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機場流量變局:中部機場貨運增速領先

2020-12-13 澎湃新聞

原創 翟楊 搜狐城市

今年前3季度,廣州白雲、成都雙流反超北京首都、上海浦東兩大「霸主」,成為全國旅客吞吐量最多的兩座機場。

而在貨郵吞吐量方面,南昌昌北機場、鄭州新鄭機場增速領先,昌北機場同比增幅更是突破50%。

就在疫情引發城市流量變局的同時,新一輪機場建設熱潮也已正式開啟。

廣州確定了白雲機場三期擴建規劃,重慶確定了第二機場的選址,濟南機場二期改擴建工程將爭取明年初開工……

-01-

廣州白雲機場旅客吞吐量逆襲

上海浦東機場貨運量是濟南遙牆機場的26倍

新冠疫情對中國民航業的影響仍未消除。

據中國民航局數據,今年前三季度,中國民航旅客運輸量、貨郵運輸量,同比分別恢復至去年同期的76%、91.3%,其中國際航線受管控政策拖累,恢復水平遠低於國內航線。

就在國際、國內航線恢復程度分化之際,中國城市機場的流量格局也開始生變。

2020年1-9月中國城市機場旅客吞吐量TOP20/搜狐城市製圖

今年1-9月,中國大陸城市中,旅客吞吐量排名前10的機場分別為,廣州白雲、成都雙流、深圳寶安、重慶江北、昆明長水、北京首都、上海浦東、西安鹹陽、上海虹橋以及杭州蕭山。

值得關注的是,去年同期分列第一、第二的北京首都機場、上海浦東機場,今年被廣州白雲、成都雙流、深圳寶安等5家機場反超,僅排名第六和第七的位置。

與去年同期相比,北京首都機場、上海浦東機場的吞吐量分別同比下降70.3%和61.7%,降幅如此之大,主要是由於這兩座機場是全國接收國際航班數量最多的機場,然而,國際航線截至今日依然恢復慘澹。

此外,6月北京疫情反覆、大興機場瓜分流量、首都機場國際航班分流至周邊機場的政策,更是進一步蠶食了首都機場的流量,使得首都機場在20座機場中同比降幅最大。

就在首都機場、浦東機場客運流量遭受重創的同時,重慶江北機場、成都雙流機場的恢復進度領先。今年前三季度,重慶江北機場、成都雙流機場的旅客吞吐量分別同比下降28.4%、30.9%,在旅客吞吐量T0P20的機場中,降幅最低。

此外值得一提的,今年3-6月,成都雙流機場的旅客吞吐量曾連續4個月排名內地第一。尤其是5月,成都機場起降架次躍居全球第一,成為當月全球最繁忙的機場。

2020年1-9月中國城市機場貨郵吞吐量TOP20/搜狐城市製圖

而在貨郵吞吐量方面,中國大陸排名前10的機場分別為,上海浦東、廣州白雲、深圳寶安、北京首都、杭州蕭山、成都雙流、鄭州新鄭、重慶江北、南京祿口和西安鹹陽。

不同於旅客吞吐量上的銳減,今年前三季度,上海浦東機場的貨郵吞吐量同比微增0.5%,高達2641503噸,是同期廣州白雲機場貨郵吞吐量的2倍有餘,更是排名第20的濟南遙牆機場的26倍。

據央視報導,浦東機場貨郵吞吐量維持高位的原因主要是,受全球防疫物資運輸需求持續增長影響,浦東機場全貨機架次保持高位,以及國際航線管控政策實施後,中外各航空公司「客改貨」航班架次增量明顯,其中運輸防疫物資佔了較大比例。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貨郵吞吐量TOP20的城市中,南昌昌北機場以59.0%的同比增速排名第一。

昌北機場貨郵吞吐量大幅上漲的重要因素之一,就在於國際貨運的大幅增長。

據中國民航網報導,今年6月,昌北機場新增往返洛杉磯貨運航線,並陸續開通大阪、烏茲別克斯坦、洛杉磯等客改貨醫療物資包機航班,截至9月14日,昌北機場國際貨量同比增長512.54%,國際貨運吞吐量已超去年全年兩倍。

