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慶海:中介市場是保險業做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

2020-12-16 中國網財經

  中國網財經10月25日訊 今日,在2016保險供給側改革發展論壇暨產品供應商大會上,中國保險學會會長姚慶海表示,保險中介市場對保險業自身如何做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個重要的內容。

中國保險學會會長姚慶海 圖片來源:中國網財經

  以下為演講文字實錄:

  非常高興參加今天保險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專題研討會,這個研討會剛才魏主席發表了非常重要的關於保險業為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如何發力,保險業自身如何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兩個主題魏主席談的觀點很深刻、很有啟發,特別是對保險業做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我們下一步需要著重發力的。

  保險中介市場非常重要。保險中介市場的發力在我國路徑和國外不同。1998年,中國保監會成立。我們跟隨魏主席從人民銀行,魏主席作為保險司司長,帶領我們人民銀行從事保險監管的同事加入到新成立的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我當時按照工作分配到了保險中介監管部。保監會成立後,第一個引起國內外廣泛關注的監管行動就是清理整頓保險中介市場。當時中國還沒有法律意義上的專業保險中介機構,清理的對象是外資保險中介機構,在中國境內非法從事保險中介業務和兼業代理機構不規範的保險中介行為。這個行動是1999年開始的,到1999年底活動結束,中介市場非法從事業務的行為得到了扼制,對境外機構進行了嚴肅的處理,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認為中國即將啟動保險中介的大發展。所以,整頓中國保險中介市場,中國保監會在1999年底和2000年初陸續批准了保險代理機構、保險經紀機構、保險公估機構等專業機構步入到中國保險市場,使中國的保險市場因為有保險中介機構的參與,市場結構更加完善,服務的職能和服務的效率得到提升。老百姓保險的需求得到了更加多樣化的滿足。

  大家知道中國保險業發展經歷了特殊的歷史,1958年到1979年底,國內保險業務全面暫停,1979年以後我們僅僅恢復了保險公司,但正規的得到監管機關批准的保險中介是在1999年以後,陸續有了合法的身份。所以中國保險市場,我認為是市場化改革以後,在中國保險市場改革方面進行重要的探索。

  首先,保險市場是適應了市場化的風險管理需求,為社會提供風險保障需要保險,搞市場經濟需要保險,計劃經濟時代保險可有可無,取消了二十多年,中國經濟社會並沒有因為保險的缺失而受到太大的影響,計劃經濟時代保險的作用和地位不可能得到體現。改革開放以後,搞市場經濟,必須油市場化的風險管理機制、保障機制,需要保證老百姓各類風險保障需求。而保險中介市場的培育又嚴重滯後於中國保險市場、保險機構的發展。保險中介機構比中國的保險機構,特別是在新中國1949年成立後,合法的保險中介已經從人民的視野中、從保險事業中淡出。所以在保監會成立以後,成立保險中介機構,培育保險中介市場是一個保險業的重要的裡程碑性的事件。這個事件對保險市場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到今年底,中國的保險市場中,81.4%保費規模是通過保險中介承擔的,在壽險領域91.6%的業務是通過保險中介包括保險代理人、保險中介機構和保險公司管理的保險營銷員共同提供的服務。在這一點上,可以說中國保險中介市場取得了快速發展。像大童等一批知名的保險中介機構,短短的十多年時間,已經成長為國內外著名的保險中介機構,而且他們的服務、人才隊伍、服務能力、服務網絡、科技應用都在快速得到提升,在這一點上,保險中介不僅得到了保險公司的認可,還得到了社會監管部門的認可。這一點上,我覺得保險中介的發展對中國保險業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第二,保險中介市場對保險業自身如何做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個重要的內容。保險中介發展不好,中國保險業很難發展好。因為我們現在80%、壽險佔90%以上的業務是中介提供的服務,中介服務的好壞決定了保險服務的好壞,保險中介行為聯繫了廣大投保人和保險公司,中介的橋梁作用能否發揮好決定了保險服務質量的高低。當今社會,步入了高風險社會,各類風險事件突發,環境風險、災害風險、食品安全等等風險決定了我們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結構越來越快,變化越來越快,挑戰越來越多,變化和挑戰決定了不確定性的增強,不確定性就是風險,風險如何應對需要保險。在不確定性的時代加劇的時候,我們面臨著機遇和挑戰,保險業需要當今在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我們面臨的使命和擔當就是如何在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補風險保障不足的缺口和短板,需要保險業發力,保險業在提供各類風險保障產品中,如何發力,項主席最近提出保險姓保,保險要圍繞風險保障職能來提供服務。我們的產品要解決各種需求,滿足老百姓對風險管理和資金管理、人身管理、財富管理等各類風險的需求,在這一點上,保險機構和保險中介一定要連起手來,解決目前中國保險市場中適銷對路的產品、滿足社會需求的產品仍然供給不足的問題。這一點剛才魏主席從幾個方面都談到了非常重要的看法。

