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儒俠到反俠,從郭靖到韋小寶,金庸筆下主角們的轉變

2021-01-20 騰訊網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句話是金庸託郭靖之口說出來的,也是因為這句話,讓武俠的境界得到了升華。不再僅僅是行俠仗義、除惡揚善、快意恩仇的小俠,而是與國與民相關,為國為民的大俠。而金庸筆下的不少角色,也是秉持著這種大俠的理念行事的,讓讀者們感覺到了他們身上的民族大義,光明磊落,義薄雲天。

但是其實金庸筆下的角色形象都是比較立體的,而他塑造的俠客形象也是比較的多元的,融入了金庸不同時期的不同思想。因此他筆下的角色從性格到經歷都不會讓人感覺這個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而是各個獨立的存在。如果將金庸筆下的俠客們按照思想類型進行分類的話,大致可以分為儒俠、道俠、佛俠、無俠、反俠這幾個類型。

所謂儒俠,就是金庸曾經將儒家思想融入到武俠當中,也因此而誕生了儒俠類型的人物。《碧血劍》的主角袁承志,《書劍恩仇錄》的主角陳家洛,還有《射鵰英雄傳》的主角郭靖,都是典型的儒俠類型的人物,這類人物的特徵就是將國家利益、民族利益置於個人利益之上。為民族、為百姓請命,不惜犧牲自己,有著儒家的浩然正氣和達者兼濟天下的理想追求。

而所謂道俠則是金庸將道家思想融入到了武俠角色當中,比如《飛狐外傳》中的胡斐,《神鵰俠侶》中的楊過,他們都是屬於那種自由灑脫,有一股正氣。雖然他們也會去行俠仗義,但是又不像儒俠一樣將俠義當做使命,當做崇高的理想,更多的時候就是行小俠和獨善其身,所以楊過最後選擇了歸隱,而不是與郭靖一同抗擊外辱。

然後就是佛俠了,將佛教的思想融入了武俠當中,創造出來了例如《天龍八部》的虛竹和《倚天屠龍記》的張無忌。佛俠講究的是博愛、慈悲,但是也無欲無求,沉溺苦海卻也能夠超脫。雖然也有人認為蕭峰和段譽也屬於佛俠範疇,因為《天龍八部》本來就是講述了八苦當中求不得苦的故事。但是我卻認為這三個都代表了三種不同的思想,蕭峰的儒俠、段譽的道俠和虛竹的佛俠。因為蕭峰的儒俠太鮮明了,特別是他在最後在儒家守仁、克禮的矛盾下選擇了殺身成仁。當然了,更主要的是,儒俠一般都不會有好下場。

與佛俠類似於或者說更進一階的就是無俠了,要說佛俠是無欲無求,那麼無俠就是真正的無正無邪、亦正亦邪,就像《笑傲江湖》中的令狐衝和《俠客行》中的石破天。他們都沒有太過鮮明的善惡觀,或者說書中的人物很多都是亦正亦邪的,甚至於說這兩本書的江湖背景也不同於其他的與歷史結合,是無政府背景的江湖。

而到了最後就是反俠了,所謂反俠就是離經叛道的、顛覆式的俠客,也就是《鹿鼎記》當中的韋小寶了。韋小寶的形象是金庸長期思索的結果,也是理想向現實的具現。從家國天下到無仁無義,從儒俠到反俠,這正是現實,正是現代的社會。

因此說,金庸筆下武俠人物都是俠客,但是卻又不能說t'm他們都是大俠。「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句話是金庸說的,但是也不能說金庸就是主張這種思想的。這只不過是金庸在寫小說時候的思想碰撞而產生的一種想法,而他的想法也在不斷的變化當中,從理想到現實具現。

