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雪中悍刀行》這本小說中,徽山軒轅敬城,雖然只是一位配角,但是他令筆者十分感動,甚至筆者覺得這個角色比主角也不遑多讓。尤其是在最後,他為了妻子和女兒,與作惡多端的軒轅大磐決一死戰,更是體現了「儒聖」這個身份的含義,他臨終時的吶喊,請老祖宗軒轅大磐赴死,更是令人落淚。
其實,軒轅世家小看了他軒轅敬城,徽山大雪坪所有的人更小看了他軒轅敬城,他們只知道軒轅敬城不愛習武,他們只把軒轅敬城當成了一個書呆子。可是這些人又何曾知道,聖人經典,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鍾粟,可是書讀到好處,軒轅敬城已不求這些,他只是愛讀書,單純喜愛讀書,而且一讀就是二十年,卻不成想自己已入天象境,更入陸地神仙境界。
而在小說中,儒家的陸地神仙境界是什麼呢?不就是儒聖嗎?一本《雪中悍刀行》,儒聖的人物也就僅有那麼幾位,大官子曹長卿、黃龍士、張家聖人,還有後來的陳芝豹,而能夠和這些人並列,軒轅敬城難道就比他們差嗎?也是,軒轅敬城太痴情,也太悲情,為了一個不喜歡他的女子,委屈自己二十年,苦苦讀書二十年,而別無所求,只求她能回心轉意,人生當苦無妨,良人當歸即好啊!
可是,就這樣一個讀書能讀出陸地神仙境界的男人,在外面的世界他能有更廣闊的天地,他能如張巨鹿一樣,在廟堂之上紫袍金帶,助君王經綸天下,更可如大官子曹長卿一樣,登臨武道巔峰,笑傲江湖。但是他軒轅敬城沒有那麼做,為了妻子女兒,他依然只選擇留在徽山,依然只選擇默默讀書,依然只默默忍受那些嘲笑與譏諷,人都說北涼苦,最苦是白衣,可卻不知,徽山苦,軒轅敬城最苦,卻是當苦無妨,因為良人能歸,苦亦不苦了!
但是軒轅敬城一直默默等待的人,直到這個男人為了她和女兒軒轅青鋒,去找老祖宗軒轅大磐拼命,她才明白他對她的感情,她才明白他這二十年所受的苦和委屈,她才知道他的好,可惜這一切都已經晚了,因為他不會再回來了,他軒轅敬城登大雪坪就是帶著死志而去,不是殺掉作惡多端的軒轅大磐,那麼死的可能也就是他軒轅敬城,而最終的結果是,他軒轅敬城帶著老祖宗軒轅大磐一起赴死!
「軒轅敬城,請老祖宗赴死!」當這話語響遍徽山之時,這又是怎樣一種霸氣?怎樣一種悲壯?徽山大雪坪漫天大雨,雷霆過後,哪裡還再有這位徽山一代儒聖的蹤跡。他已在雷霆閃電中消逝在這世間,徽山仿佛還流傳著他的讀書聲,「易漲易降大江水,易左易右牆頭草,易反易覆小人心」「天生萬物以養人,人無一德以報天」……而他軒轅敬城敢「撼崑崙」,「跪天地」「求死」,卻又怎能不讓人流淚?
古語言,匹夫一怒,流血五步,那麼聖人一怒呢?風雲變色。徽山大雪坪軒轅敬城,一代儒聖,一怒而風雲變色,一怒而徽山易主,一怒而鬼神驚,一怒而雷霆動,終於,老祖宗軒轅大磐赴死,軒轅敬城亦亡,但是一代儒家聖人的風採卻永留徽山!感謝各位朋友的閱讀,筆者也就寫這麼多,還請多多批評指教,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