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將樂:奏響山水林田湖草生態協奏曲

2020-12-07 澎湃新聞

建設新福建 發改走前頭

歡迎訂閱福建發改委!

福建將樂縣

把生態文明建設

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

注重生態修復、資源統籌、機制創新

探索出一條

「山水林田湖+景觀提升+產業振興」改革之路

中國改革報刊發相關內容

□ 中國改革報記者 丁 南

□ 武豔傑

深秋時節,福建將樂縣「母親河」金溪兩岸天空澄碧、青山如黛,15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複試點項目串珠成線、串景成片,匯成「金溪百裡畫廊」。

畫好山水畫,走好生態路。多年來,將樂縣委、縣政府牢記1997年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習近平在將樂縣常口村調研時提出「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的重要囑託,把生態文明建設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注重生態修復、資源統籌、機制創新,探索出了一條「山水林田湖+景觀提升+產業振興」的改革之路。

注重生態修復守好生態根基

走進距離將樂縣城15公裡的高唐鎮常口村,一幅美麗和諧的鄉村畫卷躍然眼前。只見白牆黛瓦的村莊坐落在清澈的金溪河畔,寬敞整潔的村道、設施齊全的公園廣場、錯落有致的景觀樹木,與周邊的山水林田相依相融,美不勝收。

總投資約7000萬元的常上湖生態保護修復項目,以金溪及常口村周邊區域為重點,對一河兩岸流程約4.1公裡、面積16平方公裡區域實施全域生態治理。如今,流經常口村的金溪河流斷面常年可達Ⅰ類水質。

「注重生態修復,解決粗放式發展帶來的區域生態環境功能脆弱問題,是將樂做好山水林田湖草文章的一項積極探索。」將樂縣發改局副局長郭強在陪同中國改革報、改革網記者採訪時說。

閩江支流金溪在將樂縣的流程長達93公裡,沿途經過縣域內6個鄉鎮。將樂縣將鄉村汙水治理作為全域生態治理關鍵一環,通過PPP模式在包括常口在內的61個行政村建設汙水處理設施,對農村生活汙水進行專業化集中處理,在全省率先實現了鄉(鎮)集鎮汙水處理設施全覆蓋,減少對水體汙染。

從常口村生態休閒步道至肖坊吊橋原採砂點,一路綠草如茵,碧波與山林相映成畫。誰能想到,此前這裡還是另一番景象,金溪河裡時常採砂船轟鳴,岸邊泥沙成堆、雜亂不堪。

針對河道採砂造成的水環境、道路安全、堤壩安全等問題,將樂縣全面開展涉砂行為專項整治攻堅行動,將原有的37處採砂場調整為9處,對拆除的28處砂場因地制宜分別進行土地復耕、綠化、建設親水平臺等,對保留砂場接入縣河長制綜合指揮平臺聯網監控,實現標準化、常態化管理。

將樂縣境內水量充沛,水電站林立,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水域自然環境。將樂縣累計投入5000餘萬元資金,僅用半年時間就拆除退出7座有生態問題的小水電,在全省率先完成水電站退出整改工作,實現了還水於河,恢復了保護區生態原貌。

注重資源統籌實現產業生態化

眼下正值臍橙成熟收穫的季節,將樂縣常口分享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的千畝「清語」臍橙種植基地裡,黃澄澄的果實壓低了枝頭。

2019年,常口村流轉近700畝集體土地,引入江西知名農業企業種植視頻可追溯現代臍橙園,「一品一碼」實時記錄果樹長勢。此舉每年可為村裡新增收入近百萬元。

開展生態保護與修複試點,不僅讓綠水更綠、青山更青,更是架起了「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轉換橋梁。

多年來,位於山區的常口村圍繞山、水、田做文章,先後3次對村生態發展總體規划進行修改,探索出一條因地制宜、綠色發展的道路,實現村財、村民「雙增收」。2019年,常口村人均收入達到23,600元,村集體收入122萬元。

記者了解到,圍繞「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的常口模式,將樂縣在生態保護中注重山水林田湖草各要素的資源統籌,引導生態資本向社會資本流通,實現致富於民、還綠於山,推動「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據將樂縣林業局森林贖買項目負責人蔣永飛介紹,將樂在全省率先引入社會資本實施重點生態區位森林資源保護PPP項目,投資4.29億元,對金溪兩岸一重山、水源地、高速公路、鐵路兩側等重點生態區位禁止或限制自主經營的森林資源進行贖買,並實施林分改造提升,既將沿河、沿線打造成四季有花、四季有色、季相分明的百裡畫廊,又成功破解林權所有者和生態建設之間的利益衝突,實現「生態得保護,林農得利益」的雙贏目標。