圖:網際網路

文:悠然布衣

相關焦點

  • 金庸武俠小說為什麼經久不衰?金庸將武和俠演繹到了極致
    金庸武俠小說為什麼能夠長盛不衰、成為幾代中國人的記憶? 武俠小說,從字面上來看,包含了「武」、「俠」、「小說」這三個要素,而金庸的武俠小說則將這幾個要素,都刻畫到了超一流的境界。 金庸的武俠小說,核心不在武,而在俠,但是又不可缺武。
  • 盤點金庸筆下歷代主角戰力排名,第一名已超越武俠
    韋小寶鹿鼎記一書中的主角,油嘴滑舌,善用計謀,幾乎不會什麼功夫,是金庸書中最弱的主角沒有之一。比韋小寶稍好一些。《鴛鴦刀》中的男主人公,袁冠南在金庸先生筆下的眾多俠客並無什麼突出之處。後期陰差陽錯學到了獨孤九劍,吸星大法等絕世武功在當時也屬頂尖。
  • 郭靖真正被捧成俠之大者,不是主角光環覆蓋的射鵰,而在神鵰世界
    倘若要為金庸的射鵰三部曲評出一個高下,想必金庸迷們會撕的不可開交。畢竟,雖然都是金庸武俠世界的忠實粉絲,但是,神鵰射鵰以及倚天三部作品之間各有聯繫,人們難免會生出比較之心:究竟哪一部的主角才是各方面的天下第一人。
  • 為國為民,俠之大義!
    《神鵰俠侶》《神鵰俠侶》寫至情至性的師生戀與大俠由偏入正的成長過程;到了《神鵰俠侶》,金庸對於正統的儒家傳統有所偏離,假如說,郭靖是一個合規合矩的英雄,那麼楊過則是一個反叛的英雄。到最終卻都為之"反誤了卿卿性命"。第三個層面是"合",即寫傳奇與歷史的結合,俠義和人性的結合,人類的良知和善意的結合,歷史的透視和理想的結合。
  • 武俠世界終將坍塌,韋小寶幹翻金庸群俠,武俠迷們到底需要什麼?
    也就是說,如果拋開道德綱常和社會公義,這些正統性原則,只講人們所崇拜的江湖道義規則,任其發展到最後。這套江湖規則竟然是要和正統社會規則一樣,會自行瓦解,而後進入物理熵增的無序期,也就是社會底層的流氓化。金庸武俠世界的不斷坍塌,和金庸群俠們的不同悲劇以大家熟知道的金庸小說為例,來解說最為恰當。
  • 金庸創建武俠小說那麼多男主角,你知道他最欣賞誰嗎
    先把男主角的名單列出來,這樣我們都看得清楚:陳家洛、胡斐、狄雲、蕭峰、段譽、虛竹、郭靖、楊過、張無忌、袁承志、令狐衝、石破天、韋小寶。《白馬嘯西風》和《越女劍》沒有男主,《鴛鴦刀》男主分量太輕,就不羅列了。這十三個男主,各有各的天性,各有各的奇遇。
  • 韋小寶:金庸筆下一位「阿Q式」的男主角
    因為韋小寶本身就是一個文藝形象,他並不存在於這個真實的世界之上。金庸當年寫《鹿鼎記》雖然有其現實意義的追求,但是純粹的說韋小寶應該是什麼樣的性格、形象。這種想法有悖於藝術創作的初衷,在金庸看來,韋小寶代表的是一類人,而且很顯然,這類人和之前金庸武俠中的主角有明顯的差異,甚至走向了那些大俠人生觀的反方向。如果說之前金庸小說中的俠客是天空中皎潔的月光,那麼韋小寶便是低入凡塵的泥沼。
  • 金庸去世,世間再無大宗師,再不見「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通俗文化盡失風流,再無俠骨柔情,再無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後輩子弟,哀悼金庸大宗師去世!郭靖,黃蓉,楊過,蕭峰,張無忌,令狐衝,任盈盈……這些書中虛構的角色,早已成為我們最熟悉不過的人,他們的形象如此真切,以至於那個世界仿佛一直在我們身邊。俠客的恣意恩仇,江湖兒女的悲歡離合,家國民族的大義情懷,在那個世界盡情演繹,永遠吸引著我們。如今,那個帶給我們如此多快樂和美好的老人離去了,——就像他筆下的大俠們,他退出了江湖,但江湖將永遠流傳他的傳說。
  • 什麼俠才稱得上「大」
    「射鵰三部曲」裡的第一條好漢郭靖,勇武忠烈一生,才博得一個「大」字: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一  這年頭,三條腿的蛤蟆沒有,兩條腿的大師卻到處亂跑。  師就師吧,還非得加上個「大」,從王林到李一。難怪有本成功學暢銷書,叫「從林到一」。
  • 韋小寶是阿Q的延續
    偶入大內,韋小寶就把玄燁錘了個七葷八素,還來了個親密接觸,不懼透露自己假太監的身份。小寶的坦承和直率,讓小皇帝不怒反喜,因為他身邊太多裝模作樣的人,每一個有趣。如此來看,韋小寶的為人處世法則,樁樁件件學問。03最後宕開一筆,聊聊金庸先生對《鹿鼎記》的態度。
  • 淺析碧血劍的意義以及袁承志的俠道,一朝風雲起,亂世何謂俠?
    袁承志人物配圖小編認為在這時,「江湖」與「江山」在金庸先生筆下還沒有完全融為一體,這是寫作技巧還沒有達到後期境界的問題,但從這部作品中,不難看出金庸後期作品中思想與對世界的理解的影子從陳家洛到袁承志,對「政權」對「胡漢」的質疑更進一步,小編本人能夠看出的是,金庸先生此時的世界觀已逐漸滲入他的作品之中,雖然,袁承志還是個游離徘徊與「江山」與「江湖」之間的人物,「傳統武俠主人公」的形象還是佔據了主體。
