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銀灘是浪漫的、熱烈的
七月的銀灘總能營造出絢麗多姿的色彩
蔚藍的大海親吻著七月的風
踩在沙灘上
去細細感受腳底的綿軟
十年前的金秋之日,當我在銀灘為買不買房正猶豫糾結時,仰望深邃的藍天點綴著朵朵白雲,空氣竟然有清香甜味,便義無反顧地告知當事人,我們買了!
其時,我們夫婦退休不久,在南方大都市久住之人,期望能有一處度假休閒之地,倚山傍海,氣候宜人,環境清靜。冥冥之中,似有仙人指引,來到銀灘,要實現這美麗的夢想。
在平原地出生成長,有十五年海軍生涯的我,心中有著深深的山海情結。兒時的家鄉浦東小橋流水,魚米之鄉,十分秀美。如今,我也很欣賞陽剛之美。自見多了名山大川,我由衷讚嘆山的宏偉氣勢,肅穆莊嚴的力量,堅定不移的品格,也讚美群山起伏的律動,蒼山如海的神韻。山,已在我生命中留下深深的烙印。而海也早已融入我的靈魂,每每見到藍色大海,便興奮激動。故鄉之地是我先祖的饋贈,而對於山海的依戀,成為我選擇度假勝地的首要。當然,宜居的氣候也是必須的,這也正是銀灘的優勢。看著銀灘倚山臨海數百家小區的芳名:觀海聽濤、山水花都、臨海宜家、陽光海岸……便覺舒心悅耳。而入住銀灘後,我又感受到了更多的美好。
老家在大都市的開發中,已失去兒時的樣貌和味道。銀灘,不僅如願我的山海情結,也使我又感受到兒時的鄉土氣息。所在小區「香格裡灣」,頗有詩與遠方意味。我們常在小區附近的村野散步,感受「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的曠遠與清新,回憶兒時在鄉間生活勞動的情景。我們也很享受隔三岔五趕集的過程,和價廉物美的瓜果海鮮。此情此景,自然常聯想陶淵明田園生活的詩意,也湊了幾句:九月在銀灘,風輕雲淡空氣甜,喜趕集,漫步綠野間,和風沐浴賽神仙。蟹兒壯,牡蠣肥,還有那玉米、南瓜、土豆、紅薯、無花果,樣樣香糯甜。滿載歸,悠悠然,回望多福山。
有小泰山之稱的墮崮山,現賜名多福山,乃福壽之山,離我住地不遠。它是銀灘的地標,也是我心中的聖地。我每年來銀灘,必常做兩件事,一是到海邊流連遠眺沉思,二是凝望多福山,感受它那傲然挺立負陰抱陽的氣勢格局。我望著它,它也看著我,「兩相看不厭」。人與山是通靈的,多福山也有靈魂。去年秋日,我決意登上多福山頂,與聖山來一次親密接觸,領略「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的靈氣神韻,俯瞰銀灘的壯觀全貌。山與海的交融互動是我心中最美的畫卷。平生喜登名山,前年乘在銀灘之便,夫婦同上泰山,了我多年心願,並賦詩:登上玉皇頂,眾山海浪湧,辭別南天門,迎面一望空,攜子下凡去,百勝沐春風,盡享天樂時,常在攀登中。我登多福山的幸福感,也真不亞於登名山。
我久仰銀灘所在的膠東,乃至齊魯大地。少兒時,喜歡閱讀《苦菜花》等長篇小說,便對膠東有美好印象。青年時在軍營常看電影《地雷戰》、《南徵北戰》、《沂蒙頌》等,更是敬佩山東人民為國家民族的解放作出的犧牲與奉獻。我十分敬仰齊魯文化源遠流長,為中華文明的發展有原創性的貢獻,至今仍在發揚光大。乳山的母愛文化與其一脈相承,感動世人天地。前年,也乘在銀灘之便,我們前往曲阜拜謁「三孔」,感觸良深,受益頗多,並有感:何為「儒」字,人皆需要,百姓學之,家興和睦,國家用之,昌盛運旺,寰宇擇之,世界再造。齊魯文化底蘊,源頭活水,必澤被銀灘,蒸蒸日上。銀灘,不僅是度假勝地,也是精神家園,更是生活樂園。
一天黃昏,在小區附近散步,向東一弊,驚見一輪滿月,正悄然從海邊樹林露臉,雖不特別明亮,卻紅紅的,格外圓,格外大,格外清晰,格外優雅嫵媚,平生未見,令我目瞪口呆。銀灘的月亮真美啊,請您停一停。
去年中秋之夜,我們來到大姆指廣場,但見皓月臨空,銀色大海波濤陣陣,廣場上正在大聯歡。一隊隊穿著盛裝的大爺大媽扭秧歌二人轉,一對對老兄弟姐妹跳新疆舞翩躚,一撥撥身材高挑的老姐妹,展華服優雅款款,稍年輕的兄弟姐妹熱辣勁舞揮汗,頗具規模的樂隊演奏交響,歌手一曲《我愛您中國》,深情無限。更多的人群跳廣場舞,場面壯觀,我受感染,情不自禁加入其中,也成為歡樂海洋中的一朵浪花。
銀灘是天南地北五湖四海,銀灘是歡聲笑語幸福家園。銀灘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通訊員 徐園園 張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