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專家:我們熟知的世界正逐步瓦解;人類文明可以重塑

2020-12-21 騰訊網

這段時間我經常被問到,新冠風波究竟何時才會結束,何時一切才會重回正軌。我的回答是:新冠疫情帶給世界的影響不會隨著風波的平息而消失。有一些改變未來發展方向的歷史性時刻,我們稱之為分叉口或深度危機,而現在正處在這樣的時刻。

我們熟知的世界正逐步瓦解,一個新世界在慢慢成型,我們至少可以感知到它的形態。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我將帶領大家做個常用於企業未來戰略規劃中的練習——回顧式預測。與前瞻式預測不同,並不是藉助這種方法預測未來,而是站在未來的角度回顧當下。

回顧式預測:2020年秋的世界

假設現在是2020年9月,正值初秋時分,我們坐在都市的街頭咖啡店。秋日暖陽下,街道上人頭攢動。他們的活動發生變化了嗎?還是一切如舊?

當我們回顧過去,哪些會讓我們感到驚訝呢?

我們將感到驚訝,我們不得不放棄的社交活動幾乎沒有讓我們陷入孤獨。而恰恰與之相反。在初始的震驚之後,許多人甚至鬆了口氣,因為諸多競賽、講演以及各種渠道的交際活動戛然而止。放棄並不一定意味著失去,甚至有可能迎來新的局面。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比如,一個嘗試間歇節食的人又重拾對美食的熱愛。

雖然新冠病毒使人們不得不保持安全距離,但也使得人們的心靈彼此不斷靠近。我們認識了本不會接觸到的人。我們開始頻繁地聯繫原本疏遠的老朋友。家庭、鄰裡、朋友之間的關係更加親近,甚至平日隱藏的小矛盾也得以解決。

此外,之前越來越匱乏的社會禮節也逐漸得到重視。

現在是2020年秋,足球場上的氣氛與春季截然不同,那時球場上還是一群充滿怒氣的烏合之眾。

我們將感到驚訝,數位化的文化技術在突如其來的實踐中得到如此快速的發展。電話會議與視頻會議因其實用及高效脫穎而出,而在這之前,除商務人士,大多數從業者總是對此持抵制態度。教育工作者學習了大量網絡教學的知識與技能。對許多人而言,在家辦公成為理所當然的事情。

與此同時,看似過時的文化技術也經歷了復興。當人們通話時,不再是簡單地握住聽筒,而是感受對方的真切。新冠病毒催生了一種新的、不受屏幕影響的長時通話文化。「簡訊」也突然被賦予了新的意義。人們重新真切地進行交流,不再令人煩躁不安,也不再讓人長時間等待。如此一來,就產生了一種新的文化,人與人之間可以及時溝通的文化,滿懷真切的文化。

那些由於忙碌難得休息的人們(包括年輕人),在疫情期間紛紛出門「散步」。居家閱讀突然成為一種熱潮。

真人秀節目則突然變得漏洞百出,老套的劇情就像精神垃圾通過電視頻道不斷湧來。它們不會全然消失,但節目價值卻不斷消耗殆盡。

有誰還記得關於政治正確的爭論嗎?這些無窮的文化戰爭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危機主要通過打破舊現象而對社會產生影響。

不問世事、貶低世俗生活的犬儒主義思想,突然不再備受推崇。

媒體中誇張、恐慌、歇斯底裡的情緒,在短暫爆發後得到了遏制。此外,殘暴犯罪片的無盡泛濫現象也發生了改觀。

我們將感到驚訝,我們最終在夏天找到了提高存活率的藥物。藥物治療降低了死亡率,新冠病毒成為我們必須長期應對的病毒,類似流感以及其他諸多疾病。醫學的進步對此次疫情大有助益。但決定性因素並不是技術,而是社會行為方式的改變。人們仍然團結一致,謀求建設性發展,這一點是至關重要。此外,人類社會的智慧發揮了作用。那些廣受好評的人工智慧似乎可以解決所有問題,但在對抗新冠病毒方面的作用則是有限的。

由此,科技和文化之間的關係也發生了變化。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科技似乎是一切烏託邦的萬能藥和載體。現如今,只有少部分人還固執地認為,大數據是他們的救世主。誇張的科技炒作已經結束。

我們再次把注意力轉向人類的問題:人是什麼?我們對於彼此意味著什麼?

