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邊地區經濟形勢不好,不過臺灣省仿佛一枝獨秀。根據第3季度的統計數據,中國臺灣的GDP增長達到2.91%,而臨近的韓國GDP增長率為2%,新加坡為0.1%,臺灣經濟增速領先亞洲四小龍也因此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眾所周知,臺灣省的經濟成長高度依賴代工產業,無論的晶圓巨頭臺積電,聯電,還是富士康,和碩,從事的都是代工製造,經濟不景氣的大背景下,難道代工產業會不受影響?
不過根據10月份的最新情況來看,整體的行業調整周期最終波及到了代工製造領域。根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臺灣主要19家IT企業的營收同比去年下滑了3.4%,這19家企業包括了臺灣地區的主要IT大廠,像臺積電,富士康,廣達,和碩等。其中產業龍頭臺積電和富士康無需過多擔心業績,同比分別增長4%和1%,不過其它企業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和碩的營收下滑了20%,筆記本電腦代工巨頭廣達和仁寶同樣陷入衰退。
整體來看,除了晶片相關產業保持了較好的增速外,其它傳統產品都會受到影響。富士康稍有增長,避免了業績下滑,主要得益於智慧型手機兩大龍頭蘋果,華為在市場上的良好表現。尤其是華為,3季度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了66%,對上遊的晶片,元器件需求拉動極大,臺灣不少相關的晶片企業都獲益匪淺,相比之下,蘋果另一家代工廠和碩就難以避免市場萎縮帶來的衝擊。
如果說智慧型手機產業主要集中在內地,相關產業鏈上的企業可以受惠於內地的經濟高速增長,那麼其它行業就沒有那麼幸運了。筆記本電腦向來是臺灣IT產業的大頭,廣達,仁寶,緯創等企業包攬了全球90%的筆記本電腦出貨量,對國際市場也最為敏感,預計包括筆電在內的整個PC行業都會深受影響。
雖然第三季度,臺灣省的GDP增長率領跑四小龍經濟體,不過進入10月份,島內主要IT企業的業績開始下滑,整體跌幅達到3.4%,這也是即2018年以來的再次收縮。在主要大企業的帶動下,行業增長勢必陷於停滯,如此以來,3季度的經濟增速恐怕難以持續,領跑四小龍的局面或將曇花一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