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任爾東西南北風

2020-12-13 騰訊網

走過青青碎石巷,穿過蒼蒼翠竹林,曲徑通幽,一座粉牆黛瓦、古樸典雅的小院落出現在眼前。在繁華城市一隅,在身外人來車往的喧囂中,它如一位入定的禪者,無欲無求寵辱不驚。它是我家鄉一座不朽的豐碑——鄭板橋故居,座落於全國著名的魚米之鄉江蘇興化市城東大街。

鄭板橋故居

於先生故居門外駐足,我不敢走進這個「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的書香小院,怕我的粗鄙會褻瀆藝術的神聖,怕我的冒失會驚擾沉睡的文者。僅僅是在院外,我已深深感受到濃厚詩意,越發覺得自已的渺小。風吹竹葉沙沙,耳邊仿佛傳來悲切地吟哦:「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那麼遙遠,又這麼接近。

故居外牆粉飾一新,它原本該是斑駁不堪的,甚至它早已倒塌,我看到的也許是後人為了保存這塊墨香淨土而重建的。牆上刻有這位不世奇才的簡介:鄭板橋,原名鄭燮,字克柔,號板橋。清代偉大的書畫家、文學家,「揚州八怪」傑出代表,以詩書畫三絕聞名於世……可有多少人知道,這位曠古絕今的奇才,在那「唯有讀書高」的歷史,從十九歲到四十四歲,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才考取進士功名。封建科舉之大弊,由此可見一斑,悲乎?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仍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首膾炙人口的勵志詩,是板橋為自已的畫作《竹石》而題。畫中,一方突兀怪石,橫斜竹枝三兩根,竹葉如匕,石破天驚。詩如人——千秋不變之人;人如竹——百節長青之竹。畫傳世,詩流芳,人千古,這就是板橋!

二十年前,他賣畫為生,門可羅雀;二十年後,他依然賣畫,門庭若市。他自刻印章「二十年前舊板橋」落款畫中,以這種方式譏嘲世態炎涼人情勢利。賣畫所得,扣除酒資,餘皆捐於貧者。這就是板橋,不以成就自傲,不以落拓自卑,悲天憫人,瀟灑來去,史留餘香。

板橋是文人,他不適合政治。

板橋畫竹(圖源網絡)

世人只知包拯剛正不阿,只知海瑞敢逆龍鱗,有多少人知道板橋的官譽絲毫不遜於他的才名?他五十歲時赴山東任七品縣令,卻「以歲飢為民請賑,忤大吏,罷歸。」僅僅十數字簡言,卻把一位愛民如子不計前程的好官正義形象高大地呈現在眼前。未經上級批准,擅自開倉放糧時,他把頭頂的烏紗帽看得很輕,輕如鴻毛。民生之重,重於泰山。但是他很無奈,瘦竹般的身軀怎可抗衡朝廷「棟梁」?「罷歸」時,面對萬人空巷十裡泣送的壯觀,他仰天長嘆、淚灑歸途。

這就是板橋,「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釣竿。」為萬民生,吾死又何妨!所以,他在官場一敗塗地,雖敗猶榮。

他是天生的文人,他的筆力可與後世文壇勇士魯迅媲美,筆如刀、如劍,刺透康乾盛世五臟六腑,他不做「錦繡才子」,所以不受歡迎。文人若沒有操守,文人若失去風骨,就永遠無法達到藝術的頂峰。他都有,所以他登峰造極,一枝獨秀。

這就是板橋,在濁世中獨立獨行、在沉浮間始終如一的板橋;是世人皆醉我獨醒糊塗難得的板橋。一肩明月,兩袖清風,瀟灑奔放,捨我其誰?

我懷著無比地敬仰,用沉默的方式祭奠家鄉的這位先人,因為他憤世嫉俗悲天憫人,也因為他怪異無二高風亮節。窮苦處未能忘其志,達觀豁朗而自強者,必當受到人們發自內心的尊重。

我為先生坎坷曲折的人生悲痛,更為他平等博愛的胸懷折服。板橋大兒早夭,至五十二歲方得小兒,寄養於其弟家中。老年得子自當疼愛萬分,然板橋不敢溺愛,他給弟弟的家信中是這樣寫的:「……雖嬉戲玩耍,務令忠厚悱惻……要長其忠厚之情,驅其殘忍之性……家人(傭人)兒女,總是天地間一般人,當一般愛惜,不可凌虐也……」讀書學做人,無愛莫做官,其人如此明理,其愛如此博厚,怎不讓萬世景仰?

