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永樂時期瓷器圖錄

2020-12-16 人民網江西頻道

原標題: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永樂時期瓷器圖錄

青花纏枝蓮紋梅瓶

瓶小口, 圓唇, 短頸, 豐肩, 圓腹下收. 通體青花裝飾, 肩部飾忍冬紋, 腹部繪纏枝蓮紋, 脛部為析枝花卉紋。蓮花在佛教藝術中被奉為"佛門聖花"。宋周敦頤"愛蓮說"謂: 餘獨愛蓮之出汙尼而不染, 稱譽蓮花清高聖潔的品格. 蓮花是我國瓷器上典型的裝飾圖案, 自南朝至清代一直盛行不衰. 明代瓷器上蓮花紋多種多樣, 有纏枝, 折枝, 串枝等形式。此器造型雋秀, 胎體輕薄, 胎質潔白細膩, 釉面光潤, 青花採用"蘇麻離青"料, 色調清雅明朗, 紋飾描繪盤曲迂迴, 瀟灑自然, 線條舒展柔美, 為永樂青花瓷的代表作。

青花纏枝花卉紋折沿盆

盆敞口, 折沿, 深腹, 平沙底. 通體飾青花紋樣, 外口沿為折枝花卉紋, 外壁繪纏枝牡丹紋, 內口沿繪江牙海水紋, 內壁繪纏枝花卉紋, 內心繪團花紋。明代永樂宣德時期是中國青花瓷生產的黃金時代, 其品種多樣, 造型豐富. 此器為永樂朝的創新式樣, 形制仿自伊朗黃銅折沿盆, 而裝飾是中國傳統紋樣, 反映出明初中外文化交流與影響。造型簡潔飽滿, 青花色澤濃豔, 紋飾清新雅致. 宣德時期有同樣形制和紋飾的器物, 宣德器渾厚凝重, 永樂器輕盈秀美, 藝術風格不同. 清雍正時期有仿, 但紋飾纖柔, 線條不夠豪放。

青花菊瓣紋碗

碗敞口, 弧壁, 深腹, 圈足。 通體青花紋飾, 碗心為折枝枇杷紋, 內壁繪纏枝花卉紋, 內口沿繪海水紋, 外口沿繪回紋, 外壁繪菊瓣紋. 碗外壁用花瓣作紋飾是明永樂, 宣德時期最典型的裝飾特徵之一。造型精巧, 壁薄體輕, 胎質細膩, 青花色澤豔麗, 繪製嫻熟, 紋飾布局嚴謹, 線條流暢。

白釉暗花纏枝蓮紋三系罐

罐直口, 短頸, 豐肩, 扁碩腹, 圈足. 肩部堆貼三個海棠花形託飾, 託上附圓形系. 通體施白釉, 器身線刻紋飾, 肩部為纏枝靈芝紋, 腹部為纏枝蓮紋, 脛部為卷草紋。永樂瓷器造型以優美俊秀、胎體厚薄適度為其突出特點。罐的肩部多有小系, 有二、三、四個, 這一獨特的裝飾, 為器物增添了雋秀之感。這種帶系的罐, 永樂朝以後較為罕見。明代永樂,宣德白瓷製作精細, 為絕代佳作。造型端莊, 胎體潔白細膩, 白釉瑩潤光潔, 反映出永樂瓷器輕巧秀美的藝術特色。此罐為永樂時期的典型器, 除白釉外, 尚有冬青釉、青花等品種。

白釉暗花纏枝蓮紋梅瓶

瓶小口,圓唇,短頸,豐肩, 肩以下漸收至脛部外撇, 圈足。器身錐刻紋飾, 肩部為卷草紋, 腹部為纏枝蓮紋, 脛部為折枝蓮花紋。通體施白釉, 足內露胎。明代永樂白瓷釉料加工精細, 含鐵量極低, 釉質潔白純淨, 溫潤晶瑩, 有甜美的感覺, 故有"甜白"之稱。明代黃一正"事物紺珠"卷二十二記: 永樂, 宣德二窯內府燒造, 以鬃眼甜白為常。永樂甜白釉瓷精美絕倫, "白如凝脂, 素若積雪", 以劃花和印花器為上品。造型有梅瓶、四系罐、玉壺春瓶、僧帽壺、軍持、爵杯、豆、盤、高足碗、杯等。此瓶造型秀美, 胎薄體輕, 胎質細膩, 釉面光潔無暇, 紋飾纖細, 線條流暢, 為永樂甜白釉瓷中的珍品。除白釉外, 尚有青花、釉裡紅和紅釉等品種。

