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一個有趣的靈魂和他獨創的「亂石鋪街體」

2020-12-13 霽月松間

一個人在200多年前死去,倘若200多年後,人們還在談論他,這個人大致是個有價值且特別的人,鄭板橋就是一個這樣的人。從他獨創的「六分半」書體,如亂石鋪街,被稱為「板橋體」,字裡藏著他有趣的靈魂。

糊塗縣令鄭板橋劇照

鄭板橋,原名鄭燮,字克柔,因為一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官至山東範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後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之一,重要代表人物。

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鄭板橋說到做到,他顛沛了一生,經歷了妻子和兒子的早逝,做人仍如磐石般堅強,如清竹般勁挺,如蘭花般高潔。

鄭板橋畫竹

鄭家是書香門第,祖父、外祖父都是讀書人。其父鄭立庵是領朝廷俸祿的廩生,教授幾百學生。他的舅父精通書法,鄭板橋的書法薰染就來源於此,但他的書法能取得成就,全靠日積月累的努力。

鄭板橋從幼年起,如痴如狂地臨摹古人墨跡,平日裡練習書法更是廢寢忘食,就連走路,手指還在隔空比劃。娶妻後,仍每日起早貪黑地練習。一日深夜,在妻子的催促下終於上床就寢,誰知他躺下後,他把自己的手指當毛筆,在自己的肚子上寫,還劃到到妻子的肚子上。

鄭板橋書法

妻子徐氏抱怨道:「你這是幹什麼?一人有一體,你有你自己之體,還不夠你寫的,何必寫劃別人之體呢?」這句話,一下子點醒了鄭板橋,是啊,吸取了這麼多書法名家的長處,我也應該「自成一體」。

於是他取黃庭堅之長筆劃入八分,誇張其擺宕,單字略扁,左低右高,摻入楷行草,以畫蘭竹之筆入書,求書法的畫意。板橋對此自己獨創的書法,戲稱為"六分半"書,清蔣士銓說他"寫字如作蘭,波磔奇古形翩翩",生動地道出了"板橋體"的特質。蘭竹氣質的書法成就了鄭板橋的書法藝術,在中國書法史上是獨樹一幟。

鄭燮《楷書立軸》 廣州美術館藏

板橋早年學書師從歐陽詢,那時字體工整秀勁,但略顯拘謹,這與當時書壇盛行勻整秀媚的館閣體,並以此作為科舉取士的標準字體有關。對此,鄭板橋曾說:"蠅頭小楷太勻停,長恐工書損性靈。"在他40歲中進士以後就很少再寫了,鄭板橋書法最被稱道的還是"六分半書"。

鄭板橋還是個金句大王:「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轉入糊塗更難,放一箸,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還寫有:吃虧是福,難得糊塗。

鄭板橋書法《難得糊塗》

但他並沒有學會難得糊塗。聰明如鄭板橋,當然知道官場上如想明哲保身,當然要難得糊塗。但是他知道卻不想做到。鄭板橋61歲,也就是乾隆十八年(1753年),鄭板橋當時是濰縣縣令,他因私自開倉放糧賑濟百姓而丟了官。離開的那一天,道路上站滿了挽留的百姓,家家畫像以祀,還自發於濰城海島寺為鄭板橋建立了生祠。

這件事宣告了鄭板橋十幾載的官場生活的結束,也是鄭板橋人生的轉折點。從此,板橋開啟了自由疏狂的書畫人生路,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往來,詩酒唱和,賣畫為生,往來於揚州、興化之間。

鄭板橋書法《吃虧是福》

鄭板橋的一生,經歷了坎坷,飽嘗了酸甜苦辣,看透了世態炎涼,他敢於把這一切都糅進他的作品中。

鄭板橋行書軸

鄭板橋這麼有趣、疏狂的一個人,他是有靈魂的。有靈魂的人寫的字也是有靈魂的,怎麼會是醜書?如果你把鄭板橋的書法的書法都能稱之為醜書,那時因為你沒有見過真正的醜書是什麼樣。大家可以自行搜索下「醜書」,這裡就不放圖了。

