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泯滅人性的大屠殺,不僅可以發生在一戰、二戰的前線的對壘兩軍之間,法西斯政權和猶太平民之間,甚至可以瞬間爆發在平民同胞之間(1994年盧安達種族大屠殺),可以發生在千年佛國的統治機器和子民之間(1975-1978年柬埔寨紅色高棉大屠殺)。死於大屠殺的千萬生靈,敲響萬世警鐘;人性幾何、政治的善惡,要求每一個人深思。
《盧安達飯店》:他在血雨腥風中保護了1268人
《盧安達飯店》
這部電影根據真人真事改變:盧安達酒店的主人盧斯薩巴基納是胡圖族人,他的妻子是圖西族人。1994年4-7月的盧安達大屠殺中,他保護了1268人免遭屠殺者毒手,被稱為「非洲的辛德勒」。
1994年4月6日,一架載著盧安達胡圖族總統哈比亞利馬納和蒲隆地總統的座機在盧安達首都基加利上空被火箭擊落,兩國元首同時罹難。7日,由胡圖族士兵組成的總統衛隊殺害了盧安達女總理、圖西族人烏維林吉伊姆扎納和3名部長。在此後3個月裡,先後約有100萬人被殺,其中絕大部分為圖西族人。被胡圖族種族主義者控制的廣播電臺叫囂「讓一切鬱積的爆發出來吧……在這樣一個時刻,鮮血將滾滾而出」,失控的人群在失控的媒體號召下四處搜尋和殺死圖西族人,空氣中瀰漫著血腥的味道。
當一個國家陷入了瘋狂,世界也閉上了雙眼時,有一個名叫保羅-盧斯賽伯吉納(唐-奇德爾飾)的飯店經理卻敞開了溫暖的懷抱,他經營著當地一家雲集著歐洲遊客和軍界政要的米勒-科林斯飯店,八面玲瓏地運用著一切關係盡心地呵護著飯店的顧客們。保羅是胡圖族人,而他的妻子塔莎娜(索菲-奧康尼多飾)卻是圖西族的,對他而言,在動蕩的時局中,保護他的圖西族的親戚與朋友成為了一生中面臨的最大使命與挑戰。聯合國維和部隊的無作為和與世界媒體的隔絕使得保羅夫婦二人和在飯店中避難的1268名當地居民更加堅定了活下去的信心與勇氣,「我們一定讓全世界都無地自容地去採取應有的行動。」事態越來越嚴重,百日之內竟有約100萬人死於非命,但米勒-科林斯飯店卻成為了嗜血荒漠中的一片生命綠洲……「沒有一個人被帶走,沒有一個人被殺害」。
影片拍攝之前,導演特裡-喬治把保羅接到紐約家中,暢談了5天5夜。這些日子裡,這位勇敢的飯店主人把自己的恐懼、孤單、無助和眼淚統統傾倒在喬治面前。他告訴喬治,自己親眼看到那些被棍棒毆打的人們如何發抖哭喊,那些被美國軍隊遺棄的人們怎樣抱住軍人的腿跪地求救;他告訴喬治,7萬同胞被屠殺,路邊堆滿了腐臭的屍體,而狂暴的人群開著車,從這些人的身上顛簸而過;他告訴喬治,人們在怎樣的環境中掙扎求生,早上在40攝氏度的高溫裡躲避煙塵,而晚上則裹著襯衫抵抗0攝氏度的嚴寒……
新聞發布會上,真正的保羅隨同演員一起來到了現場,他贏得了記者們長達1分鐘的熱烈掌聲。「常常有人問我為什麼要這麼做。」保羅說,「我總是回答,因為這是我的責任和義務。我想保護來這裡的人,我要讓他們安全。這是我惟一的目的,我為此一直努力,並且成功堅持到了最後。」 沒有華麗的修辭,卻勝過世界上最動聽的言語。1994年之後的10年間,世界各地的政客成批次地前往盧安達祈求倖存者的寬恕,並一再立下「永不再犯」的誓言。但許多地方,視性命如草芥的殺戮卻一再發生。沉重的歷史卷宗難掩濃濃血腥,通往非洲大陸的和平之路仍舊泥濘。《盧安達飯店》,作為大屠殺的十年之祭,作為一部向100萬亡靈和人性基本尊嚴敬禮的影片,它也在詰問著:生命豈能賤於塵埃?
《四月某時》:泯滅人性的大屠殺
《四月某時》
這部電影是對這場聳人聽聞的大屠殺的直接描繪。1994年4月,盧安達總統被刺事件引發了大屠殺狂潮,百日之內,胡圖極端分子屠殺了大約百萬平民,佔據了圖西人和溫和派胡圖人的大部分。
《四月某時》中有許多槍擊的鏡頭,並使用了大量盧安達演員,而《盧安達飯店》的大部分場景則是在南非拍攝的。《四月某時》中,腐爛的屍體橫陳在大街小巷,填滿了基加利城外的沼澤。主角之一和他的朋友準備用刺刀反擊持槍極端分子的時候被射殺。士兵們向擠在學校房間裡以為自己藏身安全的女學生們掃射。倖存的一名教師和一個女生只得從一堆堆鮮血淋漓的屍體上爬過去。中心人物之一奧格斯汀的妻子為了避免遭到強暴侮辱,拉開手榴彈與數名士兵同歸於盡……
佩克稱,「電影中的每個故事都是真實的,但還可以更真實。我個人認為《盧安達飯店》表達方式不正確。我不想為寫殘暴而寫殘暴。我需要觀眾思考這部電影,思考這一慘劇。」
「盧安達大屠殺」發生的真正原因是盧安達胡圖族與圖西族兩部族長期以來矛盾衝突的直接碰撞。地處非洲中部、有「千丘之國」之稱的盧安達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家,1992年被聯合國列為世界47個最不發達國家之一。
20世紀60年代以前,僅佔人口10%—15%的圖西族在盧安達佔據統治地位,88%的政府官員都是圖西族人,並擁有絕大部分可耕地。1959年,盧安達南部的胡圖族農民開始反抗圖西族貴族的統治並掌了權,把土地重新分配給無地的人,許多圖西族貴族逃到了鄰近國家。1962年盧安達宣布獨立後,盧安達政府一直對圖西族實行種族歧視政策,國內矛盾不斷,1990年代初更到了一觸即發的程度。
1994年的內戰和種族屠殺給盧安達帶來了巨大災難,使這個原本貧困的國家雪上加霜,大批勞動力喪失,國家經濟處於崩潰邊緣。大屠殺還使這個國家的人口結構產生了很大的變化,全國14歲以下的兒童約佔總人口的40%,許多婦女成為寡婦,至今仍有大量逃亡鄰國的胡圖族極端主義分子滲入鄰近國家,給這些國家的安定帶來負面影響。
2004年2月13日,盧安達總統卡加梅在非洲互查機制首屆論壇上宣布,2004年4月盧安達全國上下將舉行盧安達大屠殺10周年紀念活動。3月26日,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的「盧安達大屠殺10周年紀念會」上發表講話,呼籲國際社會採取行動,防止盧安達大屠殺事件重演。他希望各國人民響應盧安達政府的提議,在每年的4月7日中午12時默哀1分鐘,以追思過去,警世未來。聯合國大會將每年的4月7日定為「反思盧安達大屠殺國際日」。1994年11月,聯合國安理會設立了聯合國盧安達戰犯法庭,審判犯有大屠殺罪的嫌疑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