生態保護好,引來好項目。將樂縣通過生態化治理土地和打造安全生態水系,用足綠水青山,做好山水文章,大力發展全域森林康養項目。目前,已初步確定了龍棲山、國有林場、玉華洞、常上湖四大主導康養板塊。福建省旅公司也計劃投資6億元,在將樂重點打造森林康養基地。

注重機制創新探索轉換路徑

在常口村一處柵欄圍起的草地上,分布著幾個井蓋和小型電箱。這片不足50平方米的草地下,竟掩藏著一個小型汙水處理站,可處理常口村近600名村民的生活汙水,汙水處理後可達一級B排放標準。

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將樂縣採取購買服務方式,將全縣鄉、村兩級農村汙水集中處理設施委託北京首創嘉淨環保股份有限公司運營管理,推動生態建設實現常態長效。

記者了解到,將樂縣以創新體制機制為突破口,找準生態保護的「痛點」「難點」和「堵點」,通過公司化管理、市場化運營,常態化長效化解決生態產業化的路徑轉換問題,探索建立「向上爭取一點、政府投入一點、社會資本投入一點」的共享共建新模式。

向上爭取一點。針對性爭取資金和項目,2019年將樂縣以山水林田湖生態修復項目向省財政爭取地方政府債券資金1.5億元。

政府投入一點。由政府統一配套前期基礎設施建設引導資金和基礎設施建設資金,解決生態環境建設項目前期宣傳不足、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等問題。

社會資本投入一點。對涉及面廣、戰線長的農村生活汙水處理項目和重點生態區位森林資源贖買項目採用PPP模式,通過整合吸引社會資本投資,減輕縣級資金壓力。

目前,將樂縣「金溪百裡畫廊」山水林田湖草項目已累計獲得中央和省級補助資金2.69億元,引入社會資本1.5億元,累計完成投資4.47億元,佔總投資的91.2%。

據將樂縣發改局黨組書記、局長伍海燕介紹,將樂縣將通過探索生態資源產業實現路徑,初步實現公園、田園、果園、樂園的「四園」目標。結合安全水系生態護岸、採砂點拆除、水電站退出、礦山修復等工程,將山水林田湖統籌打造成為宜居宜養、宜遊宜憩的大公園;以「田」為基,樹立生態修復還地于田的試點示範基地,引領打造綠色有機生態田園;結合農地生態功能提升、礦山修復治理、小企業拆除復墾,打造一個四季有花、四季有果的大果園;依託良好生態,致力發展集健康養生、度假療養、山地越野、研學旅遊於一體的森林康養產業,打造一個人們得以親近自然、享受自然,與山水親密互動的大樂園。