  當前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正在帶給我們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巨大的變化,保險業作為管理風險的行業,如何運用技術手段,產品開發、風險定價、風險管理、風險轉移、財富管理等提供滿足老百姓需求的保險保障產品,保險業如何承擔自身的行業責任,保險業如何滿足社會需求,保險業要有擔當,保險業應該完成當今社會對養老需求、健康保險需求、財產保險需求、災害保險需求等方面的風險保障,在這一點上我們要做得事非常多,必須利用科技進步,利用科技創新的力量,夯實保險業發展的科技支撐。通過網際網路大數據採集風險數據,未來社會的普遍聯繫,人與物、物與物、物與人的連接將使未來的社會成為智能社會,人與非人的邊界正在變化,技術正在改變人的本質和存在,保險業的面貌如何利用網際網路把深度數據連接起來,實時定價,這一點上未來要進入全面的創新時代。

  中國保險因為保險中介的發展,大童作為一家保險銷售公司近年來一直在健康領域,健康風險管理、大健康、健康保險和其他的一些新興保險領域進行了逐步的創新。這些方面有了難能可貴的探索,我覺得保險中介和保險公司聯手能進一步拉近與客戶的距離,縮短保險產品和服務一線風險保障需求之間的差距,使保險更加適銷對路,使保險更加滿足社會需求,這一點上保險中介的價值在於使得我們保險產品更有競爭力,保險更能發揮風險保障作用。保險中介市場提高了保險市場的運行效率,完善了保險市場結構,提高了保險業服務能力。目前保險中介市場有800多萬人從業人員,這是保險業服務社會的主渠道,在這一點上,各家保險公司能參加今天的會議,剛才魏主席說了,這在十年前是不可想像的。保險中介從無到有,中國的保險業從1986年的無到現在的有,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小,中國保險業目前成為世界第三大的市場,但如何提高國際競爭力、提升國際話語權是我們當今中國保險業面臨的一個挑戰和肩負的重要的歷史使命。

  中國保險業要提高國際競爭力必須要提升服務能力。中國保險學會近年來在保監會的領導下,為保險創新服務設立了一系列風險管理和保險的科學實驗室,正在寧波和北京建風險管理保險服務館,同時我們正在編修《中國保險通史》和《中國保險通志》,其中重要的一章要編寫中國保險業發展歷史和中國保險中介發展歷史,我們希望在座的各家保險公司領導和保險中介機構的領導,把我們的歷史書寫好。中國保險學會特別支持中央財經大學和大童保險中介機構建立的保險中介市場研究院,我們將關注保險中介市場與保險市場中重要作用的研究,功能發揮的研究,產品設計的研究,風險定價的研究和精算的研究和區塊鏈技術的研究,我們希望中國的保險公司和保險中介進一步攜起手來,開創中國保險發展的新局面。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郭偉瑩)