  • 金庸筆下有三個情節細思極恐 連金庸都不敢說 第一個還很汙
    金庸先生用了17年的時間,為我們編織了一部浩瀚的武俠史,其中更有許多盪氣迴腸的故事和情節讓我們魂牽夢繞,也有許多人物和情感讓讀者們刻骨銘心。然而,卻有一些情節金庸隻字不提,或者一語帶過。並不是因為他們不重要,也不是因為他們不精彩,相反的,可能是因為他們太激烈,甚至太悲壯,方才導致金庸不忍提起。比如郭靖和黃蓉的結局,金庸就只一筆帶過——襄陽城破,郭靖和黃蓉戰死沙場。
  • 誰是金庸先生筆下資質最好的男主?只此一人,奇遇少、武功高
    不過,凡事總有例外,金庸先生之所以能成為武俠小說的領軍人物,正在於他的武俠小說與人不一樣的地方。他的小說中既有俠之大者郭靖,又有江湖浪子令狐衝,既有真的俠者胡斐,又有坑蒙拐騙卻又不失本真的韋小寶。他的小說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全新的武俠世界。
  • 如果金庸筆下的主角進行華山論劍,最終位列五絕的會是誰?
    如果金庸筆下的主角進行華山論劍,最終位列五絕的會是誰?金庸武俠世界中最厲害的五大主角高手排名。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還有一部越女劍,這就是金庸小說的武俠世界。要將金庸武俠中的主角放在一起比較武功強弱,首先我們列舉各部中的主角。
  •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金庸的小說為何如此令人著迷
    ——金庸金庸的傳奇事跡要追溯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有這樣一位報人,在他創辦《明報》之時,為我們編織了一個又一個盪氣迴腸,英雄兒女的江湖故事。「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大俠作為梁羽生的粉絲,每期小說他雖都看,但自己從未寫過,發稿的日子很快到了,編輯派一個老工友上門專門到他家裡等稿子,催促他當夜九點無論如何要寫出一千字,否則第二天報上就會有一塊空白
  •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淺談中華文化中的「俠文化」
    作為一名「金迷」,我對金庸先生所有的武俠小說都很感興趣。在金先生筆下,塑造了一個又一個憂國憂民、不求回報地去幫助人的俠客,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郭靖郭大俠。他的那一句:「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令人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靜。只有具備這樣廣博的胸懷,將國家利益和人民的利益裝在胸中,才能稱一個「俠」字。
  • 金庸和他的江湖,你真的讀懂金庸了嗎?解讀背後隱藏含義
    金庸:武俠小說中最為璀璨的明珠關於金庸的記憶是貫穿了幾代中國人的,從金庸開始寫作到現在為止,他筆下的江湖每時每刻都在引領新的讀者進入。在十九世紀末期,香港進入了黃金電影時代,影像在那個時代成為了潮流,借著這一股東風,金庸的世界在人們眼裡以動態影像所展現出來,那一個個風華絕代的角色被明星們完美演繹出來,但也受此影響,此後人們對金庸的文字更多的是通過影視來了解,很多人忽視了金庸原本文字的魅力,但其實僅僅是寫武俠小說的金庸卻能被文學評論家們看中,
  • 深讀《鹿鼎記》中的陳近南,金庸筆下儒俠最後的春天
    就連常年躲在深宮裡黑暗到發黴海大富,聽到陳近南大名,雖然對他行為不贊同,但也敬佩他的所做所為是是條漢子。整個江湖之上,凡是有兩隻耳朵的,幾乎都很佩服「總舵主」。陳近南到底如何英雄了得?竟然能在江湖上獲得這麼高的聲望?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其實陳近南這個人物,是金庸筆下將儒生們的「仁俠」精神提煉到極致的人物。
  • 入世與出世,這是個問題——金庸武俠小說人物的精神困局
    「入世」與「出世」,這個困擾了無數古代文人的問題,也是金庸武俠小說中無數英雄人物的精神困局。金庸從小受中國傳統文學的薰陶,他的武俠小說,寫得雖然是俠士,是武者,但許多人物身上都能夠體現出中國傳統文人的情懷。亦俠亦儒,或者說陽俠陰儒,是金庸武俠小說中許多人物的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