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面線糊,天下第一!

2021-02-07 舌尖上的泉州


面線糊是源於泉州的名小吃

也有很多遊客慕名前來




但讓人沒想到的是

竟會有這樣的網傳



這是要氣死幾百萬泉州人嗎?!

對面線糊居然有這種想法

真的很危險!!






泉州曾經閃耀過全世界,是公認的海絲起點,也是一生至少要來一次的地方。


但泉州人在乎的不是這些縹緲盛名,反倒是自顧自地沉迷於街巷裡的熱鬧人聲,以及那悠悠的市井氣息。




泉州的人們啊,太犟。


特別是那些年過半百的老手藝人們,忙碌了一輩子,有的硬要摸黑早起,有的還通宵達旦,隨便推輛車、架個棚就開始摸起活兒來。生怕缺了自己,整個泉州都要被餓著了。




有了這些代代相傳,泉州小吃也因此多到數不清,隨便挑個街都能吃撐了出來。


不過在這裡面,最讓泉州人醉生夢死的,還是面線糊。




泉州人真的太能吃麵線糊了,能把它從早餐吃到夜宵,簡直就是拿命在吃。


特別是在外工作上學的人,吃不到面線糊,每天都恨不得撒丫子趕回來,給自己灌上一碗,才能凝神定氣。




說面線糊普通的話,倒還能理解。畢竟要和山珍野味相比,一份十塊錢出頭的面線糊確實淳樸了點。




醋肉大腸剪碎墊底,舀一勺熱乎的面線糊往裡一燙,胡椒粉和蔥段要繞圈撒,吃前用筷子夾一段油條摁進湯底,那鮮甜爽滑勁兒,比熱雞湯治癒上百倍。


對泉州人來說,面線糊是根植於內心的驕傲,是剪不斷理還亂的鄉愁,如果說它不好吃,不好意思?您肯定是吃錯了吧!








泉州的面線糊攤子有上百家,神奇的是每家都有各自的味道,遇到不好吃的也不是沒有的事。


所以雲兒整理出了 泉州人公認好吃的11家面線糊,大多都是幾十年的店齡,能經歷得起時間的考驗,味道一定不會差。



■  客常來面線糊  ■


這家面線糊有32年歷史,光是配料就有50多種。清糊湯是用了雞肉、螃蟹、大骨等等一起熬出來的,吃起來更加鮮甜。

🕓營業時間|17:00-凌晨4:00

📍小店地址|中山中路105-107號




■  林記面線糊  ■


很難得這家不是老字號的店,卻能有許多的老顧客。滷料特別是大腸,他們家的招牌,加在面線糊裡超讚!

🕓營業時間|17:00-凌晨04:00

📍小店地址|豐澤區六灌路與田安路交叉路口




■  後城面線糊  ■


這家店面線糊貌不驚人,卻是上過《舌尖上的中國》的呢!藏在深巷裡,老闆已經七十多歲了,料好味道好!

🕓營業時間|07:00-22:00

📍小店地址|鯉城區百源路招商銀行祖師橋旁




■  吳淑珍面線糊  ■


這個小攤開了三十多年了,深夜十點才開鍋。加了蒜蓉的面線糊獨樹一幟,吃一次就很難忘記。

🕓營業時間|22:00-07:00

📍小店地址|百源路亞咪咕門口




■  婷婷面線糊  ■


即使是深夜十二點,婷婷面線糊的門口依舊保持著絡繹不絕的狀態,是很多人都從小吃到大的一家。

🕓營業時間|21:30-凌晨5、6點

📍小店地址|百源路天福茗茶門口




■  水門國仔面線糊  ■


1986年開的第一家,江湖人稱「糊而不爛,清而不濁,鮮美可口,香飄四溢」,在眾多旅遊攻略中都有它的身影。

🕓營業時間|6:00-20:00

📍小店地址|水門巷與中山南路叉口西30米




■  曾氏老記面線糊  ■


把它作為尋味西街老字號的第一站,最合適不過。這家的面線糊偏稀一點,所以有人對它偏愛。


🕓營業時間|06:00-23:30

📍小店地址|西街17號




■  老盧面線糊  ■


從1969年至今,逾近半個世紀。老闆參軍回來之後從父親手中接過來的店,配料多又新鮮。

🕓營業時間|晚上10:00-次日11:00

📍小店地址|晉江市泉安中路蓮嶼街41號




■  祖傳面線糊  ■


這家面線糊從太爺爺那輩開始,已經傳了4代,超過100年。最厲害的祖傳配方,是魚骨頭熬的湯,面線糊有點稠,味道比其他家更鮮甜。

🕓營業時間|5:00-19:00(賣完就收攤)

