樂時期青花瓷更融合了西亞等地的文化新元素,造出了中國瓷器史上的新器形。

永樂時期用了西亞波斯地區進口的「蘇麻離青」顏料描繪青花瓷的紋飾花樣,就是「以蘇麻離青為飾」。用這種顏料在瓷器坯體上描繪紋飾,發色濃豔。瓷胎上描繪好花樣圖案之後,再施上一層透明釉,然後以1200℃左右的高溫燒造。燒製成的青花釉顏色濃豔,同時或多或少伴著「蘇麻離青」鈷藍澱黑的現象,產生暈散及鐵褐斑點,形成鑑賞永樂時期青花瓷獨特的風格。

這些青花瓷色彩濃豔鮮明,造型豐富多元,展現著永樂時期明朗富麗、泱泱大度的氣息。當時,瓷器是非常實用的工藝品,青花瓷受到外國異族的喜愛,成了明朝國際交流和貿易的要角之一。比如琉球(洪武初,其國有三王)不愛貴重的絲織品,最愛受賞瓷器、鐵釜等物品。西域的民族也用瓷器,永樂帝就用瓷器和西域的民族交換了馬匹。

青花穿蓮龍紋天球瓶。碩大渾厚的天球瓶氣勢堂皇莊重,是永樂青花瓷器中的名品,展現制瓷的高超工藝。天球瓶的形式是西亞的特色。

青花人物紋如意耳扁壺。如意耳扁壺的器形也稱「抱月瓶」,受到中西亞陶器及玻璃器的影響,人物的面貌和服飾展現異族風貌。以人物作為裝飾主題的如意耳扁壺僅有二件傳世。

青花圖案花紋葫蘆形綬帶耳扁壺。青色釉色濃豔,多有暈散及鐵褐斑,形成永樂時期青花瓷獨特的風格;葫蘆形帶耳扁壺,交融了西亞、中東的文化風格。

純色紅釉 瓷器珍寶

高溫紅釉是最難燒製成功的顏色釉瓷器之一。元朝時已經有紅釉瓷器,顏色的發色灰暗,釉色效果並不好。永樂時期,釉色純正、光瑩優美的紅釉瓷器在景德鎮官窯成功燒造出來了。

紅釉是以銅作呈色劑,在氧化還原中高溫燒造而成,所以對溫度、還原氣氛的要求特別高,純正的紅色釉瓷器不容易燒成。大量燒制之下,燒成的純正紅色釉瓷器還是非常少,於是帶有「永樂年制」篆款的紅釉瓷器就成了珍貴的文物。

紅釉暗龍紋高足碗,全器上紅釉,釉汁瑩厚鮮豔;外壁樸素無紋飾,內壁有雙龍戲珠紋。

明代永樂時期的瓷器三寶傳世,展現了瓷器在明代的時代面貌、文化義涵和工藝成就的突破,不啻締造了三座高峰。永樂瓷器三寶也傳達了永樂帝的「適心世界」。傳遞給後人:在樂山樂水之外,樂瓷世界悠然舒心,可以讓人心形同逍遙。

