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大田縣城的由來和變遷……(附大田縣城老照片)

2021-02-27 微大田人

點擊查看微大田資訊,小編聯繫:17895989798

     大田境內,新石器時代便有人類活動。夏屬揚州地。周屬七閩地。秦處閩中郡。漢為南平地。唐屬江南東道福州,南唐歸劍州。宋隸南劍州。元歸福建道延平路。
  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建縣時,隸屬延平府。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永春縣升為永春州,大田縣改屬永春州。
  民國元年(1912年),福建省實行省、道、縣三級地方政制,大田縣隸屬南路道。民國3年南路道改稱廈門道,大田縣仍隸屬之。
  民國16年,廢道,福建省實行省、縣二級地方政制,大田縣直屬福建省。
  民國22年11月,國民黨第十九路軍在福州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大田縣隸屬興泉省。
  民國23年7月,實行行政督察專員制度,設置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全省劃分為10個行政督察區,大田縣隸屬第四區(區署在仙遊)。
  民國24年10月,全省改劃為7個行政督察區;民國32年,全省又改劃為8個行政督察區,大田縣均隸屬第六區(區署在龍巖)。
  民國35年1月,全省劃為9個行政督察區,大田縣隸屬第九區(區署在永安)。
  民國36年4月至38年9月5日,全省行政區劃重新調整設7個行政督察區,大田縣隸屬第六區(區署在永安)。
  1949年8月24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成立,全省行政區劃分為8個專區、2個市,大田縣劃歸福建省第七行政督察區(區署在永安)。
  1949年9月6日大田縣解放,隸屬永安地區專員公署。
  1956年6月,永安地區專員公署撤銷,大田縣改屬晉江地區專員公署。
  1963年3月,設三明地區專員公署,大田縣改屬之。
  1983年7月,撤銷三明地區專員公署,設三明市,大田縣隸屬之。

小編是土生土長的大田人,但是大田的前世今生,小編還是不太懂,也許是小編太小了,也許是沒人告訴我。為了告訴跟我一樣的大田人,小編整理了一下,分享給愛大田的人們!

大田縣原系尤溪、永安、漳平、德化分轄之地,處於延、漳、泉三府之交,距各縣縣治均甚遠。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延平府通判林元倫建議、巡按御史白賁奏請割尤溪縣14個都、永安縣1個都、漳平縣1個裡10社、德化縣1個團置大田縣。其境域東界尤溪二十九都,西界漳平和睦裡,南界德化小尤中,西北界永安西洋,東北界沙縣華口。

