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這三姓與臺灣竟然有這層關係?

2021-02-27 微大田人

大田三姓兩岸親

施曉宇

  福建是臺灣同胞最主要的認祖歸宗之地,臺灣同胞祖籍福建的佔83.1%。早在明清時期,就有福建先民遷居臺灣。就連位於閩西北大山深處的大田縣,鄭、蕭、連三姓鄉親都與臺灣的本家、宗親往來密切,血濃於水。

  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一行。連戰的大陸之行被稱為「破冰之旅」,標誌著國共兩黨告別長達70年的恩怨史,在新的條件下開闢了兩岸「黨與黨」對話的新篇章。

  2006年4月1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又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一行。

  2013年2月2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一上任,就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及隨訪的臺灣各界人士。

  2014年2月18日,時隔一年,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又在釣魚臺國賓館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及隨訪的臺灣各界人士,並發表《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講話。開篇即對連戰先生予以褒讚:「我同連主席多次見面,是老朋友了。連主席有著深厚的民族情懷,長期積極推進兩岸關係、追求民族振興,我對此高度評價。」

  2018年7月1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再次會見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連戰率領的臺灣各界人士參訪團。

  從2005年4月到2017年4月,12年裡,連戰先生到大陸祭祖10次。2008年3月,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為福建省大田縣魁城村連氏宗祠龍井祠題寫祠匾:「大田縣魁城村志念——連氏龍井大宗祠。」後面落款:「連戰敬題。」

  2018年6月30日,由大田縣招生辦主任連佔鬥等陪同,從縣城驅車前往大田縣閩臺連氏文化交流中心——太華鎮魁城村,參觀大田縣連氏總祖祠——龍井祠。路上連佔鬥介紹說,臺灣連氏是大田連氏第11代孫連小五、連小六的後裔。這在連戰祖父連橫(字雅堂)先生的《連雅堂先生橫年譜》裡有記載:「後有連胤者,遷大田之魁城,為該地連氏始祖。」

  所以連戰先生先後5次為大田縣連氏宗親題詞,不僅為大田縣連氏龍井大宗祠題匾,還書寫了「澤被桑梓」「魁城連氏萬世流芳」「龍井書院」等題詞。

  說到連總進士陵園,我到太華鎮魁城村參觀龍井祠的當天,先到該鎮萬湖村水尾拜謁了修葺一新的陵園。

  2014年10月27日,連戰先生特為修繕中的陵園題詞:「連總進士陵園」。臺灣著名書法家連勝彥則為此贈送書法墨寶:「上黨開宗家聲遠,總公肇系世澤長」。

  說的是大田縣連氏源出山西省上黨地區(今長治市襄垣縣),而連總則是定居大田縣的第一代始祖。連總(揔)還是中華連氏的第一位進士(號廣川),曾任廣西、四川二省副使,封金紫光祿大夫。連總不僅自己高中進士,兒子連仲英與孫子連可封也先後高中進士,祖孫三代皆進士,也算屈指可數。而且,連總所作《十二樓賦》,一度名動京都。唐代大詩人溫庭筠也對之讚賞有加。到了晚唐,連總與同朝為官的兒子連仲英謝爵離朝,從福州遷徙到大田縣太華鎮魁城村定居,成為魁城村連氏第一代始祖。連總去世後,葬於萬湖村水尾——沿途的車輛行人遠遠都能望見矗立山間的連總進士陵園。如今,連總的後裔遍布福建、臺灣、江西、廣東、湖北、浙江、湖南、廣西等地,包括寶島臺灣的連戰家族及連氏宗親,皆多有往來交流。

  2008年10月,大田縣政協主席周隆超隨三明市農業考察團赴臺灣考察。連戰先生在臺北市自己的辦公室熱情接見了考察團一行。

  2010年11月26日晚,連戰先生長子連勝文在為國民黨議員候選人站臺時遭槍擊,臉頰中彈;2011年4月17日晚,連戰先生母親趙蘭坤去世,大田連氏宗親會分別表示慰問和哀悼。