難以抑制心潮澎湃,我仿佛看到一位剛毅傲然的老人掛冠而去,身後卻有無盡地牽掛;仿佛看到一位慈愛有加的長者,攜黃口孺子與傭僕小兒同樂;又仿佛看到一位瘦骨仙風的先生,邊飲邊歌、邊歌邊畫、邊畫邊吟……

他是奇人,是怪才,是上天遺落在人間水鄉的一顆稀世明珠,千磨萬擊仍堅勁,塵世烏雲怎能遮掩他華光四射。

自古藝術成大器者,莫不以傳統為規範,而又以正宗自居。即便宋朝蘇黃米蔡四大書法名家,在藝術上雖有所創新突破,也未能脫離傳統格局。只有板橋,也只有板橋,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獨創六分半體——他的書法,草、隸、篆、楷,各參一份,加入蘭竹寫意,自稱六分半體,世稱「亂石鋪街,浪裡插篙」板橋體,一創成名。

亂石鋪街,無章而有章。

浪裡插篙,中流現砥柱。

五分詩情畫意,五分狂放不羈,他成為一代宗師。不若此,他就不是板橋。

板橋最喜畫蘭、竹,輔以怪石。寥寥數筆,蘭之深幽清雅、竹之傲節不屈便躍然紙上。先生深愛蘭竹之精魂,深得蘭竹之精髓,他畢生的心血抱負,在那勁秀絕倫的蘭竹間綻放成不朽的藝術奇葩。兩三根瘦竹,勢可破天;三五葉幽蘭,彎而不柔;一方怪石,嶙峋突兀。他的蘭與竹,直似利刃,冷然獨立,無與爭鋒。

這就是板橋,倔強傲世,奇峰突起,使後世我輩仰視、沉思、沸騰!

他就是一個傳奇,三絕詩書畫,一支獨秀屹立於世界文藝之林,不媚俗,不折腰,頂天立地!他留給世界不朽的文藝瑰寶,從康乾盛世直至千秋萬代,璀璨奪目、永不過時!

他是凡人,黃狗作伴,蘭竹為友,朝吟詩詞品清茗,暮歸作畫飲烈酒,如椽大筆繪春秋,功名利祿拋身後。他把藝術留給了世界,在離開這個不盡如意的人間時,只留給兒子一張紙條: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幹。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漢!

我,擊節再嘆!

蘭,四時不謝。

竹,百節長青。

石,萬古不敗。

人,千秋不變。

駐足於先生故居門前,打量竹林小徑,遙想著先生賣畫歸來,一壺烈酒一首詩,一肩明月一路霜,門前黃狗相迎,院中蘭花飄香,該是怎樣一種清貧與快樂?又是怎樣一種孤獨與惆悵!

我看到一位清矍的老人向我走來,寬袍大袖裡掩不了他錚錚傲骨凜凜正氣。他在竹林中對我微笑,幻化成一座閃亮的豐碑。

他就是板橋先生,水鄉的驕傲,遺世的明珠,亂石鋪街、浪裡插篙,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本色不改!

