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認知偏差,可能是導致很多人進步緩慢的最大罪魁禍首

2020-12-21 王班長頻道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提到認知偏差這個詞,但是認知偏差究竟是什麼?它又包含了哪些方面?這是很多人都不了解或者都不完全掌握的,一個人無論是在職場還是在創業的過程中,如果無法及時打破原有的認知,就不可能夠快速的讓自己提升,快速讓自己成長。

本篇文章我們就來聊一聊,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出現的幾個認知偏差的問題。

今天我們和大家分享的第一個和認知偏差的問題

錢從哪裡來的問題?

很多人之所以忙來忙去賺不到錢,究其核心原因還是因為沒有搞清楚錢究竟是從哪裡來,任何時候如果說你搞不清楚一件事情的邏輯性,你是不可能夠把這個事情做好做透,更不可能做精。

經常會有人聽到說想賺錢想賺錢,那麼賺錢要靠什麼?

賺錢是需要時間+技能+經驗+能力+持續成長等,幾者之間進行交融疊加,最後產生的結果,這裡也可以說賺錢更多是一個結果,想要賺錢,你必須要走過前面幾個步驟,如果說你沒有走過前面幾個步驟,你是不可能賺到錢的,就算是你憑個人的運氣賺到了錢,可能也無法長久控制這個財富。

我們要知道,世界萬物皆有因果循環,如果說把賺錢這件事情也看成是一種因果關係,想要賺到,首先你得做到,妄想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付出,然後就能賺到錢的人,都是痴人說夢,異想天開。

接下來我們再來給大家分享一下第2個認知偏差。

第二個認知偏差是

關於機會

我們經常會發現身邊人很多人會在抱怨說自己如果要有一個機會就會怎麼樣怎麼樣,也有人會經常嘆息說他這一生就差有一個機會,如果有了這個機會,他就能夠達到什麼樣的一個高度。

事實上這種認知都是一種錯誤的,首先我們先回過頭來看一看機會究竟是什麼?

我們讓個人所理解,「機」就是動的意思,是行動,是流動,是互動,只有在動的過程中才能夠發現機會,捕捉機會,才能夠把機會進行落實,通過落實才能夠實現機會的一種成果的轉換。

前面我們分析了「機」的意思,下面我們再來說一說「會」是什麼意思?

「會」是當遇到機遇時候,你要能夠把握住,你的能力要能夠和眼前的機會有相融合的點,如果說你的個人能力和這個機會是不匹配的,或者說這個機會你是駕馭不了的,這樣對你來說它就不是機會。

簡而言之,機會就是要有行動力,要去主動出擊,同時你的能力還要與機會相匹配,否則你就是遇到再多的機會對你來說都不是機會,可能是別人的機會,但這不會是你的機會。

接下來我們再說一說,第三個認知偏差。

第三個認知偏差和學習有關。

窮人和富人最大的差異,可能在學習上是特別明顯的,通常情況下,窮人大部分時間是拒絕學習,而富人則是積極的去主動學習,擁抱學習,學習不只是在書本上學,事實上來說很多人走向社會以後,學習更多的是在工作中學,在身邊人的身上學,對於新鮮事物的敏感度和掌控能力。

學習更多是要及時地清空自己去更新,去接納一些與時俱進的東西,而不是說總是拿你可能十幾年前學的東西來處理當前的問題,這樣肯定是沒有意義的,學習無法讓你致富,但是學習起碼讓你知道你是什麼原因造成了你沒有致富,或者說你讓你知道你當前還存在哪些問題,你還需要從哪個方向去修正去調整!

學習是終身性的,學習是需要持續不間斷地,想要改變自己的現狀,一定要從改變認知開始。

以上三點內容的就是給大家分享關於認知的幾點思考,如果你認為這篇文章對你有所幫助,歡迎轉發點讚關注王班長!

