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北井區岱山寺有一個綠色郵箱 只能投遞寄給逝者的信件

2020-12-14 環京津網

北青網訊 那些想給逝者寫信的人可以把他們的信存投進日本一座「綠色郵箱」裡。

這個信箱位於Maizuru北井區岱山寺的庭院裡,寺廟工作人員不打開信件,而是在一個的火壇裡舉行儀式焚燒它們。

大約30年前,一名郵政局長的教區居民捐贈了這個柱式郵箱。

盒子安裝在寺廟主廳旁邊的紫藤架下,有時被用作供品的收集盒。

寺廟牧師把它漆成綠色,這樣就不會被誤認為是真的,但是有一天一封密封的信出現在裡面。

現年59歲的首席牧師松尾信子回憶說,他在是否打開這封信的問題上飽受煎熬,這封信大約是15年前寄到的。

但是他覺得他必須這麼做,因為他擔心發件人可能認為它被放在了一個普通的郵箱裡。

裡面是給一個孩子的愛的信息,「你在天堂還好麼?」一個人說,「請保佑爸爸媽媽,」另一個人說。

寄信者似乎是一位年輕的母親,她要麼流產了,要麼她的孩子在其他情況下去世了。

松尾渴望把這位婦女的話傳遞給她的孩子,他舉行了一場儀式,在火壇上焚燒這封信。

然後更多的信件開始出現在郵箱裡,也是寄給已故的人。

去年3月,松尾在他的Instagram帳戶上發布了關於這個郵箱的消息後,許多人回信說他們也希望把信留在那裡。

六月初,他正式開始接受信件,並將這個容器命名為「綠色郵箱」

郵箱塗了一層新的綠色油漆來紀念這一時刻,同時在其正面有一個新的標誌向參觀者解釋它的目的。

教區居民讚賞松尾的努力,並參與支持該項目。

75歲的Hiroyuki Makino是代紹基教區居民的首席代表,他為寺廟的接待處付錢並捐贈信紙和信封供遊客使用。

牧野說:「人們可以在這裡寫信。我希望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參觀寺廟,即使他們不是教區居民。"

寺廟工作人員說,他們已經收到了公眾關於綠色郵箱的許多詢問。

一位關東居民問,無法親自前往該地區的人是否可以給寺廟寄信。

寫作帶來解脫,松尾說:「有時候,當你寫下你的感受或者你現在的表現時,你會與自己達成妥協,或者找到一條新的道路或者一個新的想法。我認為這相當於收到一個死者的回覆。"