  2010年5月,以黃小晶省長為團長的福建省經貿文化交流團到臺灣交流。5月9日上午,在臺南市吳園兩岸宗親交流暨族譜展儀式上,連佔鬥代表大田縣連氏向臺南連氏宗親會會長連世國、總幹事連信智贈送了大田連氏於清光緒年間編修的《麟山宗譜》兩冊。一冊贈送給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宗長,一冊贈送給臺南連氏宗親會。福建省省長黃小晶,副省長陳樺、葉雙瑜、蘇增添和臺灣有關領導在主席臺上見證全過程。

  2011年10月9日下午,臺南連氏宗親聯誼會懇親團連世國會長、連信智總幹事一行18人到大田縣魁城村龍井祠舉行隆重的祭祖活動,大田連氏宗親近百人參加。中華連氏宗親聯誼會會長、福建省連氏宗親聯誼會會長連文成,大田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蘇迎平,臺南連氏宗親聯誼會會長連世國和總幹事連信智,大田連氏宗親聯誼會會長連華權先後致辭。

  當晚,大田連氏宗親聯誼會在縣城龍山賓館新樓舉行兩岸連氏宗親懇談會。連祖彪、連仁山、連克安、連仁勝分別向臺南宗親會贈送書法作品,連佔鬥向臺南宗親會贈送詩集《太陽的語言》《光與影的階梯》,臺南連氏宗親聯誼會向大田連氏宗親聯誼會贈送臺灣特產和連戰宗長具名的祝福條幅。

  2016年6月,大田連氏宗親聯誼會會長連華省等赴臺訪問,連戰先生接見了訪問團一行。

  2016年10月25日上午,中華連氏海峽交流協會創會會長連國焰到太華鎮魁城村龍井祠等參觀、祭祖。他看到魁城村保留這麼多的古建築,十分欣賞,他說一定要保護好祖先留下的財富。接著,他又趕往萬湖村,到連總陵園施工現場考察。面對古墓的恢宏氣勢,他非常驚訝,說這是他看到的最具風水的古墓。1000多年前我們的連氏先祖選擇了如此之好的風水寶地,造福了我們萬千的連氏後裔,今天我們一定要把連總陵園修繕好、保護好,上對得起祖先,下對得起後輩。

  下午,在大田縣連氏宗親聯誼會辦公室舉行座談會。首先聘請連國焰會長為連總陵園修繕委員會名譽主任,希望進一步加強大田與臺灣兩地連氏宗親的交流與合作,希望連國焰會長為連總陵園的修繕工作多指導、多支持。連國焰會長表示,他當盡力創造更多機會,讓兩地連氏宗親進一步心手相連。表示將向中華連氏總會報告,爭取更多地支持連總陵園的修繕和保護工作。

  2017年8月19日至25日,大田縣連氏宗親聯誼會代表團團長連榮詩、副團長連克聘、秘書長連新鍾,以及團員連懷範、連佔重等共16人再次赴臺訪問,與臺北連姓宗親聯誼會創會會長連圳龍,前臺灣協和工商學校董事長連錦傑教授,海峽交流協會創會會長連國焰,臺北連姓宗親會副會長連志遠、理事連錦信和連文惠,臺北連姓宗親聯誼會副會長連啟元等懇親交流,受到熱情接待。雙方互相信任,無話不談,進一步加深了彼此感情。

  說到海峽兩岸同胞一家親,大田縣蕭氏宗親與臺灣蕭氏宗親的關係也非同一般,聯繫密切。

  2018年6月29日下午,三明市蕭氏宗親聯誼會副秘書長蕭長青和大田縣蕭氏宗親聯誼會秘書長蕭秀椰陪我到距縣城40公裡外的上京鎮桂坑村黃城岬自然村,造訪大田縣蕭氏宗祠——福建省蕭氏總祠之一的林埔祠。三明市蕭氏宗親聯誼會會長蕭承加、大田縣蕭氏宗親聯誼會常務副會長蕭文強在炎炎烈日下迎接我們,4位蕭氏後裔對祖先無比崇敬、虔誠的態度令人感動。從蕭承加會長那裡,我了解到海峽兩岸蕭氏宗親友好交往的故事。故事要從林埔祠說起。林埔祠始建於北宋熙寧三年(1070年),重建於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又經清雍正九年(1731年)、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民國20年(1931年)多次修繕。

  林埔祠是一座已有上千年歷史的古老建築。

  2009年11月16日,林埔祠被列為省級第7批文物保護單位。在祠大門口有兩副對聯:

  蘭陵繼起稱大姓,林埔肇開第一祠。

  本固支分由一本,源長派遠實同源。

  「蘭陵」指的是今天的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大姓」指的是蘭陵蕭氏,乃當地望族,屬中國古代頂級門閥之一,興起於西漢第10位皇帝漢宣帝劉詢(漢武帝劉徹曾孫)時期的太子太傅蕭望之。西晉末年南遷江蘇武進,史稱「南蘭陵」,為南朝「四大僑望,貴不可言」。

  至於「林埔肇開第一祠」,就要說到蕭氏的入閩始祖蕭遵了。《蕭氏族譜》載,林埔祠的肇基始祖蕭遵為五代時期後周的舉人,授指揮使。蕭遵是西漢丞相蕭何的第四十代孫,也是南朝梁武帝蕭衍的第十五代孫。蕭遵因後周國破不仕。就是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篡後周政權建立北宋政權。於是蕭遵在941年隨同父親蕭崇興遷徙入閩。960年蕭遵舉家由仙遊縣、德化縣,再遷至漳州府龍巖縣聚賢裡林埔坪(今三明市大田縣上京鎮桂坑村黃城岬自然村)定居。  

  林埔祠大門前的兩副對聯,既展示了蕭氏林埔大宗祠擁有的顯赫地位和悠久歷史,也告知人們大田縣蕭氏人家的來龍去脈。走進林埔祠,我立刻體會到「氣勢恢宏」4個字的含義。這座蕭氏宗祠是大田蕭姓子孫為追思和紀念入閩始祖蕭遵而集資興建的。林埔祠佔地超過2000平方米,標準的府衙式建築,當地百姓稱之為「蕭祖衙」。在蕭祖衙左側,還有一座二進六扇寬敞的書院,名曰「乾元祠」,為蕭祖衙的副祠。走進副祠,仿佛聽到了當年蕭氏學子的琅琅讀書聲。

  蕭遵在家排行第三,故而後人尊稱他為「遵三公」。蕭遵生於後唐莊宗同光二年二月(924年),逝於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享年87歲。舉家定居大田縣上京鎮這一年,蕭遵已經36歲了,他一共生了10個兒子,其中8個人丁興旺。繼蕭遵之後,開枝散葉,延續至今,蕭遵的子孫後代遍布福建省福州、三明、漳州、泉州、龍巖、南平、莆田、廈門等市,包括遷往臺灣定居者,已有60多個分支,50萬人。這就是林埔祠另一副對聯的由來:「八葉流芳開八戶,千支挺秀慶千年。」

  1939年1月3日出生於臺灣嘉義市北社尾的前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前臺灣地區副領導人蕭萬長,就是林埔祠肇基始祖蕭遵的第33代孫,其遠祖源自大田蕭氏林埔大宗祠。2005年9月9日,蕭萬長夫婦到廈門參加第9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後,即前往廈門市湖裡區江頭街道江村社區烏石浦蕭氏家廟拜謁,並會見了時任大田縣蕭氏宗親聯誼會會長蕭承加。

  2007年,蕭萬長宗長派特使、第3屆臺灣蕭氏總會秘書長蕭茂榮到大田縣的林埔祠認祖。

  2009年春,蕭萬長宗長應邀為大田縣蕭氏宗祠林埔祠題寫祠匾:「蕭萬長敬題,蕭氏林埔大宗祠,己丑季春吉旦。」他還多次以臺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董事長的名義參與在海南省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活動,並與中國國家領導人會面會談。

  2008年4月12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博鰲亞洲論壇會見臺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董事長蕭萬長。

  2013年4月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會見臺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榮譽董事長蕭萬長一行。

  2014年4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博鰲亞洲論壇會見臺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榮譽董事長蕭萬長一行。

  2014年11月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臺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榮譽董事長蕭萬長一行。

  2018年4月1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再次會見前來出席2018年年會的臺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榮譽董事長蕭萬長一行。習近平發表講話,歡迎蕭萬長先生和各位臺灣工商界朋友來到博鰲,共話亞洲地區合作發展大計。