📍小店地址|浮橋十字路口舊加油站旁興賢路947號




■  老圓面線糊  ■


40年歷史,實打實的老字號 老闆14歲開始賣面線糊,時間沉澱下來的美味,是泉州好吃不貴的典範!

🕓營業時間|15:00-次日12:00

📍小店地址|浮橋石崎后街路(浮橋鎮政府正對面)




■  流實面線糊  ■


對於附近的居民來說,這碗面線糊是最治癒的早餐。說不出哪裡特別,但食客臉上的滿足之意,就是這家店能開二十多年的最好解釋吧。

🕓營業時間|06:00-12:00(上午賣完就關門了)

📍小店地址|鯉城區紅山路2號







眾口難調是沒辦法的事,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最愛的一種味道。如果你是第一次吃麵線糊,那雲兒就得給你點建議了:



①  糊的口選擇 : 喜不喜歡這家的面線糊,最重要的就是看清糊的味道對不對口。每一家熬煮的方式都不太一樣,基本上就分稀/稠的,偏清淡的,海鮮味更重的。



②  調味: 面線糊上一般會撒上蔥和白胡椒,比較特別的就是吳淑珍家的加了蒜蓉,喜歡的人特別喜歡,不喜歡的人就特別不喜歡。



③  加料: 一般來說,大腸、醋肉、油條是標配,但面線糊是自由的,選自己喜歡的最重要。



④  不要把外地面線糊混為一談:  面線糊不是只有泉州有,但有些地方味道差非常多,我有吃過清糊是用水煮的,也有吃過口味更重的。所以!要感受泉州面線糊的味道,當然還是得要在泉州啊!