工作人員表示,考慮到如今在數字時代很少有人費心手寫信件,他們正在考慮舉行一次寫信活動。

相關焦點

  • 綠色郵筒街頭立 市民唯恐已「退休」
    每天兩次打開郵箱收取信件  郵政局回應:市區內共有郵筒168個,工作人員每天上午、下午各取一次  □見習記者 魏朝林   【打探】  每天都有人打開郵筒將信取走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中州路中央百貨樓附近,看到有一個一米多高的圓柱形綠色郵筒豎立在人行道旁,郵筒上方印製了每天2次開箱時間,底部是郵遞員開筒取信口。「投遞信件的人很少,但每天都有人打開郵筒,有信的話就取走。」附近停車場的保安告訴記者。  記者在此守候一個多小時,沒有人來投遞信件。
  • 「機場戳」寄給章孝嚴
    在大批明信片和信件中,約有10封貼有包機紀念郵票的信件,被指定寄給最早促進「兩岸包機對飛」的章孝嚴。  「我們是今天5時30分上班的」,浦東新區江鎮郵電支局的錢耀勳副局長告訴記者,因為候機樓郵政所正巧設在臺胞專用通道的對面,加之中國集郵總公司專為今年的春節包機發行了紀念郵品,所以他們上班得格外早。
  • 中國最大郵筒亮相廣州 可容納500萬封信件
    這是中國最大的郵筒,高約15米,是原熱電廠一棟運煤設備房的一部分,它的通體呈深綠色,上面蓋有亞運徽章,它擁有光滑飽滿的筒身、頂蓋凸出的筒帽、長長的「嘴巴」(投信口)、大大的後門(取信口)。和普通郵筒不一樣的是,因為投信口位置相當於二層樓的高度,為方便市民攀上去投遞信件,設計者繞著筒身搭建了一段斜梯。
  • 建在海底10米的郵筒,有人特意跑來投遞信件,一周後收到
    第4245期 以往通訊設備還不發達的時候,相隔較遠的人想要交流還只能通過寫信
  • 信封裡裝著"豔照"寄給名人 南京截獲一批敲詐信件
    (原標題:信封裡裝著「豔照」寄給名人 南京截獲一批敲詐信件)
  • 校園版「解憂雜貨店」 小郵箱發揮大作用
    說起對郵箱的印象,很多人都停留在了80、90年代。如今在金華站前小學校園內,卻悄然出現了「紅領巾郵局」,用郵箱在師生間架起了一座愛的橋梁。10月29日,校長施益新收到了4封信件。不到一周時間,施校長收到了近十封信。
  • 日本最奇葩的郵筒,隱藏在十米深的海底,每天會收到200封信件
    隨著通訊技術的不斷發展,也讓我們的生活方便了不少,從以前人們只能靠信鴿來傳遞信息到現在隨時都能暢通無阻的聊天,傳遞信息的方式也比之前省事了很多,但是我們卻開始懷念之前信件的郵寄方式。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這個隱藏在10米深的海底之下的海底的郵筒,快一起來看看吧!
  • 南京800隻郵筒難收信件仍堅守 看其他國家的郵筒命運如何
    在南京街頭,有800多個郵筒,它們中很多一整天都不會有一封信投遞。不過,南京市郵政部門表示,儘管使用率不高,南京的郵筒還是會「堅守」。不僅數量不會減少,反而總體趨勢還會增加。來聽記者報導。  在南京漢中門大和嫩江路路口,有一個郵筒孤零零的站在路邊,不僅被往來的路人忽略,就連附近的居民都表示,幾乎從來沒有看見過有人向郵筒裡投信。
  • 郵政:不管有無信件每天按時開箱
    市民關心信件投遞事項  「不少老鄉和我一樣習慣寫信。」汪先生說,雖然手機通訊方便,但有時寫信更顯情真意切。  前年大學畢業的王依在市府大道一家單位上班,每到元旦節前一周,她就開始準備給外地的大學同學寄明信片了。
  • 綠皮郵筒「肚子裡」裝傳感器 信件一收秒發通知
    安裝長方體黑盒子,擁有「感應設備+無線通訊」技術集成在松柏郵政支局門口,郵政工作人員蹲在綠色郵筒前,搗鼓著一個比手掌略大的長方體的智能傳感器。接上光電感應器、門磁感應器、天線,再插上一張物聯網卡,這套智能系統的七經八脈就基本打通了。
  • 「書信時代」漸行漸遠 綠色郵筒該何去何從?
    隨機採訪中,有90%以上的人表示,已經多年沒手寫書信,也沒注意街頭是否有郵筒的存在。在市郵政局萬松支局門口的郵筒前,記者採訪了一名20多歲的男青年,他很驚訝回答:「寫信?那是什麼時候的事情啊。現在有簡訊、有郵箱、有QQ,為什麼要選擇寫信這種麻煩的方式呢?」
  • 賀卡和信件減少,網購和快遞增多!1-10月江蘇日均收發2233.3萬件快遞
    由於網絡通訊的迅猛發展,臨近年底,以往人們給朋友寄送新年賀卡的現象大幅減少,市民之間信件寄送的頻率和數量都大幅減少。南京市民高先生回憶,在1999年12月底,他當時剛工作不久,每到年底,他會購買五六十張賀卡和郵政的有獎明信片,投遞到街頭的綠色郵筒中,寄給自己的親戚朋友、老同學,通過賀卡表達對他們的思念和新年祝福。
  • 信件造句和解釋_信件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信件(xìn jiàn)。近義詞有:翰札,簡牘,信札,尺素,書信。郵遞或帶交的函件。多指書信。信件參考例句:1、這些信件事關公司機密,請將它們密封后再寄出。2、信件應送達受信人,不得攔截、啟開或拆讀。3、信件或報告以有效地達到成果。4、我們的信件能直接寄往與我們通郵的國家,不必經過他地轉寄。5、茲證明本件確係他信件的副本。6、凱薩琳把所有信件放在一旁,全都未啟封。7、郵差按照門牌號碼挨戶把信件投入信箱。8、郵差每日風雨無阻的遞送信件,非常辛苦。9、信件上應寫明郵遞區號,以利信件快速送達。
  • 世界上海拔最低的郵箱:位於10米深海底,讓無名小鎮變成潛水勝地
    在日本和歌山縣的海邊小鎮周參見町,這裡有一個世界上海拔最低的郵箱,它位於10米深的海底,被列入了金氏世界紀錄。周參見町原本是一個沒有什麼名氣的小鎮,而自從設置了這個紅色的海底郵箱後,小鎮吸引了很多潛水愛好者和遊客,從此出現在了旅遊地圖上。
  • 一個可以接受無地址信件的郵局,你終於可以寫信給她了
    日本香川縣西部,有個浮在瀬戸內海的粟島(あわしま),島上留有充滿昭和時代氛圍的舊街景,也有紅色的圓形郵筒。在粟島的正中央,有一個可以接受無地址信件的郵局——「漂流郵局」(The Missing Post Office),這裡專門收容無法投遞,也無法送回,或收件人地址不明的明信片。
  • 郵政部門:均可投遞,請市民放心寄信
    記者潘璐璐通訊員童賽瑜  近日,「百姓事馬上辦」平臺收到了一則諮詢:寧海城區不少郵筒都鏽跡斑斑,還能放心投遞嗎?投遞員多久來收一次?信能不能順利寄出去?很快,縣郵政局工作人員給出了回覆:寧海城區的15個郵筒均可投遞,投遞員每天至少收取一次,只要資費準確、投遞信息無誤,信件就能順利寄出。
  • 北京全市5000信筒堅守書信情懷 郵寄信件中家書不到十分之一
    「甭管有信沒信,我們要求逢筒必擦,做好保潔。」騎著自行車再來到朝內南小街,打開第二個信筒,僅一封信件孤零零地躺在偌大的信筒裡。9個信筒都開了一圈,用時大約一個半小時,老楊取回來11封信,其中有4封是明信片,其餘都是發往單位的信函。將取回的信蓋戳銷票後再分類放好,等待中午投遞;下午4點,再開第二遍信筒。「最開始剛乾開筒員的時候,信是真多!」
  • 雲南網:風雨無阻 情灑郵路——羅平縣郵政分公司女子投遞組守崗位...
    做好抗「疫」路上流動的「綠色」宣傳員  「我們幾個相互鼓勵,大伙兒都不喪氣、不灰心,相信一定會好起來的。在那段時間,每天走進郵政大門,我都告訴自己,一定要把工作做好。」女子投遞員顏調英負責城鄉結合部的投遞工作,最遠的村莊來回需要騎3個多小時的摩託車。疫情期間,封村封路,需要步行進村送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