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裕風水團隊在海南崖城 尋一處滄桑古蹟 品一份歷史幽深
曾祥裕 曾海亮
曾祥裕風水團隊從贛州古城來到溫暖如春的美麗三亞尋訪歷史文化名城崖城。
來到海南崖城,尋一處滄桑的古蹟,品一份歷史之幽深。
這是古瓊州的所在地,古城中的水南村、海口的攀丹村、文山村和金花村,被稱為古瓊州四大文化名村。
我們因時間的原因重點走訪了水南村,其位於三亞市崖城鎮中南部,因地處於海南第四大河流—寧遠河下遊之南而得名。歷代名士在此留下豐富的史跡:歷代被貶謫、流寓崖州的賢相、名臣、學士有15人之多,其中10人居住在水南村。就包括唐代名相李德裕、南宋詩人趙鼎等人。
一千多年前,曾任北宋宰相的盧多遜流放在此寫了一首詩:「珠崖風景水南村,山下人家林下門。鸚鵡巢時椰結子,鷓鴣啼處竹生孫。魚鹽家給無墟市,禾忝年登有酒樽。遠客仗藜來往熟,卻疑身世在桃源。」讀完此詩,我浮想聯翩,穿越歷史時空,與該詩作者而神交。這是盧公被流放至三亞水南村時即興之作,細緻地描述出了北宋時水南村的風物人情。
在宋元海南諸多貶臣中,盧多遜屬於位高權重、時間較早、對海南地方文化影響較大的人物之一。尤其是他通過詩歌深情吟詠水南村,為這一千年古村做了非常生動的註腳,從而被海南人民代代傳頌。
據史料,自西漢至北宋千餘年,崖城一帶的開發主要局限在水南一方。或許是水土情緣吧,隋朝的臨振郡,唐朝的振州及寧遠縣,北宋的崖州或吉陽軍,其治所代代相因,一直盤桓在水南一村。所謂「瓊南第一村」,因此成名。 直到南宋淳熙年間,吉陽軍署才遷到寧遠水北對岸,即今天之古州城遺址。因此可以說,先有水南村,後有崖州城;如同北京人說的,「先有潭拓寺,後有北京城」一樣。
除了盧多遜曾在水南村生活過外,歷史上還有許多名人都與水南村有聯繫,元朝女紡織革新家黃道婆曾來此學藝,唐代著名高僧鑑真大師也曾在此居住了一年多。從唐代起,不少朝臣名仕因被奸臣陷害流放到崖州而居住於此,如唐朝李德裕,宋朝趙鼎、胡銓等是,他們成為海南流放文化的有機組成,也使水南村有了「幽人處士家」的別稱。
明清時期在海南建省,海南不再是流放之地,海南文化更有了大發展,出現了被譽為「瓊州三星」的丘浚、海瑞、鍾芳等千古名人。在「瓊州三星」中的鐘芳就是三亞水南村人。鍾芳自幼有「崖州神童」的美譽,他多才多藝,蜚聲中原,與其子鍾允謙同為進士出身,滿門鼎盛,被世人贊為「海外之衣冠盛世」。
我們漫步這個名聞天下的崖城,只見古韻風情所剩不多,具有海南歷史根脈的古城、古村的歷史正在城鎮大開發中淪喪, 所幸的是文廟得以修復,面貌一新。
尋幽訪古,我們生發感慨:在歷史天空中,獨有一幅亂世年代的人物畫卷留存在海南崖城水南村。芸芸眾生中有李德裕、盧多遜、鑑真大師、丘浚、海瑞、鍾芳等一批精英的生命軌跡在此停留,一瞬便是永恆,他們的思想光芒與天地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