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新福建 發改走前頭
歡迎訂閱福建發改委!
福建將樂縣
把生態文明建設
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
注重生態修復、資源統籌、機制創新
探索出一條
「山水林田湖+景觀提升+產業振興」改革之路
中國改革報刊發相關內容
□ 中國改革報記者 丁 南
□ 武豔傑
深秋時節,福建將樂縣「母親河」金溪兩岸天空澄碧、青山如黛,15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複試點項目串珠成線、串景成片,匯成「金溪百裡畫廊」。
畫好山水畫,走好生態路。多年來,將樂縣委、縣政府牢記1997年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習近平在將樂縣常口村調研時提出「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的重要囑託,把生態文明建設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注重生態修復、資源統籌、機制創新,探索出了一條「山水林田湖+景觀提升+產業振興」的改革之路。
注重生態修復守好生態根基
走進距離將樂縣城15公裡的高唐鎮常口村,一幅美麗和諧的鄉村畫卷躍然眼前。只見白牆黛瓦的村莊坐落在清澈的金溪河畔,寬敞整潔的村道、設施齊全的公園廣場、錯落有致的景觀樹木,與周邊的山水林田相依相融,美不勝收。
總投資約7000萬元的常上湖生態保護修復項目,以金溪及常口村周邊區域為重點,對一河兩岸流程約4.1公裡、面積16平方公裡區域實施全域生態治理。如今,流經常口村的金溪河流斷面常年可達Ⅰ類水質。
「注重生態修復,解決粗放式發展帶來的區域生態環境功能脆弱問題,是將樂做好山水林田湖草文章的一項積極探索。」將樂縣發改局副局長郭強在陪同中國改革報、改革網記者採訪時說。
閩江支流金溪在將樂縣的流程長達93公裡,沿途經過縣域內6個鄉鎮。將樂縣將鄉村汙水治理作為全域生態治理關鍵一環,通過PPP模式在包括常口在內的61個行政村建設汙水處理設施,對農村生活汙水進行專業化集中處理,在全省率先實現了鄉(鎮)集鎮汙水處理設施全覆蓋,減少對水體汙染。
從常口村生態休閒步道至肖坊吊橋原採砂點,一路綠草如茵,碧波與山林相映成畫。誰能想到,此前這裡還是另一番景象,金溪河裡時常採砂船轟鳴,岸邊泥沙成堆、雜亂不堪。
針對河道採砂造成的水環境、道路安全、堤壩安全等問題,將樂縣全面開展涉砂行為專項整治攻堅行動,將原有的37處採砂場調整為9處,對拆除的28處砂場因地制宜分別進行土地復耕、綠化、建設親水平臺等,對保留砂場接入縣河長制綜合指揮平臺聯網監控,實現標準化、常態化管理。
將樂縣境內水量充沛,水電站林立,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水域自然環境。將樂縣累計投入5000餘萬元資金,僅用半年時間就拆除退出7座有生態問題的小水電,在全省率先完成水電站退出整改工作,實現了還水於河,恢復了保護區生態原貌。
注重資源統籌實現產業生態化
眼下正值臍橙成熟收穫的季節,將樂縣常口分享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的千畝「清語」臍橙種植基地裡,黃澄澄的果實壓低了枝頭。
2019年,常口村流轉近700畝集體土地,引入江西知名農業企業種植視頻可追溯現代臍橙園,「一品一碼」實時記錄果樹長勢。此舉每年可為村裡新增收入近百萬元。
開展生態保護與修複試點,不僅讓綠水更綠、青山更青,更是架起了「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轉換橋梁。
多年來,位於山區的常口村圍繞山、水、田做文章,先後3次對村生態發展總體規划進行修改,探索出一條因地制宜、綠色發展的道路,實現村財、村民「雙增收」。2019年,常口村人均收入達到23,600元,村集體收入122萬元。
記者了解到,圍繞「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的常口模式,將樂縣在生態保護中注重山水林田湖草各要素的資源統籌,引導生態資本向社會資本流通,實現致富於民、還綠於山,推動「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據將樂縣林業局森林贖買項目負責人蔣永飛介紹,將樂在全省率先引入社會資本實施重點生態區位森林資源保護PPP項目,投資4.29億元,對金溪兩岸一重山、水源地、高速公路、鐵路兩側等重點生態區位禁止或限制自主經營的森林資源進行贖買,並實施林分改造提升,既將沿河、沿線打造成四季有花、四季有色、季相分明的百裡畫廊,又成功破解林權所有者和生態建設之間的利益衝突,實現「生態得保護,林農得利益」的雙贏目標。
生態保護好,引來好項目。將樂縣通過生態化治理土地和打造安全生態水系,用足綠水青山,做好山水文章,大力發展全域森林康養項目。目前,已初步確定了龍棲山、國有林場、玉華洞、常上湖四大主導康養板塊。福建省旅公司也計劃投資6億元,在將樂重點打造森林康養基地。
注重機制創新探索轉換路徑
在常口村一處柵欄圍起的草地上,分布著幾個井蓋和小型電箱。這片不足50平方米的草地下,竟掩藏著一個小型汙水處理站,可處理常口村近600名村民的生活汙水,汙水處理後可達一級B排放標準。
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將樂縣採取購買服務方式,將全縣鄉、村兩級農村汙水集中處理設施委託北京首創嘉淨環保股份有限公司運營管理,推動生態建設實現常態長效。
記者了解到,將樂縣以創新體制機制為突破口,找準生態保護的「痛點」「難點」和「堵點」,通過公司化管理、市場化運營,常態化長效化解決生態產業化的路徑轉換問題,探索建立「向上爭取一點、政府投入一點、社會資本投入一點」的共享共建新模式。
向上爭取一點。針對性爭取資金和項目,2019年將樂縣以山水林田湖生態修復項目向省財政爭取地方政府債券資金1.5億元。
政府投入一點。由政府統一配套前期基礎設施建設引導資金和基礎設施建設資金,解決生態環境建設項目前期宣傳不足、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等問題。
社會資本投入一點。對涉及面廣、戰線長的農村生活汙水處理項目和重點生態區位森林資源贖買項目採用PPP模式,通過整合吸引社會資本投資,減輕縣級資金壓力。
目前,將樂縣「金溪百裡畫廊」山水林田湖草項目已累計獲得中央和省級補助資金2.69億元,引入社會資本1.5億元,累計完成投資4.47億元,佔總投資的91.2%。
據將樂縣發改局黨組書記、局長伍海燕介紹,將樂縣將通過探索生態資源產業實現路徑,初步實現公園、田園、果園、樂園的「四園」目標。結合安全水系生態護岸、採砂點拆除、水電站退出、礦山修復等工程,將山水林田湖統籌打造成為宜居宜養、宜遊宜憩的大公園;以「田」為基,樹立生態修復還地于田的試點示範基地,引領打造綠色有機生態田園;結合農地生態功能提升、礦山修復治理、小企業拆除復墾,打造一個四季有花、四季有果的大果園;依託良好生態,致力發展集健康養生、度假療養、山地越野、研學旅遊於一體的森林康養產業,打造一個人們得以親近自然、享受自然,與山水親密互動的大樂園。
丨來源:中國改革報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福建將樂:奏響山水林田湖草生態協奏曲》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