白釉葵花口碗

碗撇口, 口沿呈六葵瓣形, 深弧壁, 圈足。通體施甜白釉。製作精湛, 白釉溫潤如玉, 有恬靜柔潤之感, 器壁極薄, 為脫胎製品。脫胎瓷, 許之衡"飲流齋說瓷"雲: 脫胎一種, 其薄類於雞卵之殼, 故又謂之卵幕, 純乎見有釉不見有胎者也。映日光照之, 表裡能見手影。此等制器, 始於永樂, 仿於康雍, 乾隆以後遂不能仿, 蓋奪造化之天工, 極製作之能事矣。永樂脫胎瓷器或光素或刻劃紋樣, 有龍紋, 鳳紋, 纏枝花卉紋等, 有些器物銘刻或印有"永樂年制"四字篆書款, 造型有碗、杯、高足碗、高足杯類, 器輕盈秀麗, 有"只恐風吹去, 還愁日炙銷"之感, 為白釉瓷中的絕品。許之衡在"飲流齋說瓷"中讚嘆道: 質薄如紙, 花紋精細如髮, 此鬼工也。

青白釉暗花纏枝蓮紋碗

碗撇口, 弧壁, 深腹, 圈足。通體施青白釉, 外壁刻劃雙勾纏枝蓮紋。造型輕盈雋秀, 胎質細膩, 釉質光潤, 紋飾刻劃清晰, 線條流暢。仿燒前朝名窯瓷器始於明代永樂年間, 明宣德, 成化時期和清代雍正時期盛行。永樂時期仿燒宋代江西景德鎮影青瓷和浙江龍泉窯青瓷最佳。青白釉又稱為影青釉, 是宋代景德鎮燒造的著名品種, 胎薄體輕, 白釉泛青, 胎體刻劃紋樣為特證。永樂官窯青白釉瓷只仿釉色,不仿器形,仿品造型均為永樂時期的典型器物, 製作工藝精湛, 為世人稱頌。清末陳瀏所著"陶雅"記: 永樂窯有一種素碗, 嚴露瓷骨, 以質薄如紙, 內有影青雕花者為上品。

青花海水白龍紋扁壺

器圓口微外撇, 長頸自上至下漸闊, 扁圓式腹, 橢圓形淺圈足。口邊, 頸部白地青花繪卷草紋和纏枝蓮紋, 腹部青花滿繪海水紋為地, 刻劃二條白色行龍, 回首觀望, 奮爪騰身, 履水而前, 波濤滾滾, 洶湧澎湃, 捲起白浪, 有"驚濤拍岸, 捲起千堆雪"之感, 更襯託出遊龍兇猛強悍,氣勢豪放, 氣吞山河之狀。鈷藍抽地白花裝飾始見於元代景德鎮窯, 明代永樂, 宣德時期製作更加嫻熟, 藍白相映, 各臻其妙, 紋飾鮮麗生動。此器形制高大, 製作規整, 青花濃豔, 繪製與刻劃裝飾技法相結合, 紋飾奔放, 氣勢宏大, 堪稱明代青花瓷中的精品. 扁壺為陳設用品, 其造型源於十三世紀伊斯蘭文化玻璃質扁壺, 反映出明初中外文化交流與相互影響. 此壺為明代永樂的典型器, 青花裝飾紋飾有雲龍, 穿花龍, 纏枝花卉, 海水白龍紋等。