丨來源:中國改革報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福建將樂:奏響山水林田湖草生態協奏曲》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地方】福建將樂:探索山水林田湖草治理改革之路
    (新華社記者 宋為偉 攝)奏響山水林田湖草生態協奏曲福建將樂縣把生態文明建設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注重生態修復、資源統籌、機制創新,探索出一條「山水林田湖+景觀提升+產業振興」改革之路深秋時節,福建將樂縣「母親河」金溪兩岸天空澄碧、青山如黛,15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複試點項目串珠成線
  • 「山水林田湖草」刷新韶關生態顏值!
    韶關在推進落實廣東粵北南嶺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項目過程中,以全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抓手,統籌綠美南粵三年行動計劃、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和粵北生態特別保護區建設,大力開展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加快生態修復保護,持續保持水土涵養,營造山清水秀的優美自然環境,促進山水相依、水木共生的良性循環,構建健康、自然的生態體系。
  • 金融活水融入「山水林田湖草」共譜協奏曲
    為加快「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理念落實,泰安東平縣提出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項目。該項目旨在大力提升東平湖區域對東平縣、泰安市的生態屏障功能,切實保障南水北調水質安全、國家重要交通幹線運行安全和中華文化永續發展,努力將東平湖生態帶打造成「山青、水綠、林鬱、田沃、湖美」的生命共同體。
  • 「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讓賈汪變「真旺」
    三年來,賈汪區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大力推廣潘安湖生態修復治理經驗,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成功獲批國家級生態修復示範區。系列報導(3)「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讓賈汪變「真旺」仲冬時節,潘安湖溼地公園大小島嶼喬木、灌木、蘆葦遍地,湖面遊弋著成群結隊的野鴨,生態美景不遜春夏秋色。
  • 廣東推動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 南嶺地區經濟生態發展共贏
    南嶺生態旅遊公路規劃626公裡,將充分利用既有國省道、縣鄉公路等路產資源,合理運用公路技術標準,配套相應的安全設施和,最大限度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南嶺地區公路的交通、景觀和遊憩功能有機結合,有效提高公路的通達性、舒適性和安全性,提升粵北生態發展區交通運輸服務水平,推動南嶺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 粵斥71億元修復山水林田湖草生態
    信息時報訊 (記者 白雲 通訊員 馮建奎) 信息時報記者11月30日從廣東省自然資源廳了解到,截至今年10月31日,廣東粵北南嶺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項目已完成實際投資71億元,已到位的10億元國家專項資金共支持49個試點工程子項目建設,實際支出近7億元。
  • 福建建甌: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示範工程_中國經濟網——國家...
    面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期、窗口期,近年來,福建省建甌市不斷拓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路徑,優化人居環境,以綠色之路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推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閩江流域(建甌段)地處建溪、崇陽溪、松溪『三溪』匯合點,作為閩江上遊區域,河網密布,承擔著重要的水源涵養功能。」
  • 祁連: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成效顯著
    通過系統實施總投資6.13億元6大類48子項目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項目,「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在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得到充分實踐。近兩年,祁連縣境內歷史遺留礦山生態問題得到治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效果持續提升,飲用水水源地規範化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環境安全隱患得到消除,生態保護修復成效顯著。
  • 韶關市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工作紀實
    韶關在推進落實廣東粵北南嶺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項目過程中,以全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抓手,統籌綠美南粵三年行動計劃、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和粵北生態特別保護區建設,大力開展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加快生態修復保護,持續保持水土涵養,營造山清水秀的優美自然環境,促進山水相依、水木共生的良性循環,構建健康、自然的生態體系。
  • 《人民日報》:加強執法合作 奏響長江保護協奏曲
    12月3日,《人民日報》法治頭條刊發文章《加強執法合作 奏響長江保護協奏曲(法治頭條·法治長江調研行②)》,報導長江航運公安局及沿江各地公安等部門密切開展執法合作,按照中央部署嚴厲打擊整治破壞長江生態環境違法犯罪及其背後的保護傘、利益鏈,恢復長江生態,保障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 「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再推進!關鍵詞:生態化、景觀化
    「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再推進!,強調,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工程不僅有經濟意義,更有重要的政治意義,要樹立精品意識,全力以赴加快推進, 為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自然生態和諧提供有力保障。
  • 推進山水林田湖草試點 探索生態治理「宜昌經驗」
    11月16日下午,宜昌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吳輝慶主持召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工作推進會,聽取市生態環境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有關情況的匯報及各單位在試點項目和配套資金爭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深度謀劃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工作。
  • 全省南太行地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
    5月25日上午,河南省南太行地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項目觀摩培訓會在濟源舉行。省自然資源廳廳長張興遼,副廳長杜中強出席活動。濟源示範區黨工委書記、市委書記張戰偉,濟源示範區管委會委員、副市長李拴根參加相關活動。
  • 山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項目有序推進
    山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項目有序推進 每日甘肅網8月25日訊 據張掖日報山丹報導 近日,山丹縣位奇鎮朱灣村的田間地頭平地機械穿梭忙碌,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掃尾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 我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經驗在全國國土空間生態保護...
    我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經驗在全國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培訓會和全省生態修復論壇上作交流發言 信息分類: 文件編號
  • 權威解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指南(試行)》
    生態修復司有關負責人順著時間脈絡,回顧了《指南》出臺的政策背景。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強調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深入實施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生態保護和修復」。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要築牢生態安全屏障,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工程。
  • 【海北州】祁連: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成效顯著
    通過系統實施總投資6.13億元6大類48子項目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項目,「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在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得到充分實踐。近兩年,祁連縣境內歷史遺留礦山生態問題得到治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效果持續提升,飲用水水源地規範化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環境安全隱患得到消除,生態保護修復成效顯著。
  • 國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調研組來泰
    國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調研組來泰 2020-08-22 1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山水林田湖草是「綠水青山」的基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生態文明建設的宏觀視野,提出並不斷闡述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和思想,為如何系統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根本指引。山水林田湖草是「綠水青山」的基底,也是決定區域發展空間以及資源環境承載力的重要因素。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是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行動指南。
  • 烏梁素海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入選自然資源部發布的《社會...
    12月24日,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自然資源部近日發布了《社會資本參與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案例(第一批)》名單,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梁素海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入選,這是全國唯一入選的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項目,也是我國西北地區及內蒙古自治區入選此案例的唯一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