        大田縣某某都,實為尤溪縣某某都,都作為行政區劃單位出現在明洪武年間,那時候大田尚未置縣,現大田縣區域絕大部分屬於尤溪縣。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廢鄉、團,尤溪全縣劃為50個都(以序數命名),縣城為7都。
        一、30——34都 屬尤溪縣進賢鄉大田裡 (28都、29都也是大田裡,但現在依然是尤溪管轄)
        三十都18個村,即高才、龍頭、後坪、白巖、長坂、林兜、犁坑、香坪、浯洋(吾洋)、雄峰、沈口、龍口、俊嶺、助甲、長坑、津坑(長津)、漈頭(西書)、姜坑。
  三十一都26個村,即仙峰、京口、橫坑、蚤卿(早興)、張漈、杞溪、柯坑、昆演坂(崑山)、暗坑、湖上、仁美、大坋、通尾、巖坑、風坑、西頭、石燕坑、旺墘(旺建)、前坪、利坑、後井(福井)、北坑、黃龍山(黃龍)、吉坑、爐墘、大才。
  三十二都24個村,即上村、綠山(綠坑)、坑口(上坑口)、建路(建成)、和豐(和豐坪)、上華(上坪)、東坑、半山(金山)、翰林崎(翰林)、大尤山(大尤坑)、霞地(下地)、下坑、上地、盂坪(湖坪)、山頭、大道山、太山崎、上蔡、坑頭、大合、南坑、川石、郭村坑、許思坑。
        三十三、三十四都 23個村,即玉田、福塘、宋京、良元際、坑口(上坑口)、後華、周田、前後郭村(郭村)、壺山寶、溫鎮、井美、朱寶山、鎮前洋、華安、菜坂洋、落畲、石牌、寬田、溪柄、盂宅、壽山、吳田洋(牛田洋)、山峽。
        二、35——39都 屬尤溪縣豐城鄉萬足裡
  三十五都17個村,即小湖、大海(大海坂)、桃溪(桃山)、鰲江、鰲頭盂(後頭盂)、山坑、爐山、梅嶺(梅林)、靈川、積村(正川)、鰲陽、下洋、山安、龍坑、源桃坑(源頭坑)、後山、田地。
  三十六都10個村,即魁城、菖蒲坑(菖坑)、小合、張地、黃坑、溫坑、仕坑、浯坑(吳坑)、小華、上平。
  三十七都17個村,即太華、玉井、中華、羅溪(華溪)、墘頭、東坑、龍鳳山、萬湖、徐山、東裡、軍山、羅漢坑、德山、安山、上地園、下地園、良溪。
  三十八都21個村,即西埔、東埔、甲魁、小合、潘車、錦溪、黃沙、釣潭、花橋、王莊洋、銅鑼坪、湖坂(大同)、華山(積穀山)、香山坑(香厝坑)、藉坑、胡蘆丘、溫厝洋、潘洋、龍門、隔兜(岬兜)、郭坑(郭村坑)。
  三 十九都11個村,即一保(建愛)、二保(建忠)、三保(建設)、四保(建強)、五保(建豐)、六保(建國)、桃舟、巖厝頂、山後、山中央(山中心)、下山。
        三、40都 屬尤溪縣進賢鄉寶山裡
  四十都10個村,即湯頭(湯泉)、石槽、羅坑(羅豐)、新田侖、豐山、澄坑、高雲、牛□壠(牛耙壟)、丁坪(頂坪)、掇莊(鄧莊)。
        四、44都 屬尤溪縣豐城鄉萬足裡
  四十四都22個村,分銘溪、東西坑二鄉。銘溪鄉(銘溪)8個村:橫坑、小龍逢、嵐廈、龍逢場(龍鳳場)、西洋、棟林(棟仁)、嶺兜、溪坪。東西坑鄉(東景)14個村:峽山、爐坑(蘆坑)、後坑、大吉、小吉、槃古坑(盤古坑)、蔣家林、何厝、南庚頭、銅鑼墓(銅鑼)、東坑、寨口、茂林、黃土丘。
        五、45——48都 屬尤溪縣豐城鄉逕田裡 (49、50都也是逕田裡)
  四十五都19個村,分廣平、元沙二洋。
    廣平洋(廣平)有11個村,即龍宮、菜坑、萬寶、坑口、上籌、萬厚、萬全、龍池(安岬)、東埔、雙澗、葛埔。
    玄沙洋有8個村,即隔頭(□頭)、東坑、崩兜、梘頭、隔口、詹厝、橋亭頭、珍山。
  四十六都13個村,即奇韜洋(奇韜)、文經、東佳山(東佳)、騰達村、金華、下坪、洋地、墘頭、龍溪、上坪、古老、彭床(龍床)、菜坑。