青花纏枝花卉紋折沿盤

盤折沿, 弧壁, 平底, 圈足。器繪青花紋飾, 盤心及內外壁皆繪纏枝花卉, 內口沿繪海水紋, 外細砂底。器仿自伊斯蘭文化銅質折沿盤, 胎質潔白細膩, 青花色澤濃豔, 紋飾線條流暢柔和。永樂青花瓷造型多樣, 盤類最具有代表性, 有斂口, 敞口和折沿等形制, 折沿口又可分為圓形和菱花式。每一式樣其規格不一, 小者直徑盈尺, 大者近八十釐米。

青花折枝花果紋執壺

壺體呈玉壺春瓶式樣, 撇口, 長頸, 垂腹, 圓足。腹一側有長曲流, 流與頸間有雲形紐帶相連, 後設扁帶形執柄, 柄上有圓形小系便於穿繩。通體青花為飾, 頸部繪蕉葉紋, 肩部繪纏枝蓮紋, 腹兩面菱形開光, 一面內繪折枝桃果, 另一面繪折枝枇杷紋, 開光兩側繪纏枝花卉紋, 近足處繪變體蓮瓣紋, 足牆繪卷草紋。此器造型仿西亞地區銅器式樣, 是永樂宣德時期燒造的典型器物之一, 有青花, 白釉品種。造型穩重端莊, 青花絢麗鮮豔, 紋飾清晰流暢。清代乾隆時期有仿, 造型, 紋飾相同。

