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體育2月23日報導:
外籍小哥「笨蛋」蒙眼站在籃球場的中圈位置,手持一顆籃球,準備搏命一擊,進球與否,將關係到他能不能得到500萬元人民幣的獎金。
激動人心的時刻來臨,「笨蛋」右臂一較勁,奮力將球擲出。霎時間,現場數千名觀眾連同MC一起爆發出了海嘯一般的送給勝利者的呼喊聲,摘下眼罩的「笨蛋」有些詫異,似乎不敢相信自己如此輕鬆就走上了人生巔峰。「確信」已經得到500萬之後,「笨蛋」忘乎所以了,在觀眾歡呼聲的餘波裡,瘋狂地繞著場地奔跑著。
然而,500萬是假的,觀眾的歡呼也是假的,這一切,從頭到尾就是他的搭檔「鋼蛋」串通MC和觀眾,共同為他量身定做的一場「騙局」,所有人都是清醒的,只有他自己蒙在鼓裡。
以上情形,發生在2018年11月8日上海男籃主場對陣天津男籃的中場休息時間,堪稱CBA歷史上最大型整蠱現場。「笨蛋」和「鋼蛋」合稱「信誓蛋蛋」,其實是嗶哩嗶哩網站(以下稱B站)上擁有300多萬粉絲的知名「Up主」。這條整蠱視頻發布之後,在B站引發廣泛關注,截至發稿時,已經收穫150多萬播放量——換言之,有150多萬個IP位址觀看了該視頻。不少鯊迷熱情地在視頻評論區向「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們科普起自己的主隊來。
上海男籃與自己的冠名商B站共同策劃的這場突破次元壁的惡搞行動,在為球隊帶來不少跨界流量的同時,也非常成功地活躍了主場的氣氛。籃球突然間變得不再嚴肅,而是一件非常歡脫靈動的事情,所謂的「官方賣萌,最為致命」大概就是如此吧。
前上海男籃投資人、中國籃協主席姚明曾在第九屆財新峰會暨2018中國體育論壇上說道:「體育行業的發展,極度依賴媒體行業的發展,我們千萬不要把它想成僅在球場內部,它最終呈現的是一個媒體產品,是一個全頻道的東西……要融合各種各樣的元素,包括年輕、時尚,不能去拒絕娛樂元素,要去擁抱這個東西。」
CBA與NBA的差距,不僅僅是競技性的差距,也是娛樂性的差距。增強聯賽的娛樂性,已經越來越成為中國籃球界有識之士的共識。
「鋼蛋」對「笨蛋」的惡搞,無疑是上海男籃提高娛樂性的表現,也是他們本賽季在線上線下全力增強娛樂性的縮影:論文案,他們創意迭出,風騷搞怪,講求時效;論海報,他們誠意滿滿,對標NBA水準;論視頻,他們擁有「鯊言鯊語」「Shark Time」「更衣室日記」等欄目,定期放送場下故事;除此之外,他們還開通了抖音、虎撲帳號,多維度擴大影響力;最值得一提的是,就連很「山寨」的吉祥物「大鯊魚」,甚至也憑藉醜萌的外表和憨態可掬的動作,確立了「鋼鐵直鯊」的人設,成為了上海男籃的大IP,走上了鯊生巔峰……
你不得不承認,上海男籃已經成了CBA聯賽中最會玩的球隊,他們的蛻變一部分是因為上海灘獨一無二的環境——自開埠以來便是娛樂之都,一部分是因為自身敢於除舊布新擁抱未來。他們的一些經驗,或許可以被CBA其他俱樂部借鑑。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袖珍團隊做出大事業
上賽季,上海男籃負責新媒體運營、媒體接待的工作人員只有兩個,官方微博上的「比賽數據牆」是一大亮點,除此之外,多半是些不鹹不淡的內容,乏善可陳。到了本賽季,卻完全換了一副面孔,內容產品無論質還是量,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沒有大幅度擴大員額、提高預算的情況下,上海男籃如何做到這一切?