  四十七都28個村,即文江坂(文江)、朱坂、扶厝坂、黃田坂、坑口、大安、橋下、大墘、大瀨、洋梅、瀨仁坂、柴橋頭、典坑、白沙坑、上洋、小汰、後坑、山芹洋、徐村、高峰丘、大門頭、小文莊(小文)、曲溪、西坑(西坪)、梧村、陳坂、大林、裴坑。
  四十八都12個村,即樸溪(璞溪)、滄州、大安坂、蓋竹、德州、一保、郭井、二保前洋(二保)、二保後洋(二保)、三保、沈嶺、坑園。
        六、漳平縣聚賢裡 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劃給大田
  聚賢裡,分前賢裡和後賢裡。前賢裡有14個村,即上京、上下溪口、赤水源、豐田、嶺兜、綿遠、南屏山、奚頭坑、洋坑尾、柯坑、城口、新宅、太安、厚德。後賢裡有35個村,即上田(藍田)、玉田、爐下(爐豐)、隴頭、仙頭、柯厝、谷口、武陵、西溪、西硿、三門、王山、翁厝坑、早達、安和、徐坑(徐坑頭)、梅村(前村)、前厝坑、湯溪、廣濟、許京村(許東京)、洋坑、豐城、上舉(上舉林)、下舉(下舉林)、梅溪(前溪壟)、龜坑(桂坑)、陳厝坑、高村、錢坪(前坪)、排吉、登榜橋、乾元、潑水、蓮花山。
        七、泉郡永春德化縣黃認團
  黃認團40個村,即莊平、上陂、曲丘、湯泉(上、下湯泉)、小橋、大丘頭、京呈、龍頭、烏鴉壠(富安)、下尾、小坑、珍山(小珍山)、東溪(東溪頭)、田安、坑頭、梓溪、坑口、科裡、草婆坑(草壟坑)、龍盤崎、石碧頭、懷德、謝洋、介福、友仕坂、上珍山、仕洋、高州、大石街、半路、後坑坂、睦坪、下巖、中巖、華山、武陵安(武陵)、珍山閣、草洋、和春、白玉。
上京歷史上除上坪屬三十六都外,其它均屬漳平縣聚賢裡,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劃給大田,清代隸屬永春州的聚賢裡,民國時為上京鄉。
        桃源原名桃園,明末以唐詩「桃花園裡可耕田」得名。後閩南人移居舊街,稱為「世外桃源」,改名桃源。原屬漳平聚賢裡,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劃給大田縣。
        早興鄉明清時期,屬三十一都,
        屏山,原名山坪,後因陳氏祖祠「屏山堂」而改名屏山。民國時期屬德化縣的大墘第四區,時稱屏山保,民國30年(1941年)山坪建立鄉公所,32年與吳山、濟陽合併成立濟屏鄉。1950年始劃給大田縣管轄
    吳山,古時為彭溪社,因其地皆吳姓居住,稱吳山。南宋末年,移來陳姓居戶,人口劇增,又名陳吳。原屬德化縣轄地,民國時期系濟屏鄉的吳山保。
        濟陽,因開基者從河北省鳳陽縣遷來,境內又有濟溪,各取一字而得名。明清時期為德化縣的濟陽社,民國時期屬濟屏鄉。1950年劃歸大田縣管轄,
     武陵,據傳宋朝紹興十四年(1144年),因當地群山環繞,龍母山、雪山巍然屹立,各村有丘陵盆谷相間而得名。明代屬黃認團,民國時期與謝洋合併置謝武鄉。1950年2月為第八區(轄謝洋、小湖),1956年撤區設武陵鄉,1958年成立武陵公社(含謝洋),1961年與謝洋分社,1984年改公社為鄉建制。
        太華,因所在地氣候好,土地平坦肥沃,人口集中,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取名泰(太)華,寓「風景優美、居民康泰」之意。原為尤溪縣和永安縣轄地,明嘉靖十四年劃歸大田縣。明清時期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都。(文字來源網絡)