相關焦點

  •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永樂時期瓷器圖錄(一)
    蓮花是我國瓷器上典型的裝飾圖案, 自南朝至清代一直盛行不衰. 明代瓷器上蓮花紋多種多樣, 有纏枝, 折枝, 串枝等形式。此器造型雋秀, 胎體輕薄, 胎質潔白細膩, 釉面光潤, 青花採用"蘇麻離青"料, 色調清雅明朗, 紋飾描繪盤曲迂迴, 瀟灑自然, 線條舒展柔美, 為永樂青花瓷的代表作。
  • 大英博物館中館藏中國瓷器欣賞
    大英博物館不一定非要親臨,但是,那裡面藏的中國瓷器,你一定要知道。曾在一本書中,看到作者這樣描述大英博物館:大英博物館設有近百個展廳,囊括全世界各個地區的文化。中國古代文化物證就靜靜地待在33號展廳,其面積與古埃及、希臘等最大面積展廳平起平坐。無論你此時是何種情緒,都請先放在一邊,專心觀賞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文物。
  • 海外博物館裡的中國藝術 | 館藏2萬件中國文物,這家法國博物館如何...
    迄今為止,吉美博物館中藏有自18世紀以來的中國藝術品兩萬餘件,遍布青銅器、漆器、雕塑、繪畫、瓷器等領域,尤以青銅器、陶俑、瓷器和敦煌遺畫見長。其中,瓷器館藏近萬件,呈現了瓷器完整歷史全貌。吉美博物館中國展廳分「遠古中國」、「古典中國」和「佛教中國」3大部分,另外西藏與尼泊爾等單獨組成了「喜馬拉雅山文化」展區。
  • 明代永樂和宣德時期的瓷器特點有哪些?
    從造型上看兩者之間也是有不同特點的永樂時期厚薄適度,秀麗美觀;宣德時期敦厚穩重但無笨拙感;兩個時期的紋飾特點紋飾方面,永宣時期的紋飾豐富多樣,有植物、動物、人物、山水、庭院。在畫法上永樂時期的特點為疏朗纖秀,筆意自然,宣德時期紋飾則屬於豪放型,節奏鮮明,特別是繪龍紋時,能生動展示其回首曲體,凌空飛舞,剛勁有力的風貌。當然,宣德時期,也有畫風細膩的人。
  • 永樂一朝的政治,對瓷器紋樣產生什麼影響
    鬥彩花鳥團花杯鳥棲魚遊,動物紋悄沒聲地出現在永樂瓷器上。永樂的鳥多為靜態,棲息於樹上。土耳其託普卡帕皇宮藏永樂青花花鳥大盤,一枝橫斜,雙鳥上下各一,一前視一回首,畫面靜謐安詳;日本出光美術館亦有與此完全相同者;英國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藏永樂青花花鳥扁瓶,梔子花上落白頭翁雀,尾羽下垂,開口淺鳴,靜中有動;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藏永樂青花枇杷綬帶鳥大盤,鳥俯身翹尾,抻夠枇杷,動感明確,使之畫面多了一份生機;永樂瓷器畫鳥,靜多於動,以靜為主。這與明代花鳥畫脈絡十分吻合。
  • 永樂時期瓷器—款識特徵,帶你了解!
    永樂初年,明代皇廷在景德鎮設置御器廠。燒造的御器,書寫「永樂年制」四字款識,也稱「永樂款」。也是景德鎮最早的官窯款。永樂官窯款,大多為篆體。或用青料書寫,或在胎骨上刻飾,再用透明釉罩蓋,目前所見有暗款及青花款。
  • 明代永樂、宣德時期的瓷器為什麼最受藏友青睞
    明代的青花瓷器歷來都深受藏家的喜愛,也有重點關注的對象之一,明代青花料的使用大致分為三個階段「永樂時期、宣德時期是以色彩豐富的進口彩料「蘇泥勃青」為主要的彩料。永樂和宣德時期,當時明朝經濟繁榮,所以瓷器在燒制的過程中精益求精,特別是官窯的青花瓷無論是選料還是做工上,都精益求精,代表了青花瓷的最高成就。
  • 館藏 | 中國國家博物館銅器精品類賞析(一)
    五年相邦呂不韋戈秦 秦王政五年(公元前242年)陳介祺舊藏,後入上海博物館,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通長27.6釐米 胡長16.8釐米器援長而狹,長胡,內部三面均有刃,是戰國中晚期青銅戈的典型式樣更多相關閱讀:館藏 | 廣西省博物館典藏陶瓷類精品賞析(二)館藏 |  廣西省博物館典藏陶瓷類精品賞析(一)館藏 | 湖南博物館典藏曆代瓷器精品賞析(三)館藏 | 湖南博物館典藏曆代瓷器精品賞析(二)館藏 | 湖南博物館典藏曆代瓷器精品賞析(一
  • 中國陶瓷文化,永樂時期甜白釉瓷器中的珍品,署有年款的高足碗
    永樂青花壓手杯是見於明代文獻記載的古瓷名品,歷史上不斷有仿品出現,明代萬曆、清代康熙、民國及20世紀80年代以來,都曾仿燒過。但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四件永樂青花壓手杯,經過故宮博物院幾代古陶瓷專家的深入、細緻研究,可以確鑿無疑地將其定為永樂時期景德鎮御窯製品。