你大概無法想像,如此千頭萬緒的工作,竟然是由一個不到8人的團隊完成的。團隊當中,有3-4個人是球隊新成立的媒體部的員工,其實只能算「三個半」。另外的3-4個人,則來自一家外包公司——前媒體人林雁創立的犀力文化,屬於「編外人員」。因為人少,所以大家必須得一專多能,策劃、拍照、錄像、剪片、P圖、寫文案一把抓,「沒辦法,我們小公司、創業公司必須要這樣。」林雁說,來不及的時候,她就得親自上陣修圖。
將部分業務外包出去,是前五星體育資深媒體人曹健今夏接任球隊副總經理兼新聞負責人之後,上海男籃創造性的舉動,其目的,一言以蔽之,就是希望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有點像混合所有制改革,藉助外部力量讓內部煥發活力,然後共同發展。
曹健解釋說:「自己俱樂部的人,永遠是站在俱樂部主體的角度思考問題的。」言下之意,身份決定了其娛樂性的天然不足,難免投鼠忌器。如果引入一個外部的「觀察者」,那這個觀察者就會以賺錢為動力,發揮主觀能動性,「將運動的東西娛樂化。」
另一方面,俱樂部對成績的要求決定了球員、教練要把絕大部分精力放在競技層面,娛樂層面的註定少之又少,所以過度娛樂又是不行的。
為李秋平生日製作的動圖,「蛋糕」上的「魚」是亮點
娛樂的底線和尺度在哪,就需要曹健這個團隊帶頭人來做終審了。曹健表示,自己會保持一個開放的心態,充分接受團隊成員的意見,「從創作的角度來說,是完全讓他們儘可能多的去自由發揮的。如果有過火的地方,有違背運動邏輯的地方,我會叫停。」通過媒體部與外包公司的左右互搏,球隊的競技性和娛樂性會達成更合理的妥協,在不損害球員、教練的專業性的同時,達到娛樂的目的,「我覺得這種模式未來是有可能推廣的。」
犀力文化負責上海男籃的品牌營銷、文化創意、球迷系統的搭建,既承擔策略層面的工作,也要與媒體部通力協作完成具體的執行。此外,媒體部還要負責衍生品開發、網店經營、媒體接待等工作。「(犀力文化)會對上海男籃的動向進行全面跟蹤,並及時將好點子、好想法與媒體部溝通。他們不定期地不停地發掘新聞事件,圍繞一個個點,再由點及面。」曹健表示。
為了方便與俱樂部溝通,林雁將辦公室設在了源深體育館附近,她和她的員工將大量時間和精力放在了俱樂部。
這條可愛的鯊魚就是素材積累的結果
源源不斷的創意來自對俱樂部動向的了如指掌和前期素材的積累。
「我和俱樂部的人會儘量保證一起看比賽,大家一起討論,比賽當中不管贏也好,輸也好,儘快把亮點提煉出來。」林雁告訴網易體育。
積累素材則需要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處處留心。比如,上海男籃的主視覺是鯊魚,那林雁和她的團隊就要苦心孤詣地積累與鯊魚相關的題材,「『(我們有了)鯊魚敏感症』,平常多積累,有些工作做起來就方便多了。把事情想在前面,真正執行起來也會非常快。」比如,上海男籃微信公眾號裡那條悠閒地坐在岸邊踢水的鯊魚,正是素材積累的結果。
雖然不是專業媒體,但上海男籃新媒體也非常強調時效性。像「更衣室日記」這樣的視頻欄目,從進入更衣室到片子上線,通常用不了1個小時。「掌握方法之後,速度會很快。」林雁說。她和她的團隊摒除了一切中間環節,從靈感直達內容,「我們工作流程很隨意,有想法大家馬上就說,不可控的不做,覺得可執行的馬上就做。大主線不變,小情況立刻討論。」
