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10月24日北京電(記者王科舉)10月24日,交通運輸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公路局副局長周榮峰介紹,國家公路網命名編號調整工作已於日前順利完成,國家高速公路及國道共新增或調整交通標誌28.3萬塊,實現網際網路和導航服務數據同步更新,切實方便群眾的出行。
基本實現「四個一」目標
周榮峰介紹,根據《國家公路網規劃(2013-2030年)》。我國國家公路網規劃總規模40.1萬公裡。其中:國家高速公路網由原規劃的「7射、9縱、18橫」,調整為「7射、11縱、18橫」,以及6條地區環線、16條並行線和104條聯絡線,總規模約11.8萬公裡,另有規劃遠期展望線約1.8萬公裡;普通國道網由原規劃的「12射、28縱、30橫」共70條路線,調整為「12射、47縱、60橫」,以及81條聯絡線,共200條路線,總規模約26.5萬公裡。
去年3月,交通運輸部正式啟動了國家公路網命名編號調整工作。實施一年半以來,共新增或調整交通標誌28.3萬塊,其中涉及國家高速公路裡程約8.4萬公裡,新增或調整交通標誌約7.6萬塊;涉及普通國道裡程約23.5萬公裡,新增或調整交通標誌20.7萬塊。這次調整工作除完善路線編號、行駛方向、控制性地點和距離等四大信息外,提出了多路徑公路指引、間接到達信息指引、雙標識信息指引的方法,基本實現了既定的「四個一」目標。即構建了一個統一規範、清晰完善的公路網標識體系;形成了一套技術先進、科學智能的數位化路網管理系統;建成了一張滿足社會公眾出行新需求的公路信息服務立體網絡;營造了一個高效便捷的公路交通出行環境。
命名編號調整後,每個城市繞線環線均有全國唯一的編號,每條國家公路均有獨立名稱,每個重要道路節點均有明顯的標誌,確保上路司機認得清、看得懂、行得通,走得對。
導航工具協同一致
周榮峰介紹,本次調整工作依託「圖像識別AI算法」「數位化電子地圖」「網際網路+」等先進技術,實現了大範圍海量路網數據的快速採集,建設了基於數位化電子地圖的交通標誌資產管理系統,構建了路上指路標誌和移動網際網路導航的協同引導體系,有力提升了工程的實施效率和效果。
此外,在命名編號調整工作開展期間,高德、百度等多個社會企業以「監督員、觀察員」的身份積極參與,建立了適合於中國駕駛員出行習慣的路網指引技術體系,導航企業第一時間更新導航數據,確保導航播報與指路標誌相協同。網際網路出行行為大數據顯示,本次調整工作完成後,駕駛員轉換行駛方向的行動點普遍提前,急減速、急換道等不安全的駕駛行為大幅度減少。
下一步將推動全路網調整
據了解,本次國家公路網命名編號工作得到了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和支持,過41萬人參與了社會評價工作,覆蓋了全國33個省(區、市)和特別行政區。數據統計結果表明,社會滿意度達到了96.7%。
周榮峰介紹,下一步,交通運輸部將繼續做好命名編號調整的後續工作。一是推動全路網命名編號調整工作。目前,國家公路網以外的公路和城市道路還存在沒有協同調整完的路段,交通運輸部將指導地方交通運輸部門從整體路網出發,加強與住建、公安等部門溝通,儘快完成全路網的調整工作。二是推動行業之間、部門之間的數據交換工作。繼續加強與網際網路和導航服務公司的交流合作,實現數據的同步更新;並協調公路養護管理和路政、公安交通管理部門的數據交換。通過數據的及時更新和統一,進一步方便群眾的出行和使用。三是繼續深化調整成果,加強調宣傳力度。通過多種方式對命名編號調整的路線和時間安排進行公告、公示和信息發布,做好交通出行服務工作。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