回顧過往,我們將感到驚訝,在新冠疫情期間產生了多少幽默,閃耀著多少人性的光輝。

儘管經濟大幅萎縮,但 「崩潰」並未發生。而「崩潰論」此前總是被作為每次提高稅收以及採取國家幹預的理由。儘管出現了「黑色四月」,經濟嚴重衰退、股市暴跌50%,許多公司宣告破產、資金萎縮或以全然不同的態勢發展,經濟也不會停滯。

經濟就像是一種會呼吸的存在,也會打盹、睡覺,甚至做夢。

秋天,世界經濟又復甦了。全球實時生產體系及其分支眾多的巨大價值鏈得以倖存。在該價值鏈中,成千上萬的零件被運送到世界各地。該生產體系目前正被拆解並進行重新配置。各地生產及服務設施中的臨時存儲室、大型倉庫、儲備資源,再次增長起來。本地生產蓬勃發展,網絡本地化,手工業復興。

全球體系正在走向全球在地化,即全球的本土化。

我們將感到驚訝,股市崩盤造成的資產損失沒有像我們預想的那麼嚴重。在危機過後的新世界裡,財富不再起決定性作用。於我們而言,友善的鄰居與繁茂的菜園更有意義。

回顧式預測:跨越未來,應對當下

為什麼回顧式情境預測方式會讓人感到不習慣呢?當我們預測未來時,看到的大多是向我們湧來的危險與問題,並逐步堆積成人類無法克服的障礙。就像是從隧道開出的列車將我們碾倒。這種恐懼性障礙將我們與未來分離。因此,描繪恐怖的未來世界總是最容易的。

而回顧式預測形成了一個認知循環。在這個循環中,我們將自身以及自身的內部變化納入至對未來的預想中。我們將自身與未來建立聯繫,在當下與未來之間架起橋梁,由此形成 「未來意識」。

若能夠做到這點,就會形成類似未來智慧的東西。我們不僅能夠預見外部的「事件」,而且能夠為應對變化的世界做好內部適應。

我們都知道成功克服恐懼的感覺。當我們去看牙醫時,在牙疼還未真正開始時,就感覺到了疼痛。在等待疼痛到來期間,我們的恐懼感持續上升。然而,挺過了這一階段,就會有一種應對自如的感覺:整個世界重新變得明亮鮮活,我們又充滿了活力。

應對自如的感覺意味著:解決問題,克服困難。

從神經生物學的角度來看,恐懼腎上腺素被多巴胺取代,多巴胺是體內的一種未來性物質。雖然腎上腺素使我們產生逃離或掙扎的想法,但多巴胺則在激活大腦的突觸。當我們體內多巴胺維持在健康水平時,我們會制定計劃,同時也會指導我們採取前瞻性行動。

令人驚訝的是,許多人在這場新冠危機中都有這種體會。從大量疫情失控現象中,突然出現了一種樂觀情緒。經過一段時間的迷茫與恐懼後,一種內在力量產生了。世界在「終結」,但一種內在的、新的存在正悄然而生。

在文明暫停期間,我們走過森林,漫步公園,穿過幾乎空無一人的廣場。但是,這不是世界末日,而是新的開始。

事實證明:變化始於期望、感知以及世界關聯模式的轉變。有時,正是打破常規使得我們的未來感知能力再次得到釋放。期待並堅信一切可能全然不同,世界可以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我們甚至可能會感到驚訝,川普在十一月的美國總統選舉中落選。德國選擇黨面臨嚴重受創的情況,因為激進且分裂的政策不適用於新冠疫情下的世界。新冠病毒危機清楚地表明,那些想煽動人們互相對抗的人對解決未來問題毫無助益。當事態變得嚴重時,民粹主義中所包含的破壞性要素就愈發明顯。

政治作為初始意義上的社會責任的形式,在這場危機中獲得新的可信度和合法性。正因為政治必須採取「權威性」行動,才在社會中建立了信任。科學也在此次危機中經歷了驚人的復興。病毒學家和傳染病學家成為媒體明星,而曾經處於兩極分化辯論的邊緣,主張「未來主義」的哲學家、社會學家、心理學家以及人類學家,亦重獲話語權。另一方面,虛假新聞迅速失去市場價值。陰謀論也淪為冷門話題,即使它們已經過時。