對於細節的重視,也是上海男籃新媒體與其他俱樂部區分開來的關鍵:他們非常注意配色與球衣主色調相一致,文末自我推介的二維碼周圍是一圈與俱樂部相關的元素——同樣是時下很流行的做法,甚至連每篇推文開頭「旁友,一起來白相」的動圖也是誠意滿滿。「內容都一樣的話,反而覺得細節是很重要的事情,怎樣去把流量吸引到我們這裡來?怎樣奠定我們公眾號的品格和基調?」林雁說,「身為大上海的一個俱樂部,該有的精緻度和城市氛圍要把它融合進去。」
上海男籃創意P圖
在職業聯賽搞娛樂,少不了教練、球員的配合,正巧,上海男籃主帥李秋平就很有娛樂精神,「他是一個會玩的人,只要不佔用他太多精力,他會陪你玩,也會讓運動員陪你玩。」曹健介紹說。為了將球員身上的「娛樂因子」激發出來,工作人員們也沒少動腦筋。
事實證明,媒體部與外包團隊之間,的確產生了良好的化學反應,原本背著包袱的媒體部工作人員也徹底放飛了自我。媒體部的工作人員高洋認為,腦洞並不是本賽季憑空產生的,而是一直都有,只不過此前沒有被調動起來,「上賽季也是我做的,比較端著,後來新領導鼓勵我們自由飛翔。」
「自由飛翔」到什麼程度?舉例來說,劉煒萬分裡程碑是上海男籃賽季初的大事,新媒體團隊根據劉煒的競技狀態盤算好了裡程碑到來的大致時間,做著緊鑼密鼓的準備。怎料,10月31日與江蘇一戰,劉煒老夫聊發少年狂,在首節末到次節前8分多鐘砍下12分,距離萬分大關僅剩28分,打了對手一個措手不及,也讓高洋和小夥伴們手忙腳亂起來。「昨天一場12分把我們嚇尿了。」高洋告訴網易體育,但是他們的策劃還沒有完工。他們商量了一下,索性就「胡亂」P了張圖,上邊歪歪扭扭地寫著「劉大得分太快,設計師來不及了」。這種反常規的做法,讓人禁不住會心一笑的同時,也會暗暗驚嘆於劉煒的老當益壯。
鯊魚TV橫空出世,球隊成為傳播主體
過去,媒體掌握話語權,是「無冕之王」,它們將經過把關的信息傳遞給受眾,扮演著傳播主體的角色。自媒體時代到來之後,人人都可以是傳播主體。俱樂部最接近球員、教練,擁有著最得天獨厚的條件,如果它們能大批量地生產高質量內容,在提高「B格」、增強用戶黏性的同時,也能為自身帶來可觀的流量。
「我們俱樂部自身的自產內容,或者俱樂部想在以城市為根基的生態圈裡面形成自己的閉環,內容確實是非常不足的。」去年9月份,曹健在一個籃球峰會上表示,「我們今年會做一些提升和改進,一個是像NBA俱樂部一樣有自己官方的電視臺,設立基本的欄目……讓球迷看到的不只是球員穿著球衣在球場上競技狀態的樣子,更多看到生活中的樣子,看到能展現運動員的性格的東西。」
這個電視臺,就是如今的「鯊魚TV」,採用了當下籃球圈非常火的Vlog的形式,更新頻率非常高。它的入口位於上海男籃官方微信公眾號的菜單欄裡,十分醒目。鯊魚TV擁有「更衣室日記」「直鯊Vlog」等7個固定欄目,所有的視頻分門別類「碼放」在各個欄目下,方便球迷觀看。
李秋平在酒店指揮比賽
在鯊魚TV,你可以看到因為被禁賽只能在酒店房間裡指揮比賽的李秋平,他不再是板著面孔的傳奇主帥,而是時而夾著香菸與朋友逗樂,時而坐在椅子裡被場上局勢搞到愁眉不展又無能為力的「上海爺叔」;
在鯊魚TV,你可以看到躍躍欲試想用蛋糕給老助教陸智強洗臉,卻又不敢造次的蔡亮;
在鯊魚TV,你還可以看到「文體兩開花」的阿根廷電鑽,欣賞到他那經過百萬調音師潤色的來自潘帕斯草原的嗓音。總之,生活化,接地氣,該嚴肅時絕不嬉皮笑臉,該耍寶時絕不扭扭捏捏。
更難能可貴的是,鯊魚TV不只是在販賣創意,它的製作水準也顯得誠意滿滿,不僅清晰度高、剪輯合理,而且起用了諸如綠幕、調音等比較高端的玩法,視頻中的一些特效更是徹底擺脫山寨感,給人帶來美漫、日漫一般的視覺體驗。更難能可貴的是,這種製作水準並非「過年吃頓餃子」,而是穩定輸出。
