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著高跟鞋、挎著時髦包,南京西路的白領們回來了。
因為疫情,這條上海最摩登的商業街區曾被按下了暫停鍵,往日的熱鬧熙攘戛然而止。
隨著復工復市全面鋪開,白領們又都回到了辦公室,昔日熟悉的生活也漸漸回歸。
上班路上外帶一份熱氣騰騰的早餐,中午用一碗牛肉飯好好犒勞自己,晚上再去泡個吧放鬆一下,累了困了還能下樓買杯咖啡。
「以前上班總覺得好累好枯燥,經歷了疫情才體會到能去上班是多麼幸福,上班生活也可以這麼充實美好。」
白領們消費也帶動了南京西路沿線的各式商家店鋪,儘管日子不如從前紅火,但店家也都積極樂觀,以「自救」的方式應對疫情帶來的影響。
清晨:包子鍋貼粉絲湯,充滿煙火味的一天開始了工作日的早晨,一份簡單美味的早餐,就能瞬間喚醒疲倦的身體。
早上8點半,走出南京西路地鐵站3號口,麥當勞店內已然十分熱鬧,製作食物的機器轟轟作響,服務員用歡快的語調歡迎每位光臨的顧客。
南京西路地鐵站出站後,白領在麥當勞排隊買早餐。本文圖片均為 澎湃新聞記者 陳伊萍 圖「請這邊點單」,順著服務員的引導,不斷有顧客走向店內的自助點單機,支付完畢後,有序地排隊等待取餐,相互之間保持禮貌的距離。
取餐櫃檯專設了手機訂單取餐點,已經有七、八份打包好的早餐整齊排列。不時有顧客匆匆進店,驗證完取餐碼後就能迅速將自己提前在手機上下單的早餐帶走。
「來買早餐的都是一些附近的白領,他們大多在地鐵上用微信小程序下單,走出地鐵站就可以把早餐帶走。」店員說,疫情嚴重時,店內基本沒有客流,隨著周邊企業漸漸復工,店裡的人氣才多了起來,「生活又像是回到了從前」。
「師傅,給我兩個菜包!」「我要一個肉包!」
9點,南京西路石門一路口的老字號點心店——王家沙門口排起了長隊,包子櫃檯裡熱氣不斷溢出,夾雜著撲鼻的香氣,直叫人垂涎欲滴。
王家沙門口排隊買包子的白領們。「早上起來飢腸轆轆,來一個熱氣騰騰的包子,幸福感爆棚。」因為趕著去公司打卡,王先生買完包子就在路上啃了起來,「之前還不敢出來買早飯,在家裡隨便吃吃速凍點心。現在疫情形勢好了,趕緊來回味一下熟悉的味道!」
在王家沙,也有不少食客選擇堂食早餐。
「為了這份鍋貼和牛肉粉絲湯,我可以犧牲一些睡覺時間。」陳先生坦言,想這一口已經好久,必須每周來一頓才過癮。「老字號乾淨衛生,味道也好,特殊時期來這裡就餐比較放心。」
王家沙黨支部書記沈一雄透露,受疫情影響,王家沙從大年初一開始暫停堂吃,直到2月10日才恢復。得益於上海市及靜安區政府的有利協調和幫助,復工以來王家沙外賣生意持續向好,銷售額已經與過去基本持平。
性價比高、品質出眾,王家沙一直深受周邊白領喜愛。沈一雄說,為回饋廣大消費者,王家沙除了繼續保證產品「有溫度」和「有質量」,也加大了產品品種開發。清明將至青團銷售火爆,而王家沙不滿足於此,針對定向客戶,適時推出青團新品,針對大眾客戶,王家沙還邀請非遺傳承人開發推出大師級酥餅品種。
午休:牛肉飯人氣依舊旺,每天都有人等待書店開門認真工作了一上午,午間時分,必須飽餐一頓來好好犒勞自己一下。
中午12點,靜安寺商圈附近的辦公樓都進入了午餐午休階段。芮歐百貨地下2層的芮食美食廣場一直都是附近白領午餐的熱門首選地,記者看到,美食廣場中央的公共用餐區域已經非常熱鬧了,顧客們或三兩一桌,邊吃邊聊,或獨自用餐,刷刷手機,大家都神情放鬆。
芮歐百貨B2美食廣場,堂食的白領越來越多。有就餐的顧客說,他們是在樓上越洋廣場上班的白領,一直關註上海的疫情變化。「現在上海的防控做得很不錯,出來堂食就餐沒什麼顧慮。」
美食廣場生意最為紅火的店鋪要數「大馥燒肉丼飯」。12點剛過,這家餐鋪的點單區域就排起了長隊,都是堂食的顧客。
「復工以後,我每周都會挑一天中午來吃一次這裡的牛肉丼飯,雖然價錢有點小貴,但是吃起來很滿足。」正在排隊的白領吳先生稱,這家店有自己堂食的座位,數量不多,以前中午來都要排隊近半小時。「相比疫情前,現在排隊沒有這麼長,但人氣依然很足,要等10分鐘。」