新冠病毒作為社會進化的加速器

深度危機也指明了變化的另一項基本原則:逆向趨勢症候群。

與新冠病毒共存的世界,在全球連通性斷裂的大趨勢中形成。在政治經濟學中,這種現象也被稱為「全球化」。關閉邊境、隔離、封鎖等使連通性斷裂的舉措不會導致連接中斷,而是將各個連接部分重組,將世界凝聚在一起走向未來,從而使社會經濟體系發生階段性變化。

即將到來的世界將重新對距離進行評估,並由此構建更加高質量的聯接。自主與依賴、開放與封鎖將達到新的平衡。世界由此變得更加複雜,但同時也更加穩定。這樣的轉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盲目的進化過程,由於一種形式的失敗,就開始實施另一種新的、具有生存力的形式。這起初會使人摸不著頭腦,但之後則顯示出其內在意義:具有未來能力意味著能在全新的層面,將矛盾與悖論相互聯接。

人們也可以有意識地設計這種複雜化的過程,但複雜不能與繁瑣相混淆。那些能夠做到這一點並理解未來複雜性的人,將成為明日的領導者、希望的承載者、未來的格蕾塔(瑞典環保少女)。

每一次深度危機都會留下一個故事,這是指向未來的敘述。新冠病毒留下的讓人印象最深刻的畫面之一是在陽臺上演奏音樂的義大利人。第二個畫面則來自衛星圖像,即中國和義大利煙霧汙染散去後的工業區。

2020年,人類二氧化碳排放量將首次下降。這一事實與我們息息相關。

如果病毒能夠做到這一點,我們或許也可以?也許新冠病毒只是未來的信使。它帶來強烈的信息:人類文明已變得過於擁擠、過於快速、過於狂熱,正在奮不顧身地衝向沒有未來的懸崖。

但人類文明可以重塑。

系統重置。

冷靜下來!擁抱陽臺上的音樂!

如此才是未來。

作者:馬蒂亞斯·霍克斯(歐洲著名未來學家)

