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年的歲月沉澱!這些永樂瓷器堪稱完美!

2020-12-16 騰訊網

每天了解古玩知識

近幾年,在瓷器市場上明清瓷器與高古瓷器的大戰好像從未停歇,但看市場表現高古瓷器並不佔優勢,一波波的明清瓷器躥紅使得藏家對於明清瓷器更加追捧。

不過細分看到明、清,不知您更pick哪個朝代?「潔素瑩然,甚適於心」是永樂皇帝對自己心愛瓷器的讚譽。

明成祖朱棣,在他當政的二十二年期間,文治武功兼備,也製作大量官方用器。其中,這些合於永樂皇帝心意的瓷器,經過了六百年的歲月,留存至今,不僅展現永樂時期瓷器的工藝成就,同時是多方文化來往的具體例證。

明永樂 青花纏枝牡丹紋淨水瓶,9932萬港元成交,2016蘇富比春拍

經典永流傳,在永樂皇帝的瓷器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甜白、青花及紅釉瓷器。

甜白釉色創燒於永樂,恬靜優雅,開創白瓷新面貌。

青花瓷器的造型豐富多變,有許多文化交流下產生的新器形。

紅釉瓷器光瑩鮮亮,也成為後世追仿的對象。

本篇從「內府燒造」,呈現永樂時期瓷器的性質、面貌及特色;

從「對外交流」了解瓷器上中西亞文化交流軌跡。

內府燒造

明代晚期的文人在談論明初官方用瓷時,曾經提到「永樂、宣德年間內府燒造,迄今為貴。其時以龍眼甜白為常,以蘇麻離青為飾,以鮮紅為寶」,這段話清楚地總結了永樂時期瓷器的性質、面貌及特色。

這些在景德鎮燒造的「內府」銘梅瓶、爵、爵盤以及帶有龍鳳紋的瓷器,說明永樂瓷器為官方所製作、使用的性質。

珍貴且帶有「永樂年制」篆款的紅釉瓷器,光素潔白或帶有暗花的甜白瓷器以及以外來鈷料「蘇麻離青」繪製的青花瓷器,是永樂時期最受矚目的三種瓷器。

它們與純淨的顏色釉瓷器及同樣帶有官方樣式的龍泉窯青瓷,共同展現出永樂皇帝瓷器特有的樣貌及風格。

明 永樂 青花波濤龍紋爵杯、爵託盤

通高8.1公分 盤高3.4公分 底徑15.8公分

青花爵杯搭配山形託盤首見於明代永樂時期。爵杯仿青銅爵器形,前有橢圓流,後帶尖形尾,左右有雙柱立於口沿,器腹下承三足。

託盤折沿、平底,底有四如意形足,盤中央突起一座三山形支柱,三山之間略凹並有三孔隙,供瓷爵的腹部及三足歇放,所以也稱「歇爵山盤」。

瓷爵外壁兩側各畫一條五爪雲龍,其下畫海水江崖紋,三足各飾如意雲紋及雙線,器底有澀胎一圈,中央施釉並畫蓮花一朵,器內純白無紋飾。

盤中心除了三山形凸起外,四周繪飾雙龍紋以及海水波濤紋,口唇上畫勾雲卷草紋、盤外畫折枝番蓮花二層,四足各有如意雲及番蓮一朵,盤底中心露出緻密潔白胎體。

相同的爵杯和託盤組合在景德鎮負責燒造宮廷用器的珠山遺址曾有出土。

瓷爵的燒製始於元代。洪武元年(1368),明太祖朱元璋在談論太廟祭器時,說:「共設酒尊三、金爵八、瓷爵十六於殿東西」,可以看出瓷爵在明初已是重要祭器。明英宗時,禮部尚書蔣守約也曾提到「大祀天地、社稷,舊制皆用瓷爵」,可以推想帶有五爪雲龍紋和海水江崖紋組合的瓷爵和爵盤,應該是永樂時期重要的家國重器。