總之,吃過面線糊你就會知道,泉州也許不太熱烈,但足夠溫暖。





 參與留言區互動 


# 泉州最愛的面線糊是哪家 為什麼 #

截止時間6月28日12:00

留言區第1名獲得專屬紅包一個



相關焦點

  • 泉州面線糊讓你回味無窮
    對泉州人來說,面線糊不僅是小時候不能抹去的味覺記憶,也是閩南深厚文化底蘊的寄託。泉州的面線糊家喻戶曉,「若沒有吃麵線糊,等於沒來過泉州」。你問一個泉州人早上吃啥?大多數的回答都是面線糊!儘管閩南不少城市都吃麵線糊,但口味並沒有泉州這麼出名,流行程度也遠不及泉州。
  • 泉州面線糊榮登「99種必嘗美食」第三 面線糊怎麼製作
    作為泉州人最喜愛的小吃之一,面線糊近日榮登福建省「2013年市長帶你遊」活動之「99種必嘗美食」排行榜第三,如此美味的泉州面線糊是怎麼做成的呢?  經營面線糊生意30多年的謝錫國介紹,想要煮出美味的面線糊,首先要熬煮出一鍋鮮美的高湯。
  • 泉州美食不可錯過——面線糊
    自從來到泉州,我除了學校食堂,也很少去其他地方。大抵都是福建人,口味相差不遠,每日去食堂也沒發現家鄉與閩南地區在口味上的差異,只是整日惦記著沙縣的小吃。  ­  也許離家遠了,有種思鄉情懷,對沙縣小吃情有獨鍾,便認為其他小吃都比不上它。泉州的舍友就開始坐不住了,冒出一大串的當地特色小吃:面線糊、馬蹄酥、蘿蔔糕、潤餅菜、海蠣煎、浮粿、炸棗,碗仔粿……說得都止不住嘴。
  • 泉州行:閩南古早味 面線糊
    去泉州,沒怎麼做攻略,想著走哪裡算哪裡吧!即使不去找資料,泉州滿眼的美食還是撲面而來,尤其在飢腸轆轆的情況下,面線糊就這麼進入了我的午餐。放下兩個包,選擇了面線糊,在大姐讓坐在風扇下風大些的招呼下,然後大姐走到裡面灶臺開始忙起來。一碗麵線糊,大姐做的時間比較長,荷包蛋是現做的,還有其他輔料。我一邊從包裡拿出茶來喝喝,一邊休憩的同時等待,順便跟老闆聊聊喝啥茶。
  • 閩南美食:泉州的早晨 從一碗麵線糊開始
    「若沒有吃麵線糊,等於沒來過泉州。」這是很多來泉州的遊客對泉州面線糊的評價。對許多泉州人來說,早晨出門走進一家面線糊店,點一份面線糊,一天的工作生活從此開始。因其簡單、快捷又不貴,面線糊已成為泉州的特色「標誌」之一。儘管閩南不少城市也有面線糊,但口味並沒有泉州這麼有名,流行程度也遠不及泉州。其實,如今的面線糊不單只作為早餐,可以是點心或夜宵。
  • 體驗泉州當地人日常的早餐面線糊,打卡水門國仔面線糊
    體驗泉州當地人日常的早餐面線糊,打卡水門國仔面線糊。[愛慕]入鄉隨俗,來到古城泉州,當然也要體驗一下當地的飲食。於是,我們一大早就直奔這裡,只為品嘗一下面線糊。[愛慕]點了餐,坐下來,慢慢品嘗這叫做面線糊的美食。面線糊是福建省泉州市的著名特色小吃。呈糊狀,是由細面線,番薯粉,和水製作成。味道鮮美,清甜爽滑,具有閩南地方風味。廈門雖然也有面線糊,但是口感好像還是以泉州更佳。
  • 泉州中山路與面線糊
    當年這家面線糊做得好,名氣非常響亮,湯頭鮮美純粹、芡糊乾淨明亮、配料齊全新鮮,全城百分之八十的人都嘗過他家的面線糊。閒來無事,到中山路逛逛,再到他家吃一碗麵線糊,竟成了老城區人夜晚美好生活的標配。這家面線糊名聲大噪後,幾年時間,也正是可以擴張的時候,不知因何,攤鋪易主了。
  • 覺得面線糊難吃?那是你沒吃過泉州面線糊!
    面線糊是源於泉州的名小吃也有很多遊客慕名前來但讓人沒想到的是竟會有這樣的網傳這是要氣死幾百萬泉州人嗎?!不過在這裡面,最讓泉州人醉生夢死的,還是面線糊。泉州人真的太能吃麵線糊了,能把它從早餐吃到夜宵,簡直就是拿命在吃。特別是在外工作上學的人,吃不到面線糊,每天都恨不得撒丫子趕回來,給自己灌上一碗,才能凝神定氣。說面線糊普通的話,倒還能理解。
  • 泉州面線糊,夜市美食第九站
    兩年前我在泉州的時候,因為朋友的強烈推薦,於是吃過一次面線糊,自此就一直念念不忘到現在。製作面線糊的臺子前,用大盤子擺滿了琳琅滿目的配料,分割成了葷菜區、蔬菜區和醋肉區,裡面有醋肉、雞胗、肥腸、鴨血、雞蛋、油條等等,要不是因為碗不夠大,真想全都裝進面線糊裡。一般最常點的搭配是醋肉、大腸和油條。
  • 泉州面線糊,配菜品種多,味道由您定