大田縣城位於縣域南部,海拔350米,屬山間盆地。縣署設於四海寨南麓。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六月築城,城牆全長680餘丈(約2267米),城基寬1.5丈,磚石砌結,護城河寬1.5丈。東有「迎恩」(寅賓)門、西有「阜成」(餞日、豐登)門、南有「太平」(鳴鳳)門、北有「拱辰」門。民國30年(1941年),拆東門至鳳山、東門至南門、北門至四海寨城垣,取其磚石鋪路建房,改建街道。

來源:掌中大田綜合整理

領導說了,您點一個小編工資就會漲2毛!

「閱讀原文」,找工作、找房子、找車子……

相關焦點

  • 福建大田山區驚現明清神秘古堡!
    以下圖文來自公眾號:大田身邊事大田土堡對於大田人習以為常,但真正深入了解和到過這些土堡的又有多少人?今天我們一起來細細品味這神秘古堡的魅力!是要說一些奇妙的存在。大田土堡群,這種建築是居住和防禦的組合,但區別於福建土樓、廣東開平的碉樓,大田土堡是土生土長、獨一無二的鄉土建築。
  • 你熟悉卻又不太了解的大田
    「做人一輩子,快樂沒幾天,一條路分兩邊,隨你要走哪一邊,不怕不怕就不怕,我是年輕人,風大雨大太陽大,我就是敢打拼,呀咿 呀咿呦 呀伊喲喂 呀伊喲……」一首《大田後生仔》把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拉進了大家的視野。對於這首歌,有網友評價很」縣城「。
  • 大田老照片:實幼,汽車站,一中,建山路,白巖公園……
    年平均氣溫15.3--19.6℃,無霜期280~300天,年降水量1491~1809毫米,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適於發展農、林和畜牧業。農作物以水稻為主,經濟作物主要有茶葉、大豆、甘蔗、花生;林以松杉為主。 每一段留不住的歲月 都有一個忘不掉的故事。
  • 臨海大田街道大田劉村:讓新村民也愛上大田板凳龍
    在臨海的大田劉村,第一次聽到這樣詩意的說法。大田自古以來有著許許多多的民間傳統非物質文化,大田板凳龍,讓大田名揚海外;大田山歌,曾唱響中南海;大田劉骨牌鑼鼓傳承至今已有500年;大田金獅更有800多年歷史……這些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大田劉村匯聚發揚光大,使得大田劉村成為大田傳統文化繼承和傳播的集大成者。
  • 韓國大田美食人氣排行榜 你不知道的那些大田美食
    眾所周知,韓國大田是韓國很重要的交通要塞地,因此,會有很多不同國家的人聚集在這裡。不僅如此,大田還是文化繁盛的大城市,依然有很多具有地域特色的旅遊勝地。其中,韓國大田美食也很受眾多遊客的歡迎,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韓國大田美食吧。
  • 10張福建大田縣老照片,讓我最熟悉的是白巖公園和體育場的遊泳池
    下圖是82年的大田電影院門口,當時是在這裡舉報什麼大會來著?下圖是體育場的露天遊泳池,一共有3個水池,夏天的時候,這裡基本是處於爆滿的狀態。下圖是以前的文昌閣,再看看現在的文昌閣,雖然變新了。但是感覺那種已經沒有了。下圖是大田第一中學,曾經的學習環境跟現在是完全不一樣的。下圖是白巖公園,相信大家都有來過吧?
  • 大田不僅有《大田後生仔》,還有這三所高中,明年你最想去哪個?
    去年以一首《大田後生仔》為世人熟知,今天我們來說說它的高中!大田一中創建於1928年的福建省大田一中已發展成為省重點高級中學、一級達標學校,佔地面積135812.4m,建築面積40569m。現有師生3000餘名。
  • 福建·大田:坑口蝶變
    全大田人所關心的這條鐵路又有新進展!
  • 大田:古堡山林,掩藏一段歸隱的情;肉香茶洌,滌蕩一顆躁動的心
    12年前,6個小時的公共汽車長途跋涉,我第一次見識了她的容顏,南門直通政府大院,均溪繞城而過,青山中的縣城一片祥和……12年後的今天,2小時不到,我在廈門喝下的一碗麵線糊餘甜未消,汽車已經過了廈沙和泉南高速,到了大田出口,聞到了滿街石牌大骨的肉香……
  • 魅力大田之——大田龍興殿
    忽雲霧湧起,有神附人語,引上百尺巖頭,得仙果食之。二妹及嫂杜氏來看,五娘以果分食之,俱飛升去。」  馬氏真仙與媽祖、臨水夫人共為福建三大女神,她的香火興旺,在當地被尊稱為「仙媽」。「仙媽亭」原在玉田村的後頭山,元貞年間(1295年),香爐從山頂飛至山腰玉峰書苑,從此書苑建道觀,留下了許多傳奇故事。