● 鮮紅為寶

明永樂 紅釉暗龍紋高足碗

高10.6公分 口徑15.9公分 底徑4公分

永樂時期開始,景德鎮可以燒造出釉色純正的紅釉瓷器。這兩件紅釉高足碗的口部外侈、深壁、高圈足。

全器施紅釉,釉汁瑩厚,器色鮮豔,圈足著地處露胎。器內壁錐拱雙龍戲珠紋,外壁樸素無紋飾。碗心有「永樂年制」雙行四字篆書款,外加花邊。

● 甜白為常

甜白釉瓷是永樂時期宮中主要用瓷。

明永樂 甜白三繫竹節把壺

高11.0公分 口徑4.0公分 足徑12.8公分

此件單把壺的壺身呈半球形,小口、短直頸、圓肩、器腹略內斂、平底、淺凹足。器肩上有三個環形繫鈕,器身一側帶曲流,另一側帶竹節把手,並有一平頂直璧原形蓋罩住口頸。全器除足底露胎外,均施以白釉。全器光素無紋,釉色潔白瑩潤。

廣東臺山南宋沉船中,曾出水有類似造型的錫壺,也有學者據以推測其為穆斯林使用的湯瓶。

明永樂 甜白蓮花紋梅瓶

高25公分 口徑4.4公分

根據1989 年景德鎮珠山明代御窯廠遺址的發掘報告,永樂前期地層中的甜白釉瓷器佔所有出土物的98% 以上。

● 蘇麻離青為飾

明永樂 青花一把蓮盤

高6.3公分 深5.4公分 口徑33公分 足徑24.2公分

盤子弧壁,矮圈足。器底露胎,全器以青花為飾。口沿下是海水波濤紋,內壁有蓮花、石榴、菊花等各式花朵共十三朵,外壁口沿下繪卷草紋,壁面畫纏枝花卉十四朵,近圈足處有回紋一週。盤心主紋飾是蓮花、慈菇等紮成的花束。

因為外交往來以及貿易交換等因素,土耳其的託普卡普宮殿博物館以及伊朗的阿德卑爾神廟收藏有大量的十五世紀初期青花瓷器,類似這件作品的青花一把蓮盤,在兩大收藏中也都可以見到。