如今,鯊魚TV已經成為上海男籃自我宣傳,娛樂大眾的重要陣地,球迷看到的,不再是經過層層把關的信息,而是第一手的用戲劇手法加工過的信息。這些花樣百出的小視頻,在博得球迷一笑的同時,也在不知不覺間拉近了球迷與俱樂部之間的距離。
根據網易體育的統計,從去年10月17日第一條短視頻上線,到2月15日,鯊魚TV已經累積了95條短視頻,平均每1.3天一條。
確認過眼神,是這條街最萌的鯊
對於一支籃球俱樂部而言,吉祥物不僅僅是場上活躍氣氛的重要法寶,也可以是球隊的門面擔當。在NBA,吉祥物大都身懷絕技,在造型上也更加高大上——當然,吉祥物扮演者的工資也是非常可觀的。與之相比,CBA吉祥物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就顯得比較得過且過了,放眼全聯盟,唯一接近NBA吉祥物的或許只有北京男籃吉祥物「霹靂鴨」。
眾所周知,上海男籃的吉祥物是一條長著小短腿、大腦袋的鯊魚,更像是掛在球館上空的「鯊魚」的直立版,完全談不上設計感。然而現在,它被稱為「鋼鐵直鯊」,以二次元的形象成了俱樂部的非官方代言人、發言人,在球迷群裡與球迷互動是它,跟球員合拍短片是它,公眾號戰報的作者還是它,以它的形象做成的玩偶,經常出現在場邊、球員們手中,以及公眾號、微博的文案裡,無處不在的「直鯊」深得球迷喜愛,甚至擁有了自己的衍生品,而且賣的還不賴。
「(鋼鐵直鯊是)俱樂部品牌價值的體現,商業價值暫時不明顯,但是球迷的歸屬感增強了。」曹健告訴網易體育。
「輸球了,大家比較沮喪,拿它開開玩笑,比較有意思,它以一個虛擬的形象出現,說些話,鼓勵下大家,比一個真實的人做群主,更有趣。」資深鯊迷Andi告訴網易體育,「在場上,吉祥物的花樣也越來越多,活動越來越豐富,它跟MC羅思傑的互動還會成為球迷們的談資。」
以鋼鐵直鯊代表俱樂部的好處在於,更能拉近與球迷之間的距離,一些俱樂部官方不方便說的話,完全可以借鋼鐵直鯊的嘴來說。例如,以俱樂部官方或俱樂部官微小編的身份耍寶賣萌,有可能會有「隔」的感覺,並不合情合理,而由直鯊來耍寶賣萌,就完全「不隔」了。
除了萌,鋼鐵直鯊還非常善於自我推銷。前不久,「摔倒炫富」十分流行,鋼鐵直鯊很快就跟上了熱點,把自己微店裡的藏貨全拿出來摔到了臺階上,看著摔得滿地打滾的直鯊,球迷就算知道它是在做廣告,也不忍心不看完。PS:甚至連公眾號文章的封面也很注意細節,做出了報紙翻拍的效果。
當然,如果只是會賣萌,那直鯊的形象就沒有那麼立體,它還是一隻暖心的鯊。1月24日,它就跟著兩名青年隊球員,去到上海殘聯康復中心,與30位運動障礙兒童一起玩耍,一起投籃。當直鯊扭動著肥碩的身軀,賣力地教小朋友們跳《海草舞》時,很難不引起球迷的共鳴。「冬天裡遊來的一條暖鯊。」一位球迷如此評價。
「鋼鐵直鯊」的逆襲之路說明,無論做工如何,底子如何,只要用心經營,即便不大幅增加支出,也可以把吉祥物變得高大上,甚至可以成為一支球隊的門面。
「雙微」年輕化,捨棄公文範
最早的時候,中國並沒有「籃球俱樂部」的概念,有的只是各體育局下屬的體工隊,球員也都是「體制內」的人。甚至到了CBA的前身甲A聯賽創立之初,各俱樂部對娛樂性是拒斥的,基本延續了政府機構那種板著面孔、我說你聽的做法,不重視球迷的體驗感,是單向的宣傳而非雙向的互動。隨著網絡的發展,各俱樂部紛紛打造了自己的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開始進行有限的互動,但所呈現出來的內容水準,確實是參差不齊的。