餐鋪內的服務員不停忙進忙出,一桌客人吃完趕緊收拾消毒,引導下一批客人就座。「我們是3月1日開始復工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一開始商場撤走了我們一些餐椅,保證每桌客人保持一米就餐距離。現在這些桌椅都還回來了,堂食的顧客越來越多,業績也在慢慢恢復。」
芮歐百貨方面表示,目前商場取消了對餐廳一米就餐距離的規定,也不強求顧客一定要戴口罩。「我們提倡一人食套餐和公筷公勺,希望這些能成為用餐的新時尚。」
吃完午餐,去商場逛逛,是白領消食的方式。
走進芮歐百貨4樓的鐘書閣,店內非常安靜,書架間的小凳子上有不少人坐著看書。
鍾書閣芮歐店,中午有不少白領來消食看書。許小姐正在推薦書架前翻看,她說很喜歡書店的氛圍,經常趁著公司午休時間來轉轉。「復工以後,我也有些擔心,畢竟書店內空氣相對不流通,會不會不安全。」為保險起見,許小姐每次來書店都會全程戴口罩,為了自己也為了他人。
原揚是鍾書閣芮歐店的店長,回憶起疫情初期對書店的影響,她直呼「快沒想法了」。芮歐店今年開年的銷售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0%,這一度讓原揚堅信,春節的銷售一定很不錯。
「書備足了,燈調亮了,地板擦乾淨了,疫情卻來了。」原揚說,「斷崖式縮減」這幾個字最能概括春節以來的客流,但書店一直沒有閉店。她透露,換作從前,芮歐店工作日日均有1000人次的客流,周末客流則要超過日均2000人次。而疫情之後,每天只有15個客人光顧,慘澹得讓她決心要「自救」。
於是,鍾書閣芮歐店成為了全上海首家直播賣書的實體書店。
原揚化身「主播」,帶讀者「雲打卡」逛店,邊嘮嗑邊賣貨。「寶寶們在嗎?」「快買它!讀它!」從一開始300多的觀看人數,到直播結束後漲至近8800人、評論過萬條。原揚說,「四個小時直播下來,差點累到腦缺氧。」
直播賣書能讓書店收回一些成本,而顧客的惦記卻是令原揚最為欣慰的。「每天都有人來電問是否開門,大家都想念我們。」
好在,周邊寫字樓的白領漸漸復工,書店的客流也恢復起來。她透露,從3月中旬起,客流可以回到過去的30%。
「實體書店本來就比較難,現在更難一些。發愁也沒用,還是做好本職工作,儘量開發一些新的服務形式。」原揚說道。
午後:在熟悉的位子喝著熟悉的咖啡,心情也好起來午後兩點,春日的陽光照得人暖洋洋,來一杯咖啡提提神再好不過。
在位於南京西路上的星巴克臻選上海烘焙工坊,店內的顧客沒有往日的熙熙攘攘,但幾乎每張桌子旁都坐了人。
南京西路的星巴克臻選上海烘焙工坊。在附近興業太古匯商務樓裡上班的白小姐正在一樓的圓桌旁等客戶,她說,現在國內疫情形勢好了,也對星巴克的防疫措施比較放心,近期約客戶都會來這家烘焙工坊。
像白小姐這樣來洽談聊天的人隨處可見。多位白領坦言,現在外出消費的安全感比較高,更願意在午後走出辦公室買杯咖啡提提神,就像曾經那樣的日常。「喝杯咖啡,興致好的話再來塊蛋糕,給枯燥的午後『充會兒電』。」
此外,「咖啡+手提電腦」的標準配置也有不少。王先生獨自一人埋頭操作電腦,手邊放著一杯咖啡。「我以前就有到星巴克辦公的習慣,後來因為疫情宅在家裡,最近又能出來辦公了。」王先生說,坐在熟悉的位子,喝著熟悉的咖啡,心情也會好起來。
星巴克臻選上海烘焙工坊下午的客流較大。為配合疫情防控,星巴克臻選上海烘焙工坊從1月27日開始自主停業。
營運經理毛婷透露,儘管烘焙工坊受疫情影響停業一個月,但期間店內的員工依然通過「雲聚會」的方式不斷進行業務培訓,為復工做準備。
在靜安區政府等多方合力促成下,烘焙工坊於2月26日起恢復營業。
「復工第一天,有個老顧客很早就跑來,進門就對我說『你們可算是開門了,我需要點一杯咖啡來續命。』」毛婷對這段場景的記憶非常深刻,原本她還對重新開業後的生意狀況有些顧慮,而老客戶這樣一句簡單的問候瞬間拉近了彼此的距離,讓她振奮不已。