在阿德卑爾神廟收藏一件同類型盤子,器底有「青花磬口花盤一樣」及與價格相關記載的墨書,可以讓人遙想其流通海外的情景。

● 顏色釉

明永樂 翠青釉三繫蓋罐

通蓋高10公分 內徑8.5公分

翠青釉是永樂時期開始創燒的顏色釉,因顏色類似翠竹之青色而得名。翠青釉以氧化鐵為呈色劑,釉面的玻璃質感強,釉內滿布氣泡狀如魚子,色調淡雅清新,傳世品並不多見。

● 官樣

明永樂-宣德 龍泉窯

青瓷劃花蓮瓣碗

高6公分 口徑15.2公分 底徑5.1公分

明永樂 甜白四季花卉紋蓮子碗

高10.1公分 口徑21.2公分 底徑7.5公分

明永樂 青花四季花卉紋蓮子碗

高10.1公分 口徑20.8公分 底徑7.5公分

對外交流

永樂時期,因為宗教、外交、貿易等因素,與西藏及中、西亞世界的交流與互動非常頻繁,器物的形制、紋飾也反映了不同文化間交流的痕跡。

皇室崇敬藏傳佛教,也重視與西藏各教派高僧的往來,賞賜物品當中包含有珍貴的瓷器,也製作了許多帶有宗教意涵的器皿。

明永樂 青花朵蓮梵文勺

長33.5公分 寬8.8公分

另一方面,朝廷派遣陳誠等經由陸路以及鄭和經由海路廣泛聯絡中亞與西亞各國,製作了一批模仿伊斯蘭世界金屬器、玻璃器器形或紋飾的瓷器作品,極具時代特色。

透過相異材質器物間的模仿與創造,可以看到永樂皇帝積極對外交流的需求及企圖心。

這是傳世唯一一件永樂時期的瓷質大勺。

這件勺子的尺寸極大,勺口寬而深,握柄細長。

全器以青花為飾,器內滿書青花梵文種子字,器外散點式分布二十四朵蓮花。

明永樂 青花穿蓮龍紋天球瓶

高42.2公分 口徑9.3公分 底徑16.2公分

青花天球瓶碩大渾厚,器身環繞威武雄猛的穿蓮三爪行龍,整體氣勢堂皇莊重,是國立故宮博物院所藏永樂青花瓷器中的名品。

永樂、宣德年間,時有青花大型器如天球瓶、扁壺等作品的燒制。

青花瓷器是以含氧化鈷的礦物為顏料,在瓷器坯體上描繪紋飾,施一層透明釉後,經約攝氏一千兩百度左右高溫燒造而成的作品。

明代永樂、宣德時期的青花發色濃,並且帶有滲青鐵鏽斑點,形成獨特鮮明的風格,且成為清朝早期製作永樂宣德青花仿古瓷時的模仿重點。

明永樂 青花人物紋如意耳扁壺

高29.7公分 口徑3.6公分

足長12.0公分 足寬8.0公分

如意耳扁壺的器形受到中西亞陶器及玻璃器的影響。

以人物作為裝飾主題的如意耳扁壺存世目前所知僅有二件,一件典藏於本院,另一件收藏於土耳其伊斯坦堡的託普卡比宮博物館,十分可貴。

明永樂 甜白葫蘆形綬帶耳扁壺

高29.5公分 口徑3公分

明永樂甜白劃花葫蘆形綬帶耳扁壺

高3.2公分 口徑13.2公分

明永樂 青花圖案花紋葫蘆形綬帶耳扁壺

高29.5公分 口徑3.1公分

明宣德 青花圖案花紋葫蘆形綬帶耳扁壺

高25.6公分 腹徑21.2公分

綬帶耳扁壺是明代永樂、宣德時期生產不輟的器形。

由這四件綬帶耳扁壺的器形弧度比例、裝飾紋樣組合以及圈足的高低方圓,可以感受永樂到宣德之間同形器微妙的變遷軌跡。

(圖文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

(聲明:尊重作者原創。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作者或同行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同時,歡迎廣大藏友投稿分享您的原創好文章。同類微信公眾號轉載本刊發布文章,請另取標題,以免讀者誤會。如使用本刊標題,必須註明「轉自公眾號:四海博緣收藏平臺」。謝謝合作!

九門網,只為藏友謀福利!

收藏新時代,一步一精彩!