    在福建泉州市,許多人的早餐是從一碗麵線糊開始的。那麼,這是一種怎樣的小吃?本文為您介紹。 泉州面線糊是閩南地區一道著名的特色小吃,據說,在福建省的99種必嘗美食榜上排名第三。可見,泉州面線糊在福建省內是多麼受歡迎。
  • 面 線 糊
    帝爺公說了,若沒有吃麵線糊,就等於沒有來過泉州。爺還說,沒有面線糊的城市,都是遠方。
  • 教你如何做美味泉州面線糊 泉州最好吃麵線糊店推薦
    教你如何做美味泉州面線糊 泉州最好吃麵線糊店推薦  面線糊系以蝦、蠔、蟶、淡菜等味美質鮮的海產品熬湯,與面線煮成糊。先以紗布包好蝦糠,放入清水中煮半個鐘頭,撈起蝦糠,湯汁過濾待用。把魚乾的肉撕成絲,鍋置旺火上,倒入豬骨湯和用蝦糠煮過的湯汁一併燒沸,再將精製的面線稍捻碎後放入沸湯鍋中,加入精鹽、味精等調好味,澱粉調水後徐徐舀入鍋中,並不停打至面線浮起、鍋中湯汁成糊狀。煮時要掌握好火候,達到糊而不爛、糊得清楚。面線糊除以海鮮作配料外,還可加鴨腸或豬血或以一大串豬大腸放人面線糊中,使油脂融入其中。食用時可與油條搭配,並以炸蔥花、胡椒粉調味,氣味更濃烈可口。
  • 這一碗泉州面線糊,配料簡單,但風味十足
    「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行走在城市中間,千古遺風依然會在不經意間多次閃現,既古樸清雅又精緻婉約,既內斂深沉又舒展奔放。泉州民居建築是泉州古建築中最有地方特色的,千百年來,民風民俗的傳承衍化,使泉州民居建築自成一派天然風韻。
  • 泉州特色美食:一碗麵線糊 滿滿的家鄉記憶(圖)
    店名:西街老記面線糊­  提起「西街老記面線糊」,可謂家喻戶曉。很多人提起泉州的小吃都會說:「西街的老記面線糊味道正宗,是老字號了!」面線糊味道正­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西街老記面線糊店,店主莊女士告訴記者,西街老記面線糊店是她老公的父親曾老傳承下來的,在上個世紀50年代中期就開始經營了。
  • 朵蓮寺裡的面線糊
    不過你要是路過此地,卻會發現門前車馬接踵而至,熱鬧非凡,駐足細看,卻不是因為該寺的香火繚繞,而是因為寺廟邊上有一家面線糊,糊香飄萬裡,把所有泉州的、亦或是來泉州的饕餮們都吸引到此。店名取得俗:原橋尾面線糊。雖俗,一個「原」字則說明是有來頭的。三、面線糊的「鮮」橋尾,「橋」指的是泉州大橋,橋尾正是過了大橋下的池店鎮,池店鎮有個華洲水產市場,那是泉州地區重要的海產品批發市場,據泉州本土的老饕們說,「原橋尾面線糊」正是出自這裡。
  • 泉州面線糊,最傳統的早餐,泉州人離不開的古早味
    絕大部分都會告訴你,面線糊。面線糊起源於福建泉州,是福建閩南地區和臺灣地區的風味小吃,成糊狀,是由細面線、地瓜粉製作成。一般為早餐食用,也可以當做點心和夜宵。其味道鮮美,清甜爽滑,具有閩南地方風味。文中圖片引用至網絡,如有版權方請聯繫穿行在泉州大街小巷,隨處可見面線糊店。一碗麵線糊,加上配料,來跟油條,就是泉州人最經典的早餐組合。
  • 泉州面線糊做法 正宗小吃 感受閩南風味
    泉州面線糊 正宗小吃 泉州面線糊 豬骨 大乾貝 六個左右
  • 面線糊:泉州著名特色小吃之一,清甜爽滑,獨特的閩南風味!
    面線糊:泉州著名特色小吃之一,清甜爽滑,獨特的閩南風味!泉州歷史悠久,在700多年前就被馬可波羅稱之為「光明之城」,在中世紀有著400多年的輝煌。在很多地方依舊能夠看到一些千古遺風,即古樸清雅又精緻婉約。
  • 面線糊等泉州小吃有望亮相《舌尖上的中國2》
    與第一季相比,第二季將呈現更多地域的美食,其中包括攝製組來泉拍攝的面線糊、潤餅、牛肉羹等泉州名小吃。據透露,泉州名小吃等元素有望在第二季的第一集和第七集中得以呈現。面線糊潤餅牛肉羹泉州名小吃入選《舌尖》第一季的熱播,在全國各地掀起一股風潮。
  • 廈門面線糊
    廈門面線糊起源於福建泉州,是福建閩南廈門、泉州地區和臺灣地區的風味小吃,呈糊狀,是由細面線、地瓜粉製作成。先將水煮開,放入番薯粉和調料、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