來自:奧地利《信使報》(Kurier)、澎湃新聞

相關焦點

  • 雙語 | 文明末日:人類正在走向文明瓦解嗎Are we on the road to civilisation collapse
    在人類的歷史中,失敗一次又一次地發生。我在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生存風險研究中心(Centre for the Study of Existential Risk)的研究工作之一,就是嘗試找出歷史上經常發生文明瓦解的原因。歷史上文明的興衰能夠告訴我們什麼?是哪些力量促進或者推遲文明瓦解?我們在當今世界中能看到相似的規律嗎?
  • 人類的起源,文明更迭以及終極預言,早已被霍皮族熟知
    除了如諾斯特拉達姆士這樣厲害的預言家之外,同樣備受人類關注的就是那些記錄在石板或者壁畫上的古文明留下來的預言,其中更以霍皮族的預言令人驚嘆不已。霍皮族是一個古老的印第安部落,據說已經有一萬多年的歷史,也有專家通過碳12定年法測定其歷史已經有5萬年了。
  • 世界廁所日,廁所文明助力人類更健康
    今天(11月19日)是第八個世界廁所日。2020年,世界廁所日的主題是「可持續環境衛生與氣候變化」。氣候變暖、疫情病毒、人類健康、可持續發展這些問題都與廁所息息相關。自2013年起,世界廁所日成為聯合國一年一度的紀念活動日。創建廁所文明是基本民生問題,也是人類文明的一個窗口。
  • 三星堆是史前文明?怪異的文物代表了什麼?我們看看專家怎麼說!
    導讀:許多古老的文獻中,大都記載著一些發達的文明,比如我們熟知的亞特蘭蒂斯。但這終究只是一些記載,很有可能是古人幻想出的世界,而且也並沒有實質性的證據能夠證明史前文明存在!我們知道,古代文物一般是古代的一些生活用具,比如祭祀所用的鼎,盛水的容器,喝酒的容器等等,但三星堆文物卻出現了另外一種價值——藝術價值!不僅如此,還有一部分文物帶給考古學家們更加強烈的震撼!比如青銅神樹以及青銅太陽輪。這些文物無一不告訴我們,三星堆文明遠遠超越了我們的認知,這應該不是當時的時代所能擁有的文明!
  • 公茂虹:人類文明發展的三大趨勢
    人類文明具有三大發展趨勢:一是古老文明的現代轉型和持續的民族復興,二是世界現代化的持續發展和變革,三是現代信息技術的創新發展和廣泛運用。把握這些趨勢,對於加快中華文明復興具有重要意義。這裡僅就古老文明現代轉型和世界現代化的發展變革提出如下觀點。
  • 神級文明離我們多遠?他們可能存在於量子世界,形象顛覆人類想像
    宇宙浩瀚無邊,地球在它面前也只是滄海一粟,以我們目前的能力,想要探尋宇宙的邊緣仍然十分吃力,更遑論發現所有的宇宙奧秘了。在種種未解之謎的背後,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這或許就是我們生存的意義。在很多科幻作品中都有神級文明的存在,人們普遍認為他們擁有毀天滅地的能力,正在宇宙的某個角落默默注視著我們。
  • 人類文明進化四個階段,我們現在達到第幾級?世界即將大變
    (大家可以關注「紫禁」今日頭條,我在頭條專業文章裡推出了《紫禁揭密》30集重磅文章,專門講解華夏文明的起源和誕生。)以華夏文明為案例,大家可以看出為什麼這件事關係到每一個華夏兒女。華夏部落是極少數能夠繁衍下來,並且發展成為超級文明的。華夏部落之所以生命力極強,就是因為我們發現了北極星,以此為基礎創造「指南車」(見《史記》相關記載)。這兩樣東西幫助我們走出叢林,不再依靠打獵為生,可以建立自己的天文歷,制定24節氣,形成農耕社會。華夏部落由此進入到「流域文明」。
  • 2050年人類文明將崩潰?網友評論一針見血
    除非我們現在採取緊急措施,否則人類文明將在2050年前後停滯不前,甚至消失!這份報告中描繪了一幅世界末日的情境,再一次警示人類。報告顯示,到2050年地球上大部分地區可能會出現超出人類駕馭能力的氣候環境。科學家認為,人類現在正處於一種非常特殊的氣候臨界點,因為在此之前地球從來沒有達到如此高的溫度,更沒有如此龐大的人口規模。
  • 地球加速走向第六次大規模生物滅絕,這可能會導致「文明瓦解」
    「由我們來決定要留給後代的世界是一個可持續的世界,還是一個荒涼的世界。在當下,我們建立的文明正在瓦解,而不是建立在過去的成功之上」最早宣布世界第六大生物滅絕事件的科學家,在2015年的研究基礎上發表了新論文,揭示了野生動植物被毀滅的速度正在加快,這是對人類文明的直接威脅。
  • 宇宙最頂級的文明是什麼樣的?我們人類應該怎麼辦?
    理想的頂級文明是人類無欲無求,已經克服了時間觀念,可以穿越古今,在宇宙中瞬間位移,克服了生死,能很好的利用DNA技術,可以與宇宙同生,還可以利用物質重組技術,可以讓物質千變萬化,也可以讓自己肉身的分子重組,可以去太陽取石頭,去木星取氣體,適合各種星球的惡劣環境生存。我們身體內的微生物能研究透我們的身體嗎?
  • 南衙禁軍到唐玄宗時逐步瓦解
    衛府制就是在府兵制的基礎上由北周武帝宇文邕設立的一種禁軍制度,這種制度同樣伴隨著府兵制的瓦解而瓦解,南衙衛軍淪為花瓶,起主要作用的只剩下北衙禁軍。 唐朝時期的南衙禁軍是由北周、隋朝時期的禁軍制度完善而來的,北周武帝時期只是雛形,經過隋的改進,再到唐的發展,已經是相當的成熟,在唐初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 古希臘的城邦文明並非其獨有,而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常態