相關焦點

  • 思維認知偏差,可能是導致很多人進步緩慢的最大罪魁禍首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提到認知偏差這個詞,但是認知偏差究竟是什麼?它又包含了哪些方面?這是很多人都不了解或者都不完全掌握的,一個人無論是在職場還是在創業的過程中,如果無法及時打破原有的認知,就不可能夠快速的讓自己提升,快速讓自己成長。
  • 3招搞定「認知偏差」,贏得領導認同
    認知偏差是指人們根據一些表面的現象或虛假的信息而對他人作出判斷,從而出現判斷失誤,或判斷本身與判斷對象的真實情況不相符合。認知偏差可導致感知失真、判斷不精準、解釋不合邏輯、或各種統稱「不理性」的結果。圖式牢固、直觀推斷和情感因素是導致認知偏差的3個主要原因,書中也提到了對應的解決辦法。
  • 這7種認知偏差,正讓你越來越傻!
    在KLM那場空難中,機長當時承受著多重壓力:乘客和機組人員的抱怨、機上吃的喝的都消耗殆盡、很多人反覆詢問機長 「我們到底什麼時候才能起飛啊」、他本人的準點飛行記錄被打破、航空公司對燃油和接下來其他航班受影響的敦促、在此地留得越久積壓的航班就可能越多逗留時間就更長……等等。
  • 這六種認知偏差,你中了幾個?
    這些情景在我們的生活中屢見不鮮,很多人都會認為這是正常的,殊不知,這是你的直覺思維系統在作祟。多年來,心理學家經過成百上千次的實驗表明,人們在直覺思維系統的主導下,會出現大致六種不理性的思維模式,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認知偏差。一. 過度自信認知偏差:也就是說人們往往會對自己的認知、判斷和能力過度自信。這被普遍認為是最為常見的認知偏差。
  • 這 7 種認知偏差,正讓你越來越傻
    損失厭惡偏差告訴你:前者比後者更大。我們對那些可能失去的、已經失去的東西,要比可能得到的、已經得到的同等東西,都更為敏感、更為關注。只是當這種偏差發生在特定的人、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場合時,導致的結果可能是毀滅性的。心理學家給這個偏差起名 「損失厭惡」(也有的教科書翻譯為 「損失趨避」),其實是非常諷刺的:恰恰是因為這種趨避損失的認知,我們反而在不經意間要承受更多更多的損失。除了 Loss Aversion,生活中還有幾種特別常見的認知偏差。
  • 投資中的認知偏差:確認偏差
    這種現象來自於我們大多數人的認知偏差:確認偏差(Confirmationbias)。確認偏差,也被稱為證實性偏差。是個人選擇性回憶、搜集有利信息,忽略不利或矛盾資訊,來支持自己已有的想法的片面詮釋。確認偏差也指人一旦產生某個信念,就會努力尋找與它相符的例子,並無視那些不符的。
  • 確認偏差思維模型-如何避免認知上的自以為是
    一、什麼是確認偏差確認偏差是指我們傾向於挑選能夠證實我們現有信念或想法的信息。確認偏差解釋了為什麼對一個話題持相反觀點的兩個人在看到同樣的證據時,會感到被證明是正確的。這種認知偏差在根深蒂固、意識形態或情緒化的觀點中最為明顯。
  • 人生中常見的十大認知偏差,越早認清越好
    歸根結底,是因為每個人的認知差距導致的。生活中常見的認知偏差其實非常多,你可能不經意就掉入其中。比如馬後炮、以貌取人、捨不得止損等常見的錯誤,其實本質上都是思維方式出了問題。要想避免掉入認知偏差的誤區,關鍵要先認識、掌握這些偏差。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生活中常見的十大認知偏差。只有了解,才是進步的開始。
  • 如何避免認知偏差?
    認知心理學認為,人對外界的認知,是通過感官開始,因此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幹擾,往往會出現偏差,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因此,我們需要從理性的角度去了解認知偏差,從而有效避免它。從本原出發。有些人對事物的認知往往是間接的,道聽途說,人云亦云,這種情況下,很容易與事物本來的面目產生巨大的偏差。只有回到事物本原,排除道德、情感、思維方式的幹擾,才能夠還原事物最真實的一面,這種主張叫做存在主義。從理性出發。除了實踐,還需要學習理論的知識,從客觀的角度去看問題,因為我們很容易受到感官的欺騙,例如放在水中的筷子,它折射出來的樣子使我們誤認為筷子折斷了,實際上只是錯覺。
  • 管理財富應弄清認知型偏差