天欲昏,我終究沒有勇氣跨進先生的蘭竹書香院,也許已不必進去了。對故居作了最後一次注目,轉身離去,我的心胸開闊了許多。

相關焦點

  • 咬定青山不放鬆,任爾東西南北風——讀鄭板橋《竹石》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竹石圖「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竹子)受盡了大自然的千磨萬擊仍然堅韌不拔,剛勁不屈,任憑你來自東南西北四面八方的狂風。鄭板橋畫像鄭板橋中進士是1736年,已經三十三歲了,雖然只是二甲第八十八名,但金榜題名,仍然十分興奮,畫了《秋葵石筍圖》並題詩曰「我亦終葵稱進士,相隨丹桂狀元郎。」
  • 鄭板橋作品賞析: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
    原標題: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鄭板橋作品賞析 鄭板橋書法作品 鄭板橋的書法極有個性,以「怪」著稱,彌補了中國書法史上詼諧美的空白。「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 任爾東西南北風,咬定氣節不放鬆的鄭板橋,應該成為官員的榜樣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今天很多旅遊景點會賣摺扇,扇子上經常寫四個字,叫「難得糊塗」。字通常寫得歪歪扭扭的,像一幅畫。你們可能覺得不好看,但其實藝術水平挺高。這是鄭板橋的名言,也是他的書法名作。鄭板橋原名鄭燮,是清朝人,字克柔,號板橋。《竹石》是他的一首詩歌名作。
  • 鄭板橋《竹石》詩賞,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詩歌創作背景鄭燮生於清康熙三十二年。父親是縣私塾教師,鄭燮自幼隨父親讀書。早歲艱辛,三歲生母去世,十四歲又失去繼母,二十三歲娶妻,三十歲父親去世,二女一子,生活困苦,揚州賣畫為生,之後又喪子,三十九歲,妻子徐夫人病逝,四十歲才中舉人,四十三歲中進士。四十九歲出任山東範縣知縣。
  • 古代言情文: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古代言情文: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曾幾何時,我想要一本小說書都非常困難,而如今隨著網絡的發展,小說成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內容了,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古代言情文: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 詩書畫三絕的鄭板橋為何只畫「蘭竹石」?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譯文】竹子抓住青山一點也不放鬆,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巖石縫中。經歷無數磨難和打擊身骨仍堅勁,任憑你刮酷暑的東南風,還是嚴冬的西北風。鄭板橋原名鄭燮,號板橋。他不僅是個詩人,還是個畫家。且他一生只畫蘭竹石,現如今不少鄭板橋所畫的竹石圖依然留存於世。鄭板橋早年家道中落,雖生活困苦,但一直立志於科考,無奈屢試不中,只能以賣畫為生。過了10年,終於高中,卻只在山東做了兩任縣令便辭官歸了家。
  • 難得糊塗的鄭板橋,把一生智慧寫進了這首詩裡,最後一句豪氣沖天
    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他和竹子的緣分一結就是一輩子。人們問他為什麼這麼愛竹,他總能說起竹子的不少好處來,不可否認,當年做了縣令的他,選擇畫竹也是為了貼補家用,畢竟做為一個大清官他確實一貧如洗。但他選擇竹子最大的原因,沒有花草的豔麗,只有一腔的正直。
  • 不怕苦不怕累的唯美短句: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不怕苦不怕累的唯美短句: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 愛竹發燒友鄭板橋和他的竹子之間的故事,看這一篇就夠了
    這個是鄭板橋對自己的稱呼的一生文化創作的自傳。他的前半生,四十歲之前的日子,過得很是艱辛困苦,曾經考賣畫為生,在他四十歲的時候得中舉人,後面的日子才慢慢好轉。鄭板橋喜愛繪畫蘭花、石頭、以及竹子,但是,從他的畫作之中,可以看出,他的最愛,還是竹子。也許是和他艱苦的成長經歷有關,就像那長在石頭縫裡的竹子一般,不管颳風下雨,嚴寒酷暑,竹子依然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
  • 國慶節手抄報資料:一塵不染的鄭板橋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相信大家對這首詩再熟悉不過了,這就是清代詩人寫的《竹石》。眾所周知,鄭燮,號板橋,是「揚州八怪」之一,以畫竹出名。他的為人和品格又如何呢?我要講的故事就是「一塵不染的鄭板橋」。  乾隆元年,鄭板橋在朋友們的幫助下,去應試,中了進士,擔任濰縣縣令。 為了接近百姓,他每次出巡都不打「迴避」和「肅靜」牌子,不許鳴鑼開道。有時還穿著布衣草鞋,微服訪貧問苦。