  除此之外,從2009年開始,臺灣蕭萬長特使、臺灣蕭氏總會會長等率團到大田祭祖6次,人數少則15名,多則32名。福建省內蕭遵子孫也頻繁到臺參加蕭氏源流研討、換屆選舉會、經貿交流等,親情互訪達10多次。兩岸蕭氏空前團結和睦。

  2018年6月29日下午,大田鄭氏宗親聯誼會監事長鄭名勝陪我前往桃源鎮桃源村參觀福建最早鄭氏大宗祠之一的滎陽祠。大田鄭氏宗親聯誼會會長鄭和取以及鄭永勝等宗親會骨幹在大門口迎接我們。走進滎陽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鄭成建、鄭名勝等旅外企業家捐款修祠的功德碑。2005年5月由福建省對外文化交流協會頒授的「八閩名祠」招牌醒目地高掛在牆上。2013年,滎陽祠被列入省級第8批文物保護單位。在滎陽祠左廂房門楣上高懸兩塊1992年製作的銅牌:「彭德懷元帥舊居」「桃源鄉蘇維埃政府舊址」。為世人掀開滎陽祠的一段紅色歲月:1933年8月,彭德懷、滕代遠率領中央紅軍東方軍進駐桃源,開闢了革命根據地,東方軍指揮部設在滎陽祠,司令員彭德懷就睡在滎陽祠的左廂房。彭德懷等東方軍將領在祠中指揮紅軍作戰和指導蘇區工作,還有紅七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紅九軍團,福建省軍區紅九團,閩贛省軍區十二團、十七團、十八團等先後都曾在桃源開展革命活動。這期間,在紅軍工作隊的幫助下,桃源鄉蘇維埃政府成立了,推選顏福樟為主席,迅速組織農民協會,開展土地革命運動。

  在這裡,我了解到滎陽祠的歷史,以及鄭姓人家由開封入閩的遷徙路線。據《鄭氏族譜》記載:「我鄭族遠始祖衝公,世居開封,其裔負圖居於河南道汝寧府光州固始縣玉田境。歷數代後,在唐中和間,有鄭威公隨王潮經尋陽轉粵東北過江入閩……先汀州,而延平,而龍巖……宋仁宗時,其裔鄭章公(第3代)承職金紫光祿大夫,與叔少聰總管奉旨率眾家軍調徵南閩藩鎮興化府仙遊縣……宋熙寧年間,為追念先祖之德深,聯絡閩省各郡,在桃源公館前鼎建一座鄭氏大宗祠——桃源滎陽祠,俗稱『十八戶』。而後子孫分諸州各郡為官為宦,枝繁葉茂。」

  就是說,生於宋景德元年(1004年)的大田鄭氏肇基始祖鄭章,字恬庵,乃鄭承泰的第4個兒子。鄭章少年得志,入朝為官,職授金紫光祿大夫。由於為人率真,敢於直諫,冒犯了朝中權臣,遭奸人陷害,宋慶曆二年(1042年)棄官,與兄弟、叔侄各自避難。一天,途徑大田桃源前厝村,鄭章借宿劉家。因緣巧合,鄭章娶了劉家養女呂氏為妻。據說,呂氏生有四乳,一共生產9胎18子,被尊稱為「四乳母」。從此,鄭氏人家瓜瓞延綿、生生不息。據統計,福建各地,還有江西、浙江、廣東、臺灣等地區,以及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朝鮮、韓國、美國、日本等國家,散居眾多的鄭氏後裔。我在滎陽祠牆上看到了這位鄭氏高產祖妣「四乳母」的紀念畫像。

  應該說,大田滎陽祠是閩、臺、贛、浙、粵5省以及海外許多鄭氏宗親的命脈之所系、根基之所在,特別是臺灣同胞有很多鄭姓宗親認祖滎陽祠。譬如:1993年,臺南市鄭氏宗親理事會就派鄭金泉先生前來大田縣桃源鎮滎陽祠尋根祭祖。1995年8月26日起,臺北市宗親鄭榮宗先生與妻子兒女,連續4年參加大田縣桃源鎮滎陽祠舉辦的祭祖活動。

  2011年1月3日,臺灣工黨主席、臺灣兩岸關係發展促進會理事長鄭昭明一行,首次到大田縣桃源鎮滎陽祠尋根祭祖。8月29日,再次到滎陽祠尋根祭祖並演講,寫下「同宗同源」的題詞,題寫祠匾:「庚寅年仲冬,鄭氏滎陽堂祠,臺灣後裔鄭昭明。」