  • 中國古代五大鎮山,名氣不亞於五嶽,福建大田的鎮山又是哪裡
    把位於縣城西邊的「虎鼻崎」山,認為是縣裡的「祖山」,主全縣丁口興旺,可以根據山邊的雲霧來預測風雨;又把東面雙髻山確認為本縣「孕育山」,把鳳山定為「儒學主山」,可以根據象山、獅山上的祥雲來預測本縣的科舉成績。而把南面的大仙峰,作為本縣的「鎮山」,是一縣的主山。
  • 大田後生仔歌詞諧音:大田後生仔閩南語歌詞諧音音譯
    林啟得演唱的《大田後生仔》這首歌最近在網上超火,名字叫做《大田後生仔》,來自於福潮汕的小夥伴表示聽懂了「後生仔」。很多都聽不懂《大田後生仔》這首歌,都在找大田後生仔歌詞諧音唱法。那麼大田後生仔閩南語怎麼唱?小編今天就來給你整理一下。
  • 大田這三姓與臺灣竟然有這層關係?
    二  2018年6月30日,由大田縣招生辦主任連佔鬥等陪同,從縣城驅車前往大田縣閩臺連氏文化交流中心——太華鎮魁城村,參觀大田縣連氏總祖祠——龍井祠。路上連佔鬥介紹說,臺灣連氏是大田連氏第11代孫連小五、連小六的後裔。這在連戰祖父連橫(字雅堂)先生的《連雅堂先生橫年譜》裡有記載:「後有連胤者,遷大田之魁城,為該地連氏始祖。」
  • 康養之旅 | 品大田美人茶香,來茶海深呼吸!
    如果你一直在尋找舒適休閒的旅行目的地如果你恰好又是一位愛茶之徒入選「全國三十座最美茶園」的屏山大仙峰•茶美人景區可千萬別錯過觀賞千畝茶園風光品大田大仙峰•茶美人景區位於屏山鄉佔地面積約3000畝景區集文化體驗、環境教育、文創展示、休閒度假等功能為一體包括大田美人茶主題館
  • 大田這個銀杏公園最美的季節來了!
    萬宅村位於大田縣北部, 距縣城76公裡、 三明市區48公裡, 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 近年來,大田縣政府積極利用銀杏群落自然優勢,打造以「銀杏王」為主題的銀杏公園,建造銀杏亭、木座椅、鵝卵石漫步道,改造觀光假山魚池,保護性開發方臘寨舊址,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步伐。
  • 大田後生仔歌詞諧音翻譯 大田後生仔閩南語怎麼唱
    最近在抖音上聽到一首閩南歌曲非常的好聽,歌詞大意是「做人一輩子快樂沒幾天,一條大路分兩邊,隨你要走哪一邊」,據了解,這首歌歌名叫《大田後生仔》。那麼大田後生仔閩南語怎麼唱?下面來看一下。  大田後生仔歌詞諧音翻譯  《大田後生仔》是目前抖音上非常火的一首歌曲,這首歌其中有一段歌詞是閩南語,非常的好聽,因此深受眾多網友以及聽眾的喜歡。
  • 大田後生仔是哪裡的方言 大田後生仔閩南語歌詞翻譯
    大田後生仔是哪裡的方言 大田後生仔歌詞翻譯  大田後生仔是哪裡的方言  大田後生仔是閩南語,裡面的後生是年輕人的意思,歌曲中的大田縣屬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大田縣和泉州市交界所以大田縣和泉州近的人都會閩南語。這首歌就是閩南語,閩南語分部,臺灣,泉州,廈門,漳州,三明大田,廣東汕頭市。每個地區的語調不相同。
  • 「大田後生仔」林啟得自嘲自己是「最慘原唱」
    林啟得版本的《大田後生仔》和另外兩個女聲翻唱「歡快加速版」「女聲版」,3首歌甚至同一天登上網易雲音樂飆升榜前5位,並在各大短視頻平臺引發翻唱熱潮。發行3個月時,單在抖音就有相關話題視頻12.3萬個,總播放量25.3億次;用這首歌配音改編的「大田後生仔舞」,播放量也高達227.3萬次,被全網模仿。
  • 大田高山有「美人」
    其意境可以領悟到茶的時興和對茶的痴迷。明代大田置縣後開始編寫縣誌,志書上終於有了茶的記載。明萬曆版《大田縣誌》記載有屏山崇聖巖寺僧人慧海把茶葉與穀物、絲線、錢幣等做成「七寶」藏塑佛身內,以示鎮邪保平安;縣內濟陽鄉當時已是閩西北通往閩南轉運出口海外的茶貿重鎮等。閱讀清代版《大田縣誌》,有關茶事活動更加頻繁,康熙年間(1662—1722年)文淵閣大學士李光地,選大田武陵雪山茶作為進貢珍品。
  • 大田新年從「夜市」開始,祈福河燈在月池點亮!首屆大田嘉年華12月...
    全國首個創新型體驗式木作博物館——大田木作博物館將上演博物館「奇妙夜」?在2020年12月31日至2021年1月3日龍崗大田匠作文化村主辦的「與愛跨年·大田嘉年華」主題活動上,你都能找到答案。大田世居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