相關焦點

  • 永樂瓷器收藏價值:珍貴稀少市場空間大
    隨著景德鎮瓷器業的昌盛繁榮和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其胎、釉精細,青色濃豔,造型多樣和紋飾優美而負盛名,與宣德青花一道被稱為開創了中國青花瓷的黃金時代。  永樂朝前後期瓷器質量發生很大變化,永樂早期製品基本接近洪武朝後期,而後期製品則與宣德早期相接。
  • 古瓷:永樂瓷器的識別特徵
    瓷器創造需要一個良好、寬容、多元的活體生態發展環境。明代瓷器的兼容並蓄,使其產生了如此可觀的面貌。究其原因,就如混合嫁接能力,好似以本土尚好的清泉,配以外來的優種葡萄,再以他方的精良技藝製造佳釀。今天就永樂時代的瓷器識別方法來簡單說說:(1)某些特別器形可視為始於或盛行於永樂朝,如瓢形扁壺、抱月瓶、大天球瓶、單面扁壺、雙系、三系、四系蓋罐、花澆、壓手杯、尖底蓮子碗等。(2)盤、碗之類的撇口器的口沿極薄,手摸之較尖而無圓滑感。
  • 淺談永樂瓷器的甜~
    永樂瓷器明代永樂年間(1403~1421年)景德鎮生產的瓷器。根據景德鎮御窯廠遺址永樂地層出土瓷器統計,產品有白瓷、青花、紅釉、鬥彩、白地釉上紅彩、青花紅彩、白地孔雀綠彩、白地刻填醬彩、白地刻填醬綠彩、黃地綠彩、綠地醬彩等。
  • 明永樂時期瓷器鑑定(一)——永樂瓷概況
    在我國的陶瓷工藝史上,此時的鮮紅釉、甜白釉和青花瓷器獨樹一幟,佔有特殊的地位,稱為明、清兩代的典型,並廣泛影響後世。 自永樂三年(1405年)始,三寶太監鄭和曾先後七次下西洋,足跡遠涉地中海、東非一帶,既向外推銷了精美的瓷器,又帶回制瓷所需的「蘇泥勃青」色料,為景德鎮燒制獨具特色的青花器皿提供了物質基礎。
  • 永樂瓷器鑑別要點和器型類別
    藏友們大家好,上一篇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了明洪武瓷器的特徵,如果感覺還 有那麼一點意思就發表下評論,有不足地方望朋友們補充,我代表平臺謝謝大家!永樂(1403-1424年)一朝有22年,永樂帝朱棣從其侄建文帝手中奪得政權以後,把首都從南京遷移到北京,南京作為陪都,為安撫南方一批宗室和官僚,仍維持南京朝廷和六部的規模,北京建成新都後,兩京所用瓷器的數量和品種大大增加,永樂帝對內.對外的賞賜也需要大量瓷器,景德鎮御器廠擔負了大部分的宮廷用瓷。
  • 永樂瓷器真的不如宣德瓷器嗎?並非如此
    永樂的瓷器不如宣德,這是過去的一般說法。隨著這些年考古成就比較多,景德鎮關於明代的御窯廠被屢次挖掘,挖掘出很多明初的官窯瓷器,也就證明了永樂時期的瓷器,各個品種都不遜於宣德。為什麼過去會說宣德比永樂強呢?是因為宣德老寫款,宣德時期的瓷器上特別願意寫款,而永樂時期很少寫款。
  • 明代永樂官窯青花瓷器賞析
    永樂官窯青花瓷器,胎釉精細,青色濃豔明快,造型新穎多樣,紋飾優美生動,在陶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成為明、清兩代青花的典型。永樂三年至宣德六年 (1405~1431),鄭和七次下西洋,帶回制瓷所需的青料「蘇麻漓青」,為景德鎮燒制獨具時代特色的青花瓷提供了物質基礎。
  • 最美不過大明永樂瓷器,太養眼了!
    永樂為明朝第三個皇帝明成祖朱棣的年號(公元1403年-公元1424年)。前後共二十二年。明朝永樂時期的瓷器藝術獨創與多元兼具,堪稱東亞工藝美術史的高峰。「潔素瑩然,甚適於心」是永樂皇帝對自己心愛瓷器的讚譽。甜白釉色創燒於永樂,恬靜優雅,開創白瓷新面貌。
  • 明代永樂瓷器鑑定的五種方法
    明代永樂朝跨越了二十二年,永樂瓷是明清最重要的青花瓷產品。隨著景德鎮瓷器業的昌盛繁榮和技術的不斷進步,永樂瓷以胎、釉精細,青色濃豔,造型多樣和紋飾優美而負盛名,與宣德青花瓷一道被稱為開創了中國青花瓷器的黃金時代。接下來本文將重點講述鑑定永樂瓷器的五種方法。
  •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永樂瓷器特展
    「潔素瑩然,甚適於心」是永樂皇帝對自己心愛瓷器的讚譽。明成祖朱棣,年號永樂(1403-1424),是明代第三位皇帝。在他當政的二十二年期間,文治武功兼備,如營建紫禁城、派遣艦隊交通南洋、編輯永樂大典、製作大量官方用器等,建樹極多。其中,這些合於永樂皇帝心意的瓷器,經過了六百年的歲月,留存至今,不僅展現永樂時期瓷器的工藝成就,同時是多方文化來往的具體例證。