  2016年9月1日,大田鄭氏宗親聯誼會舉行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祭祖活動,臺灣工黨主席、臺灣兩岸關係發展促進會理事長鄭昭明先生一行,第3次專程從臺灣回到滎陽祠參加祭祖。

  滎陽祠還是民族英雄鄭成功的遠祖祖祠。據《鄭氏族譜》記載:「遠始祖:衝公,字和仕,為金紫光祿大夫,是晉之傑士也……第3代章公,承泰公4子,生於景德初年,以修儒業著名。(施註:第16代為鄭隱石)。」《鄭氏宗祠》卷3《各地肇基祖世系圖》記載:「南安縣石井肇基祖:隱石公。」

  《鄭氏宗祠》卷3《各地肇基祖世系圖》又載:「隱石公(入南安第1代)—(歷8代)—芝龍公(入南安第8代,總第23代)—森公(入南安第9代,總第24代,大田縣桃源鎮開基祖章公的第24代森公即民族英雄鄭成功)。」據鄭成功先祖鄭隱石就是大田縣桃源鎮滎陽祠鄭氏後裔。其世係為:鄭威—鄭承泰—鄭章—鄭金紫—鄭翁—鄭十一—鄭三十—鄭四六—鄭十二—鄭二六—鄭二八—鄭七七郎—鄭大二郎—鄭五郎—鄭隱石。鄭隱石歷8代後,至鄭芝龍(鄭成功之父)。

  2000年10月30日,世界鄭氏宗親會致函大陸海協會、福建省文化廳、大田縣文體局,寫道:「據臺灣成功廟文檔記載:大田縣桃源東山鄭五郎公生隱石公,後隱石公遷居南安郡。」

  臺灣成功廟文史檔案與大田《鄭氏族譜》都明確記載:鄭成功上溯遠祖久居大田桃源。兩岸資料吻合,足以證明,滎陽祠乃鄭成功遠祖祖祠。由此,也足以證明,大田縣鄭、蕭、連三姓與臺灣鄭、蕭、連三姓乃是一家人。