上海男籃公眾號文章的部分標題
啟動改革以來,上海男籃「雙微」的面貌煥然一新,不再是老氣橫秋的公文範,而是年輕人所喜聞樂見的形式。以微信公眾號為例:標題更加走心,更加以提高傳播力為出發點;排版也更為考究,看起來更加舒服;行文上,則風格百變,各種流行梗手到擒來。總之,不再只是俱樂部的傳聲筒,而更像是一個有獨立靈魂的傳播平臺。
比如《這個替補中鋒能籤嗎?來幫我們把把關》一文,封面圖上三條「聊天記錄」分別是「他有什麼特點?」「靠嘴吃飯」「??????」,可謂是吊足了球迷胃口。內文其實是對上海本地體育主播莊寧宇的調侃。
當時,球迷群裡有球迷憂心球隊的內線問題:「想想還有什麼大個子?」立刻有球迷答:「莊寧宇。」這番對話,給了林雁很大的靈感,趁著第二天有比賽,她就邀請了莊寧宇本人與球迷隔屏互動,視頻當場拍攝,反響很是不錯。
再比如這篇《進來看點電視上不播的全明星》,簡直如同到了郭德綱相聲現場(編者:郭德綱早年曾在臺上調侃「說點那個電視上不讓播的」),配上身姿曼妙的啦啦隊小姐姐,會讓你不由自主地點進來。
與兄弟俱樂部江蘇男籃的互動,令人印象深刻。一方號召球迷喊出「那三個字」,另一方則反嗆要「替你喊出那三個字」,鋼鐵直鯊不甘示弱,跑到江蘇男籃官方公眾號留言「挑釁」,一時間戰雲密布。這種球隊之間的互動,無疑有利於為賽事造勢,而且俱樂部與俱樂部之間不再是分割開來的孤島,反而有種「電影宇宙」的感覺。
上海男籃雙微的變化,很難一一列舉出來,感受這些變化,就像尋找一個個隱藏在劇情裡的彩蛋,充滿妙趣。它們可能是一張張充滿趣味的圖片,也可能是一句句只有資深鯊迷才能會心一笑的「黑話」。跟上海的老街道一樣,你看膩了,失去了剛打眼瞧時的興奮感,它就冷不丁搞出一些小情調,在你無聊踱步的時候帶來驚喜。
在談到球隊新媒體運營方面的變化時,20年老鯊迷空想活劇(暱稱)說道:「好評!球隊的新媒體運營今年可以加一筐雞腿,公眾號比以往更接地氣。線下的活動能把球迷們更好地捏合在一起。死忠球迷怎麼來的?都是從城市歸屬感開始,一點點培養的,球迷、球隊、球員之間如果能形成一個良好的互動,對於所有人都是好事,這是一種球迷文化的積累。」
動輒幾千條聊天記錄轟炸, 鯊迷有了三個分舵
除了線上內容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線下,上海男籃球迷社群的規模也在不斷發展壯大。首先就是人數的增長,上賽季,他們只有1個不到500人的活躍度不高的球迷群,本賽季至今,他們已經用了3個活躍度極高的500人大群,「一不在上班時努力刷手機,就要被幾千條信息轟炸。」上海男籃官方公眾號在進行「工作總結」時,不無傲嬌地說道。
對雙微進行改版,確立鋼鐵直鯊的人設,當然有利於拉近與球迷的距離,增強球迷對球隊的依附度。增強球迷的參與感,也是重要的手段之一,甚至可能是更重要的手段。
如何增強球迷的參與感?
有一隻鋼鐵直鯊不停在他們耳邊「嘚吧嘚」,顯然會讓球迷們覺得自己離球隊很近;前文所提到的全場球迷參與的整蠱行動,肯定也會成為他們看球生涯中很難忘卻的經歷。總之,球迷們不再只是看客,除了看球,他們還能與球隊產生千絲萬縷的聯繫。
本賽季,在鋼鐵直鯊的策劃下,上海男籃舉辦了首屆球迷群面基聚會,還舉辦了首屆水友賽。單從名字來看,就覺得十分洋氣,有木有?