  •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永樂時期瓷器圖錄
    原標題: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永樂時期瓷器圖錄 蓮花是我國瓷器上典型的裝飾圖案, 自南朝至清代一直盛行不衰. 明代瓷器上蓮花紋多種多樣, 有纏枝, 折枝, 串枝等形式。此器造型雋秀, 胎體輕薄, 胎質潔白細膩, 釉面光潤, 青花採用"蘇麻離青"料, 色調清雅明朗, 紋飾描繪盤曲迂迴, 瀟灑自然, 線條舒展柔美, 為永樂青花瓷的代表作。
  •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茶者樂山水
    專注茶之本性    傾聽茶友聲音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師日:茶者樂山水。
  • 鑑賞明代青花瓷器的頂峰階段作品——永樂、宣德青花瓷器!
    永樂、宣德青花瓷器被後人推為明代青花瓷器之冠。其所使用的青花料既有國產料,亦有進口料,但最具時代特徵的則是使用進口「蘇麻離青」料描繪的青花瓷器。其釉色白中閃青,釉面常泛橘皮紋,圖案呈色濃豔,常有洇散現象,有如中國傳統水墨畫。
  • 樂山樂水,先睹為快
    9月26日-9月29日,首屆四川國際旅遊交易博覽會將在樂山舉行,40多個國家和地區客商雲集,樂山的山水之美與人文之美將展現在世界面前。
  • 將價值千萬永樂甜白瓷放在現代瓷器中間,你有多大機率能發現它
    在瓷器鑑定領域,大家都知道一件事,「白釉瓷器最難鑑定」,對於沒有深厚功底的人來說,準確鑑定出永樂甜白瓷幾乎沒有可能,除非你是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但對於一般的博物館來說,根本就沒有幾件,除非你在故宮博物院工作。好啦,廢話不多說,先來介紹一下永樂甜白釉瓷器。
  • 祖傳瓷器失而復得,經鑑定為永樂官窯青花瓷器,專家:3000萬以上
    祖傳瓷器失而復得,經過鑑定為永樂官窯重器,專家:緣分天註定永樂青花一束蓮大盤永樂一朝大興窯事,融中外之風,集古今精華,為明代官窯瓷器之典範。其中青花尤為精絕,故藏家以擁有永樂瓷器為榮。今天來講講蘇州張女士和她家祖傳永樂青花的故事。
  • 這些永樂瓷器堪稱完美!
    「潔素瑩然,甚適於心」是永樂皇帝對自己心愛瓷器的讚譽。 明成祖朱棣,在他當政的二十二年期間,文治武功兼備,也製作大量官方用器。其中,這些合於永樂皇帝心意的瓷器,經過了六百年的歲月,留存至今,不僅展現永樂時期瓷器的工藝成就,同時是多方文化來往的具體例證。
  • 永樂時期瓷器—款識特徵,帶你了解!
    永樂初年,明代皇廷在景德鎮設置御器廠。燒造的御器,書寫「永樂年制」四字款識,也稱「永樂款」。也是景德鎮最早的官窯款。永樂官窯款,大多為篆體。或用青料書寫,或在胎骨上刻飾,再用透明釉罩蓋,目前所見有暗款及青花款。
  • 永樂一朝的政治,對瓷器紋樣產生什麼影響
    鬥彩花鳥團花杯鳥棲魚遊,動物紋悄沒聲地出現在永樂瓷器上。永樂的鳥多為靜態,棲息於樹上。土耳其託普卡帕皇宮藏永樂青花花鳥大盤,一枝橫斜,雙鳥上下各一,一前視一回首,畫面靜謐安詳;日本出光美術館亦有與此完全相同者;英國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藏永樂青花花鳥扁瓶,梔子花上落白頭翁雀,尾羽下垂,開口淺鳴,靜中有動;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藏永樂青花枇杷綬帶鳥大盤,鳥俯身翹尾,抻夠枇杷,動感明確,使之畫面多了一份生機;永樂瓷器畫鳥,靜多於動,以靜為主。這與明代花鳥畫脈絡十分吻合。
  • 曹可凡:樂山樂水
    樂山樂水曹可凡孔子說:「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我既非智者,亦非仁者,但照樣樂山樂水。一般來說,我比較喜愛造訪有水的山,有山的水,山水相依的景色才教我樂而忘歸,正因為如此,我獨鍾情於武夷山。反之,景若無水則覺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