相關焦點

  • 臺灣茶人深耕福建大田:「來了忘歸」
    中新社福建大田10月29日電 題:臺灣茶人深耕福建大田:「來了忘歸」  作者 林春茵 顏全飈  「來了忘歸」。臺灣制茶名師張慶泉「醉茶」之後留下的這幅墨寶,高懸在福建大田東方美人茶葉專業合作社茶室裡。  28日,第十一屆高山美人茶文化活動節在福建三明市大田縣舉行。
  • 這三個大田人非法買賣穿山甲,結果……
    近日,大田法院就審結了一起非法買賣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依法判處陳某、柳某、範某三人拘役6個月不等的刑罰。(網絡資料配圖)        據了解,2016年12月9日,被告人範某在泉州與朋友吃飯時,其中一朋友稱其有皮膚病讓範某幫忙在大田收購穿山甲
  • 臺灣茶人「深耕」福建大田:引進「東方美人」
    中新社福建大田10月29日電 題:臺灣茶人深耕福建大田:「來了忘歸」  「來了忘歸」。臺灣制茶名師張慶泉「醉茶」之後留下的這幅墨寶,高懸在福建大田東方美人茶葉專業合作社茶室裡。  28日,第十一屆高山美人茶文化活動節在福建三明市大田縣舉行。
  • 大田不僅有《大田後生仔》,還有這三所高中,明年你最想去哪個?
    去年以一首《大田後生仔》為世人熟知,今天我們來說說它的高中!大田一中創建於1928年的福建省大田一中已發展成為省重點高級中學、一級達標學校,佔地面積135812.4m,建築面積40569m。現有師生3000餘名。
  • 琅琊榜:蒙摯和梅長蘇還有這層關係,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層關係
    琅琊榜:蒙摯和梅長蘇還有這層關係,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層關係《琅琊榜》中都說林殊的容顏大改,蕭景睿和言豫津就不用說了,畢竟都是孩子,可一品軍候謝玉面對面,盯著他打量了許久也沒有認出化名蘇哲的梅長蘇,就是林殊。
  • 大田高山有「美人」
    在大田小住幾日,我多次與縣裡的茶界人士交談,深受感染,覺得高山茶這一特產,確實值得大田人津津樂道。 《大田茶志》對大田高山茶歷史脈絡進行初步梳理。古時有直接關係的記載,最早大約在南宋時期:「南宋隆興二年(1164年),在大田境域大仙峰崇聖巖始建大仙峰巖寺,僧人在寺院周圍開始種茶……宋紹定四年(1231年),巖寺上下左右四周均成片茶樹,得盛名『大仙峰茶』。」到了元代,編撰《二十四孝》的縣人郭居敬,寫有《百香詩》之一《茶》,為大田現存最早的茶詩。詩吟:「東風買勇武夷鄉,抽出先春第一槍。
  • 小地方的特產美食,大田九層粿!
    在大田常年供應九層粿的地方有小南門司法大樓樓下,車站醫院坡下,超越網吧樓下,有喜歡的朋友可以去品嘗,明年年初在小南門還將開一家專門賣的九層粿的小吃店,希望大田的朋友把九層粿發揚光大讓更多人可以享受到。下面給大家介紹下九層粿是怎麼製作的!
  • 臺灣茶人深耕福建大田:「來了忘歸」
    中新社福建大田10月29日電 題:臺灣茶人深耕福建大田:「來了忘歸」  作者 林春茵 顏全飈  「來了忘歸」。臺灣制茶名師張慶泉「醉茶」之後留下的這幅墨寶,高懸在福建大田東方美人茶葉專業合作社茶室裡。  28日,第十一屆高山美人茶文化活動節在福建三明市大田縣舉行。
  • 大田高山有「美人」
    在大田小住幾日,我多次與縣裡的茶界人士交談,深受感染,覺得高山茶這一特產,確實值得大田人津津樂道。 《大田茶志》對大田高山茶歷史脈絡進行初步梳理。古時有直接關係的記載,最早大約在南宋時期:「南宋隆興二年(1164年),在大田境域大仙峰崇聖巖始建大仙峰巖寺,僧人在寺院周圍開始種茶……宋紹定四年(1231年),巖寺上下左右四周均成片茶樹,得盛名『大仙峰茶』。」到了元代,編撰《二十四孝》的縣人郭居敬,寫有《百香詩》之一《茶》,為大田現存最早的茶詩。詩吟:「東風買勇武夷鄉,抽出先春第一槍。
  • 這兩個姓氏千年不曾通婚,另外三姓800年來只能當兄妹不能通婚
    如今,千百年過去了,兩家姓氏早就沒有了血緣關係,但苦於祖訓的禁錮,到現在兩家姓氏仍會避免這個問題。  相比較操和曹姓氏不能通婚,下面的這三個姓氏也遭到了同樣的狀況:  潮閩及臺灣地區素來有「蕭、葉、鍾三姓本為一家」的說法,而且三姓聯宗,互不通婚。三姓聯宗對臺灣的社會、政治至今都有所影響。
  • 屈原不姓屈而姓羋!名字還有這層意思
    屈原出生於楚國貴族,和楚王一樣,羋(mǐ)姓,但楚王是熊氏。該姓出自黃帝顓頊系統的祝融氏;羋姓族群從商代遷徙至南方楚地,當傳到熊繹時,因功受周封於楚,遂居丹陽(也就是現在湖北省秭歸縣境內,另說為河南西峽)。這就是屈原的故鄉。春秋初期,約公元前7世紀,楚武王熊通的兒子被封在「屈」這個地方,叫做屈瑕,他的後代就以屈為氏了。