  • 永樂時期瓷器特點,拍賣1.4億不是沒有道理
    「永樂」是明成祖朱棣的年號,雖然皇位是從侄子手中奪來的,但其在位期間政局穩定,經濟發展迅速,推動了手工業的不斷發展。永樂瓷器在繼承元代瓷器工藝的基礎上又有所創新,此時期紅釉、甜白釉、青花瓷器獨樹一幟,在明清兩代瓷器中佔有重要地位。
  • 鑑賞明代青花瓷器的頂峰階段作品——永樂、宣德青花瓷器!
    永樂、宣德青花瓷器被後人推為明代青花瓷器之冠。其所使用的青花料既有國產料,亦有進口料,但最具時代特徵的則是使用進口「蘇麻離青」料描繪的青花瓷器。其釉色白中閃青,釉面常泛橘皮紋,圖案呈色濃豔,常有洇散現象,有如中國傳統水墨畫。
  • 《中國館藏國家珍寶——中國陶瓷大系》(15卷)出版
    「陶器為人類所共有,瓷器則是中國的創造。」已故中國古陶瓷研究專家、上海博物館前館長汪慶正曾這樣指出。國家「十三五」出版規劃項目《中國館藏國家珍寶——中國陶瓷大系》(15卷)歷經兩年餘時間籌備及編輯,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將在今年上海書展亮相。這套凝結中國幾代陶瓷藝術研究專家及幾代出版人努力的煌煌巨著,可謂我國當今陶瓷專著中工程最浩大、收錄瓷器數量最多的一套中國陶瓷大系。
  •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永樂瓷器特展
    「潔素瑩然,甚適於心」是永樂皇帝對自己心愛瓷器的讚譽。明成祖朱棣,年號永樂(1403-1424),是明代第三位皇帝。在他當政的二十二年期間,文治武功兼備,如營建紫禁城、派遣艦隊交通南洋、編輯永樂大典、製作大量官方用器等,建樹極多。其中,這些合於永樂皇帝心意的瓷器,經過了六百年的歲月,留存至今,不僅展現永樂時期瓷器的工藝成就,同時是多方文化來往的具體例證。
  • 逛逛國外博物館——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館藏瓷器
    如您希望了解更多中國古陶瓷學習鑑賞的相關知識,敬請登錄人民瓷壇(http://bbs1.people.com.cn/citan)     歡迎關注「人民瓷壇」微信訂閱號。
  • 永樂瓷器三寶 樂山樂水樂瓷
    中國的瓷器在宋代時就有了高度繁華的成就,永樂帝心愛的「瓷器三寶」有什麼首創的特色嗎?「瓷器三寶」如何別開局面,將明瓷推上高峰?明成祖年號永樂,也稱永樂帝(1403-1424年在位),是位親民又誠心納諫、具有智勇大略的皇帝。他在位二十二年間政績赫赫,建樹非常輝煌,文治武功兼備。
  • 世界各博物館:館藏龍泉窯瓷器集賞
    如今,在日本、英國、美國等多個國家的博物館中,我們依然可以看到來自中國的龍泉窯青瓷。 託普卡帕宮博物館收藏有不少元代的龍泉窯瓷器珍品,見證了元朝時期與西亞地區的密切聯繫。 歡迎關注公眾號:收藏家大視野
  • 永樂瓷器真的不如宣德瓷器嗎?並非如此
    永樂的瓷器不如宣德,這是過去的一般說法。隨著這些年考古成就比較多,景德鎮關於明代的御窯廠被屢次挖掘,挖掘出很多明初的官窯瓷器,也就證明了永樂時期的瓷器,各個品種都不遜於宣德。為什麼過去會說宣德比永樂強呢?是因為宣德老寫款,宣德時期的瓷器上特別願意寫款,而永樂時期很少寫款。
  • 明永樂時期瓷器鑑定(一)——永樂瓷概況
    在我國的陶瓷工藝史上,此時的鮮紅釉、甜白釉和青花瓷器獨樹一幟,佔有特殊的地位,稱為明、清兩代的典型,並廣泛影響後世。 自永樂三年(1405年)始,三寶太監鄭和曾先後七次下西洋,足跡遠涉地中海、東非一帶,既向外推銷了精美的瓷器,又帶回制瓷所需的「蘇泥勃青」色料,為景德鎮燒制獨具特色的青花器皿提供了物質基礎。
  • 這些永樂瓷器堪稱完美!
    「潔素瑩然,甚適於心」是永樂皇帝對自己心愛瓷器的讚譽。 明成祖朱棣,在他當政的二十二年期間,文治武功兼備,也製作大量官方用器。其中,這些合於永樂皇帝心意的瓷器,經過了六百年的歲月,留存至今,不僅展現永樂時期瓷器的工藝成就,同時是多方文化來往的具體例證。
  • 明代永樂瓷器鑑定的五種方法
    明代永樂朝跨越了二十二年,永樂瓷是明清最重要的青花瓷產品。隨著景德鎮瓷器業的昌盛繁榮和技術的不斷進步,永樂瓷以胎、釉精細,青色濃豔,造型多樣和紋飾優美而負盛名,與宣德青花瓷一道被稱為開創了中國青花瓷器的黃金時代。接下來本文將重點講述鑑定永樂瓷器的五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