    首先,只要稍稍改變一下問題的提問方式,答案就會不同;其次,大多數風險容忍度調查問卷只做一次,但每個人的風險容忍度會因生活變化發生明顯變化;第三,問卷結果的解讀往往過於表面化。比如,客戶表示能容忍的最大損失是總資產的20%,這並不表明適合客戶的理想組合的損失會達到20%,投資顧問應當通過設置投資組合參數,讓客戶在任何給定期限內,都不會達到可容忍的最大損失。
  • 這六種認知偏差,你中了幾個?
    這些情景在我們的生活中屢見不鮮,很多人都會認為這是正常的,殊不知,這是你的直覺思維系統在作祟。多年來,心理學家經過成百上千次的實驗表明,人們在直覺思維系統的主導下,會出現大致六種不理性的思維模式,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認知偏差。
  • 陳春花:你可能對管理存在這些認知偏差
    很多管理者認為,下屬績效低是由於其能力不行,其實,下屬的績效是由管理者決定的。一個好的管理者,必須對管理有正確的認知,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行為,讓下屬擁有績效,並獲得成長;更重要的是,因為管理者有效的管理行為,本不能勝任的工作得以勝任,同樣的資源投入獲得更大的產出。
  • 孩子自以為是,可能是出現了「自我認知偏差」,家長應及時糾正
    生活中總會出現這樣一種類型的孩子:看不慣別人比自己優秀,一旦周圍出現比自己優秀的人就會惶恐不安,會出現過度自信甚至自負的現象,不喜歡也不允許別人反駁自己。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出現了"自我認知偏差",家長應及時糾正。
  • 遠離3種認知偏差,你也可以認知升級,事半功倍
    認知盲點導致認知偏差我們在面對一個事物時,通常都會遇到以下兩類認知誤區:一類是認知盲點,一類是認知偏差。所謂認知盲點,就是對於我們來說,這件事是完全陌生的,當它出現的時候,我們完全覺察不到怎樣思考,怎樣行動。
  • 高知女性對其婚戀對象的認知偏差
    高知女性對其婚戀對象的認知偏差 這些話對高知女性來說是很不悅耳的,但卻道出了一個事實:女性婚戀中的主要資本是那些與事業無關的品質,而高知女性可能並不擁有這些品質,或者說曾經擁有的某些品質也已隨歲月而流失。認識到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在獲取較高工作成就的同時,不應忽視那些與事業成就無關的品質,或者說不要在婚戀中過分強調自身的高知因素。因為在很多男性眼中,美貌明顯是優於智慧的。
  • 認知水平低下容易導致窮人思維,改變認知需要在當下去感知和經歷
    人很難通過單純的頭腦思維去提升認知,你生活的環境決定了你的認知範圍。你接觸的事物也桎梏了你的認知水平。古代有兩個樵夫山上砍柴時候閒聊,其中一個人就感嘆道:要是做皇帝多好呀!他砍柴的斧頭都是金子做的。其中一個樵夫嘲笑道:皇帝還用砍柴嗎?這麼冷的天,他肯定天天賴在家裡煨芋頭吃呢。
  • 心理學中的十大認知偏差,你了解幾個?
    認知偏誤不受年齡、性別、受教育狀況以及智力等因素的影響,每個人都會遇上這事。認知偏差中有些很顯著,有些卻不常見,但它們都趣味十足。
  • 秦朔:鑽石公主號的偏差 也是人類認知的偏差
    當時應該立刻從船上撤離健康的人,並把患者送去治療,「相反,他們一直把人們留在那兒,直到半個遊輪的人都染病為止」。  《日本經濟新聞》編輯委員矢野壽彥最近在關於「鑽石公主」號的評論中,也對日本政府提出了批評。  他認為,日本將在半年後迎來東京奧運會,日本政府輕視了新型冠狀病毒的威脅,認為可以通過邊境口岸措施阻止病毒進入國內。之後的應對措施也缺乏靈活性。為此付出了巨大代價。
  • 提素|站在壞人的角度考慮問題,是行走社會最大的認知偏差
    本文於2020年7月13日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提素【ID:tisu30】 有的人對科學的認知存在偏差。例如一些菸民,不是根據統計學大數據判斷吸菸是否有害健康,而是基於有局限性的個人經驗做出判斷:身邊有一個吸菸喝酒活到99的人,他就認為自己也可以。這是倖存者偏差。
  • 模糊邏輯:研究人的大腦認知思維形式的邏輯科學
    的文章中,我們介紹了人的大腦認知中存在的幾種基本的認知偏差,分析了它們的「非理性」的一面及其所起到的不良作用。有人可能會問:這些看起來「非理性」的認知方式,為什麼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是普遍存在同時也是普遍接受的呢?而且,這些看起來「非理性」的認知方式,許多時候並不認為是「非理性」的,而是「理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