其實很簡單,「面基聚會」就是球迷群裡的群友們在線下見面,吃吃喝喝,聊聊球。以前只能隔著網絡進行虛擬交流的球迷們,終於聚到了一起。而「水友賽」,按照上海男籃公眾號的說法,「指一群有著相同熱愛(我鯊),每天一起聊天吹水的旁友們,聚在一起進行的娛樂賽事。」雖說是業餘賽事,籌備卻十分走心,除了男女混合組隊和賽制趣味化,還有豐厚的各種各樣的禮品。最終,「一天之內就有接近500名旁友報上大名。」
在Andi看來,球迷群的擴大和球隊雙微的改版是相輔相成的,他個人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原先一個個孤立的看球小團體,現在連成了一片,通過在球迷群裡與其他球迷、鋼鐵直鯊的互動,又增強了對球隊的認同感。「之前看球只是一個三五人的小團體,你不去那我也不去,現在球場裡都是朋友,以後看球會更有熱情。」Andi說,「我們這種不太願意去買套票的散客,以前缺少機會跟球友們認識,現在的感覺很奇妙。」
應球迷要求推出的車貼「一面大牌」
上海男籃的確非常重視球迷的體驗。在一篇文章中,有球迷留言說希望上海男籃推出主題車貼,鋼鐵直鯊對該球迷進行了嚴肅認真的回覆,不久之後,這款車貼果然就在上海男籃的網店中上架了,效率可謂驚人。「俱樂部說到最本質上,我們還是要充分建立起服務意識,真的把球迷當成我們的父母伺候。」曹健曾表示,「在品牌建設方面,包括我們在和球迷互動,要有服務意識,不能覺得我是最高水平的,你應該到賽場裡圍觀。
上海男籃自身,也從球迷群的擴大和活躍度的增加得到了「甜頭」,那就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梗和素材,「你要是空寫的話,早晚會江郎才盡,梗用完了你就沒有東西了。「曹健告訴網易體育。球迷群裡的球迷們,成了一個個創意師,源源不斷的為上海男籃的內容創作供能。
未來,上海男籃將嘗試把會員體系搭建起來,「爭取把我們現有的最垂直的球迷,可以到球場看球的球迷,服務好。」曹健表示。這個體系有點類似於西方足球俱樂部的會員體系,但是更偏線上,更有中國特色。
「現在的鯊魚TV可能只是一個視頻內容的平臺,到2月底,我們馬上會上線鯊魚TV的2.0版,它的功能聚合就更清晰了。」林雁告訴網易體育,「我們會有更多與球迷互動的方式,在這個社群中,你可以參與評論、競猜,也會有排行榜,會員系統還有鯊氣值,有鯊魚幣,每個人有徽章,像練級打怪一樣往上走。相當於是基於內容的球迷社群的體系,這也是CBA第一個的。」
水友賽的部分獎品
上海男籃嘗試將新媒體改革帶來的線上流量導入線下,水友賽是一次有益的嘗試,「其實也是給我們未來的贊助商提供更多的展現的渠道,如果贊助商想要有更多的品牌露出,那就不能把戰場只放在賽場上,因為CBA是有非常嚴格的控制的。我們要給贊助商更多回報和可能性的時候,就要做更多的這些東西。」林雁說,「我們其實是想,讓職業俱樂部變成真正的職業俱樂部。」
「從宣傳和營銷的角度看的話,其實我們是在把俱樂部作為一個擁有核心IP的新媒體來看待。」曹健表示,「所謂『媒體融合』嘛,我們每年真金白銀養著那麼多優秀的運動員和教練員,通過俱樂部這個融合器,真正賦予他們創造價值,創造品牌的能力,最後也會創造相應的收益。」
上海男籃網店裡的部分商品
讓職業俱樂部變得職業,這是一個美好的願景,在那次籃球峰會上,曹健也表達過類似的意思,「CBA畢竟還是商業聯盟,我們最終希望去盈利,最後這一環沒有的話,我們就永遠處於燒錢模式中,我們希望能夠把這一塊彌補起來。」