  • 他們之間還有這層親戚關係呢?
    看到這個新聞突然反應慢了半拍,孫儷姨爺怎麼還和娛樂圈有關係呢?補課了之後,發現原來孫儷有個遠方姨奶也是名演員,臺灣女打星胡慧中!20歲的時候在學校被星探發現開始進圈拍電影,原本是臺灣文藝片的女主,跑到香港發展後成了打星。
  • 這幾個中國的複姓,在日本也有很多人姓,兩者有什麼關係嗎?
    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十分悠久,也衍生出了很多的姓氏,目前在《百家姓》中收錄的姓氏有五百多個,其中複姓有六十個,我們比較熟悉的複姓有很多,比如說諸葛,東方,上官,尉遲,慕容等等。有趣的是,在咱們中國也一些十分特別的姓氏,今天小編給大家講的這幾個中國的複姓,在日本也有很多人姓,兩者有什麼關係嗎?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第一個,東野,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歡看推理小說呢?日本有個非常有名的推理小說家,叫做東野圭吾。中國的複姓東野跟日本的複姓東野有關係嗎?答案是,除了字一樣,其他的一點關係都沒有。中國的東野源自於周公姬旦的後人。
  • 農村俗話說:一家不能有三姓,你指的是哪三個姓?為什麼會這樣?
    導語:這句話是前人根據自己的人生經歷總結出來的。不是指具體的三個姓。他有一定的道理,但並不完全正確。這取決於人和情況。從關係的角度看,這句話有既定的事實,但如果我們深入研究他的含義,有些情況根本不存在。
  • 俗語說的「一家不容三姓人」是指哪三姓?這句話又有何深意呢?
    但隨著時代的變化,有一些俗語已經有了新的解釋方式。在數以千萬的俗語中有一句叫「一家不容三姓人」,那麼究竟是哪三姓?這句話又有何深意呢?所謂「一家不容三姓人」,其實是從前大家族住在一起時,如果這其中的姓氏超過三個,那麼矛盾也會產生很多。這裡的「三」並不是指一個具體的數字,而是「多」的意思。為什麼超過「三」,就容易出問題呢?《道德經》有雲「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出現了三,那麼從前一對一的關係就會變成一對多,多對多的關係,就會變得非常複雜,屢不清楚。
  • 「一步跨兩市、兩步跨三縣」,大田這個鄉有多神奇?
    當地最著名的古街為濟山街,「一」字形街道整齊分列著兩排二層木結構騎樓。樓上做臥室,臨街出挑。樓的底層前半部是商鋪,後為廚房與廳堂,中間設有四方形露天小天井,用來排水或做活動閘門蓄水養魚,旁邊精緻的木梯通向二層。騎樓每三間隔夯土牆防火,街心通道舊時鋪鵝卵石。
  • 【大田美人·貴雅天成】「三貴」大田美人茶
    大田美人茶葉質肥厚,茶葉內含物質多,耐泡十足(可連泡10次以上)。當沸水入瓷杯,葉芽舒展,旋轉飛沉,一如少女翩躚起舞,姿態極其優美動人。所衝泡出的茶湯,呈現明亮清澈的琥珀色、橙黃色,盡顯嬌羞、清純的氣質,似絕色女子的誘人美感。
  • 福建美麗家鄉大田土堡古建築
    福建大田擁有為數眾多的明清時期土堡,這些土堡形態獨特,風格迥異,而且土堡(樓)的規模宏大,建築考究,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與旅遊價值,是一筆無形的財富。由於交通等原因,大田的土堡一直未被重視,可以說是一顆沉睡的珍珠。歷史上大田縣曾有大小土堡近千座。土堡始於宋元時期,盛行於明清時期,直至上世紀30至40年代仍有零星建造,如今大田縣尚保留下的40餘座土堡。
  • 老祖宗為何說「一家不容三姓人」?指哪三姓?這句話有道理嗎?
    不過呢,在國外對於我們中國的人文文化有一種疑惑,那就是為什麼中國的大家族那麼的龐大,尤其是逢年過節的時候,在一起有的時候五六十位一個大家族,有的更誇張甚至達到了百位,拍個照片那也是非常有排面的,那麼其實這還是和中國的觀念有關係了,畢竟在中國人的思想當中,覺得認祖歸宗是一件大事情,而且親戚之間有著血緣關係的,也非常的融合,不管是近親還是遠親,只要是有點關係,那就算得上是親戚
  • 在福州三坊七巷,赴一場「大田美人」之約
    喝茶敘舊,或閒聊,或暢談,有茶的地方更有鄉土氣息,江湖之味,讓人更渴望下一次的久別重逢。▲老郭也是大田縣東方美人茶協會會長據老郭介紹,大田高山美人茶自1992年從臺灣引進,茶廠剛好設在他們村裡,因茶葉做得好,他成了臺灣師傅的第一位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