為提升昌北機場貨運量,總投資3.4億元的新國際貨站已於今年9月正式啟用。近年來,江西高度重視航空產業發展,將其定為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扶持。

當前我國正經歷著傳統產業逐漸從東部沿海向中西部轉移的過程,許多城市正在尋求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的途徑,對於不沿邊不靠海的中西部城市而言,臨空經濟被當地政府視作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契機。

而鄭州這顆「珠玉」在前,更是給了內陸城市無限的想像空間。

-02-

鄭州新鄭機場貨運量同比增幅超20%

臨空經濟區規劃建設數量破百

今年1-9月,鄭州新鄭機場貨郵吞吐量在全國機場中排名第七,達42.6萬噸,同比增長21.6%,增速僅次於南昌昌北機場。

而以新鄭機場為依託的鄭州航空港實驗區,作為國家首個臨空經濟示範區,匯聚了富士康等知名企業,早已成為鄭州經濟發展的增長極。

以2016年為例,2016年鄭州航空港實驗區實現GDP622億元,對鄭州市經濟增量的貢獻率從2010年的1%左右躍升至2016年11.7%。

河南大學中原發展研究院院長耿明齋曾直言,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河南深刻意識到資源粗放型經濟增長難以為繼,於是轉向發揮區位交通優勢,利用機場發展臨空經濟,打造經濟新增長極和開放發展新門戶。

航空樞紐對地區經濟的影響也在其他研究中得到驗證。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課題組,曾對中部五省區省會城市的航空港規模對區域經濟的影響進行研究,結果表明,航空港規模對區域城市的創新產出有著顯著的正向促進作用。

同時,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白雲機場每增加100萬人次旅客吞吐量,可拉動廣州市GDP值29.9億元、帶動廣東省GDP值增長120億元。

正是基於對上述邏輯的認可,空港越來越被地方政府視為本地區經濟發展的催化劑。同時以空港為依託的臨空經濟,更是被視作都市經濟發展的未來。

截至目前,國內依託空港的臨空經濟區規劃建設的數量已超過100個。

2020年3月,廊坊臨空經濟區集中開工9個重點產業項目,總投資157億元/人民視覺

簡單來講,臨空經濟是指依託民用航空業使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經濟要素,迅速向機場周邊聚集,從而逐漸形成的一種新經濟形態。

多項研究表明,建設臨空經濟區的根本,在於機場的運營規模、網絡通達性。

中國民航大學臨空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曹允春在總結國內外建設經驗後提出,當機場旅客吞吐量超過1000萬或貨郵吞吐量超過20萬噸時,臨空經濟才開始發展。

於是,新建、擴建機場成為熱潮,而眼前新的基建風口,更是為這股熱潮添柴加火。

日前,中央財經委員會召開會議,會上提出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都離不開高效的現代流通體系,要加強高鐵貨運和國際航空貨運能力建設,加速形成內外聯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網絡。

在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李錦看來,「這意味著,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高鐵貨運與航空物流市場需求將保持較高速度增長。」

事實上,多座城市已經開始加碼機場建設。

-03-

機場貨運能力利用率僅50%

6月,南通市政府與上海機場集團籤約,宣布規劃建設南通新機場,項目建成後將成為上海國際航空樞紐的重要組成部分。

同月,總投資超24億元的蕭山機場改擴建項目,獲得浙江省發改委核准批覆,預計將於年底前動工。

7月,呼和浩特新機場正式開工建設,項目總投資231.1億元,預計2023年底全面竣工。

8月,重慶市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發布公告,明確指出重慶第二機場的預選場址在璧山正興。根據規劃,項目建成後年旅客吞吐量將達7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350萬噸。

9月,廣州白雲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正式開工,項目總投資544.2億元。預計項目建成後,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能力、貨郵吞吐能力將分別達到1.2億人次、380萬噸,較目前增長50%、52%。

