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過萬億」
奪取「雙勝利」
在通州區的西南角
有一座美麗的小島
這裡江風蕩漾
蘆葦搖曳
有著長江最原始的自然風貌
也有著歷史歲月的古樸感
這裡就是開沙島
如今的開沙島上
中國桌球通州訓練基地
途居開沙島露營地
江心寺等旅遊景點
各具特色
每逢節假日客流量爆棚
可又有誰能想到
80年前
這裡只是一個荒無人煙的孤島
80年的歲月
開沙島經歷了數次蛻變
從拓荒時代到大橋時代
曾經的開沙島,受長江阻隔與外界隔離。
1933年,第一批拓荒者來到開沙島開墾圍堤,那時只有最簡陋的釘耙和鋤頭,拓荒者們靠打漁、務農為生,乘坐的是小木船,住的是蘆葦搭成的棚帳。
上世紀60年代,越來越多的漁民自發來到開沙島生活,慢慢的這裡形成了村級規模。
1978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到了開沙島,村民們開始用木材搭建房子,後來又住進了磚房。
生活越過越好,交通也越來越便利,村民們坐上了輪渡船進出小島,「輪渡時代」成為了開沙島最為濃鬱的記憶篇章。
輸送貨物,運送乘客,這座江中小島與外界的「距離」越來越近了。
2003年,島上第一座與陸地連接的跨江大橋——華沙大橋建成了,村民們逐漸告別了坐船出行的日子。
2015年,造價4.5億元,全長1838.8米的東沙大橋正式通車。
隨後,島上陸續建成了「三路」(開沙大道、東沙大道、橫港沙大道),「三橋」(東沙大橋、開沙景觀橋、東沙景觀橋),開沙島的交通發展迎來了巨變,從此這座小島再也不「孤單」。
從蘆葦棚帳到鄉村別墅
在開沙村集中居住區,一座座鄉村別墅錯落有致地屹立在路邊。
這裡安置著島上678戶居民,2010年和2012年先後兩次實現了村民100%集中安置居住。
在保障基礎設施配套齊全的情況下,小區硬化道路3500米,安裝路燈190盞,自來水和汙水管網全部鋪設到位,綠化面積18000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42%。
今年69歲的展素蘭居住在開沙村集中居住區H區,她已經在安置的別墅裡住了七年多。「那麼大的房子住得可舒服了,原來出門都是泥濘小路,現在大路上車來車往,去哪裡都方便。」展素蘭笑著說。
在集中居住區,體育運動器械、文化展板等休閒設施滿足了村民文化生活的需要,越來越多的村民走出家門,積極參加文化體育活動。
「如今不僅吃得飽穿得暖,精神生活也豐富了,這樣的日子愜意得很。」展素蘭說。
從孤獨小島到旅遊度假區
打破交通壁壘為開沙島的發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旅遊度假成為了開沙島一張靚麗的名片。
在開沙島途居露營基地,房車露營、木屋樹屋、戶外探險等特色產品深受遊客的喜愛。
露營基地還擁有兩處瑰麗的島心湖泊,是國內鮮有的島居濱水複合型露營產業綜合體。在這裡,你可以與大自然來個親密擁抱,共度休閒時光。
正在建設中的洲際夢幻島佔地1800畝,總投資10億元,是通州唯一4A級景區洲際綠博園的姊妹園,計劃明年9月正式開業迎客。
「目前已完成桃花島、櫻花谷、梅花山等一些景觀組團工作,道路工程已基本完成,綠化工作完成80%以上。」開沙島旅遊度假區旅遊辦副主任顧建介紹。
豐富的旅遊資源為開沙島帶來了巨大的客流量。第三季度開沙島旅遊度假區人次總量達26.25萬,日均接待人次2853人,本地遊客佔比44.38%,省外遊客佔比38.47%。
卑多敏 攝
「隨著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的通車,不少外地遊客前來開沙島遊玩,為度假區帶來了人氣,也提高了開沙島的知名度。」顧建說。
來源 通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