  • 鄭板橋這首題畫詩寓意深刻,通篇充滿了哲理,讀懂了一定受益終生
    鄭板橋是「揚州八怪」裡最著名的一位,可謂是詩、書、畫三絕,尤其是他的筆下的竹子,當真是無人能出其右,那種皴裂的筆畫,讓我們見識到了山水畫的魅力。人們說菸酒不分家,那麼詩、書、畫,那也是不分家,一個藝術大家,他一定是全能型的天才,而鄭板橋無疑是那個時代的天才,作為一位典型的傳統文人,鄭橋橋也是受到儒家文化的洗禮,而他的作品也就顯得別具一格,特別是這首《竹石》,更是把傳統文化融合的最為成功,雖然這首詩看似平實卻又是令人回味無窮。
  • 要看懂鄭板橋的畫,先讀懂他這首經典詩,短短28個字道盡一生傲骨
    如果說畫竹子誰是天下第一,這個答案一定毫無爭議——鄭板橋!鄭板橋的「眼中之竹,手中之竹,心中之竹」不知道讓多少人茅塞頓開,卻原來,畫竹可不簡簡單單是畫竹本身。那到底怎樣才能畫好竹子呢?畫竹到底有沒有什麼要訣呢?鄭板橋有一首詩,解答了世間之人的這些疑問。
  • 咬定青山不放鬆,鄭板橋勵志詩《竹石》賞析
    鄭板橋勵志詩《竹石》賞析●文/南郭居士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大家應該都知道這是清朝鄭板橋的詩,但如果說這是鄭燮寫的,估計許多人都不會讀燮 [xiè]這個字。鄭燮(1693-1765),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官山東範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後因得罪豪門而罷官,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 鄭板橋題詠蘭竹26首!
    鄭板橋 蘭竹石 鄭板橋的詩、書、畫世稱「三絕」,特別是他的蘭竹石,更為世人所膜拜。對於他的書畫,板橋曾自評道:真氣、真趣、真意。 鄭板橋 竹 1、鄭板橋詠竹 竹石
  • 鄭板橋 經典古詩10首 簷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閒
    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常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朝具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詠雪清---鄭板橋一片兩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萬片無數片,飛入梅花都不見。
  • 我們都讀過鄭板橋詩歌《竹石》,卻不知道他畫的竹子有多好
    我們都讀過鄭板橋這首《竹石》咬定青山不放鬆, 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他畫的竹子最好也最出名,到底有多好呢?今天來講一個鄭板橋醉畫竹子的故事。鄭板橋的朋友家中新砌了一道院牆。請來鄭板橋和眾多好友來家中慶祝。這位朋友趁著鄭板橋正喝酒喝得高興的時候,當著大家的面請鄭板橋為新牆畫一幅畫。這時鄭板橋已經喝醉了,就把雙手往墨汁盆中一沾,在牆上抹起來,抹了幾把之後,又把整個盆端起來,將剩下的墨汁全都潑到了牆壁上。
  • 二百多年來最卓絕人物之一,「揚州八怪」鄭板橋為何經久不衰?
    習近平還非常喜歡鄭板橋的另外一首《竹石》詩,甚至還揮筆改寫過這首詩,以表達當年上山下鄉、深入基層的感受,他在《我是黃土地的兒子》一文中寫道:「古人鄭板橋有首詠《竹石》的名詩:『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 古詩詞賞析 |《竹石》鄭燮(鄭板橋) |【清代】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古詩今譯:竹子抓住青山一點也不放鬆,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巖石縫中。經歷無數磨難和打擊身骨仍堅勁,任憑你刮酷暑的東南風,還是嚴冬的西北風。注釋解說:(1)竹石:紮根在石縫中的竹子。
  • 七十歲的鄭板橋,寫下一首關於竹子的不朽讚歌,讀後令人振奮
    許多古代的文士,既是詩人,也是畫家,比如東坡居士,比如「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鄭板橋是畫家,更是詩人和書法家。他的一生只喜歡畫蘭、竹、石,他將這三個事物與自己配成了「四絕」。他自稱是: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所以鄭板橋在自己畫的蘭、竹、石裡,其實寄予了他的人生志向和追求。
  • 鄭板橋為竹子題詩,因其中的人生智慧流傳至今,最後14字點醒世人
    鄭板橋是清代的書畫家和文學家,「揚州八怪」之一,也曾經短暫的進入過仕途為民謀福利,只是後來受不了官場的不作為,私自開倉救濟災民,惹怒了上級官員,只好告病還鄉。辭官的鄭板橋依舊回揚州以賣畫為生,一介文人畫家在封建王朝行將就木的時代有這樣的歸宿,一生也算得其所哉。