喜歡,就給我一個「好看」

相關焦點

  • 600年的歲月沉澱!臺北故宮永樂瓷器堪稱完美!
    近幾年,在瓷器市場上明清瓷器與高古瓷器的大戰好像從未停歇,但看市場表現高古瓷器並不佔優勢,一波波的明清瓷器躥紅使得藏家對於明清瓷器更加追捧。不過細分看到明、清,不知您更pick哪個朝代?「潔素瑩然,甚適於心」是永樂皇帝對自己心愛瓷器的讚譽。明成祖朱棣,在他當政的二十二年期間,文治武功兼備,也製作大量官方用器。
  • 看臺北故宮博物院這些永樂帝愛過的瓷器(三)
    明朝永樂時期的瓷器藝術獨創與多元兼具,堪稱東亞工藝美術史的高峰。「潔素瑩然,甚適於心」是永樂皇帝對自己心愛瓷器的讚譽,這些合於永樂皇帝心意的瓷器,經過六百年歲月的洗禮,更顯寶貴。臺北故宮博物院於5月18日推出「適於心——明代永樂皇帝的瓷器」特展,精選近百件永樂瓷器名品展示。
  • 臺北故宮永樂帝最愛的瓷器,你一定要看看!
    明朝永樂時期的瓷器藝術獨創與多元兼具,堪稱東亞工藝美術史的高峰。「潔素瑩然,甚適於心」是永樂皇帝對自己心愛瓷器的讚譽,這些合於永樂皇帝心意的瓷器,經過六百年歲月的洗禮,更顯寶貴。
  • 淺談永樂瓷器的甜~
    永樂瓷器明代永樂年間(1403~1421年)景德鎮生產的瓷器。根據景德鎮御窯廠遺址永樂地層出土瓷器統計,產品有白瓷、青花、紅釉、鬥彩、白地釉上紅彩、青花紅彩、白地孔雀綠彩、白地刻填醬彩、白地刻填醬綠彩、黃地綠彩、綠地醬彩等。
  • 最美不過大明永樂瓷器,太養眼了!
    永樂為明朝第三個皇帝明成祖朱棣的年號(公元1403年-公元1424年)。前後共二十二年。明朝永樂時期的瓷器藝術獨創與多元兼具,堪稱東亞工藝美術史的高峰。「潔素瑩然,甚適於心」是永樂皇帝對自己心愛瓷器的讚譽。甜白釉色創燒於永樂,恬靜優雅,開創白瓷新面貌。
  • 景德鎮「兄弟」瓷器 時隔600年重逢
    故宮博物院景仁宮內,一件院藏明永樂青花纏枝蓮紋壓手杯器型完好,青花豔麗。它旁邊,是一件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同款壓手杯,只是杯體有超一半的地方是白色石膏修補。這是一對「兄弟」,600年前,它們在景德鎮出生,因品相等原因,一隻運往故宮,一隻就地打碎掩埋。
  • 永樂瓷器真的不如宣德瓷器嗎?並非如此
    永樂的瓷器不如宣德,這是過去的一般說法。隨著這些年考古成就比較多,景德鎮關於明代的御窯廠被屢次挖掘,挖掘出很多明初的官窯瓷器,也就證明了永樂時期的瓷器,各個品種都不遜於宣德。為什麼過去會說宣德比永樂強呢?是因為宣德老寫款,宣德時期的瓷器上特別願意寫款,而永樂時期很少寫款。
  •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永樂瓷器特展
    「潔素瑩然,甚適於心」是永樂皇帝對自己心愛瓷器的讚譽。明成祖朱棣,年號永樂(1403-1424),是明代第三位皇帝。在他當政的二十二年期間,文治武功兼備,如營建紫禁城、派遣艦隊交通南洋、編輯永樂大典、製作大量官方用器等,建樹極多。其中,這些合於永樂皇帝心意的瓷器,經過了六百年的歲月,留存至今,不僅展現永樂時期瓷器的工藝成就,同時是多方文化來往的具體例證。
  • 永樂瓷器三寶 樂山樂水樂瓷
    中國的瓷器在宋代時就有了高度繁華的成就,永樂帝心愛的「瓷器三寶」有什麼首創的特色嗎?「瓷器三寶」如何別開局面,將明瓷推上高峰?明成祖年號永樂,也稱永樂帝(1403-1424年在位),是位親民又誠心納諫、具有智勇大略的皇帝。他在位二十二年間政績赫赫,建樹非常輝煌,文治武功兼備。
  • 將價值千萬永樂甜白瓷放在現代瓷器中間,你有多大機率能發現它
    在瓷器鑑定領域,大家都知道一件事,「白釉瓷器最難鑑定」,對於沒有深厚功底的人來說,準確鑑定出永樂甜白瓷幾乎沒有可能,除非你是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但對於一般的博物館來說,根本就沒有幾件,除非你在故宮博物院工作。好啦,廢話不多說,先來介紹一下永樂甜白釉瓷器。
  • 古瓷:永樂瓷器的識別特徵