相關焦點

  • 亂石鋪街不亂鋪,糊塗板橋不糊塗
    二、晚年張揚個性,亂石鋪街的「板橋體」逐漸形成晚年的鄭板橋吸取蘇軾的肥扁和黃庭堅的伸展特點,並將這一特點融入到他的隸書中,並同時將篆書、楷書、行草書的特點融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獨特的「六分半」書,即他的「板橋體」。
  • 如「亂石鋪街」的鄭板橋書法,為何還被很多人讚美?
    如「亂石鋪街」的鄭板橋書法,歪歪扭扭、大小不一,為何還被很多人讚美?是醜書嗎?鄭板橋的這種書法字體被稱為「亂石鋪街」體,這是一個比喻的說法,很形象,就像工人用鵝卵石鋪的路面,大大小小、參差不齊,和用方磚鋪的整整齊齊的路面不可同日而語,鄭板橋追求的是一種自然的「亂」,這種字體也被稱為「板橋體」,他是把隸書、行書、楷書、篆書的等字體以及繪畫的筆法融合為一體,書法風格介於楷書和隸書之間,由於隸書古代被稱為「八分書」,所以鄭板橋也叫自己的這種字體為
  • 亂石鋪街,他鋪了三百多年,我看到不止一次
    想到短時間內連續看到板橋鄭燮的介紹和作品,感慨多多。興化的板橋紀念館看了,他故居去拜訪了。在沙溝古鎮,參觀了他的私塾館。那是年輕板橋求生存的工作場所。那天在揚州天寧寺,居然發現有一座恢復好的板橋紀念館。我由此知道了更多板橋與天寧寺的關係,很開心!鄭板橋,揚州八怪之首,清中期著名人物。所謂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隨便一個名頭,都含金量頗高。
  • 鄭板橋的「亂石鋪街」為什麼不算醜書?因為它三要素俱全
    自東漢蔡邕開始,對於書法才有藝術地認識,後人傳說那是神人授予他筆法。事實上可能是他自己的總結,也有可能是共同的發現,他做的總結。書法不同於寫字的地方在於三個要素,就是張懷瓘在《書斷》中所說的:「夫書,第一用筆,第二識勢,第三裹束,三者兼備,然後成書。」也就是說,只有具備了筆法、筆勢和結體,才能差不多稱得上是書法。
  • 鄭板橋的書法被形容為「亂石鋪街」,應該怎麼看待呢?
    鄭板橋,原名鄭燮,字克柔,清代著名畫家,是「揚州八怪」之一,他的「詩、書、畫」被世人稱為「三絕」,特別是他的書法,風格獨特,沒有傳統的章法,無行無列,歪歪扭扭,被人們形容為「亂石鋪街」,尋常人欣賞不了這種怪異的書法,明代畫家徐渭說:「高書不入俗眼,入俗眼者非高書。」
  • 鄭板橋的字歪歪扭扭,如亂石鋪街,好在哪裡呢?
    一幅字當中,他往往會將字的大小、長短、方圓、肥瘦、疏密錯落、互相穿插,看過去確實有點「亂石鋪街」的感覺,紙上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扭扭的,但仔細觀察之下卻是放縱有度,看似隨意卻暗有法度,用筆揮灑自如,整體看去個人一種跳躍靈動的感覺。要認識鄭板橋的書法,不得不說說他的身世,因為「書為心畫」「字如其人」,書法是一個人內在精神的反映,而生活經歷起了很關鍵的作用。
  • 鄭板橋的書法,如「亂石鋪街」,放到現在,算是醜書嗎?
    提起「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大家首先想到的應該是他畫的竹子。正所謂,一生蘭半生竹,要想把竹子畫好,絕非易事。鄭板橋在畫竹方面,也是下了苦功夫的,就像他自己說的那樣:「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寫夜間思,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
  • 有人說鄭板橋的亂石鋪街體是醜書,你怎麼看
    這就象師傅教了三個弟子,一個弟子聰明靈俐,眼疾手快,一個弟子反應遲頓,做事緩慢,還有一個弟子,基本工都不專心學,致使始終在基本功上俳佪,那麼大弟子的功夫在所教的基礎上,疾、勁、快,把基本功發揮得淋漓盡致,看起來相當精湛,二徒弟就沒那麼自如了,顯得有些牽強,死巴巴的感覺,三徒弟則有些力不從心,甚至笨拙之感。
  • 鄭板橋「難得糊塗」的來歷
    鄭板橋的「難得糊塗」四字寫得妙趣橫生,韻味無窮,這是他將真、草、隸、纂書融為一體而獨創的一種奇特手法,有「亂石鋪街、雜亂有章」之譽。據說,「難得糊塗」四字還有一段有趣的來歷。 相傳,有一年,鄭板橋到山東萊洲雲峰山觀看鄭公碑,晚間借宿於山下一老者家,老者自稱是荒村野臾糊塗之人,鄭觀其言談舉止高雅不凡,與他交談得十分投契。 老人家中有一塊特大硯臺,石質細膩、鏤刻精美,鄭板橋看了大為讚賞,老儒請鄭板橋留下墨寶,以便請人刻於硯臺之上。
  • 鄭板橋半夜睡覺手腳不停,因妻子的提醒,而獨創「六分半書」
    你好,歡迎來到「維知書法」,我們今天聊聊鄭板橋的「六分半書」。「六分半書」是鄭板橋獨創的一種書體。鄭板橋所創的這種書體,糅合了各種不同書體的用筆。行筆隨意揮灑,瘦硬古拙,在圓轉連綿的行楷筆畫中,又滲入了濃厚的隸書用筆。
  • 清瘦竹,小提蘭,區區小縣官鄭板橋:亂石鋪街的書法顛覆傳統