據了解,目前的上海男籃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衍生品售賣的能力,相比於連正版球衣都不知道去哪買的過去,無疑是突飛猛進的進步。由於新媒體有了一定的影響力,也獲得了部分招商的機會。比如,他們與一家外資醫院達成了合作,球員在那裡接受治療,「給他的專業性提供背書。」還有一些資源置換,找一些商家來做禮品、獎品,俱樂部在內容上進行回饋等等。曹健認為,這些項目現在雖然賺到了錢,「但可能要持續3-5年的穩定增長,才能說真正走通了這條路,現在只能說是解決了從無到有的問題。俱樂部收入的主體,仍然是來自聯盟的分紅。不過商業化和娛樂化方面的嘗試,將會成為有益的補充,而且對於俱樂部真正走向市場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贊助,不僅是掏錢,23333~
2016年,B站正式成為上海男籃新的冠名商,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本賽季,上海男籃與金主B站之間的聯動明顯熱絡了起來。除了前文所提到的網紅信誓蛋蛋的跨界整蠱,水友賽中也別出心裁地加入了「Up主隊」。此外,B站還組織一批優秀舞蹈Up主,為上海男籃量身定做了應援舞蹈——《新戰場》,並提供了啦啦隊服裝,其中一段視頻的播放量已經接近80萬。
二次元和三次元之間的邊界已經越來越不明顯了。球迷們也開始主動向二次元靠攏,比如那群在籃架後面cos美漫、日漫人物的鯊迷,正是從去年萬聖節開始出現的。
到這裡你可能會恍然大悟,基調從姚明決定與B站聯姻的那一刻開始就奠定了,只不過事情的變化是一條開局緩、中局陡的「S型曲線」。草蛇灰線,伏脈千裡。3年前看起來非主流的聯姻,如今正不斷展現當初用意的深遠。「B站非常願意投入自己的資源來做體育。」曹健告訴網易體育。
B站每場比賽都會製作造勢海報
B站有一個團隊專門負責與上海男籃對接,他們負責上海男籃在B站的賽事轉播,上海男籃在B站的官方帳號的運營,以及一些物料、創意的提供。
本賽季,該團隊為上海男籃設計了全新的主視覺以及Slogan——「為勝利乾杯」,同時也呼應了B站的Slogan「嗶哩嗶哩 (゜-゜)つロ乾杯」。還為上海男籃設計了全新的二次元形象。相比以往,這套動漫風的照片更接近真人,設計感更強,至今還被空想活劇保存在自己的電腦中。
22娘和33娘
上海男籃赴美參加與火箭隊的季前賽期間,該團隊也一直通過上海男籃在B站的官方帳號更新球隊在美國的內容,「粉絲漲了不少,關注量還不錯。」賽季開始前,他們又策劃了出徵儀式,將球隊大巴也做成了二次元的形象,載著球迷、球員奔赴出徵儀式現場,全程視頻直播,「包括會場內的背景牆,二次元的貼紙,都是我們做的。」
賽場上,也處處都有B站的痕跡,比如「小電視」,或許是存在感僅次於鋼鐵直鯊的二次元形象。「十區看臺有個『小黃魚球迷俱樂部』,我們把一些在B站上大家喜聞樂見的表情包做出來,讓大家舉著,幹擾罰籃,也形成了一個比較獨特的賽場文化。」B站團隊負責人告訴網易體育。
「不得不提一下,全CBA最良心的贊助商B站了,我們主場的漫畫橫幅,卡通彈幕都是贊助商支持的。」空想活劇在談到俱樂部新媒體運營的變化時表示,「我現在還存著這個賽季的官方漫畫照,是能拿得出手的。」看起來,B站的傾情投入已經得到了核心球迷群體的認可。
擁有12年歷史的源深體育館,僅能容納5000人觀看比賽,在萬人館屢見不鮮的CBA,已經日漸成為「老破小」的代表,被許多球迷詬病「配不上上海國際化大都市的地位」。然而,上海男籃媒體部在外包公司和B站的加持下,愣是在螺獅殼裡做起了道場,經過一番妙手包裝,源深體育館重新煥發了生機。就像拍電影,以《變形金剛》為代表的高成本、大製作是一條路,以《電鋸驚魂》為代表的小成本、走創意也是一條路。上海男籃的新賽季,終於擺脫了山寨感,取而代之的是滿滿的國際範兒。這,才是擁有外灘和陸家嘴的大上海應該有的俱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