    1、古希臘文明的歷史真實性是相對的人類對於古希臘文明的起源,除了《荷馬史詩》、《田功農時》以及後世記載的傳說和考古發現外,我們無法知道的更多。史學家可以把古希臘自愛琴文明起源至被羅馬吞併分為克裡特文明~邁錫尼文明~古典文明~希臘化時期,但對於克裡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我們所知非常有限。換句話說,對於古希臘文明的形成,我們沒有辦法排出大事年表,也很難舉出具體而完整的史實,因為沒有準確的記載,我們所不知道的遠比已知的要多。
  • 冒牌「德國電臺」瓦解納粹統治
    「黑色宣傳」是門另類藝術    事實上,「首領」充滿誘惑力的聲音來自時年39歲的德國僑民彼得·塞科爾曼。塞科爾曼出生在柏林,二戰前做過記者和作家,後於1938年為躲避迫害流亡到英國。他熟知希特勒統治下的德國,也懂得兵營裡罵人的粗話,所以在抨擊納粹領導人時總是格外犀利。
  • 被忽視的世界人類文明,分析比北歐先進的非洲黑人文明的發展
    說到非洲黑人文明,我們更多的是想到新航路開闢以後,歐洲殖民者對非洲黑人的奴役,將他們賣到北美洲,成為莊園的奴隸。又或者是之後在非洲進行殖民,破壞了一個落後文化正常的發展進程,但實際上非洲黑人有著自己的燦爛文明。對人類文明的進步也產生了深遠影響。甚至在特定的時期內,文明成就比歐洲北歐地區還要先進。
  • 「摘編」世界著名藝術家專家共話亞洲文明對話(上)
    我們應該加強對話交流,認識真正的亞洲文明,反對西方的無知,扶正歐洲的輿論。亞洲文明對世界的巨大貢獻亞洲的價值觀念、發現、發明和對世界有很多貢獻。我們逐步開始相互了解、相互理解。亞洲夢與歐洲夢是可以同行的,我們應該加強對話交流,在此基礎上建設一個更加繁榮、和平的世界。03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鄭永年:亞洲文明更重視政府的經濟職能社會政策是東亞經濟成功故事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部分。
  • 人類文明或源於史前文明的意識轉移
    如果地球上幾億年前就有了文明的足跡,那麼人類就不可能由幾百年前的類人猿進化過來。如果幾萬年前人類就已經掌握了高超的科技手段,那麼幾千年前在叢林裡茹毛飲血過著原始生活的又是誰?而更加詭異的是,審查這些史前文明留下的物品,我們驀然發現當代人類文明與它竟有如此多的相似之處。人類這幾千年的文明成就,似乎只是在重演史前文明的輝煌。
  • 德國專家:中國又在反人類,高鐵怎麼能開進海底呢?
    現如今,中國的整體發展都非常好,高鐵基建更是我國發展最好的一個領域,毫不客氣的說,中國的高鐵技術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地位,雖然高鐵是日本發明的,後來德國等西方國家也學習了先進技術,但現如今,中國卻完成了後來居上,自成一派,自主研發了全新的技術跟建設方式。
  • 世界經歷過幾次文明?真的只有人類文明嗎?上次是什麼文明?
    歡迎來到百家號陸花花說歷史,今天我們講述的是:世界經歷過幾次文明?真的只有人類文明嗎?上次是什麼文明?在我們現有的知識範疇中,地球已經存在了46億年,而當它存在了10億年之後才漸漸出現了生命,之後又在經過極其漫長的演變,一次又一次的大滅絕,在20萬年才才有了人類的誕生。很多人說人類是孤獨的,因為除了似乎地球上除了人類文明以外,再沒有其他文明。這是真的嗎?世界上真的只有人類文明嗎?
  • 《阿凡達》的警示錄:當人類遇到低等文明,我們到底該如何處置?
    不過當年我們在看這部影片時,其實把更多的目光都關注它的特效上,而忽略了它的故事情節,那美輪美奐的外星環境之下,其實還隱藏著人類與外星文明關係的深思。在現在由於大家都熟知了劉慈欣的黑暗森林法則,所以對宇宙一直抱有各種惡意,認為在宇宙深處可能會遇到其他的高等文明,而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藏好自身,不過也有人反過來想到一個問題,通過阿凡達這部電影進行反思,若我們人類,遭遇到了另一個比我們更弱小的文明,為了彌補地球的資源,我們會與之展開戰鬥嗎?
  • 陪伴人類文明發展的廁所文明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隨著我國實行對外開放政策,世界文明也逐步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之中。廁所,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有人說,看一個國家國民的素質,就看這個國家的公共廁所,這話很有道理。有統計稱,人的一輩子大約有3年時光是在廁所裡度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