    泰州歷史上出過不少名人,從古到今,很少有誰能鄭板橋這樣值得玩味。是什麼原因使這位其貌不揚,人生坎坷,一個七品小縣令,一個落拓不羈窮畫師,歷久彌香,熠熠生輝,三百多年,魅力永存?板橋先生的那幅橫額「難得糊塗」人所共知。
  • 碑帖欣賞:難怪鄭板橋這麼崇拜他的書法!
    鄭板橋算是一個,他甘當「青藤門下走狗」。 什麼是走狗?就是聽話,乖巧,主人睡覺時看門,主人散步時跟屁,挨打不躲,挨罵不跑。 鄭板橋是個有個性的書畫家,當官時為民請命,罷官後自力更生,一生耿介,三代貧困,是把硬骨頭。 可這麼一個人,為啥甘當徐渭門下走狗呢?
  • 「板橋體」是如何創造的
    、書法評論家,自號八公山人)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間,熟媚軟弱的董(其昌)、趙(孟頫)書風和拘謹呆板的「館閣體」風靡天下。這對當時看慣了「館閣體」或董、趙書體的人們的審美心理定勢,無疑是個巨大的衝擊。由於多種不同書體的筆姿被他融合在同一幅作品中,顯得豐富多彩,增加了作品耐人尋味的情趣和新奇的美感。二是常用古體或異體字。秦漢以前一字多形的情況非常普遍,這為後世留下了一些異體字。鄭板橋就是喜歡用這種字來點綴他的書法。如《難得糊塗》中的「難」字等等。
  • 鄭板橋的「六分半書」
    他兩任「七品官」,為官十餘載至乾隆十八年(1753),辭官南歸,與李鱓、黃慎、汪士慎、李方膺等人鬻畫揚州為生,期間他們相識相處或短或少,但詩文酬唱,書畫交遊,惺惺相惜,互為益友,被後世稱為「揚州八怪」或「揚州畫派」。乾隆三十年(1765)鄭板橋病逝,享年73歲。 鄭板橋詩、書、畫創作以真氣、真意、真趣而獨步文壇,彪炳藝林,尤以書法獨樹一幟形成獨具特色的「板橋體」,「六分半書」甲天下。
  • 鄭板橋的書法風格,不是誰想學就能學的,都省省吧
    官山東範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後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能書善畫,書法風格獨特,善畫竹石圖,並且是一位有名的清官,在中國歷史上有關於他的傳說故事有很多,可謂是婦孺皆知。鄭板橋書法,用隸體摻入行楷,自稱「六分半書」,即以「漢八分」(隸書的一種)雜入楷、行、草而獨創一格的「板橋體」。
  • 鄭板橋的書法是不是醜書?我講一點你準服!
    鄭板橋是揚州八怪之首,聽聽名字(揚州八怪)你就知道,鄭板橋的字比較怪異,他也自稱自己寫的是「六分半」書——各種書體摻和著寫,我數了數差不多五種字體——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篆書等等。鄭板橋五種字體摻和著寫挺有韻味,大小錯落有致,如同用亂石鋪街,很有文藝範,人稱「亂石鋪街」體。我們欣賞一下,下圖:上圖就是鄭板橋的書法,是不是感覺不錯,雖然鄭板橋的年代離我們幾百年了,但現在看起來還是很「時髦」有韻味。其實你單看鄭板橋的字歪歪扭扭不好看,但整體看就覺得有種視覺衝擊的感覺——醜但可愛著。
  • 清代著名書法家鄭板橋,14幅精品書法對聯欣賞,筆勢奇古格韻別趣
    書法藝術的發展是和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秘法不可分的,五千年來歷朝歷代的文人墨客對書法的研究和創新一直就未停歇過。書法發展是一個循環操作步驟,臨帖+創作的過程。那麼想學書法就必須看真跡,臨真跡,有名師指點如何臨真跡,三者缺一不可。在古代,真跡的代名詞就是孤品。
  • 鄭板橋是誰?是你、是我、是他,是我們做人想企及的高度
    文/齊志琳鄭板橋是誰?每個人都知道,是清朝畫家,做過縣令,會書畫,他清廉、清高、孤介、正直。鄭板橋是名人,也是與我們普通人最貼近的一個名人。沒準代課之餘,他還會向我們訴苦說「課少父兄嫌懶惰,功多子弟結冤讎」,感嘆「教館本來是下流」,和我們當前感嘆教師地位低異曲同工。不過,他可能比當前的我們更能抵禦電子產品的誘惑,因為他有一個很痴迷的愛好——那就是美術。他尤其愛畫竹,是「揚州八怪」之一,造詣水平應該能入選國家級會員,還愛書法,還自創書體——亂石鋪街體,放到現在,那應該是大師級的水平。
  • 鄭板橋為何稱自己書法「六分半書」
    2、以畫入書、亂石鋪街 鄭板橋將繪畫中的筆法、墨法巧妙地運用到「六分半書」的創作中,曾自稱其書作中,往往取沈周、徐渭、高其佩的畫法為筆法,書中有畫。繪畫語言的應用,使得「六分半書」的點畫詼諧幽默,別具一格。正如蔣士銓所評:「板橋寫字如作蘭,波磔奇古形翩翩」。
  • 鄭板橋:任爾東西南北風
    它是我家鄉一座不朽的豐碑——鄭板橋故居,座落於全國著名的魚米之鄉江蘇興化市城東大街。鄭板橋故居於先生故居門外駐足,我不敢走進這個「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的書香小院,怕我的粗鄙會褻瀆藝術的神聖,怕我的冒失會驚擾沉睡的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