    瓷器創造需要一個良好、寬容、多元的活體生態發展環境。明代瓷器的兼容並蓄,使其產生了如此可觀的面貌。究其原因,就如混合嫁接能力,好似以本土尚好的清泉,配以外來的優種葡萄,再以他方的精良技藝製造佳釀。今天就永樂時代的瓷器識別方法來簡單說說:(1)某些特別器形可視為始於或盛行於永樂朝,如瓢形扁壺、抱月瓶、大天球瓶、單面扁壺、雙系、三系、四系蓋罐、花澆、壓手杯、尖底蓮子碗等。(2)盤、碗之類的撇口器的口沿極薄,手摸之較尖而無圓滑感。
  •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永樂時期瓷器圖錄
    原標題: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永樂時期瓷器圖錄 永樂瓷器造型以優美俊秀、胎體厚薄適度為其突出特點。罐的肩部多有小系, 有二、三、四個, 這一獨特的裝飾, 為器物增添了雋秀之感。這種帶系的罐, 永樂朝以後較為罕見。明代永樂,宣德白瓷製作精細, 為絕代佳作。造型端莊, 胎體潔白細膩, 白釉瑩潤光潔, 反映出永樂瓷器輕巧秀美的藝術特色。此罐為永樂時期的典型器, 除白釉外, 尚有冬青釉、青花等品種。
  • 明代永樂瓷器鑑定的五種方法
    明代永樂朝跨越了二十二年,永樂瓷是明清最重要的青花瓷產品。隨著景德鎮瓷器業的昌盛繁榮和技術的不斷進步,永樂瓷以胎、釉精細,青色濃豔,造型多樣和紋飾優美而負盛名,與宣德青花瓷一道被稱為開創了中國青花瓷器的黃金時代。接下來本文將重點講述鑑定永樂瓷器的五種方法。
  • 永樂瓷器收藏價值:珍貴稀少市場空間大
    明代永樂朝歷時21年,執政時期講究行政效率,發展以農業為主導的社會經濟把明王朝推向了繁榮昌盛。這些瓷器創作大多繼承傳統器物的造型,中國歷代瓷器中的優秀器形都有體現,很有歷史韻味。無論是繼承先朝傳統的器形或是學習外域文化的器形,永樂瓷器在結構上氣魄宏大,比例勻稱,厚薄適中。
  • 明代永樂官窯青花瓷器賞析
    永樂官窯青花瓷器,胎釉精細,青色濃豔明快,造型新穎多樣,紋飾優美生動,在陶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成為明、清兩代青花的典型。永樂三年至宣德六年 (1405~1431),鄭和七次下西洋,帶回制瓷所需的青料「蘇麻漓青」,為景德鎮燒制獨具時代特色的青花瓷提供了物質基礎。
  • 鑑賞明代青花瓷器的頂峰階段作品——永樂、宣德青花瓷器!
    永樂、宣德青花瓷器被後人推為明代青花瓷器之冠。其所使用的青花料既有國產料,亦有進口料,但最具時代特徵的則是使用進口「蘇麻離青」料描繪的青花瓷器。其釉色白中閃青,釉面常泛橘皮紋,圖案呈色濃豔,常有洇散現象,有如中國傳統水墨畫。
  • 中國陶瓷文化,永樂時期甜白釉瓷器中的珍品,署有年款的高足碗
    確認永樂青花壓手杯的更重要意義在於,它使我們明確了永樂御窯青花壓手杯開創了明、清官窯瓷器上以青花料書寫帝王年號款之先河。【甜白釉劃花纏枝蓮紋梅瓶】明永樂/高24.8釐米 口徑4.5釐米 足徑10釐米瓶小口,肩下漸斂,脛處略外撇,圈足,砂底無釉。
  • 《永樂大典》滄桑600年
    《永樂大典》是明代永樂皇帝命內閣首輔、有明三大才子之一解縉等人編纂的大型類書,成書11095冊,保存了我國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典籍七八千種,堪稱中國古代最大的百科全書。最終,這一冊《永樂大典》回歸故土,入藏國家圖書館。    《永樂大典》歷經600年風雨滄桑,從成書之初的萬冊巨帙到今僅剩400餘冊,她的聚散離合也是中華古籍的悲歡縮影。
  • 祖傳瓷器失而復得,經鑑定為永樂官窯青花瓷器,專家:3000萬以上
    祖傳瓷器失而復得,經過鑑定為永樂官窯重器,專家:緣分天註定永樂青花一束蓮大盤永樂一朝大興窯事,融中外之風,集古今精華,為明代官窯瓷器之典範。其中青花尤為精絕,故藏家以擁有永樂瓷器為榮。今天來講講蘇州張女士和她家祖傳永樂青花的故事。
  • 永樂時期瓷器—款識特徵,帶你了解!
    永樂初年,明代皇廷在景德鎮設置御器廠。燒造的御器,書寫「永樂年制」四字款識,也稱「永樂款」。也是景德鎮最早的官窯款。永樂官窯款,大多為篆體。或用青料書寫,或在胎骨上刻飾,再用透明釉罩蓋,目前所見有暗款及青花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