……

今年山東省委省政府已批准設立了500億元的山東機場建設投資基金,將給全省機場建設提供有力支持。

機場項目中,煙臺機場二期擴建、濟寧機場遷建項目正加快施工;菏澤新機場爭取年底前通航;臨沂機場擴建、東營機場擴建工程將於年底前開工;投資500億元的濟南機場二期改擴建工程爭取明年初開工;威海機場遷建項目也將於明年開工。

可見,中國城市機場的競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更激烈。

鄂州機場正在施工中/視覺中國

此外,加快貨運功能為主的機場建設也是目前面臨的一個重要任務。

國家發展改革委基礎設施發展司一級巡視員任虹曾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在航空貨運方面暴露出國內缺乏專業化航空貨運的短板,也沒有一個完整的航空貨運機場的系統」,中國航空貨運正處於發展的初期階段。

據她介紹,從國際貨運看,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鄭州五大機場國際貨運量集中了全國的90%。全國235個機場基本都是綜合性機場,以貨運功能為主的機場目前還是零,處於起步階段。

目前正在推進的鄂州機場是第一個以貨運功能為主的機場,並且已於2019年下半年開工建設,按照目前的計劃,預計在2021年底或者2022年初投入運行。

實際上,每個機場在設計中,都有客運能力和貨運能力,但據任虹介紹中國機場貨運能力的利用率只有50%。所以當下首先需要研究的是怎樣把現有能力充分挖掘出來,其次,如果需要新布局建設以貨運功能為主的機場,也將著手協同地方、行業部門共同研究。

參考資料:

[1]數讀9月千萬級機場,民航資源網

[2]前三季度機場吞吐量成都排名全國第二,金融投資報

[3]同比增長110%上海浦東機場日均貨運航班量創新高,央視

[4]前9月吞吐量已超去年全年江西航空物流發力趕超託舉內陸開放,江西日報

[5]臨空經濟趕超北上廣,鄭州航空港實驗區憑啥領跑,南方日報

[6]臨空經濟區建設需推進「港產城」一體化,《經濟》雜誌

[7]臨空經濟發展的關鍵要素、模式及演進機制分析,城市觀察

[8]航空經濟引領地區發展研究——以鄭州航空港為例,區域經濟評論

[9]國家發改委:疫情暴露專業航空貨運短板,財新網

end-

往期精彩回顧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中國城市機場流量變局:廣州白雲機場客運逆襲稱霸,中部機場貨運增速領先》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中國機場流量變局:廣州白雲客運逆襲,中部機場貨運增速領先
    今年前3季度,廣州白雲、成都雙流反超北京首都、上海浦東兩大「霸主」,成為全國旅客吞吐量最多的兩座機場。而在貨郵吞吐量方面,南昌昌北機場、鄭州新鄭機場增速領先,昌北機場同比增幅更是突破50%。就在疫情引發城市流量變局的同時,新一輪機場建設熱潮也已正式開啟。
  • 日本中部機場公布冬季航班時刻表 新增中國航線突出
    人民網東京11月14日電 綜合日本「Aviation Wire」網站的報導,從10月27日到2020年3月28日期間,日本各大機場開始啟用冬季運營計劃。在此期間,各機場紛紛推出冬季執飛的新航線。位於名古屋的中部國際機場推出的冬季執飛時刻表中,國際航線每周達455個航班,是歷年冬季時刻表的最多航班數量。國際航線中,飛往中國的新航線表現突出。從10月27日開始,上海吉祥航空(DKH/HO)開通中部機場與無錫之間的航線,深圳航空(CSZ/ZH)從11月1日起也開通了中部機場與無錫之間的航線。
  • 日本中部國際機場將恢復中韓航班往來
    圖源:日媒據日本東海電視臺3日消息,由於中韓疫情逐漸趨緩,繼成田國際機場和羽田國際機場之後,日本中部國際機場也將開始接待來自中韓的旅客。據報導,由於受到新冠疫情影響,此前日本主要由成田和羽田機場對接來自中國及韓國的國際航班。據相關人士透露,日本政府將於11月中旬開始在中部國際機場恢復來自中韓的航班,首條復航線路為大韓航空從仁川起飛赴日的航班。為此,日本中部國際機場近期將在機場內設置新冠病毒檢測場地,逐漸恢復國際航線的正常運行。
  • 日本中部國際機場將開始接待來自中韓的旅客
    原標題:日媒:日本中部國際機場將恢復中韓航班往來據海外網11月3日消息據日本東海電視臺3日消息,由於中韓疫情逐漸趨緩,繼成田國際機場和羽田國際機場之後,日本中部國際機場也將開始接待來自中韓的旅客。
  • 武漢天河機場:中部門戶機場優勢凸顯
    《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通訊員鞠頔 報導:近日,武漢市交委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武漢天河機場客流量達922.88萬人次,運輸起降7.99萬架次,同比增速分別達10%、3.5%,客流總量、國際及地區業務量均位居中部第一,中部門戶機場作用凸顯。
  • 中國第二個雙機場城市,機場形如展翅的鳳凰,這機場也太美了吧
    一個城市有兩個國際機場, 這是未來大城市航空發展的趨勢, 在中國,現在只有兩個城市有雙機場, 一個是上海, 上海是中國最早擁有雙機場的城市, 有虹橋機場和浦東機場, 另一個城市是北京, 北京第二機場今年第一次開通了, 比上海晚了十多年,北京是我國綜合實力第二強的城市,在國內外知名度很高,近年通過機場進入北京的旅客人數超過1億人
  • 林天福:從「城市機場」到「機場城市」香港機場謀篇大灣區發展機遇
    「我們很高興看到國家對粵港澳大灣區有全新的規劃,香港國際機場將藉此迎來更多發展機遇,而我們作為區內重要的國際航空樞紐在其中也必將發揮更大的作用。」林天福表示。展望未來,林天福指出,香港機場將由「城市機場」向「機場城市」轉變。「機場將不再是單純的交通站點,而是集購物、休閒、娛樂等多功能一體的大型綜合體。」
  • 江蘇最「孤獨」的一個城市,實力與天津並肩,卻是個沒機場的城市
    中國經濟取得飛躍性飛躍後,各城市之間發生了不期而遇的實質性轉變,無論是經濟上的突破還是交通上的旅行都有了相應的提高,很多城市都為了當地的建設而致力於交通之旅,不僅要建設高鐵站,還要建設機場,當然,這些為了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吸引了很多人才來建設當地的發展,但是,江蘇有這樣的城市,雖然經濟實力很好,但是自己的機場還沒有建成,是省內唯一沒有機場的城市,這個城市是蘇州
  • 福建最強國際機場,是東南沿海區域性航空樞紐,比肩南京祿口機場
    從目前中國擁有的國際機場數量來看,每年都在增加,許多地區城市在積極發展自己的機場設施,有些地方在積極建設,有些地方在不斷開通新路線,服務為了不斷提高機場文化的發展,更加突出了機場文化的發展,正是因為他們的發展,中國的機場發展越來越好。