剛恢復營業時,出於防疫需要,烘焙工坊僅限一個入口,進店時所有人必須戴口罩、出示隨申碼、量體溫,而且嚴格限流開放,餐桌椅也比原來少了一半。
如今,隨著上海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級別由一級響應調整為二級響應,烘焙工坊的客流又恢復了不少,桌椅數量也在慢慢恢復。
「儘管應急響應級別下調,我們門店的防疫重點和決心沒有鬆懈。」毛婷透露,進店測溫、戴口罩、提供洗手液,這些依然每天都在進行。「店內廣播和桌卡會溫馨提醒顧客不用餐時戴好口罩。每桌客人走後,員工馬上消毒,空桌不用時也會定時消毒。」當班經理還會根據門店人流密度和負荷量動態調整限流措施,保證空氣清新度和人與人之間的安全距離。「從顧客的反映來看,大家普遍認為店內還是安全的。」
店內的一面大型黑色字幕牆上,標著以下英文:「WELCOME BACK(歡迎回來)」、「HAPPY TO SEE YOU AGAIN(很高興再次見到你)」以及「BE STRONG LIKE COFFEE(像咖啡一樣堅強)」。
「BE STRONG LIKE COFFEE」原是比喻咖啡豆要經歷精細化採摘、千裡迢迢運輸、「千錘百鍊」的研磨,最終變成一杯口味香濃的咖啡,有「歷經磨礪,方得香醇」的意思。「而今這句話被我們視作一種互勉,在逆境中要變得更加堅強。」毛婷說,經歷過這次疫情,讓她看到了與顧客間更為堅實的紐帶,這讓她對未來充滿信心。
夜晚:結束工作後,在酒吧洗去一天的疲憊夜幕降臨,華燈初上。
興業太古匯一樓的酒池星座,是白領們下班後放鬆聚會的熱門酒吧。
白領下班後,會來酒池星座喝一杯。晚上七點,大堂已經坐了不少顧客,有約會的情侶,也有許久未見的兩三好友,大家小聲交談,飲酒碰杯。
石先生與朋友是酒池星座的常客,回到熟悉的地方聚會,他們都很高興。「以前一星期要來兩次,喝酒聊天很放鬆。後來疫情暴發不敢出門。上星期才開始慢慢出來。」石先生說,他對上海本地的疫情防控很放心,但對嚴峻的境外輸入形勢有些擔心。「我們小範圍聚聚,幾個老朋友知根知底,其他的聚餐還是儘量少一些。」
人氣漸漸回來了,酒池星座的老闆薛雲談到疫情的衝擊仍心有餘悸。
「史無前例,都驚呆了!」薛雲在SARS時期還正常經營葡萄酒生意,此次疫情初期,他「天真地」以為影響不大。「情況出人意料,生意直線下滑。原本訂滿的場地瞬間都取消了。」
持續好幾天沒有顧客,薛雲決定閉店。不甘心的他過了幾天又想重新開業試試,但依然沒什麼起色。「後來食藥監只允許外帶,酒吧不適合外帶,只能又閉店了。」
直到2月下旬,響應政府復工復產的號召,酒池星座才重新開業。
重新開業後,一些老顧客會來詢問營業情況,也表示只願意在開闊通風的戶外用餐。為此,薛雲在戶外就餐區域增添了很多暖燈,讓顧客能舒適就餐。
「那幾天每天營業額也就兩三千元,相當於以前的5%。隨著形勢好轉,營業額每周增加5%-10%,目前已恢復到了40%-45%。」
薛雲說,特殊時期餐飲業都很難,即便艱難,也不能縮手縮腳,要給消費者信心。為此,他對酒吧環境進行了更加精緻的投入,還走起了高性價比的路線,加大特價酒水單的數量,以前100元一杯的雞尾酒,現在售賣55元。
他認為,根據SARS之後的餐飲行業經驗,一些物美價廉、性價比高的餐廳會得到快速發展,因此這次疫情會是對餐飲業的一次重新洗牌。
「誰能把握好發展方向,誰就更能在未來勝出。」薛雲招呼著顧客,為他們推薦酒水,向他們介紹優惠的產品。
薛雲的投入確實給他的酒吧回籠了不少人氣,同時物業方興業太古匯也在疫情期間為租戶減免了一定租金,並推出不少措施吸引客流,比如停車優惠、打車禮包等。特殊時期,商場與租戶同舟共濟、共度難關,讓越來越多的商戶經營者看到了對市場未來的信心。
當時鐘悄悄地划過了零點,喧鬧的南京西路逐漸變得寧靜,一個靜謐的夜晚過後,新一輪的活力在第二天早晨又將重新開啟。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