相關焦點

  •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了2019年經濟工作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方針政策,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運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給側結構性的,必須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更多採取改革的辦法,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法手段,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個字上下功夫。」這對於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我們要深入領會、認真貫徹執行。
  • 中財辦副主任解讀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內涵
    ——中財辦副主任楊偉民解讀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內涵新華社記者劉紅霞、韓潔、鬱瓊源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從多個方面傳遞明年經濟發展新動向。17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在「2016-2017中國經濟年會」上發表演講,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重點闡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內涵。
  • 馬鞍山慈湖高新區持續給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中安在線訊 據皖江在線報導, 以移動信息通信技術產業為主導的產業集群「智慧小鎮」裡,安芯半導體項目、中興新通訊設備結構件項目正在破土動工,各種大型機械正在如火如荼地忙碌著,機聲隆隆,工人們也正忙碌地搬磚砌牆……  這是高新區在推進新一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踐中發力前行的縮影
  • 構建新發展格局須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戰略方向
    無論是推動供給與需求間的宏觀均衡運行,還是適應社會主要矛盾運動的要求,構建新發展格局均需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其三,之所以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方向,重要的原因在於,從供給側入手展開的改革和政策直接影響的是生產者,而需求側的舉措直接影響的是消費者。
  •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洞察國際國內形勢變化,科學把握髮展規律和我國現階段經濟運行主要矛盾,作出的具有開創性、全局性、長遠性的重大決策部署,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理論創新成果,也是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治本良方。
  • 湘鄉市「東山大講堂」:吳金明解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湘鄉市「東山大講堂」:吳金明解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來源:紅網 作者:安玲娜 編輯:曾小穎 實習編輯 於佳麗 2016-06-29 14:08:45
  • 11月13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向"凱恩斯主義"說再見
    新聞背景:  近期,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要求,「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海淘族」興起,正是國內需求被擠壓的表現;大量外貿企業的破產和轉型,則成為國際市場萎靡的風向標;而各地建設項目投資增長趨緩,也表明投資者對預期收益的擔憂。社會需求側的疲態盡顯,恰恰源於供給側的結構不良。因此,推動「供給側改革」,正是對症下藥,抓住了當前經濟增長的核心問題。
  • 五大支柱支撐五大任務 2017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繼續深化
    會議明確,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今年以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為抓手,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部分行業供求關係、政府和企業理念行為發生積極變化。明年要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提出「八字方針」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新華社北京12月21日電(記者吳雨)21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認為,我國經濟運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給側結構性的,必須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更多採取改革的辦法,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個字上下功夫。
  • 邁向新徵程的一次研學與提升——青海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專題...
    這是一次立足實際的專題研學  「十三五」以來,我省全面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省各地各單位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和省委對當前形勢的判斷和決策部署上來,強化問題導向,加強政策引導,敢於承擔責任,工作有力有序,改革蹄疾步穩。與此同時,創新能力不強、市場主體偏少、供需結構錯配等長期積累的問題和矛盾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 新華社:中央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顯著
    新華社北京12月29日電 國資委29日在京舉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媒體通氣會,介紹中央企業在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去產能、壓減法人層級、加強參股管理等方面取得的工作進展和成效。
  • 代表委員建議政府和市場「各就各位」 用法治思維縱深推進供給側改革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主線。  面對新時代提出的新要求,應當如何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多位代表委員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方式,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向縱深發展。  去產能初見成效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繼續破除無效供給。
  • 趙化明到遼陽市調研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
    月7日,副省長趙化明帶領相關省直部門領導到遼陽市調研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鳳波,市長裴偉東,副市長馬立陽陪同調研。  調研中,趙化明先後視察了燈塔市、太子河區、遼陽縣、弓長嶺區種植業、養殖業項目,對全市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步伐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 社科院高培勇: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逆周期調節,不可顧此失彼
    2013年提出一個關鍵詞叫做「三期疊加」,把當時中國經濟形勢和面臨的問題,集中概括為經濟增速的換檔期,經濟結構陣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2014年提出的是經濟發展新常態;2015年提出是五大新發展理念,繼而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6年提出要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7年提出了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 川貴酒業協會攜手 推進酒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近年來,兩省堅持名優白酒產業發展戰略和品牌帶動戰略,白酒產業集聚、集群、集約發展,為兩省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為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更好地傳承和發展白酒文化,川貴兩省進行了廣泛深入、卓有成效的溝通交流,並就弘揚白酒文化、建設區域品牌、聯手開拓市場、加強環境保護和產業生態建設等諸多事項,達成了廣泛的共識。
  • 高校供給側改革如何樹「三觀」
    但同時,在多年的高速增長中也出現了高等教育結構不合理、供給與需求脫節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高校可採用類似於經濟領域的做法,推進高等教育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實現我國高等教育未來的均衡協調持續發展。首先,在宏觀層面,高等學校的布局結構未能很好地對接社會需求。長期以來,對於各類高校和學科的評價基本上都採用學科導向,並據此配置各種有形或無形的學術資源。
  • 「國字號」成旅遊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要抓手
    豐富供給 滿足大眾需求A級景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等「國字號」旅遊品牌,是我國旅遊產品體系的重要支撐,是推動旅遊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隨著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公布,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已有168家。
  • 黃龍雲: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降低企業成本
    (林洪演攝)  人民網廣州1月26日電 1月26日上午,廣東省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黃龍雲在佛山團參加廣東省十二屆人大四次審議分組審議時,強調要紮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低企業成本,為企業發展助力。  黃龍雲表示,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按照中央和省委的決策部署,結合廣東實際,對廣東「十三五」規劃綱要的實施和2016年工作做了安排和部署,完全贊成這個報告。
  • 做優質稻米產業,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近年來,我縣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決策部署,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充分發揮優質稻米這一縣域主導產業優勢,增強綠色優質產品供給,發展全鏈加工產業,拓寬多元營銷渠道,努力探索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的現代農業發展路子。樺川縣先後被確定為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糧食生產先進縣、農田水利重點縣、黑土地保護試點縣。
  • 為農業農村發展增加新動能——我國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通過農業、文化、旅遊的深度融合,從農業供給側改革上精準發力,忻城走出了一條以農業產業創新帶動第三產業發展的道路。2017年是我國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隨著改革向縱深推進,田野上響起一曲以「綠色」「改革」和「創新」為主旋律的協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