  • 日本名古屋中部機場預計10日迎來盂蘭盆節出行高峰
    人民網東京8月6日電 據《朝日新聞》網站報導,日本名古屋的中部機場公司近日公布了盂蘭盆節期間國際航線預約情況。據統計,今年盂蘭盆節連休期間,中部機場出發旅客人數預計為10萬3600人,與上一年度相比增長兩成。
  • 時隔三個月 日本中部機場迎來第一批國際旅客
    人民網東京6月26日電(鄭瑾)據NHK電視臺報導,受疫情影響自4月起國際線全部停航的日本中部機場(位於愛媛縣常滑市)於6月17日恢復國際航班後,6月25日迎來了從馬尼拉起飛的國際航班。
  • 日本中部國際機場新航站樓啟用,28分鐘可達名古屋
    9月20日,中部國際機場新航站樓正式啟用。總建築面積約為45,000平方米,最大容客量450萬人,國際線可容納300萬人使用。相鄰區域,展示波音787初號機的主題公園「FLIGHT OF DREAMS」以及日本首個機場直通型常設保稅展廳「Aichi Sky Expo」的開設,都吸引了來自全世界的目光。
  • 鄭州航空港交通大樞紐建設持續發力 鄭州機場連續兩月貨運增速全國...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楊凌 通訊員 楊宇 施書芳6月11日,記者從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獲悉,剛剛過去的5月,鄭州機場貨運大通道實現逆勢增長,增速達60.8%,連續兩個月貨運增速排名全國第一。河南機場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說,鄭州機場統籌疫情防控和生產發展,不斷提升貨運保障效率,完善樞紐航線網絡,確保國際貨運航線不停航。截至目前,鄭州機場今年新開14條定期貨運航線,新增19個國際通航點,保障國際全貨機1332班,同比增長94.4%,創下歷史最高水平。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是鄭州航空港實驗區建設的起點,鄭州機場是鄭州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建設的龍頭。
  • 機場數量最多的城市:從衛星上看重慶各個機場
    重慶是中國面積最大、區縣數量最多的直轄市,正因為面積較大,重慶下轄的一些區縣都有自己的機場,所以重慶也是機場數量最多的城市。今天就從衛星地圖上看看重慶的這些機場。註:以下遙感影像來自地圖公開資料,並非實時影像。
  • 鄭州機場提前完成去年貨郵吞吐量 客貨運規模繼續保持中部領先
    11月21日,記者從河南機場集團獲悉,今年前10個月,鄭州機場完成貨郵吞吐量49.38萬噸,同比增長22.3%,增速居全國大型機場首位,客貨運規模繼續保持中部機場領先地位;截至11月12日,累計完成貨郵吞吐量52.3萬噸,提前49天完成2019年全年貨郵吞吐量。
  • 中國客流量「最大」的機場,第1名是第10名的2.6倍,附帶城市排名
    根據國內各機場旅客吞吐量的數據,第一位的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客流量達到了第十位的杭州蕭山國際機場的2.6倍, 整理了交通量最大的10個機場,附上了這10個機器所在地所在城市在「中國觀光城市綜合實力排行榜」上的排名。
  • 江蘇GDP最強的城市蘇州,卻沒有自己的機場,你知道是什麼原因嗎
    江蘇GDP最強的城市蘇州,卻沒有自己的機場,你知道是什麼原因嗎,機場是一個城市的標準,中國很多城市都有機場,一個城市沒有機場就被列為「落後」的城市, 當然,有些先進城市由於某種原因沒有機場,東莞經濟發達,周邊機場太多,那沒有自己的機場,長三角還有一個牛城也一樣。
  • 鄭州機場貨運規模步入全國六強
    今年前11個月,鄭州機場國際地區貨運量和全貨機航班量均居全國第5位;貨郵吞吐量累計增速21.8%,在全國主要機場中居第1位。其中11月份,鄭州機場單月完成的貨郵吞吐量達到7.38萬噸,創歷史新高。目前,在鄭州機場運營的貨運航空公司31家,開通貨運航線51條,貨機通航城市63個,全球影響力持續增強。
  • 昆明長水機場T2航站樓:打造國內領先超大型綜合交通樞紐
    昆明長水機場T2航站樓:打造國內領先超大型綜合交通樞紐近日,記者從昆明國際航空樞紐工程建設指揮部獲悉,昆明長水機場T2航站樓主樓設計年旅客量為6700萬人次,空側將通過捷運系統與S2衛星廳相聯繫,陸側則結合高鐵等多種交通方式打造綜合交通體系
  • 中國十大機場出爐:廣州暫時領先,重慶反超西安,武漢直接打臉!
    如何測量機場的大小?機場佔地面積並不大,但主要指標是旅客人數。近年來,北京首都機場、上海浦東機場、廣州白雲機場和成都雙流機場均進入前4名。從地理上看,這四大機場位於東南西北四大城市群。巧合的是,這四大城市群位於國家四個重要增長極。中國十大機場出爐:廣州暫時領先,重慶反超西安,武漢直接打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